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赏析

合集下载

汤河公园 景观解读

汤河公园  景观解读

3—2 植被分析: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主要植物: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等,森 林以落叶乔木为主
3—3—1 地形分析:
南部低端
地形分布:南部——泻湖平原,地势低平,局部 沼泽化,常年积水
3—3—2 地形分析: 汤河从中穿过
两岸对望,仅有汤河大桥连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4 现有道路分析:
被四条主要道路包围
北:北环路 南:青皇西大街——秦皇东大街 西:西环北路 东:海阳路 东河岸:河堤路
4.案例功能区分析
5.案例平面图分析
6.案例植物分析
1 1
1.水生植物
2
2.红色、粉色系宿根花卉
3.狼尾草 3
4.莎草科花卉 4
5.禾本科花卉 5
6.须芒草 6
7.紫色、蓝色系宿根花卉 7
7.案例核心景观分析
7—1 核心景观: 玻璃钢质红色“飘带”
长度:500m
7—2 核心景观功能分析
2—1 保护乃至改良目前的自然环境:
挽救城市化带来的后果
河道做水泥护衬,筑坝蓄水,河岸做了铺装,使水 与土地的分离,导致河流失去自净能力,加剧水污 染程度
2—2 创造适合当代人的景观:
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要 求
3.案例场地分析
3—1 气候分析:
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点:冬季漫长干燥严寒,夏季短暂无酷暑,无 台风、无梅雨、四季分明
目录
1.案例简介 2.案例功能需求分析 3.案例场地分析 4.案例功能区分析 5.案例平面图分析 6.案例植物分析 7.案例核心景观分析
1.案例简介
1.设计师:俞孔坚 2.建造时间:2005.10——2006 3.坐落位置: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汤河两岸 4.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

红飘带:秦皇岛汤河公园

构成部分
1 保护和完善一种蓝色和绿色基底,绿色即指植物景观,在 植物选择上,以本地种为主,同步我们能够看到,在水中 设计者引入大面积水生植物,如芦苇,菱角,一方面起到 美化水体环境和增强视觉效果旳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净化 水体和涵养水源旳生态价值
2 建立连续旳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和 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络,使本区成为城市居民 安全可达性都很好旳场合。
(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 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4)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因为位于城乡结合部旳特 点和缺乏管理;同步,越来越多旳城市居民把它看成游憩地,涉 及游泳、垂钓、体育锻炼等。
(5)开发压力: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逼 近。就在场地旳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 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欣赏植物”替代,大量 旳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旳雕塑和喷泉等彻底变化了汤河生态绿 廊。
设计目的
❖ 面对上述挑战,怎样防止对原有自然河流廊道 旳破坏,同步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 地段河流廊道旳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处理 旳关键问题,也是本设计旳主要目旳。
❖ 河流廊道旳自然过程和城市居民对它旳功能需 求两者合起来,就是汤河滨河公园旳生态服务功 能,涉及水源保护、乡土生物多样性旳保护、休 憩、审美启智和科普教育。
设计理念
❖ 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合自然过程、充分利用本地材料;保 护与节省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用和循环与再生理 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旳共生与合作,降低设计旳 生态影响。打破一般水利和园林工程旳设计模式,不再走 “硬化河岸,绿化、硬化途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旳老路, 而是在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存自然河流旳绿色与 蓝色基调旳基础上,以最简约旳设计、最经济旳人工干预, 对有利用价值旳自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造。景观设计中不追 求豪华与离奇,而是将景观设计作为“生存旳艺术”,与一 般人旳生存为重,提倡“寻常景观”与“大脚美学”和“足 下文化与野草之美”。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ppt课件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ppt课件
16
PPT课件
七、植物配置
• 槐,中文名国槐,树 型高大,其羽状复叶 和刺槐相似。花为淡 黄色,可烹调食用, 也可作中药或染料。 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 物不同,肉胶质,在 种粒之间收缩,形成 念珠状,俗称“槐 米”,也是一种中药。 花期在夏末,和其他 树种花期不同,是一 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17
PPT课件
8
五、空间表达
• 1. 蓝色和绿色基底。 • 2.利用原有水域和湿地,和
现有植被;避免河道的硬化, 保持原河道的自然形态,形 成一个乡土植被的绿色基地。
• 3. 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和 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 相联系,木栈道或穿越林中、 或跨越湿地,使得公园成为 慢步者的天堂。
• 4.一个红飘带,五个节点, 设置两个专类植物园区。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前言
这个案例试图说明如何在城市 化过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 与蓝色基底,最少量地改变原 有地形和植被以及历史遗留的 人文痕迹,同时满足城市人的 休闲活动需要,创造一种当代 人的景观体验空间。
PPT课件
3
目录
• 一、概况分析 • 二、背景分析 • 三、设计构思 • 四、设计手法 • 五、空间表达 • 六、景观小品 • 七、植物配置
PPT课件
9
PPT课件
六、景观小品
1.一条红飘带: 这是一个绵延于东岸林中 的线景观元素,具有多种 功能:它与木栈道结合, 可以作为座椅; 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 设施; 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 物识系统相结合,而成 为一条指示线。 它由钢板构成,曲折蜿蜒, 因地形和树木的存在而发 生宽度和线型的变化; 中国红的色彩,点亮幽暗 的河谷林地。
PPT课件
6

