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四年级古诗词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乡村四月》。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乡村四月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繁华的城市,也有宁静的乡村。

乡村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宋代诗人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去感受那里的独特风光。

2、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情况。

4、指导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节奏和重音。

(三)理解诗意1、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四)感悟诗情1、想象画面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乡村四月的画面。

2、体会情感提问: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交流,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有感情朗读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拓展延伸1、对比阅读出示另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古诗,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笔下乡村的特点。

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

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乡村四月》。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感受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3.学会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朗读、背诵《乡村四月》;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乡村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乡村的印象和感受。

(二)学习《乡村四月》1.教师范读《乡村四月》,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等。

4.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三)深入解读诗歌1.教师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句,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进行诗意的想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创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朗读、背诵诗歌1.学生自选伙伴,互相背诵《乡村四月》。

2.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作业:以“乡村四月”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四、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诗歌创作指导要更加细致,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2.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感受诗歌。

3.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乡村四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也激发了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乡村四月》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是如何描绘乡村景色的呢?学生回答:我觉得这句话是在形容山和原野上绿色植物遍布,河川里白色的水花四处飞溅。

2.教学难点:教师提问:那么,“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你们又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我觉得这句话是在描述细雨中,子规的鸣叫声和如烟的雨雾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

乡村四月教案(通用4篇)乡村四月篇1教学目标1、会写“蚕桑”两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意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想象意境,理解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意思。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我们生活在乡村,你觉得乡村美吗?谁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七百多年前的一位诗人写的《乡村四月》这首诗。

板书课题。

解释:四月3、检查一下学生们的预习情况1、背诵古诗2、解释::绿遍白满川子规才了3、说说:蚕、桑的记忆方法。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1、把古诗自由地读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听老师范读。

3、指句读,生自行评议,正音。

相机指导读准“了”“蚕”“桑”三个字,并了解多音字“了”的读音,应根据它的意思判断,读lio的时候,表示结束。

4、男女生合作读(前四后三)。

5、师生合作读诗。

(生读每句诗后,教师重复诗句后三个字。

)6、学生配乐齐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品读赏句,想象悟情(一)整体把握,感知古诗请同学们把你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在诗中圈出来。

(二)学一、二句,感受“景美”1、师:同学们,你从哪几句诗句中感受到乡村景美呢?2、品读,感悟“绿遍山原白满川”。

(1)理解“山原”(出示图片)(2)品读“绿”。

(3)理解“白满川”。

(课件出水稻图)平展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光,波光粼粼,满目亮白。

(4)抽生说说这句诗的意思3、品读,感悟“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课件出示子规图及声音。

师: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子规就是杜鹃鸟,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布谷、布谷……”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在提醒农人们赶紧播种了。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乡村四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理解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

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

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2、书写“”,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

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古诗(教师范读)二、趣味练读。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农村四月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认识“蚕”、“桑”两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了”。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文,读出诗的神韵。

3、指引学生抓住“绿遍”、“白满”、“才又”等词语睁开想象,领会江南农村风景的优美以及人们的勤奋,激发学生对农村风光的热爱和神往之情。

4、联合诗文及有关资料,使学生初步认识田园诗的特色,感觉田园文化的魅力。

教课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域,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

你能说出几处风景名胜吗?你们说的都是江南的风景。

江南风景如画,令人过目难忘,向来就是诗词文人集聚之地。

白居易去过江南,他在《忆江南》中就以前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农村又是一番如何的情景呢?2、指引学生联合图片谈谈江南农村的风光及自己的感觉。

看到这样的风光你想说点什么?3、今日就让我们跟从宋朝诗人翁卷走进江南的农村四月(板书课题,指读)。

二、初读正音,读出诗的节奏。

1、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学生自由读)。

2、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课件出示“蚕桑”,指读,简单释义《联合“插田》“摘桑养蚕”)。

还有一个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感觉该怎么读?为什么?(学生读,教师从联合字义选择字音角度对学生评论,如:你能依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真是个会思虑的孩子)3、练读诗文。

指几名学生读诗文,教师相机评论(如反面评论:你读得很流畅,就是缺乏点诗的滋味,想一想,读诗该怎么读?三、联合说明读诗文,认识粗心。

1、过渡:读诗还要解意。

请大家联合课后说明相互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假如哪个词语不理解,哪个句子说不好,能够举手找老师帮忙,老师很愿意为大家服务。

2、学生同桌互说诗意,教师巡视指导。

3、指生谈谈诗文粗心。

4、指生谈谈诗中描述的光景,教师板书(山原、川、子规、雨、人)四、抓要点词语,意会诗境,领会农村的景美,人勤。

(一)设疑:俗语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二、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田园风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

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夏雨如()秋雨如()冬雨如()(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

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 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乡村四月教学设计是针对乡村地区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是一篇描写乡村春天景色的诗歌,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乡村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乡村春天的景色和特点;- 掌握乡村四月这首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 能够朗读乡村四月这首诗歌,并正确理解诗中的意境;-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乡村春天的美丽。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乡村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乡村四月诗歌的课文;- 乡村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笔。

2. 教学环境:- 教室内的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教室外的乡村春天景色展示区。

3.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乡村春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创设乡村春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绘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乡村春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乡村春天的向往和热爱。

2. 学习乡村四月诗歌(15分钟)- 教师朗读乡村四月诗歌,并解读诗中的意境;- 分段解析诗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每一句的含义;- 学生跟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 观看乡村春天的视频资料(15分钟)- 利用投影仪播放乡村春天的视频资料;-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视频中的场景和感受。

4. 小组讨论乡村春天的特点(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乡村春天的特点和景色;-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乡村春天的共同特点,并记录在黑板上。

5. 合作绘画乡村春天的景色(30分钟)- 每个小组准备绘画用纸和彩色笔;- 学生根据之前讨论的乡村春天特点,合作绘制乡村春天的景色;- 完成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古诗《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

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

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自由读(二)、指名读(三)、教师范读
(四)、指名读(五)、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

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

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播放乡村美景图。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导入后两句的学习,重点体会“闲人少”“才了---又---”进而理解这里人的繁忙与勤劳)指导学生用“才了---又---”作诗。

体会“闲人少”的用法。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

(播放音乐)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
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

请读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

请读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读出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

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众生(读出赞美之情)。

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背诵古诗)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

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
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

这首
诗我们就学到这。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并引导学生读)王维也曾写过一首《山居秋暝》还有印象吗?学习田园诗,有一位诗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写了60首田园诗,教材中也选了其中的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师诵读)课后我们可以把他写的田园诗都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下课。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勤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