中职院校高二语文月考试卷-附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中等职业学校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14-15学年第一学期Array《语文》第 1 次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 适用:高二单招班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体——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21.下列对作品所写意象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远山、小河、雕像。

B.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远山、小河、雕像。

C.金黄的稻束、疲倦的母亲、收获日的满月、树巅、远山、小河、雕像。

D.疲倦的母亲、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远山、小河、雕像。

2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诗眼是“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B.本诗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

C.本诗传达了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

职高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职高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曲解龋齿趣味是非曲直B、恰当档案荡漾安步当车C、舍弃摄取赦免退避三舍D、便宜骈文蹁跹便宜行事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广袤无垠各行其事郁郁寡欢承前起后B、百无聊赖变本加厉坐享其成莫可名状C、不知所措怨天忧人再接再励兵慌马乱D、洪福齐天顾盼神飞原形毕露黔驴技穷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印尼政府在难民营中临时搭建了教室,让无家可归的孩子在这里上学,一些受灾害影响较小的学校也______了不少学生。

②任长霞作为一名公安局长,从不_______自己的情感,她的泪总是为民而流,情总是为民所动,深得老百姓的爱戴。

③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条例,采取有力措施,从源头上_______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

④自己的强大并不能保证获得很大的成功,唯有_______群体的力量,才能达到成功的峰顶。

A、吸纳掩盖防御依赖B、接纳掩饰防止依靠C、接纳掩盖防止依靠D、吸纳掩饰防御依赖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数字化的浪潮正在方兴未艾,它不仅给未来的通信世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其他领域,数字化同样魅力无穷。

B、我愤然离开了那家商店,刚才与服务员争执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C、《红楼梦》中的妙玉着墨虽少,但经过作者精心选择材料,人物栩栩如生。

D、孩提时代走过的土路,如今早已被柏油马路所代替,路旁高楼林立,家乡真是变得面目全非了。

5、下列句子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C、这位语言大师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一件大事。

中职语文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

中职语文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须知:1.本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请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写明全称校名、姓名、准考证号、试场号、座位号。

3.本次测试采用电子阅卷,答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所有的选择题在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一、基础知识(1-8小题每小题2分,第9题4分,共20分)1.下列标号的句子中没有..的一项是(▲)..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①时间从不辜负对拼博者的允诺.(ruò),汗水从不吝啬对奋斗者的褒奖。

②对高三学子们来说,深夜的台灯下,是分秒必争的书写;泛黄的书页上,是上下求索的痕.(hén)迹。

③在知识的海洋里泅度,在习题的堡垒里突围,有过失落沮丧的谷底,就一定有茅塞.(sè)顿开的高光。

④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年华,必然会化作难忘的记忆,这段“攀登人生知识水平巅.(diān)峰”的宝贵经历,注定将授用一生。

A.①B.②C.③D.④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以身许国,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渊于既倒。

野火沃土,多难..兴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卑不亢....的奋斗史。

A.悬壶济世B.挺身而出C.多难兴邦D.不卑不亢3.下列选项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游钟山后,诗句有“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王安石读罢,谦称“老夫平生所作诗,无此二句”。

B.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越需要进一步开放。

职高高二下语文月考试卷

职高高二下语文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不语(sēn)B. 人才济济(jǐ)C. 轰轰烈烈(liè)D. 喜出望外(chā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开设多种课外活动。

B.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古老的文明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C. 他的演讲博得了在场的师生的一致好评。

D.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训练,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丝不苟B. 惊天动地C. 略知一二D. 风雨同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直线上升。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像大海一样深邃。

D. 他的演讲很有激情,像火焰一样燃烧。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B. 花儿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C. 雨滴在窗玻璃上敲打着。

D.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

6.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宁静致远”意境的一项是:A.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 下列名著中,属于现实主义作品的一项是: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8. 下列文学作品中,不属于外国文学的一项是:A. 《战争与和平》B. 《安娜·卡列尼娜》C. 《悲惨世界》D. 《水浒传》9.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谦虚B. 谦逊C. 谦卑D. 谦恭10.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

C. 不仅我们要保护环境,还要教育下一代。

D. 不仅他关心别人,而且自己也很努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中职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

