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结构和原理

合集下载

基于SIP协议的多业务融合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IP协议的多业务融合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策的技术手段。
的升级依赖于是各独立厂商的专用设备, 更新不方便 , 软件升
级主要依赖于P 机软件, c 较为方便可行。 综合以上对 比可以发现 , 软件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拥有诸 多
1 视频会议系统分类 . 1
根据业务的不同, 视频 会议系统可 以分为 以下三种 : 公用
轻量级的优势, 但是其视频质量由于受制于外 围设备的瓶颈 , 比硬件网络视频会 议系统要差。 我们在实际使用中, 需要根据 实际情况 , 以及投资预算,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取合理的解 采
2 系统设计方案
2 总体设计 . 1
多业 务融合 网络 视频 会议 系统主 要由以下4 子系 统组 个 成, 包括: ①视频会议子系统: 网络通讯子系统: ② ③数据接入 子系统; ④终端显示子系统, 分别简述如下:
视频会议子系统是多业务融合 网络视频会 议系统 的核心 部分, 由多点控制设备M U 传 输网络 以及终端 设备三部分 它 C, 组成 。 其中多点控制设备用于设置在通信网络的接点处, 以提 供系统 多个 会议地 点相互 间通信 的能力。 根据视频 会议 的行
较于公用视频会 议系统, 其优 点是使用方便, 不再需要提前预 约; 但是它的投资较大, 且需要专人维护。 ⑧桌面型视频会议系 统, 它是 智能建筑 内部采用 的多媒体通信 会议电视 系统。 它基 于计算机 通信手段, 投资少, 见效快 , 使用方便 , 以满足办公 可
自动化数据通信和视频多媒体通信 的要求 。
控制器M U C 和传输 网络等专用硬件组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软件 网络视频会议系 统则是在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视频会议技术, 它一般 由P 终端、 C C P 服务器和视频会议通用软件组成 。 对二者的比较

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模型

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模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 湖北省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LKK%"O# ) !%%%F"#L# ) 作者简介: 曾庆珩 (%LK#M ) , 女 (汉族) ,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多媒体通信。边学工 (%LK!M ) , 男 (汉族) ,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多媒体通信 工程。胡瑞敏 (%LO#M ) , 男 (汉族)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通信工程, 多媒体网络, 神经网络。
%#P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息并与用户交互, 将复杂性推向会议管理端, 从而降低了会议 控制系统的复杂度, 有利于保证核心部分—— —会议控制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并且更符合用户的习惯。 文 章 提 出 的 基 于 &’( 的 视 频 会 议 系 统 模 型 采 用 会 议 管 理 系统和控制系统分离, 各子系统分层设计的设计方案, 因此具 有良好的可扩充性, 只要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对该系统模型进 行一定的补充和修改,就可将其应用于如远程多媒体会议, 远 程视讯教学, 远程面试等各个领域,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简单扩展就能很方便地支持补充业务或智能业务,因此基于 视频 &’( 的会议系统除了 能 为 用 户 提 供 会 议 服 务 和 实 时 的 音 、 , 媒体保持 媒体流外, 还可支持如任意转移 ( J2+-K .0/-*8)0 ) (G,2K ) , 多点传送会议, 多 点L单 点 传 送 会 议 , 呼叫停放 (M/0N ) 等呼叫控制服务, 并支持用户的移动性, 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 发展前景。
C@.63-46: H+.Q .Q) ?)Y)2,<>)-. ,J &’(, +. Q/* 0)1)+Y)? >,0) /-? >,0) V+?)2= *;<<,0. J0,> +-?;*.0=$A* .Q) 0)*;2., Y/0+Z , ,;* &’( ?)Y+1)* 1,>) +-., )D+*.)-1)$E,V)Y)0 +. >/= J+-? Y)0= *>/22 />,;-. ,J 0)<,0.* /I,;. &’( I/*)? 1,-J)0)-1) *=*Z .)>$6Q+* </<)0 <0)*)-.* / >,?)2 ,J &’( I/*)? 1,-J)0)-1) *=*.)> ., <0,Y+?) / Q)2<J;2 .Q,;XQ.$[)1/;*) ,J +.* J2)D+I+2+.= /-? *1/2/I+2+.=, V+.Q >+-,0 >,?+J+1/.+,-, .Q+* >,?)2 1/- I) /<<2+)? ., ?+JJ)0)-. *+.;/.+,-*, *;1Q /* ?+*./-. >;2.+>)?+/ 1,-Z J)0)-1) , ?+*./-. )?;1/.+,- , ?+*./-. +-.)0Y+)V /-? *, ,-$6Q) </<)0 J+0*.2= ?+*1;**)* .Q) J)/.;0)* ,J &’(, /-? .Q)- +-.0,?;1)* / >,?)2 ,J &’( I/*)? 1,-J)0)-1) *=*.)> /-? X+Y)* / I0+)J ?)*10+<.+,- ,J )/1Q 1,><,-)-. ,J .Q) >,?)2$A* .Q) J,22,VZ +-X, +. /2*, ?)*10+I)* Q,V .Q+* >,?)2 V,0W* /-? .Q) <0,1)** ,J &’( )-? <,+-.* \,+-+-X 1,-J)0)-1)*$7+-/22= +. /-/2=])* .Q) J)/.;0)* ,J .Q) >,?)2 /-? <,+-.* ,;. *,>) <0,I2)>* VQ+1Q -))? ., I) +-Y)*.+X/.)? /-? *,2Y)? +- .Q) J;.;0)$ D&5E(3).: C+?), 1,-J)0)-1) *=*.)>, &’(, :,-J)0)-1) >/-/X)>)-. *=*.)>, :,-J)0)-1) 1,-.0,2 *)0Y)0