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

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
绿荫里的红飘带
秦皇岛汤河公园设计
组员:李兰兰 陈秋容 冯丽花 张玥
目录
一 项目区位及背景 1.项目区位 2.场地状况分析

设计目标及原则
1.设计目标 2.设计理念
三三 解决方案 1.概述 2.构成部分
四 总结
项目区位
❖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海旅游城 市,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 上游有汤泉而得名。
育锻炼等。
(5)开发压力:城 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 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 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 两岸已经建成住宅, 随之,河道被花岗岩 和水泥硬化,自然植 被完全被“园林观赏 植物”替代,大量的 广 场和硬地铺装、 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 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
绿廊。
设计目标
1.而对上述挑战,如何避免对原有天然河流廊道的 破坏,同时又能满足城市化和城市扩张对本地段河 流廊道的功能要求,成为本设计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设计的生态影响。
2.打破通常水利和园林工程的设计模式,不再走 “硬化河
设计理念岸,绿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和隔离”的老路, 而是在 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 基调的基础上,以最简约的设计、最经济的人工干预, 对 有利用价值的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造。景观设计中不迫求 豪华与离奇,而是将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
解决方案
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场地原有的乡土植被和生境, 在此绿色基地上设计了一条绵延500多米的红色 飘带, 整合了多种城市功能:
1.它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
2.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设施;
3.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
4.与解说系统结合,而成为科普展示廊;
5.与标识系统相结合,而成为一条指示 线。

(完整版)秦皇岛汤河公园

(完整版)秦皇岛汤河公园
秦皇岛市汤河公园--调研
15小组成员:朱兴向 陈俊轩 纪志永 冯琳奇
秦皇岛市汤河公园简介
类别:城市公园与绿地 规模:20万平方米 建成:2008年5月 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汤河两岸
贡献:2007年ASLA专业奖
项目区位
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 海旅游城市,汤河位于秦 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 有汤泉而得名。
秦皇岛汤河公园案例说明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明智的城市绿地与河流廊 道的改造和利用方式,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 底,维护其生态服务功能,用节约型城市和可持续环境的理念,用最 少量人工干预、最少的设计和工程,满足现代城市人的最大需要,创 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与人文空间。
建成管理阶段 图1
设 计 总 平 面 图
设计鸟瞰图
图04 总体鸟瞰图
分区设计分析
结点设计详图
图05d 红飘带平面图
结点透视图
图05b 红飘带透视效果
结点透视图
图05c 红飘带透视效果
结点平、透视图
图06a 节点:如“云”的天棚
结点平、透视图
图07 利用原堆料场设计对宿根植物展示区:色彩主题花园
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的栖息地。 (2)“脏乱差”的人为环境和残破的设施: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
典型特征,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有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 些堆料场地和厂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 (3)安全隐患和可达性差: 场地可达性差,空间无序,存在安全隐患, 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4)使用需求压力:目前这一地带由于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和缺 乏管理;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把它当作游憩地,包括游泳、垂 钓、体育锻炼等 (5)开发压力: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就 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 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 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绿廊。