中职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带答案

2022级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语文试题(春考2023.12)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国子监.(jiān) 召.唤(zhāo) 绮.辉(qǐ) 塞.外(sāi)B.约.鸡蛋(yuē) 镊.子(niè) 嗫嚅.(rú) 婚丧.(sàng)C.停泊.(bó) 歆.享(xīn) 悚.然(sǒng) 烟霭.(ǎi)D.燧.木(suì) 坐骑.(qí) 瞬.息(xùn) 呜咽.(yà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烦燥寒喧窈窕连绵起伏B.词藻慷慨媸笑迷离扑溯C.雕镂疾风掌舵与之匹美D.上溯迤逦酣睡浅尝辄止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大汗淋漓....,声震天地!B.一个卖奖券的流浪老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却没有磨灭善良的本生。

C.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缺点,我认为也不可以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D.然后她就颠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膊,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

(2)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着。

(3)忽然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

(4)从阴山高处下来的深绿色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

A.撑挺飞垂B.蹲伏挺飘垂C.挺撑飞拖D.挺蹲伏飘拖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还会有一些旁观的、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喳喳地发议论,甚至上前拉一把。

职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职业高中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月考语一、选择训练(每题2分,共20分)1.列词语中红色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寒暄 (xuān)陈抟 (tuān)咀嚼 (jué)门槛 (jiàn)B.新正 (zhēng)歆享 (xīn)草窠 (kē)祭祀 (sì)C.赎罪 (shú)蹒跚 (pán)朱拓 (tuō)蹙缩 (cù)D.悚然 (sǒng)形骸 (hǎi)银镯 (zhuó)窈陷 (yáo)2.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 )A.寻死觅活宽宏大量磨拳擦掌B.百无聊赖瘦削不堪芒刺在背C.咀嚼赏鉴来龙去脉阴谋鬼计D.相形见拙原形毕露毫不介意3.下列各句中红色部分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

“老了。

”B.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C.大家刚刚要走,小王说:“等一等,我去方便一下。

”D.燕山雪花大如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修订的《保险法》在规范保险业经营活动、防范化解保险经营风险、加强保险监管、保护保险消费者利益等方面作出了新规定。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的讲话精神。

C.这次考试全班能取得好成绩,是由于同学们平时学习刻苦、考前复习认真的结果。

D.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犯了罪的干部,我们必须依法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5.选出对红色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寒暄(太阳的温暖)形骸(身体)收敛(收拢聚集)B.蹙缩(紧迫)间或一轮(偶而)歆享(喜爱、羡慕)C.沸反盈天(满)窈陷(幽远)安逸(安闲)D.鄙薄(轻蔑)折罪(抵作)素不相识(向来)6.选出对“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无所依靠而不想活的人,干脆死去,就使讨厌见他的人看不见他了。

高二中职语文下月考试卷

高二中职语文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残羹剩饭(gàn)B. 随波逐流(zhú)C. 遥相呼应(yáo)D. 奋不顾身(fè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被迫推迟,这让大家感到非常遗憾。

B. 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活动。

C.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D. 我们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息息相关B. 亘古不变C. 雕梁画栋D. 铺张浪费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顽皮的孩子,在天空中眨着眼睛。

B. 那片森林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让人爱不释手。

D.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这是什么意思?”他生气地问。

B. 我喜欢春天,喜欢它那生机勃勃的气息。

C. 她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工作认真负责。

D. 他一边走路,一边看着手机。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春之思春,是自然界一年四季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季节。

它,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冬日的余温,带着生命的希望,款款而来。

春风,是温柔的。

它吹醒了沉睡的大地,吹绿了嫩芽,吹开了花朵。

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你看,那柳树,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仿佛在跳着优美的舞蹈;那桃花,粉嫩的花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美丽。

春雨,是滋润的。

它滋润着大地,滋润着万物。

在春雨的滋润下,农作物茁壮成长,草木葱郁。

你看,那麦田,一片金黄;那稻田,一片碧绿。

春雨,是生命的源泉,是希望的开始。

春天,是温暖的。

它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温暖着人们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基础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语文考试题(10月份月考)适用班级:15物本、15会本、15商贸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

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在答题卡上。

一、(20分,每题2分)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炽(ì)热处(ù)分渲染(àn)称(è)职B.胆怯(è) 占卜(pú) 奴婢(bì) 瑰(ēi)丽C.逡(qún)巡裸(ǒ)露诘(é)责账簿(bó)D.蜷(án)曲妯(óu)娌衣钵(bō) 肤浅(fū)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朴素揣摩脉搏变本加利B.赝品宣泄枉费富丽堂皇C.撕杀题纲徇私略见一斑D.膨涨亲昵抉择火中取栗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解放后对淮河进行了综合治理,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区很大。

