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册单元知识总结(全册)[2020年最新]
2020年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口算、估算方法: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写在积后两位的前面。
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
第二单元千米和吨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进率: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数量式:跑道一圈的长度×圈数=跑步的距离2、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3、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汇总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汇总第一单元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先把两位数看着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用“四舍五入”法找出与两个乘数最接近的整十数)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1个0。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二个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4、在乘法运算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
第二单元认识千米和吨新第一网1、计量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可以用符合“km”表示。
千米又叫做公里。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3、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4、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成米,在千米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在米数的末尾去掉3个0。
5、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6、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7、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8、吨和千克的换算方法:把吨换成千克,在千克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在吨数的末尾去掉3个0。
9、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42千米;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以上;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30千米。
10、世界最长河流排名:第一名尼罗河干流总长度:6600公里第二名亚马孙河干流总长度:6400公里第三名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word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推荐文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复习归纳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知识要点1.乘法口算: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乘法估算:先把乘数看做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得数。
3.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如:乘法验算方法: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3、特殊数乘法:25×4=100 ,125×8=1000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 = 积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第二单元千米和吨一、认识千米1.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
千米又叫公里。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认识吨1.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2.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3.单位换算。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第四单元混合运算(递等式)运算法则:1.算式里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算式里只有乘除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有乘法和加减法,或有除法和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口号里的。
第五单元年月日[本单元知识点]1、认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2计算经过的天数、时间1[记忆]年分为平年、闰年;月分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
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全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两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三位数乘一个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不一定有0。
(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乘数末尾有几个 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所以积的末尾一定有0。
【至少有这么多个零】(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一个数乘以倍数;倍数关系一定要看清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7)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这个数乘后面两个数的乘积。
如:150×3×2=150×6(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变大用乘法,变小用除法,求倍数也是用除法”】(9)“一个来回”是走了这段路的两次。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1)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
(2)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
(3)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
(4)常用的秤有电子秤、盘秤、台秤、体重秤、天平……(4)1千克有多重——5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10个橘子大约重1千克;18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4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5)1克大约有多重——1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5粒黄豆大约重1克;(6)几种常见物品的质量——1个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1本数学书大约重250克;1只苹果大约重200克;1只鸡蛋大约重60克;1枚1角硬币大约重3克;1枚1元硬币大约重6克;(7)1千克=1000克。
(8)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
(9)水+空杯=总重,总重-水=空杯,总重-空杯=水。
(10)一定要看清单位,是以克为单位还是以千克为单位,单位不一样一定要换算单位。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知识小结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单元知识小结第1单元归纳总结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用第二个乘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乘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2)用第二个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3)哪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
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
例1 (易错题)用竖式计算。
94×38=36×50= 【解答】94×38=3572 36×50=1800 9 4 × 3 8 7 5 2 2 8 2 3 5 7 2 3 6 × 5 0 1 8 0 0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1.仔细审题,找到有联系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是否正确。
例2植树节期间,每个班级栽3捆树苗,每捆树苗15棵,4个班级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苗?【解答】方法一:3×15=45(棵)45×4=180(棵) 方法二:3×4=12(捆) 12×15=180(棵)答:4个班级一共栽了180棵树苗. 第2单元归纳总结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千米 1.千米可用字母“km”表示。
2。
1千米=1000米。
希望小学操场的跑道每圈是200米,小刚正好跑了5圈,是多少米?合多少千米?【解答】200×5=1000(米) 1000米=1千米答:是1000米,合1千米。
吨 1.1吨=1000千克。
2。
吨(t)、千克(kg)、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它们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易错题)一袋水泥重50 kg,40袋水泥重()吨,( )袋水泥重4吨. 【解答】 2 80 第3单元归纳总结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 1。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例如:36 × 40 = 1440.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数,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例如:30 × 40 = 1200.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1.乘数末尾有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1个数,把乘数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前面的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1个数。
例如:26 × 5 = 130.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得数是相等的。
例如:42 × 4 × 5 = 42 × 20.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
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23 × 56 = 1288.4.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例如:24 × 5 = 120,48 × 5 = 240.有趣的乘法计算:1.两位数×11: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例如:35 × 11 = 385,39 × 11 = 429.和笔算一样,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1.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
其中,个乘个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例如:21 × 29 = 609,22 × 28 = 616.3.两位数×15:口诀是“加半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fùxí)知识点总结苏教版小学(xiǎoxué)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知识(zhī shi)框架一级知识点数与代数二级知识点数的运算(yùn suàn)三级知识点1、列竖式计算除法。
2、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3、一步计算的问题4、两步计算的问题1、质量单位千克、克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千克、克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3、24时计时法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图形的认识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期末知识点第一单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是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和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的根底上安排的。
1.计算:列竖式计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除以除数都没有余数的除法,包括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数。
3.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验算〔用乘法验算〕。
4.估算:估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
5.一步计算的问题: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6.两步计算的问题: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练习:〔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62÷266÷672÷347÷7〔2〕口算:36÷360÷268÷290÷3〔3〕列竖式计算:39÷389÷467÷274÷3〔4〕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各是几十多吗?64÷584÷395÷481÷3〔5〕王老师用72元买笔记本,如果每本单价是2元,那么能买多少本?李老师用60元买了20本笔记本,那么每本笔记本多少钱?〔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个乒乓球2元,用50元买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钱能够买几个乒乓球?第二单元认数1.认数、读数、写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认识1.1 数的读法和书写 1.2 数的分类1.3 数的大小比较二、加法和减法2.1 加法2.1.1 加法的意义 2.1.2 竖式加法 2.2 减法2.2.1 减法的意义2.2.2 竖式减法三、数的合并与拆分3.1 数的合并3.2 数的拆分四、数的认识4.1 数的顺序排列4.2 数的正负五、长度5.1 长度的认识5.2 长度的测量5.3 长度的比较六、比较大小6.1 比较大小的意义6.2 大小的认识七、图形7.1 图形的认识7.1.1 点、线、面的认识7.1.2 不同图形的特点7.2 图形的分类7.2.1 直线、曲线7.2.2 三角形、四边形7.2.3 圆、椭圆7.3 图形的比较八、时间8.1 时间的认识8.2 时间的读法和表示8.3 时间的计算九、金钱9.1 金钱的认识9.2 金钱的笔法9.3 金钱的计算十、总结本篇文章对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了整体归纳,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详细阐述和解释,帮助读者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文章中,我们系统地介绍了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的合并与拆分、长度、比较大小、图形、时间和金钱等内容,对于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示例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完整、清晰的数学知识框架,帮助他们在学业和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们从数的认识入手,介绍了数的读法和书写、数的分类、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
在这一部分,我们重点强调了数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对加法和减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竖式加法和减法等。
通过大量的例题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运算能力。
在数的合并与拆分部分,我们重点阐述了数的合并和拆分的概念及其意义,让学生理解数的合并与拆分对于数学运算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了合并与拆分的方法。
随后,我们介绍了数的顺序排列和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了数的大小比较和负数的意义及运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