环境设计原理,秦皇岛汤河公园,案例分析PPT课件

环境设计原理,秦皇岛汤河公园,案例分析PPT课件


t
变 世
e
界 ,
n
从 演
t
示 开
s

选题
selected topic
收集资料
Collecting data
小结
Summary
16
秦皇岛汤河公园 场地分析
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 本项目位于海港区西北,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 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汤河为典型的山溪性源短流急,场地 的下游有一防潮蓄水闸。
以北,隶属渔阳镇。这里自然 环境优美,四周群山环抱,村 内绿树敝舍,景色宜人,空气 清新。这里因石而生、因石而 居、因石而乐的古朴遗风,积 淀出耐人寻味、如诗如画的文 化内涵。现在,西井峪村更加 重视村庄的特色建设,开了好 多农家院,吸引各地游客和影 视剧拍摄
关键词提取:景色宜人,群山环抱 因石而乐的古朴遗风,重视村庄的特色建设
选址二:
靠近水库,有蓄水池 一年四季几乎靠“天水”生活。 有奇山怪石。
选址三:
面积小,视野开阔,地势不平坦, 路面有很多原始石头。
10
选址一 选址二 选址三
原始风貌 怪石嶙峋
11
选址二
大体环境:有一个蓄水池,地势相对平整,旁边靠山,还有小山丘。 以及几块嶙峋石头。 自然条件下的蓄水池带有诗情画意,更加融入自然 初次接触景观设计 考虑自身能力和土地面积
7
东井峪村 东井峪是天津市蓟县的原
始村落,这里奇特的自然环境, 别样的原始村貌与意趣天成的 地层剖面中的奇石资源,形成 了罕见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这 里有难得一见的石砌的古民居, 形状各异,布局奇特,村落四 周的山野里古木众多,怪石林 立,奇花异草山间满目,原始 风貌与生态自然景观令人惊叹 叫绝。 。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秦皇岛汤河滨河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h
7
四、设计手法
公园的红飘带钢结构随 河岸绵延五百米,在夜 间会被点亮。秦皇岛市 曾考虑了两个针对此公 园改造的设想,包括用 硬混凝土铺设大部分区 域,以观赏花卉装点河 床的思路。俞孔坚对此 区域主持景观设计,他 尽量使用本土植物并尽 可能的保持地形原貌, 来打造更符合当地特色 的自然景观。
h
8
h
17
七、植物配置
喜光而稍耐荫。能适应较 冷气候。根深而发达。对 土壤要求不严,抗风,也 耐干旱、瘠薄,尤其能适 应城市土壤板结等不良环 境条件。但在低洼积水处 生长不良。对二氧化硫和 烟尘等污染的抗性较强。 幼龄时生长较快,以后中 速生长,寿命很长。老树 易成空洞,但潜伏芽寿命 长,有利树冠更新。原产 中国,现南北各省区广泛 栽培,华北和黄土高原地 区尤为多见。
h
12
七、植物配置
柿(学名: Diospyros kaki Thunb.) 是柿科,柿属落叶大乔 木。柿树是深根性树种, 又是阳性树种,喜温暖 气侯,充足阳光和深厚、 肥沃、湿润、排水良好 的土壤,适生于中性土 壤,较能耐寒,但较能 耐瘠薄,抗旱性强,不 耐盐碱土。
h
13
七、植物配置
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 因树上放养白蜡虫,故 取名白蜡树,又是固沙 树种,木犀科白蜡属植 物的通称,又称梣 (cén)。中国约有20 余种白蜡树。木材坚韧, 耐水湿,制做家具、农 具、胶合板等用;落叶 乔木,高10-12米;树 皮灰褐色,纵裂。白蜡 树属于喜光树种,对霜 冻较敏感。喜深厚较肥 沃湿润的土壤,常见于 平原或河谷地带,较耐 轻盐碱性土。
h
14
七、植物配置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 落叶乔木的通称,全属 共有100多类品种,其 中中国有50多种。 植物上,杨树隶 属杨柳科。本科有三个 属,即:杨属、柳属、 钻天柳属。