②许多国际友人,也在这东方的节日情调中,和中国朋友一起选购着鲜花。

③当然,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对待关系。

A.受益沉醉不是/就是B.收益沉醉不是/而是C.收益陶醉不是/就是D.受益陶醉不是/而是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B.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C.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D.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制造假烟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B.《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是地老天荒时代的神话,但至今仍有强大的艺术魅力。

C.他讲笑话从不嬉皮笑脸,当你笑个不停时,他仍道貌岸然地讲下去。

D.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6.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2分)A.月照窗前竹B.白鹭忽飞来C.聊寄一枝春D.月出钓船稀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8.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崇山峻岭,比起人来,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一颗芝麻粒,但人们只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

人为攀登而欣喜,A.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

B.山,缄默不语冥然不觉——它用自己的筋骨来证明自己的伟大。

C.山,也欣喜万分——它因为人的攀登作住贡献而自豪。

D.山,却毫不在乎——它相信人永远不会臣服自己。

9.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舍,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B.《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彷徨》、《骆驼祥子》、《呐喊》等。

D.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青莲居士。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10.对下面《红梅》一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二、(18分,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①站在祖国的海滨,观赏一下海洋的景色吧。

辽阔的海洋,无尽的碧波在荡漾,在金色的阳光下,像无数面银镜在闪闪发亮。

海渐远,天渐低,海洋在远方和蓝天相接。

②翻开世界地图,看一看地球的面貌吧。

整个地球表面,海茫茫,水汪汪,世界大陆只是耸出海面的一些岛屿,一些群山。

③海洋确实浩大,世界海洋的总面积有三亿六千一百万公里,约占在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

而世界陆地的面积只有一亿四千九百万平方公里,占百分之二十九。

④海洋不仅很大,而且很深。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三千八百米。

而世界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只有八百四十米。

如果地球表面没有高低,全部被水包围,水深时有两千四百四十米。

海洋最深的地方是太平洋的马利亚纳海沟,最大浓度是一万三千零三十四米。

我国西南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它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八米。

如果你将珠穆朗玛峰移到马利亚纳海沟,峰顶距海面还有两千多米。

⑤所以,地大不如海大,山高不如海深。

11.给以上这段文字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12.对上面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描述列数字作比较B.下定义引用作比较C.举例子引用打比方D.打比方描述作诠释13.根据文段内容,最适合作为本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A.美丽的海洋B.站在祖国的海滨C.浩瀚的海洋D.地大还是海大(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16题。

① 2008 年北京奥运会3000多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

②青海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

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记载。

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山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有“白玉”“青玉”“青白玉”“黄玉”“墨玉”“翠绿色玉”等,丰富的色泽便于区分金、银、铜奖牌的等级。

③据悉,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银牌、铜牌分别由“白玉”“青白玉,‘青玉’”制作。

玉环的内环周长为31.9 毫米,外环周长为57.7 毫米,厚为3 毫米。

④昆仑玉体积大于新疆和田玉,最大块体超过10吨,有地细密柔润,加工处理后光莹温润、洁透高雅、美观坚固,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质级别玉石种类。

此外,青海昆仑玉储量大,大块材料多,可满足同等奖牌使用相同质地成色材料的需要,能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

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处于昆仑山脉同一条成矿带上,由于新疆和田玉资源储量已十分稀少,近年来青海昆仑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了较大的份颇。

⑤数千年来,玉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文化历来崇尚以玉比德、以玉表情、以玉明志。

玉含有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也凝聚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

绵延于青海高原、享有万山之宗美誉的昆仑山,不仅出产了品质优关的青海昆仑玉,也孕育了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交汇发展、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和为贵”,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完美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人文、科技”的主题,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14.第②段中说“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记载”,对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说明玉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B.说明玉文化在我国有丰富的史籍资料。

C.说明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的主要原因。

D.与下文“玉文化”的阐述相呼应。

15.将昆仑王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不属于体现的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的一项是()A.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的思想。

B.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为贵”, “天人合一”的思想。

C.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绿色、人文、科技”的思想。

D.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16.通过文段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2008 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

B.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C.通过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玉的比较,表明了“物以稀为贵”,更突出了青海昆仑玉的贵重。

D.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传授B.惑而不从师惑:疑惑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D.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道德学问1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蚓无爪牙之利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人非生而知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可怪也欤!19.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吾从而师之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0.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