SIP视频会议框架与信令控制流程

SIP视频会议框架与信令控制流程

PPT文档演模板
SIP视频会议框架与信令控制流程
会议通知服务器
l Focus提供了会议通知服务器,它担当通知的角 色。会议通知服务器接受来自用户的订阅,并 通知订阅者会议状态的改变。
l 会议状态包括:参与者联系到focus的状态,以 及与其相关联的会话信息。当有一个新的参与 者加入会议时,会议状态发生了变化,则通过 notification service通知参与者。同样地,当有 参与者离开,则需通知订阅者。
l CSeq: 45 INVITE
l Contact: <sip:carol@>
l Content-Type: application/sdp
l Content-Length: …
l
(SDP)
PPT文档演模板
SIP视频会议框架与信令控制流程
l F5 SUBSCRIBE sip:3402934234@ SIP/2.0 l Via: SIP/2.0/UDP ;branch=z9hG4bKdf334 l Max-Forwards: 70 l To: <sip:3402934234@> l From: Carol <sip:carol@>;tag=43524545 l Call-ID: k3l43id034ksereree l CSeq: 22 SUBSCRIBE l Contact: <sip:carol@> l Allow: INVITE, ACK, CANCEL, OPTIONS, BYE, REFER, l SUBSCRIBE, NOTIFY l Event: conference l Accept: application/conference-info+xml l Supported: replaces l Content-Length: 0

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

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

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作者:赵亮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第09期【关键词】SIP协议视频会议系统设计1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实时多媒体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视频会议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所应用,视频会议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也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远程视频摆脱了空间距离上的束缚,实现了人们面对面的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及人力成本,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表1。

视频会议系统是一种综合利用音频视频解码技术以及数字通信技术所实现的远距离用户的实时在线交流系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基于SIP的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进行简要的阐述。

2 SIP的简介视频会议系统通常要求与会的各方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协议以实现数据的互通,其中H.323和SIP协议应用最为广泛。

H.323协议作为多媒体电话及视频会议传输协议之一,其能在IP分组交换网络中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的传输,但其层次式的控制模式决定了其信令较为复杂,且终端部分功能较为单一,应用性及可扩展性较差,用户体验不佳。

