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流动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相关计算 •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m2·a)],据图分析: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 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100%=(16-2)/110× 100%≈12.7%;
生态系统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位
采取措施
森林
优质木材
适量砍伐
草原
肉、奶、优质皮革
适度放牧
农田
农作物
清除杂草、除虫
湖泊
鱼类
适度放养、适时捕捞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2021年湖南六校高三联考)如图甲表示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部 分情况,图乙表示兔的能量来源与去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图甲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循环
非生物环境 ( CO2 )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生物群落 (有机物)
非生物 环 境 (CO2)
呼光


吸合

生 物 的 分
作作
用用
捕食
生产者(有机物)食物链(网)




消费者(有机物)



分解者
煤、石油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物质循环的概念
单向流动
①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无法再被利用

9-4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9-4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考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四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输入 源头:太阳能。 起点:从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开始。 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传递 传递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①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 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 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 分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 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 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利用”是指在有限 的时间“还没来得及被利用的能量”。
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的区别
下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能量传递效率=
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0%~20%)
2.能量利用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 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 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考法二 能量流动效率复杂计算归类
1. 涉及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的最值计算
设食物链为 A→B→C→D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示意图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同化量
初级消费者 摄入量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粪便量
下一营养级 分解者分解 未利用
注意: ①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 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
能 量 流 粪便
初级消费者 摄入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能量流动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在营养级之间传递的过程。

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不能100%地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还有部分散失。

3.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的生物,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越多。

4.生物富集作用:一些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

通过以上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情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讲义: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含答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能量流动的概念2.理解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3.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4.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建立生命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观2.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特点,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总结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学以致用,关注生产生活的态度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2)能量去向①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③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第二营养级。

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

(2)去向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随尸体、排泄物流向分解者。

③被次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据图总结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

②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能量传递效率(1)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10~20%,也就是说,在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能够流入下一营养级。

(2)计算公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以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

能量流动原理范文

能量流动原理范文

能量流动原理范文能量是一种物质的属性,它是指物质的运动能力和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能力。

能量在自然界中的流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能源的利用和能量的转化都与能量流动密不可分。

下面将从能量流动的原理来探讨能量的流动。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从一个系统或物体流向另一个系统或物体的过程。

根据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的流动可以分为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

首先是传导。

传导是指能量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而传递的过程。

物质的传导能力与其导热系数有关,导热系数越大,物质传导能力越强。

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它们之间的能量会通过传导逐渐达到热平衡。

例如,当我们把手放在热水壶上,由于金属的导热系数较大,能量会迅速传递到手上,感到热。

传导是能量流动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其次是辐射。

辐射是指能量通过空间的电磁波的传播而传递的过程。

辐射是由发射体向周围发出的电磁波产生的,这些电磁波可以是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

辐射是通过波的传播来传递能量的,因此无需物质的存在也能进行传递。

例如,太阳向地球辐射出的能量就是靠光线的传播进行的。

同时,辐射还包括热辐射,也就是物体由于内部热运动而发出的能量,通常以红外线的形式存在。

辐射是能量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宇宙中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之一最后是对流。

对流是指能量通过流体(气体或液体)的运动而传递的过程。

在对流中,物质的流动不仅仅是能量的传递媒介,同时也是能量的输运方式。

对流的主要方式有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

自然对流是指由于密度的差异产生的浮力作用,使得流体发生对流运动。

例如,当我们在火炉旁边时,感到热的原因是空气因热胀冷缩而产生对流。

强迫对流则是通过外部的力使流体产生对流运动,例如,风扇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施加外力使空气形成对流。

对流是能量传递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在大气、海洋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能量流动是能量从一个系统或物体向另一个系统或物体传递的过程。

能量的流动可以采用传导、辐射和对流三种方式进行。

通过了解能量流动的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能量的传播和利用方式,同时也更加重视能量的转化和节约。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输入:(1)能量的最终源头:太阳能(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传递:(1)渠道:能量沿着生物链、食物网逐级流动(2)形式:以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传递转化:太阳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呼吸作用热能散失:各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注意: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1)太阳能进入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固定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⑵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的去向:①一部分:生产者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

