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6 黄山奇松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6 黄山奇松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6 黄山奇松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难点: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并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课前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
1.同学们,在家乡的名胜古迹中,你最喜欢哪一处呢?
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来表达你对这种名胜的偏爱,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
学生交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错误。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人们对哪样事物的偏爱?
揭题:黄山奇松
千姿百态神奇秀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课时训练点】
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写一写黄山怪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站在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上的三大名松,它们分别是(生答)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018年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6.黄山奇松

2018年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6.黄山奇松

选词填空,品味用词的准确和精妙。 斜伸出去, 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 的到 来。 2.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 站在那儿,正陪同 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3.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
把它比作
4.它(送客松)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 依依不舍地告别。
3.小练笔: 仔细观察校园里的树木,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进
行小练笔。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送客松
千姿
四绝
我会读:
赞誉 宾客 情有独钟
陡崖 屹立
遒劲 卧龙松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依依不舍
黄山四绝
奇 松
怪 石
云 海
温 泉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 是情有独钟。
迎客松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 霜,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 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 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 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
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
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
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拓展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黄山奇石》《黄山云海》
《黄山温泉》,仔细体会景物的特点,品味语言的优美。
迎客松( 虽然( (
),(
),
),却仍然 ),( )。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 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 郁苍苍,充满生机。
陪客松正 对玉屏楼,如 同一个绿色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黄山奇松 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 黄山奇松 课件
黄山奇松
苏教版 五年级上
黄山奇松
1.少见的,特别的。 2.惊异。
3.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4.表示姓。

21世纪教育网ຫໍສະໝຸດ 黄山简介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
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
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
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 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
21世纪教育网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 然段讲了什么?用直线划出描写迎客松 姿态的句子,并小组讨论迎客松“奇”
在什么地方。
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新课讲解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 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 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 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
征了。
新课讲解
一起来说说迎客松的“奇”:
1.地理位置奇特。
2.存活时间长。 3.形状奇特。 4.地位奇特。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体会到了迎客松的“奇”,那如何通过朗读 把这种奇特给表达出来呢?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们准备用什么语气来读。 1.用惊叹的语气读。
2.用自豪的语气读。

21世纪教育网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 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 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 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整体感知
yù 誉
dǒ u 陡 yì 屹
pí ng

wò 卧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第16课《黄山奇松》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第16课《黄山奇松》
2、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3、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4、它(送客松)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学生当堂练习。
考查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作业布置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学生听课文朗读,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考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习生字,可不能的字重点学习。
开火车读词语,学习词语解释。
读课文,回答问题。
交流:先找出划线句子,再找出关键的词语,最后来说自己眼中的“奇” 以及用如何的语气来读、
学生讨论交流,仿写句子。
让学生了解黄山,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4)“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写出了迎客松的什么特点?(奇特、)
(5)一起来说说迎客松的“奇”:
①地理位置奇特、(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上。)
②存活时间长。(经历了无数风雨严寒、饱经风霜。)
您们觉得在这个课题里的“奇”字是哪一种意思呢?应当选哪个?
学生考虑、回答。
第(1)个。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分析课题入手,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黄山简介。
2、教师读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说,展示自己总结的答案。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4。展示生字、词语,词语解释,引导学生学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黄山奇松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黄山奇松

•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 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 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 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 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 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 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温 泉
云海
怪石
黄山奇松
编辑ppt
1
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
编辑ppt
2
编辑ppt
3
编辑ppt
4
五黄 岳山 归归 来来 不不 看看 山岳
,。编辑ppt来自5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 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 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 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 身影。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


,乃至

陪客松正对


,如同
,在陪同游人观
送客松 下
, ,游人把它比作 。它向山
,好像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 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 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 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 加秀美。
屹立
斜出
弯曲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
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
雀,有的好像 ,有的仿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松树的姿态。 2.展开合理的想象,写出黄山松树姿态
的奇特之美。 3.如果能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会令你的
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孔雀松
双龙松
探海松
团结松
龙爪松
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松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
它有一丛 青翠的枝干斜 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 出手臂,热情 地欢迎宾客的 到来。

迎客松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 霜,却仍然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夏日炎炎,
,迎客松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寒冬腊月,
,迎客松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迎客松姿态优 美,枝干遒劲, 虽然饱经风霜, 却仍然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它有 一丛青翠的枝干 斜伸出去,如同 好客的主人伸出 手臂,热情地欢 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 对玉屏楼, 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 在那儿,正 陪同游人观 赏美丽的黄 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 特,枝干盘曲, 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 长的“手臂”, 好像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别。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_图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_图文

松姿态独特,(
山下(
),游人把它比作“(
),好像(
)”。它向
)。
孔雀松
龙 爪 松
探海松
贴 壁 松
团 结 松
五 岳 归 来 不 看 山 ,
黄 山 归 来 不 看 岳 。
徐 霞 客
∣∣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被徐霞客称为“( 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 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 )”“( )”“( ),虽然(
)”的 )” ),却 )。 ),如同 )。送客
仍然(
如同( ( (
),(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
),热情地(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 )了。陪客松正对( ),在陪同(
陪客松正对玉屏 楼,如同一个绿 色的巨人站在那 儿,在陪同游人
观赏美丽的黄山
风光。
送颜有一在 游满诗枝玉 人面赞,屏 。春曰行峰 ”。:似的 黄“作道 海岩揖旁 大前送。 夫倩客此 真影,松 好侧故虬 客枝名干 ,伸“苍 天,送翠 天青客, 挥翠松侧 手容”伸 。
送客松
送客松姿态独特, 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 作“天然盆景”。它向 山下伸出长长的“手 臂”,好像在跟游客依 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四绝
奇 松
怪 石
云 海
温 泉
返回
迎 客 松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 容四海寿千年。”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 寿逾八百年,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 枝下高2.5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 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 黄山旅游。它是黄山松的代表。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 挺拔,彬彬有理,形象可爱。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奇、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方法及手段】自学群学、学法指导、学练结合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本课生字;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 .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自学群学、学法指导、学练结合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说1.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教师按照学生说的记下来,然后评价。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奇松》,学习“运用比喻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板书课题:16黄山奇松4.学生读课文,质疑问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出示读书要求:(1)同桌共读一本书,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圈出课文中奇松的名称。

2.学生学习。

3.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要求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4.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1)出示生字,同桌共读,一边读一边交流识记方法;然后说说最难读的生字,指导读正确即可。

如:读音:“宾”是前鼻音,“屏”是后鼻音。

书写:“誉”是上下结构;“陡、屹”要写得左窄右宽;“卧”要写得左宽右窄。

理解词语,会用“屹立” “饱经风霜”造句。

(2)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相互检查。

(3)课文中提到的奇松有哪些?学生说,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了解黄山风景区的称号?有哪“四绝” ?通过读书,获取相关语文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奇:与客同欢,充满人情。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 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
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
加秀美。 三奇:千姿百态,装点黄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
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
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 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
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宾客的到来。如今,这课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
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
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
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
美丽的黄山风光。
徐霞客
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 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 被称为“千古奇人”。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 “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 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奇松
பைடு நூலகம்
誉为
闻名于世
情有独钟
陡崖
玉屏楼
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宾客
盘曲
千姿百态
屹立
卧倒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
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
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
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一奇:潇洒挺秀,生命力强。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 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 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