SIP协议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回话协议,其借助传输控制协议(TCP)及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实现用户的互联,与H.323相比,SIP的终端部分更加智能,操作更加简便,功能也更加丰富,除了能够实现视频会议的数据传输外,还能够实现视频会议的建立、修改和终止等控制操作,可扩展性也更强,用户体验相对较好,因此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SIP协议具有丰富的基础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大部分的应用需求:2.1 用户定位功能SIP协议具有用户唯一性标识及注册机制,能够实现用户实际地址与唯一标识的绑定及更新,从而保证当有其他用户联系该用户时,能够迅速定位到该用户的实际位置并建立连接;2.2 会话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决定建立什么样的多媒体会话,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决定是否接受其他用户的会话邀请,同时在会话进行过程中,用户还可以对会话的参数进行修改,并根据个人意愿随时终止会话;2.3 支持个人移动性对个人移动性的支持也是SIP协议的基础功能,其通过DNS将网络中的URL解析为IP地址,并利用重定向机制,当用户在使用服务时,服务器将对用户的实际地址进行获取,并由目的地址服务器提供服务。

SIP协议解析实现语音和视频通信的协议

SIP协议解析实现语音和视频通信的协议

SIP协议解析实现语音和视频通信的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建立、管理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通信协议。

它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协议,可实现语音、视频以及其他多媒体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对SIP协议进行解析,并讨论它如何实现语音和视频通信。

一、SIP协议的基本结构SIP协议采用了一种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其中客户端被称为SIP用户代理(SIP User Agent),服务器被称为SIP服务器。

SIP协议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SIP消息格式:SIP消息由请求和响应组成。

请求消息用于发起会话、修改会话和终止会话等操作,响应消息用于回应请求消息。

2. SIP请求方法:SIP定义了一系列的请求方法,如INVITE(邀请对方参与会话)、ACK(确认请求消息已被接收)和BYE(终止会话)等。

3. SIP状态码:SIP状态码用于指示请求的处理状态,如200表示请求成功,404表示未找到资源等。

4. SIP头部字段:SIP头部字段包含了一些用于描述会话的元数据,如Call-ID(会话标识符)、From(发起方标识)和To(接收方标识)等。

5. SIP会话描述协议(SDP):SDP用于在SIP会话中协商媒体类型、编码方式和传输参数等。

6. SIP代理:SIP代理用于处理SIP消息的传输和路由。

它可以将消息转发给下一个代理或目标终端,并负责处理各种网络地址转换等。

二、SIP协议的工作流程SIP协议的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注册:SIP用户代理向SIP服务器发送注册请求,以告知服务器其可用性和位置信息。

2. 呼叫建立:SIP用户代理向服务器发送INVITE请求,请求建立通话。

服务器根据请求中的目标地址找到被叫用户代理,并向其发送INVITE请求。

3. 呼叫传输:被叫用户代理发送响应消息,表示接受或拒绝通话。

如果接受通话,双方开始通过SDP协商媒体类型和传输参数。

基于SIP协议的视频会议研究

基于SIP协议的视频会议研究

SIP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TCP/UDP,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SIP系统采用了因特网常用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由用户代理和服务器两大部分组成。

用户代理又分为用户代理客户(UAC:User Agent Client)和用户代理服务器(UAS:User Agent Server)两种。

UAC用来发起会话请求,UAS用来接受并响应会话请求。

这两者只是逻辑上的功能,实际上网络终端应同时具备这两种功能,既能发起会话,又能接受、响应会话。

可以统称为终端UA.服务器分为: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ed Server)、注册服务器(Registrar)终端UA注册流程首先,与会者也就是终端要向服务器发送REGISTER消息, REGISTER方法用于客户机向SIP服务器注册列在To字段中的地址信息。