红飘带-俞孔坚

红飘带-俞孔坚
生提出"栈道或穿越林中、或跨越湿地,使得公园成为慢步 者的天堂"说法不错,但是该公共绿地由于有大量起伏和高差, 本设计竟然未考虑残疾人坡道,同时木栈道的宽度较窄,双人 并行都比较困难,所以不知人性化的设计是如何考虑的。 • 俞先生提出“一条红飘带”的设计概念,我个人非常推崇,亦 认为相当有创意。当然,它的超长尺度、长度、色彩和空间变 化,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我认为,美中不足的是种植槽 的设计过于雷同,而且种植土太少,好像其中的植物已然干枯 ,效果未必好看。如果少而精地点缀一两个,同时植物维护得 好些,可能让人记忆犹新。 • 五个节点基本都是白色,但是无法遮荫、挡雨,因为是镂空的 ,当然其中的光影效果相当好。 五种草我个人认为有些像杂 草。
景观设计特色
1 丰富乡土物种,包括增加水生和湿生植 物,形成一个乡土植被的绿色基地 2 栈道或穿越林中、或跨越湿地,使得公 园成为慢步者的天堂 3
一条红飘带 五个节点:沿红飘带,分布五个节点, 分别以五种草为主题。每个节点都有一 个如云的天棚,五个节点分五种颜色。 网架上局部遮挡,有虚实变化,具有遮 荫、挡雨的功能,随着光线的变化,地 上的投影也随之改变。
俞孔坚和他的团队
景观效果鸟瞰图
解剖“红飘带”
设计核心思想
保护和完善一个蓝色和绿色基底
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 一条红飘带 一个解说系统
设计亮点
• 该设计一改常规人们对自然河道的渠化、硬化以及“美化 ”的思维观念,而是在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底、 最少量地改变原有地形、植被以及人文痕迹的基础上,简 单的引入一条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 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需要的玻璃钢材料作品—— “红飘带”,来满足城市人的休闲活动需要,从而创造一 种属于当代人的景观体验空间。 • 这是一个在城市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如何利用原有场地资 源,用最少的人力、最简单的元素、最经济的做法,来创 造的一个真正节约、并为当代城市居民提供尽可能多的生 态服务的可持续景观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题目:俞孔坚秦皇岛汤河公园赏析系(院):城市与环境与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号:2008210176论文作者:耿雷2010年6月秦皇岛汤和公园设计赏析摘要: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太多简单粗暴“化妆式”和“硬化式”城市公园设计:修剪整齐的组块式绿地,大面积的硬化铺砖,坚硬的水泥钢结构建筑,这是一种悲哀,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明智的城市河流改造和利用方式。

本设计强调对原有自然河道和植被的尊重,哪怕是最野的本地草木,也是值得保护和利用的;对历史遗迹,哪怕是最寻常的、被认为是破旧的农业或工业建筑和曾经的水利设施,都应该作为场地的历史,给予善待,用它们来丰富场地的故事;在这基础上,叠加新的设计,那应该是当代人的,反映当代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它整合了包括漫步、环境解释系统、乡土植物标本种植、灯光等功能和设施需要,用最少的干预,获得都市人对绿色环境的最大需求。

关键词:滨河公园;红飘带;城市公园;人地和谐;河道设计一、整体概况: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滨海旅游城市,汤河位于秦皇岛市区西部,因其上游有汤泉而得名。

本项目位于海港区西北,汤河的下游河段两岸,北起北环路海阳桥、南至黄河道港城大街桥,该段长约1公里左右,设计范围总面积约20公顷。

二、设计背景:由于上游的山地和下游的防洪蓄水闸,使本地段内的水位保持恒定,水质清澈,是秦皇岛的一个水源地。

设计地段内除部分被破坏和被占用外,两岸植被茂密,水生和湿生植物茂盛,主要以菱角、菖蒲和芦苇为主,东岸的乡土乔木尤其壮观,主要有杨、柳、刺槐,许多柳树甚至长在水中。

多种鱼类和鸟类生物在此栖息场地具有城郊结合部的典型特征。

多处地段已成为垃圾场,污水流向河中,威胁水源卫生;残破的建筑和构筑物包括一些堆料场地和厂房、农用民房、皮划艇服务用房、汤河苗圃用房、水塔、提灌泵房、防洪丁坝、提灌渠等,大部分遗留的构筑物破损、陈旧,有些已废弃不用,部分河岸坍塌严重。

