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讲解《蜂》演示教学
郦波《唐诗十八讲》13罗隐《蜂》

郦波《唐诗十八讲》13罗隐《蜂》爱上唐诗。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郦波。
长于直陈时势,甚至针砭讽喻的,首屈一指的就当属罗隐了。
小“李杜”和温庭筠,我们在前面都讲过很多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罗隐的那首咏物名作——《蜂》。
希望能通过这首诗可以去触摸、去体验罗隐那坎坷的人生,以及悲情却坚守的命运。
诗云: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在诗歌方面,罗隐的科举诗、咏物诗、咏史诗都非常有特色,有不少佳作名篇,而在他的七十多首咏物诗中,这首咏蜂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了。
在这首诗中,罗隐并没有像以往的文人那样,把蜂与蝶看作是风情、风韵的象征,而是从一个极其特别的角度去着眼,写了蜜蜂的命运,甚至是人生。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诗的前两句写到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高山峻岭,只要有鲜花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蜜蜂的身影。
蜜蜂似乎是大自然的宠儿,风头独享,所谓“占尽无限风光”。
但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采得百花成蜜后”,这是写蜜蜂流连百花之中,并非是为了享乐,而是有着繁重的酿蜜工作,这是凸显酿蜜之不易,劳作之辛苦!而横空出世的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显然这才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诗人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蜜蜂如此卖力、如此辛苦,到底是为了哪般,是为了何人?你看这首诗,完全不用典,也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词,却在浅白至极的文字中引发了人们的多种理解和丰富联想。
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借蜜蜂歌颂辛勤劳动者的诗歌;有的认为诗中的蜂代表了下层的劳动人民,但诗人并不是歌颂他们的勤劳,而是心有悲戚,同情他们终日劳作却常年衣食堪忧的生活,从而对那些不劳而获者进行无情地讽刺;还有的则认为此诗是悲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
这不能不说罗隐是有一支生花妙笔,在创作上达到了一种极为高妙的艺术境地。
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在这里同样合适。
蜂--唐-罗隐-课件

让我们因为蜜蜂的不求名利而叹服, 读……
蜂 (唐)罗隐
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我想对于蜜蜂,我们有了更 深的了解。诗人表面是写蜜蜂,其实是赞
美像蜜蜂一样的劳动者。
说说你的想法:
同学们,由小小的蜜蜂,想想我们身边像 蜜蜂这样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哪些?
蜂 (唐)罗隐
蜂 (唐)罗隐
蚕妇
(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蜂 (唐)罗隐
不是养蚕人。
蜂 (唐)罗隐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练习题:
1.背一背
无论平地与山尖,(
).
采得百花成蜜后, (
).
2.诗人罗隐赞美蜜蜂的(
).
(1)勤劳
(2)奉献
蜂 (唐)罗隐
奉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采蜜留给自己很少,这样辛苦是为了谁? 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于别人,这是一种 什么精神?
蜂 (唐)罗隐
是啊,小小的蜜蜂它们采尽了百花,酿成蜜后供人 享受,可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为了大众服务。
让我们带着对蜜蜂不辞劳苦的深深敬意, 读全诗。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山尖:山峰。占:占其所有。尽:都。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无论平地还是山峰,凡是 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甜:奉献甜蜜。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 ,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香甜的蜂 蜜呢?
蜂 (唐)罗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诵读:蜂PPT课件1鄂教版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蜂(课堂实录)(3)

《蜂》课堂实录一、揭示主题,鉴赏古诗1、谈话师:其实,不只曾老师喜欢蜜蜂,古往今来,不管是作家,还是诗人都对蜜蜂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蜜蜂的古诗《蜂》。
2、揭示主题师:(幻灯出示古诗并板书“蜂”)我们齐声读一遍。
(生齐读)师:这是罗隐笔下的蜜蜂。
同时我们也来欣赏一下其他诗人笔下的蜜蜂是怎样的了?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些古诗,想想从诗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只只怎样的蜜蜂。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
(自强不息)——明·吴承恩《咏蜂》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舍己为人)——宋·杨万里《蜂儿诗》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无私奉献、碧血丹心)——宋·姚勉《咏蜂》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兢兢业业)——明·王锦《咏蜂》3、谈谈蜜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是怎样的一种形象?过渡:这样一群小精灵,(他们勤劳、无私奉献句式训练)它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但是在罗隐笔下的蜜蜂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细细来品味。
(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二、初读感知,畅吟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味道。
2、指名生读一读古诗。
师:诗词的读法和文章可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师: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注意把古诗的味道读出来。
3、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感觉读了古诗,接着我们也来学着古人吟诵古诗,你们准备用什么形式来吟诵,小组讨论一下。
4、老师这边也有一曲《蜂》的古诗新唱,我们一起来听听。
(师:从你的吟诵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着蜜。
在悬崖峭壁上,在花园里,在春风里)过渡:是啊,只要有花的地方,便有了蜜蜂的踪影。
那一簇簇、一群群,不辞劳苦的蜜蜂默默地采着蜜。
2024年古诗《蜂》教案优质7篇