第二步,注册服务器将终端信息存放到定位服务器。

这步没有SIP的往返。

第三步,注册服务器给会议终端回复100 trying消息,表示服务器已经收到了它的请求消息,并且正在处理。

最后,服务器给终端回复200 OK消息,表明终端注册成功。

集中服务器模式:100 TRYING200 OKREGISTER服务器与会者集中服务器模式会议中,服务器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唯一核心,系统的所有业务都将通过该服务器来实现,包括系统管理、成员通话以及会议等。

Focus:会议的控制中心与每个与会者之间存在SIP消息联系。

Mixer:媒体混合服务器负责完成会议媒体的混合和分发,接收者可以是会议的与会者或其他的媒体混合服务器。

分布式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既具有集中的会议控制功能,媒体流的处理也较方便,延迟小,因为传输过程中没有混合编码转换的过程。

缺点是:对于每个端点的带宽要求高。

而且,每个终端应该支持所有成员的编码,因为传输过程中并没有编码的转换。

sip协议原理分析及总结

sip协议原理分析及总结

sip协议原理分析及总结SIP协议学习总结1、SIP协议定义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即初始会话协议)是IETF提出的基于⽂本编码的IP电话/多媒体会议协议。

⽤于建⽴、修改并终⽌多媒体会话。

SIP 协议可⽤于发起会话,也可以⽤于邀请成员加⼊已经⽤其它⽅式建⽴的会话。

多媒体会话可以是点到点的话⾳通信或视频通信,也可以是多点参与的话⾳或视频会议等。

SIP协议透明地⽀持名字映射和重定向服务,便于实现ISDN,智能⽹以及个⼈移动业务。

SIP协议可以⽤多点控制单元(MCU)或全互连的⽅式代替组播发起多⽅呼叫。

与PSTN 相连的IP电话⽹关也可以⽤SIP协议来建⽴普通电话⽤户之间的呼叫。

SIP协议在IETF多媒体数据及控制体系协议栈结构的位置H.323SIP RTSP RSVP RTCPH.263 etc.RTP TCP UDPIPPPP Sonet AAL3/4AAL5ATM EthernetPPPV.34SIP协议⽀持多媒体通信的五个⽅⾯:◆⽤户定位:确定⽤于通信的终端系统;◆⽤户能⼒:确定通信媒体和媒体的使⽤参数;◆⽤户有效性:确定被叫加⼊通信的意愿;◆会话建⽴:建⽴主叫和被叫的呼叫参数;◆会话管理:包括呼叫转移和呼叫终⽌;SIP协议的结构SIP是⼀个分层的协议,也就是说SIP协议由⼀组相当⽆关的处理层次组成,这些层次之间只有松散的关系。