场地虽然在城市主干道边上,对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可达性差,可使用性差。

同时,由于人流复杂,空间无序,存在许多管理上的死角,场地对城市居民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沿河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房地产开发,城市扩张正在胁迫汤河,渠化和硬化危险迫近。

就在场地的下游河段,两岸已经建成住宅,随之,河道被花岗岩和水泥硬化,自然植被完全被“园林观赏植物”替代,大量的广场和硬地铺装、人工的雕塑和喷泉等彻底改变了汤河生态绿廊。

这是对本地段河道的一个警示和教训。

而实际上,本河段的东侧也已经建成了大量的住宅,新的房地产项目也在进行中三、设计构成:1 整体构架:汤河公园最显著的地理特点就是滨河建设,因此,所有景观单元基本上沿河设计。

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也充分做到水体景观,植物景观和人工建筑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一种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的统一。

全区设计有七个部分构成:1 保护和完善一个蓝色和绿色基底,绿色即指植物景观,在植物选择上,以本地种为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水中设计者引入大面积水生植物,如芦苇,菱角,一方面起到美化水体环境和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净化水体和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2 建立连续的自行车和步行系统:沿河两岸都有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系,使本区成为城市居民安全可达性都很好的场所。

3 一条红飘带:这是一个绵延于东岸林中的线性景观元素。

对于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分析,下面会详细介绍,在此暂且不提4 五个节点:沿红飘带,分布五个节点,分别以五种草为主题。

在这天与地之间是人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和专类植物的展示空间。

乡土的狼尾草、须芒草、大油芒、芦苇、白茅是每个节点的主导植物。

5 两个专类植物园区:(1)宿根植物展示区:总面积约为7700平米,在东岸北侧原堆料场。

(2)草本植物园:总面积约为4300平米,位于场地西岸的北端,与宿根植物园隔河相望6 旧建筑和构筑物的保留和利用:其中包括专类植物园区内利用料厂的建筑基底建筑茶室和接待中心7 一个解说系统:解释系统由23组解说点构成,采用统一的形式分布于东西两岸,与栈道和各个平台相结合,用于向人们展示讲解自然和场地知识,使人们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对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起到科普与启智的作用。

2、设计理念尊重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充分利用当地材料;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源,坚持保护、减量、再用和循环与再生理念;让自然做功,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与合作,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打破通常水利和园林工程的设计模式,不再走“硬化河岸,绿化、硬化路径与人为景观相隔离”的老路,而是在维护汤河公园原有生态功能、保留自然河流的绿色与蓝色基调的基础上,以最简约的设计、最经济的人工干预,对有利用价值的自然元素进行保护性改造。

景观设计中不追求豪华与离奇,而是将景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与普通人的生存为重,倡导“寻常景观”与“白话的城市”和“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

3、色彩搭配不得不承认,俞孔坚先生在色彩运用上非常大胆。

期最突出特点就是对红色的运用,红色这个元素在俞孔坚先生的很多设计中得到运用,比如中山岐江公园中红色钢结构框架和红色钢结构墙壁。

由于文化原因,红色红色西方园林设计中运用的比较少,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和热烈,一般在城市公园建筑或雕塑中运用比较多。

咋本景观中,红色飘带的设计与周围绿色植物和蓝色水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激活了幽暗的绿地环境红飘带的红色放在绿色背景中重要的不是和谐,而是强烈的对比。

红色给人以激动、开朗和活力。

同时,红色也为公园融入更多人为作用的因素,让人感觉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气息,实现了动与静,自然与人文,古典与现代的统一。