(出示第一首诗 《别董大》)
二、 学习第一首诗《别董大》
1、指生读诗 (2名)
2、从哪个字能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别)
师:谁送谁呢?(高适送董大)
3、介绍两个人物
师:谁能间单介绍两个人物? (生介绍)
4、品读前两句的诗意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是高适送自己的好友董大,那么当时的景色如何呢?诗中是怎样描绘的? (板书 景)
生:(有感情朗读《别董大》)
师:试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好友的愁绪,以激励的语言帮好友去掉阴霾,拨云见日,一扫眼前的凄凉景象,让我们真的感到了友情的力量。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出示〈〈送元二使安西〉〉
1.指名读诗(2名)
2.有了上首诗的基础,你从这首诗的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
3.品读诗意,比较不同之处
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李白,中国伟大的诗人,被后人尊称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终身不得志,在其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3、岑参(约715~770)边塞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早岁孤贫,遍读经史。
“昌黎先生”。杰出的_______。
(二)学习《竹里馆》
1、读:读古诗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学读,指名读
2、解:解诗意
参照课文旁批,理解诗意
译诗: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里。
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
竹林很深,没有人知道,
只有那天晚上的月亮将我相照。
3、悟:悟情感
思考:1、诗人独自生活在这里,他每天都做什么事?他的.生活是怎样的?他是个什么人?作者写了哪些景,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传达出诗人怎样的的心境?
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2篇)

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活动目标】1、学习古诗《蜂》,理解诗的意思。
2、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送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蜂》的课件、两只蜜蜂教具、汉字蜂、四幅图。
【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古诗。
古诗接龙游戏。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过渡语:小朋友讲得太棒了!嗡嗡嗡,谁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出示两只蜜蜂)2、玩两只小蜜蜂的游戏。
三、看图讲述,理解图意。
1、欣赏一组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观看课件:蜜蜂采蜜的图片,观察蜜蜂是靠什么来采蜜的?分角色表演蜜蜂采蜜。
2、蜜蜂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教育幼儿要保护小蜜蜂,不能伤害它。
3、看图连贯讲述图意。
四、学习古诗《蜂》1、过渡语:其实这四幅画里还藏了一首古诗,有个诗人名字叫罗隐也非常喜欢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就写下了一首诗来赞扬小蜜蜂,题目就叫《蜂》。
2、看课件欣赏古诗两遍。
3、看图分析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4、注意语气,完整学说古诗。
5、配上身体动作学说古诗。
4、结束: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罗隐的古诗《蜂》,也了解了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那我们小朋友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细观察一下它是怎样采蜜的,好吗?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2)教案标题:《蜂》古诗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蜂》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2. 学习并理解《蜂》这首古诗中的重要句子和表达方式;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教学重点:1. 了解《蜂》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2. 学习并理解《蜂》中的重要句子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课文《蜂》;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呈现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或播放与自然相关的视频,通过观察并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

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一、教学目标:1. 兴趣目标:通过学习和欣赏《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 理解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 表达目标: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习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抒情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解读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观看古诗《蜂》的图片,唤起学生对蜜蜂的认知和感觉。
2. 导引:用简单的问题导引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引导学生思考蜜蜂的形象和意义。
3. 分析诗歌文本:(1)读诗:朗读《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语感和节奏感。
(2)理解诗歌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结构: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格律和韵脚,加深对诗歌形式的理解。
4. 欣赏诗歌:听老师朗读《蜂》,学生跟读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 创作诗歌:结合《蜂》,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6. 分享和朗读: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进行朗读和互动。
四、课堂拓展和延伸:1.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2. 诗歌欣赏:介绍和推荐其他古诗,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鉴赏能力。
3.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和反馈:1. 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鼓励和指导,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3.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做相应调整和改进。
古诗《蜂》教案(蜂古诗教案)