SIP最底层的是它的语法和编码层。

编码⽅式是采⽤扩展的Backus-Naur Form grammar (BNF范式)。

第⼆层是传输层。

它定义了⼀个客户端发送请求和接收应答的⽅式,以及⼀个服务器接收请求和发送应答的⽅式。

所有的SIP要素都包含⼀个通讯层。

第三层是事务层。

事务是SIP的基本组成部分。

⼀个事务是UAC向UAS发送的⼀个请求以及UAS向UAC发送的⼀系列应答。

事务层处理应⽤服务层的重发,匹配请求的应答,以及应⽤服务层的超时。

基于SIP的视频会议服务器的研究

基于SIP的视频会议服务器的研究


实验研 究
的执行规 则。 会议 策略服务器主要包含: 议的准入 机制、 会 权 U I R 是否已经存在。 如果存在, 转向( ; 6 如果不存在 , 向(0。 ) 转 1) 限控制 、 媒体/ 资源管理、 参数配置等 。 () 6会议U I R 已经存在 , 则该请求为加入请求 。 7判断 该用户是 ()
[ 参考文献]
4 SP 议服 务 器 的工作 流程 I会
会 议服务器在启动之后, 首先进行初始化 , 然后开启SP I消
息接收 线程等 。 时, 此 会议服 务器就可 以接收用户的创建会议
请求和加入会议请求了, 具体工作流程详细解释如下: () 1首先 , 客户端开启应用程序后, 务器 初始化并开启 在 服 SP I 消息接 收线 程。() 断是 否有会议请求 。 2判 如果没有, 转向 则
(; 3 如果有, ) 转向( 。 3没有会议请求, 4 () ) 则继续监控请求线程。
()o u 接 收到用户的会议请求。( 判断该请求消息中的会议 4F c s 5 )
( 上接 第8 页 ) O
一 一 ~一 一一 ~ ~ ~ 椭 一一 一
置于D Z 利用欺骗地址空间技术 , M 中, 覆盖服务器中没有用到 的
Ⅲ 一 一 帅
力 系 统 虹 鸥
[ 参考文献]
拟蜜罐 , 我们就可 以通 过相应的配置使主机 B I * 用此 漏洞对主 J 机A 发起反攻 , 以其 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用主机A 利 上的该漏
洞, 反攻进 入 已感染主机 , 控制 已感染 主机 , 除其 上的蠕虫 清
作。 在整 个会议过程 中, 议控制服务器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管 会
包括会议 的建立、 删 第一种是松 耦合会议模式 , 该模式是指无需中央信令 的控 理整个 会议系统和控制媒体 混合服 务器 。 除、 修改以及通知与会者会议的最 新状态。 制, 终端 直接 进行交换 的会议 , 利用 组播方式进行传 输 。 在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根据 IETF SIPPING 工作组提出的集中式会议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 SIP 的视频会议系统。

该系统各部分可分别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详细介绍了此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会议的应用范围正逐渐从传统的专业领域、大型企业等高端用户向中小企业等普通用户和个人用户拓展。

据有关机构的分析结果显示,2004 年我国视频会议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 18.7 亿元,并以每年 26% 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 SIP 的集中式视频会议模型,并根据此模型设计了初步的实现方案,分析了此方案的工作原理。

目前, IETF 领导的对 SIP 会议模型的研究还处于草案阶段,并没有成为标准,因此,对 SIP 会议框架及其实现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技术标准目前,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技术标准有 2 个, H.323 和 SIP[1] 。

前者是由 ITU-T SG16 定义,包括 H.225 呼叫控制信令和 RAS 信令、 H.245 媒体控制信令和 H.450 补充业务信令规范;后者由 IETF MMUSIC 工作组定义,包括 SDP 媒体描述规范。

H.323 系统沿用传统电信网的设计理念,兼顾传统 PSTN 呼叫流程和 IP 网特点而发展成熟,吸取了许多电信网的组网、互联和运营经验,能与 PSTN 网、窄带视频业务以及其他数据业务和应用网互联互通,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组建 VoIP 大网方面凸现了其技术优势。

H.323 协议范围广,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视频会议,该协议解决了视频会议中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

也正是因为 H.323 系统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太多,整个体系结构显得庞大且较为复杂,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的部署。

SIP 是用来建立、修改和终结多媒体会话的应用层控制协议,主要完成用户定位、用户能力交换、呼叫建立、呼叫处理等功能。

它继承了互联网协议的设计理念,与 H.323 协议相比,具有简单灵活、扩展方便的特点,可方便地与其他互联网协议结合提供丰富的 IP 多媒体业务,以便在各种网络环境下部署。

目前,大规模商用 VoIP 网络和会议系统都采用 H.323 标准,但随着 VoIP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的逐渐普及, SIP 协议正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

3GPP 已经确定将 SIP 协议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全 IP 网络的控制协议,制订了基于 SIP 的 IP 多媒体子系统( IMS )。

业界也已经确定将 SIP 作为下一代网络( NGN )的核心控制协议。

与此同时, SIP 协议及其应用的标准化工作也在积极的进行之中,这其中就包括由 IETF SIPPING 工作组领导的集中式多媒体会议的标准化工作和 XCON 工作组领导的会场控制和 CPCP ( Conference Policy Control Protocol )的标准化工作。