其次,在其他颜色上,由于植物的配比不同,在绿色的层次上,也存在差别。

高大的乔木成深绿色,低矮的灌木和草木成浅绿色,高低搭配,深浅配比,使得景观色彩更具层次性。

上图就是以上分析的经典体现,红色的飘带系统,高低深浅的植物,使景观在空间上延伸,富于变化。

3 植物搭配从上图不难看出,在植物选择上,俞孔坚先生设计一大特色就是,尽量选用本地植物,引进一些水体植物。

在汤河公园,很少运用名贵花卉,就连常见的悬铃木也很少见到。

同时另一大特色就是最大限度保持当地植物原貌,让树木保持其原有的生长心态,草本植物也是常见的野草比如芦苇,白茅等。

这不同于以往城市公园设计师精削细剪,给我们呈现了一种原生态的本土植物风貌,更显纯朴自然,平易近人。

另外,采用这种设计也减少了维护成本,少改动也降低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减轻了环境压力。

4 点睛设计1)红飘带系统这是一个绵延于东岸林中的线性景观元素,具有多种功能:它与木栈道结合,可以作为座椅;与灯光结合,而成为照明设施;与种植台结合,而成为植物标本展示廊;与解说系统结合,而成为科普展示廊;与标识系统相结合,而成为一条指示线。

它由钢板构成,曲折蜿蜒,因地形和树木的存在而发生宽度和线型的变化;中国红的色彩,点亮幽暗的河谷林地。

红飘带是一个线性的走廊,是具有流动性的。

水是流动的,人也是流动的。

人应该随着自然景观的流动而流动。

人在自然中的介入应该是很少的,景观设计面对自然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解释环境。

人工元素的介入是解释环境、体验环境的一个渠道。

红飘带的环境很丰富,实际上是十分多样,有林地、草地、湿地及垃圾场改造的花园。

它是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地形、不砍一棵树的前提下,通过人的流动、人类的活动将不同环境“串联”起来,将环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人在这里主要是体验环境,解释环境。

这条飘带集合了城市的元素,告诉人们这个地带已经城市化了。

这是一条城市化的路径,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体会自然。

飘带形式的灵感来源于具有丰富生态环境的线性的场地;设计体现的是一条体验的线路,用一条流畅的流线,将很丰富的生态“串联”起来。

2)旧建筑的再利用旧建筑再利用而非简单拆除,在俞孔坚先生其他设计中也有体现,还是以岐江公园为例,将旧厂房,旧铁路保留改建成观赏景观是他最少介入理念经典体现。

同样,在汤河公园的也遵循了这个原则,将原有的废弃水塔水泵改建成富有艺术感的雕塑。

这样做以方便尊重了当地的历史人文状况,另一方面也融入现代化元素,让景观富有时代气息。

3)水体景观设计这里我们将本景观与岐江公园对比发现,虽同出一人之手,但在设计上还有很大不同。

岐江公园也是临江而建,在水体处理上,岐江公园是将水体引入公园,框水而建。

更多的人工建筑,使水体发挥更多的是观赏功能,体现了人力的强大。

相对而言,汤河公园最大限度上保证的水体的自然属性,沿河绝少硬化路面,自然气息更加浓郁同时也更符合生态学和水文学的观点。

同时,在水中广植水生植物在美化景观的同时也能净化水源。

水边裸露水面增设座椅,起到方便垂钓的功能。

将水的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4、建筑设计汤河公园中建筑景观不多,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作为红丝带节点的如“云”天棚。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如“云”的天棚,五个节点分五种颜色。

网架上局部遮挡,有虚实变化,具有遮荫、挡雨的功能,随着光线的变化,地上的投影也随之改变。

夜间整个棚架发出点点星光,创造出一种温馨的童话氛围;斜柱如林木;地上铺装呼应天棚的投影;在这天与地之间是人的活动和休息空间和专类植物的展示空间。

同时在视觉效果上,也能起到衔接景观变换的功效。

四、结语诚然,俞孔坚先生在汤河公园设计中所秉持的最少干预原则,并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城市公园设计的新理念。

在人与自然强烈作用的城市,至少城市绿地应该给我们提供一种能真正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途径。

所以,我认为城市绿地,公园应尽可能地保留野趣横生的自然生态。

“红飘带”项目以蜿蜒自由的形式穿越自然状态的树林、园区,在不破坏原生环境的前提下创造了一个线性的开放公共空间。

它是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地形、不砍一棵树的前提下,通过人的流动、人类的活动将不同环境“串联”起来,将环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人在这里主要是体验环境,解释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