③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

④一部分:暂未被利用(最终被分解者分解)。

未利用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下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或固定)的能量,而不属于自身的。

(4)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消耗的能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利用=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利用 +未利用的能量(5)能量流动图解: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h: 粪便量c: 初级消费者同化量f: 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量d: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i:遗体残骸中的能量g:分解者分解量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3、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①方向: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特点: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

(2)逐级递减:①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

农业生态学第四章--能量流动

农业生态学第四章--能量流动

A 贮存量 R1 体增热 R2 维持能
F 固体排泄物
U 液体排泄物
G 气体排泄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二、次级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 2.生产动物蛋白质,改善食物构成。 3.促进物质循环,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4. 提高经济价值。
第三节 次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三、能量流动的基本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When energy is converted from one form into another, energy is neither gained nor lost. Q=ΔE+W Q 吸热 ΔE 内能(潜能) W 做功 用于生态系统:绿色植物同化的太阳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化学潜能+植 物呼吸消耗的热能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hapter 4 Energy Flow in Agroecosystem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The Basic Law of Energy Flow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Energy Flow on the level of primary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第一节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四、能量流动的特征 1.能流是单向流动 2.能流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 3. 能量流动的途径和渠道是食物链(food chain)和食物网 (food web)
第二节 初级生产的能量转化
一、初级生产的能量平衡 1. 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

生态系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的能量流动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 为什么? B; 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 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哪一种 ? C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 的效率是多少 ?
7.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 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 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 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 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 )。分析回答: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看图思考:
输入到各 级消费者 的能量是 指图中的 哪一部分 能量?
特别提醒:
输入到各级消费者的 能量是各级消费者所同化 的能量而非摄入的能量。
看图思考:
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 有哪些去路?
6、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
②流入下一营养级(最后一级除外) ③流入分解者
看图思考: (1)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成因是什么? (2)能量的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
1千克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传递效率=
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输入总能量=870.7X102; 输出总能量=RA+RB+RC+RD+RE =(13.1+501.3+0.6+79.1+191.4) X102=785.5X102
(1)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 能量数值 按照 营养级 由 低 到 高 绘制成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者 呼吸
思考:每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有哪些共同的 流出途径呢?
2015/11/4
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 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散失(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生 产者
残枝败叶等 分解者
传递
初级 消费者
残骸
C
B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105J· m-2)
141.10
15.91
871.27
0.88
A .a 2015/11/4
B. b
C .c
D .d
3.一片树林中,树、昆虫、食虫鸟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左 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能量流动关系的是
C
4.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大 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 kJ, 则这部分能量中流 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106kJ B.2×106kJ C.106kJ-2×106kJ D.0 kJ
3.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 条食物链。 3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 是 水鸟 小鱼 淡水虾 , 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 竞争 , 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 捕食 。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D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 先增后减再稳定 , 水藻数目 减少,淡水虾数目 减少 。 A 会随着发生 (5)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 。 A.水藻大量增多 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水鸟的数目减少 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6)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 群 。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20%流动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10%流动 (未知) 较高营养级 ①求“最多”则按“最高”值10%流动 (已知)
②求“最少”则按“最低”值20%流动 1.正推类型:
A
B
C
D
若A总重1000KG体重,至少(或最多)能使D增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至少按最小效率(10%)计算 2.逆推类型: 最多按最大效率(20%)计算
单向流动: 不可逆向,不可循环
分解者 14.6
未利用 327.3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逐级递减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传递效率: 10%-20% 原 因
本身呼吸作用而散失
不能全部被天敌吃掉,被食入的部分也不能全部被同化
遗体或残枝败叶被分解者所利用
草 昆虫 青蛙 沿食物链 蛇 鹰
2.单向流动
2015/11/4
2、流经某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否再回到 这个生态系统当中来?
2015/11/4
请计算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后一营养级的
能量与输入前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比)
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96.3 18.8
呼吸 122.6
7.5
生产者 464.6
13.5%
62.8
植食性动物 12.6 62.8
2.1 29.3
20%
肉食性动物 12.6
微量 5.0
293 12.5
未 固 定 2015/11/4
单位(焦/厘米2 · 年)
分解者 14.6
未利用 327.3