随着这些标准的制订,基于 SIP 的视频会议系统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 集中式会议系统模型下面介绍一种基于 SIP 的集中式会议模型。

所谓集中式是指该模型相对于多播会议、全分布式会议等会议模型而言,具有信令集中控制、媒体集中处理的特点。

该会议模型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形。

集中式会议模型的结构图 [2] 如图 1 所示。

该模型主要包括与会者( Participant )、会议控制中心( Focus )、会议策略服务器( CPS )、会议策略( CP )、会议通告服务( CNS )、媒体混合服务器( Mixer )等逻辑功能模块。

其中, Focus 、CPS 、 CNS 、 CP 和 Mixer 构成会议服务器,完成多媒体会议的核心功能。

此会议模型中各模块功能如下。

a )会议的控制中心:会议的控制中心与每个与会者之间存在 SIP 对话联系。

它一方面根据会议成员策略管理整个会议,如会议接入控制、与会人员管理等,另一方面它又根据会议媒体策略,对媒体混合服务器进行控制,保证每个与会者能够接收到会议的媒体流。

每一个会议控制中心都有一个会议 URI 与其相对应,此 URI 在全局范围内是惟一的。

当用户需要加入会议时,需向相应会议 URI 发送 INVITE 请求。

b )与会者:与会者是指会议中和会议控制中心维持 SIP 对话的 SIP 用户代理。

此用户代理可以是 PC 应用程序、 SIP 电话或者是 PSTN 网关,也可以是其他会议控制中心。

当与会者是其他会议的会议控制中心时,会议的拓扑结构是分级的,这种会议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所有区域性的子会议有单独的会议控制中心,这些会议控制中心再连接到主会议的会议控制中心上,进行分级控制和管理。

c ) CPS : CPS 是系统的逻辑功能模块,用来存储和操作会议策略,为用户和支配会议操作的会议策略之间提供接口。

用户可以使用 non-SIP 方法和 CPS 交互,完成会议策略的制定、修改等操作。

d ) CP :会议策略包含了支配会议控制中心进行会议操作的规则,一个会议对应一个会议策略,包括会议成员策略和会议媒体策略。

会议成员策略主要用于会议成员的管理,包括用户接入控制、用户权限管理等。

会议媒体策略用于会议媒体混合及分发的控制,包括媒体混合策略、同步策略、媒体分发策略等。

用户可以通过 Web 方式或其他 non-SIP 方式对会议策略进行维护。

e ) CNS :会议控制中心可以提供 CNS 功能,工作机制由 RFC 3265[4] 定义,主要完成向与会人员通知相应的会议事件和会议状态。

与会者在加入会议后可向会议控制中心发送 SUBSCRIBE 请求,订阅会议事件和状态通知服务。

会议通知服务器将通过 NOTIFY 消息定时向与会者通告预定的会议事件和会议状态。

例如,用户可以预定会议成员的在席信息,当有与会者加入或退出会议时,会议通知服务器将向该用户发送会议成员变更的情况。

f )媒体混合服务器:媒体混合服务器负责完成会议媒体的混合和分发,接收者可以是会议的与会者或其他的媒体混合服务器。

媒体流的混合处理由会议控制中心根据媒体策略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处理过程因媒体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3 视频会议系统结构设计根据前面介绍的会议模型以及多媒体会议的一般功能要求 [3] ,我们设计了一个视频会议系统的实现方案,系统结构如图 2 所示。

该系统由多媒体会议终端、会议管理服务器、会议控制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和系统数据库 5 部分构成。

呼叫服务器( CS )是 SIP Proxy 服务器,负责 SIP 消息的转发,并集成了注册服务器的功能。

下面分别介绍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 )多媒体会议终端多媒体会议终端是用户用来参加会议的桌面应用程序。