古诗《蜂》教案(蜂古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
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
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
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点评: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
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点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此时,学生的心灵迸发出了创作的火花,他们为蜜蜂送上了一首首赞歌,送上了一句句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 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 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 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
罗隐(833年-909年),浙江人,唐朝晚期诗人。 本名罗横,年轻时有从政报国的志向,赴京城长安考进士。 虽然他诗文天下闻名,但他性格刚直不攀附权贵,再加上相 貌丑陋,连考六次没考上(唐代进士科举是一年一次),觉 得可能是名字不好,便改名为罗隐。然后,又接着考了四 次……仍然没考上。晚年罗隐回到家乡投奔节度使钱镠( liú 后来的吴越国国王),颇受钱镠器重,做了吴越国的高官。
钱镠很敬重罗隐的品行和才华,并在罗隐病死后亲自写下“黄河 信有澄清日,后代应难继此才”的诗句赞赏他。
了解了罗隐的故事后,请同学朗读 这首诗,大家结合罗隐的背景和生平思 考一下他想表达的意思。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请同学思考后回答这些问题: ①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②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同学们随意感受一下罗隐的颜值
这是后人根据历史记载 描述而想象作的画,应 该有一定程度的美化成 分(大概相当于用了美 图秀秀)。
人不可貌相的罗隐:外表很丑陋,内心有大爱
一个在唐王朝考了十年进士都没考上的人,按道理应该对朝廷非 常怨恨,但罗隐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他考进士不是为了个人想做官 发财,而是为了报效国家和人民。
罗隐诗贴近生活,关心百姓疾苦,多讽刺现实之作,诗集 有《甲乙集》。毛泽东主席很推崇罗隐,对《甲乙集》所收 诗圈点的达九十一首之多,并认为罗隐是一位极有才华,又 心系劳苦人民不可多得的古代好官。
小故事:罗隐才华很高,颜值很低
罗隐虽然十次考进士不中,但他的诗文在当时相当有 名。当时的诗人宰相郑畋(tián)有个女儿非常喜欢罗隐的 诗文。罗隐曾投诗给郑宰相,郑小姐读了“张华谩出如丹语, 不及刘侯一纸书”这句后赞不绝口,几次三番在父亲面前提 及。郑宰相明白女儿倾慕罗隐才华,便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 有一天宰相借故邀罗隐到相府,让女儿躲在帘后先偷偷看看 他,谁料女儿一看罗隐丑陋的相貌,大失所望,从此再也不 提罗隐的诗了。
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舍己为人) ——宋·姚勉《咏蜂》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兢兢业业) ——明·王锦《咏蜂》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 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 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 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 甜美味之蜜。
“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 “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 “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 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诗人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 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 一样不求个人名利得失,为国家为 人类造福的人们。
注:“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用了两个较冷僻的历史典故: 张华是西晋宰相,我国第一部博物书籍《博物志》的作者,学识渊博, 讲历史讲典故都是娓娓道来。刘侯指西晋荆州刺史刘弘,为人谦和很受 人们敬重,每有大事,都亲笔写信详细教部下如何应对。大家都说: “得到刘公一纸亲笔信,胜过得到许多助手(成语“十部从事”的由 来)” 。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举目四望,远近尽是寒山四绕的一片秋色)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傍晚的落日依着山峰悄悄落下,奔腾的黄河流入浩瀚的 大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才停止了吐丝,蜡烛到了结束时才停止流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朝天佑二年(905年),军人出身的朱温控制了朝廷。他的亲 信李振同样也是多次考进士没考上,李振非常怨恨士大夫,便鼓动 朱温将唐朝的几十名文官杀害扔进黄河(李振对朱温说:“这些人 自称清流,应该投于黄河,让他们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两年后,朱温废了唐哀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梁”(史称后梁)。 后梁用谏议大夫的高官头衔邀罗隐去京城做官,罗隐不肯,仍留在 吴越王钱镠( liú)处,并且这时罗隐并未因对唐朝的私愤而幸灾乐 祸,而是劝钱镠举兵讨伐朱温,说:“即使讨伐不成功,也可退而 守浙江,怎么能认这样的贼子为君主,让自己成为千古的羞耻?”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 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 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 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 的蜂蜜呢?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这句诗中的哪些词可以看 出蜜蜂辛勤采蜜?如果要你选 最关键的一个字,你会选哪个?
同样的“尽”字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又是不一样的: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飒飒秋风,驱散不了内心的愁思,而是更加勾起对远方 征人的怀念。)
请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
朗读全诗。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请大家读一读这些古诗,看看从其他诗人的字里行间描绘了一只 只怎样的蜜蜂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自强不息) ——明·吴承恩《咏蜂》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无私奉献) ——宋·杨万里《蜂儿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