能 1、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 量 为什么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 流 一个营养级? 动 的 2、通过以上分析,你能得出 特 什么规律? 点
即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015/11/4
注意:
①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它实际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上一营 养级“进入分解者”的部分,但消费者“尿液”中的 能量,应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的一部分。
②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能量流经每一营养级 时均有损耗,故食物链营养级环节越多,能量损耗越 大,欲减少能量损耗应缩短食物链。
2015/11/4
草的能量是怎样得来的
光合作用 (太阳能
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 能都被小草固定了吗?
化学能)
有机物
2015/11/4
草固定能量的去向
呼吸消耗 流入下一营养级(兔)
生长发 育繁殖
热能
呼吸作用
生长发 育繁殖 ---有机物
分解者分解
2015/11/4
呼吸作用 兔子把草吃进肚子里,草 热能 中的能量都被兔子吸收了 生命 兔子吸收了草中的能量后 , 活动 吗? 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
规律
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多。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015/11/4
能量金字塔一定不会倒置;但是数量金字塔有时可以倒置。
假如给你一个池塘,你会怎样经营,从而获得更 大的收益?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沼 气 工 程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帮助人们合理调 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 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低营养级 高营养级 原 不可逆: 食物关系不可逆 因 不循环: 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固定转化 2015/11/4
例:森林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黄雀增 加体重10克,按理论计算,最多需要蝉( ),最 少需要蝉( )
A.125克
B
D
B.250克
C.500克
D.1000克
※有关传递效率计算 食物链为:树蝉螳螂黄雀 设食物链为: A时,黄雀增得 BCD10克需蝉为: 当传递效率为 10% 3 M ÷ (20%) 最少需要 A增重 千克 10克÷ 10% ÷ 10% =1000克 则D增重M千克 此时传递效率最低,需蝉最多; 最多需要A增重 M÷(10%)3 千克
呼吸散失 初级消费者 同化 次级消费者摄入 用于生长、 发育、繁殖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量
遗体、 残骸
分解者 呼吸散失
1.各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被某一营养级生物摄入体内的能量,并不是该 营养级生物同化量,因为有一小部分能量存在于 动物排出的粪便中,最终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 因此,真正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应该是该营 养级生物的同化量。
2015/11/4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的能量越多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 2.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营养级的年能流量。其中 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传递
次级 消费者
残骸
2015/11/4
分解者 分解者 散失(分解者呼吸作用)
二.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
去向: 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热能散失) ②分解者所利用 (呼吸作用散失) 散失(呼吸作用) ③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入(除最高营养级) ④暂未利用
起点: 始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即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传递 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帮助人们合理调 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 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传统:农作物 秸秆 粮食蔬菜 家禽家畜 燃烧 人
农作物 秸秆
2015/11/4
秸秆
家畜 粪便
沼气池 沼气
沼渣
肉类
2.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 食用菌 人
种群
能量
2015/11/4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捕食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种群丁是 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消费者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能量流动 ________ ,此外还具有信息 物质循环 、________ 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 生物群落 和________ 无机环境 要意义,碳在________ 之间 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A
B
C
D
解题思路:至少按最大效率(20%)计算 最多按最小效率(10%)计算
能量金字塔
生产者 464.6
植食性动物 62.8
肉食性动物 12.6
2015/11/4
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湖泊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 在能量流动中: 营养级越多,能量损耗越多;
当传递效率为20%时,黄雀增得10克需蝉为: 10克÷ 20% ÷ 20% =250克 D最少增重 N×(10%)3 千克
则 A增重N千克 此时传递效率最高,需蝉最少; D最多增重 N×(20%)3 千克
2015/11/4
1食物链(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最少)的能量)
【规律】
(已知) 较低营养级 (未知)
能量金字塔
研究意义
2015/11/4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Ⅱ]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 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 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 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 值的单位相同。
2015/11/4
能量流动的特点:
逐级递减: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 呼吸 •分解者利用 122.6
96.3
7.5 •暂未利用 18.8 10%~20% 能量传递效率 13.5% 20%
生产者 464.6
62.8
植食性动物 6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