会议终端启动时会发送 REGISTER 消息向注册服务器注册,注册成功后便保持在线状态,可以随时发起呼叫或接收呼叫请求。

在加入会议后,可以发送SUBSCRIBE 请求,预定会议状态信息报告,以便获得最新的会议状态变更情况。

与会者可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进行申请发言、释放申请、释放发言等操作。

可以进行即时消息的发送和接收,实现会议文字聊天功能。

2 )会议管理服务器会议管理服务器在图 2 中对应为 Web 服务器,主要完成通过 Web 界面管理会议的功能,包括会议的预定、修改和取消,会议策略的制定和修改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会议管理服务器对会议控制服务器的系统参数进行配置,并提交到系统数据库保存。

会议控制服务器在启动时可以从系统数据库将系统参数下载到本地,进行系统的初始化。

3 )会议控制服务器会议控制服务器是此系统的控制中心,模型中的会议控制中心功能,包括会议的创建、启动、删除、会场管理和控制、会议状态信息的采集和发布、会议成员的在席管理、处理会议成员请求等。

会议控制服务器通过 MEGACO/H.248[5] 命令对媒体服务器的媒体混合处理进行控制。

会议控制服务器主要由总控模块、 Web 管理模块、启动 / 注册模块、即时会议模块、会议状态通告模块、会议控制模块和会议列表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总控模块主要负责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和各个模块之间的通信调度等功能;启动 / 注册模块主要负责会议的启动和结束等操作;会议状态通告模块负责完成会议状态信息通知服务,遵从 RFC3265 标准;会议控制模块是会议控制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模块,采用基于事件触发的工作机制。

会议列表负责维护会议的状态信息,包括会议属性、成员列表、请求队列和消息队列等,并提供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的接口函数。

4 )媒体服务器媒体服务器可采用纯软件方式实现媒体混合等处理,与传统的采用硬件板卡的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会议控制服务器通过 MEGACO/H.248 命令控制媒体服务器,完成创建关联域、增加终端、删除终端、修改终端属性、删除关联域等操作。

媒体服务器接收与会者发来的媒体流,按照媒体策略进行混合后,再分发给与会者,从而实现会议媒体流的交互。

4 视频会议系统工作原理在介绍了集中式视频会议系统的结构之后,下面简单介绍此系统的工作原理。

4.1 创建会议此系统支持预约式会议和即时会议 2 种会议类型。

预约式会议的创建可通过 Web 管理系统来完成。

会议预定成功后,将向系统数据库的会议数据表插入一条记录。

会议控制服务器的 Web 管理模块对系统数据库的会议数据表进行周期扫描,若发现新的会议记录,则按照预定要求生成新的会议节点,添加到会议列表中。

即时会议的创建可通过多媒体会议终端完成。

用户只需向指定的会议工厂 URI 发送 INVITE 请求即可创建一个即时会议。

新会议的 URI 由 302 响应的 Contact 头域带回。

4.2 加入会议与会者可以通过以下 5 种方式加入到会议中:a ) Call-In 方式。

用户可通过 E-mail 、 Web 公告、即时消息等方式事先获得会议 URI ,然后向会议URI 发送 INVITE 消息,请求加入会议。

b ) Call-Out 方式。

会议开始后,会议控制中心向用户发送 INVITE 消息,邀请其加入会议。

会议控制中心需事先存储与会者的 URI 列表。

c )第三方通过向会议 URI 发送 REFER[6] 请求,触发会议控制中心邀请用户加入会议。

d )第三方通过向用户发送 REFER 请求,触发用户主动加入会议。

e )若用户不知道会议 URI ,但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会议中的某一个会话 ID ,则可通过发送带有 Join 头域的 INVITE 消息来加入会议 [7] 。

4.3 会议状态信息通告机制与会者在会议进行期间可以获得会议的事件及状态信息,这通过会议通告服务( CNS )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