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3:2.1.2大气的水平运动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时2
学习目标:
能根据等压线图准确判断风向。

课前预习:
什么是风?并仿照教材图2.5的模式,画出近地面风的受力图,用较粗的箭头表示出准确的风向。

知识探究: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图
①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②图中①是风形成的,与等压线的位置关系是,其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程度;②的大小受的影响比较大,它与风向的位置关系是;③与
④的位置关系是,它只改变,不改变。

(2)北半球高空风向(图中细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细实线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粗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后,你的结论是:。

巩固练习:
1.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信风带中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3.读下面两幅等压线图,风力最大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1.根据空气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的原理,排除B、D,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的原理,可以推断C项正确。

2.B
3.C。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学年)

江西省吉安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西省吉安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西省吉安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

1。

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习目标】—-导1、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原因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形成3、判断风向【重难点】1、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的形成2、判断风向一、基础梳理——思(一)预习课本P35,为本课学习作好准备(二)速读课本P35内容,迅速完成以下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用双色笔做好记录,背诵重点1、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2、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简述风的三种情况情况1: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F 梯)(理想状态),风向为: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F 梯)+地转偏向力(F偏)(高空),风向为:情况3:水平气压梯度力(F梯)+地转偏向力(F 偏)+摩擦力(f)(近地面),风向为:2、判断风向的方法(1)风向的判断: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从什么方向吹来的风,就叫什么风.(2)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的方法力 空气之间的阻力 空 响 。

情况2 北半球高空 读某地高空等压线图: 若丙地在北半球,标出丙地的风向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若甲地在北半球,标出甲地的风向 情况1 理想状态 情况3 北半球近地面三、自我检测--检 1.如右图,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A ___________;B _________;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3:2.2.2大气运动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学案3:2.2.2大气运动学案

课时2 大气运动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2.能在实际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判断各地大气受力特点,判断各地风向和风力,并说明一般规律。

任务探究学习任务一热力环流自主学习基础预习1.大气运动类型表现影响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气流下沉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水平运动风2.热力环流及其特征由于地面①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②的形式。

3.形成过程(1)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③;D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④。

(2)B、F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⑤;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⑥。

(3)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⑦流向⑧ ,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自我诊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同一地点,随着海拔升高,密度、气温都降低,气压升高。

( )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两地,气温越高,大气密度越低,气压越高。

( )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 )4.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 )互动探究探究活动热力环流的形成与应用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箱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箱外)和一大盆冰块。

在玻璃箱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箱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B是如何偏动的?试解释纸片A、B偏动的原因。

(2)该实验验证的原理是什么?简述其形成过程。

知识整合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

二、热力环流中的三大关系1.温压关系注:气压高低指的是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作比较。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1: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入新课』电视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伏兵,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

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时,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

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

正当司马懿父子以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感谢苍天保佑,趁机逃脱。

该战十分惨烈,打扫战场时发现四周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的衣服和草木灰。

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火熄上方谷与热力环流有关,什么是热力环流?『讲授新课』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

因此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运动能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二、热力环流[教师精讲]师:下面我们分组做一个实验。

(活动)P32活动2实验用品的准备: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投影)活动步骤:(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同时投影)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引导学生提炼此实验过程和结论,从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生: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结论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

师:非常好。

请大家看投影(引导学生分析,完成热力环流形成的简图)(投影)生:(1)如果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上空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2)同时,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加大,形成高气压。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6: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6: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设计』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讲授过程』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复习旧课』1.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说说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风向及变化。

『学生回答』略『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今天我们专门来学习它。

『板书』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讲授新课』『指导读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31—P 32内容,思考回答: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受哪个力的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是平行的?这种风向在什么地方存在?3.了试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及其风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风向的变化情况。

高中地理 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2、掌握风在高空和近地面的受力情况以及风向。

学习重点: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对比学习难点: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与最终风向。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资料、图文分析。

知识链接:1、什么是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如何?2、画图说明什么是热力环流?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根据图一说明:1、什么是气压梯度?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与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如何?与等压线的关系如何?自主学习二:根据图二(北半球高空)说明:1、一旦形成风,气流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外还受哪种力的作用?2、指图说明高空风的受力情况及最终风向。

自主学习三:根据图三(北半球近地面)说明:1、近地面风与高空风比较多了哪种力?2、这种力如何产生的?作用如何?3、指图说明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及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合作探究:1、如果气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风向如何?2、高空风向为何与等压线平行?4、根据教材图2.8完成下列要求1)甲、乙两地,哪里的气压梯度力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风的方向。

课堂小结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高空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反之越小。

本课反思1、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2、本节课你还有不会的吗?及时问。

达标检测1、读等压线分布图,判断甲、乙、丙三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A 、甲>丙>乙B 、甲<丙<乙C 、甲=丙=乙D 、甲> 乙>丙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 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A 、顺风飞行B 、逆风飞行C 、风以南侧吹来D 、风从北侧吹来 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3、图中代表风向的箭头是( )A 、①B 、②C 、③D 、④4、图中代表水平地转偏向力的箭头是( )A 、①B 、②C 、③D 、④5、图中代表地转偏向力的箭头是( )A 、①B 、②C 、③D 、④甲 乙丙。

【重点推荐】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设计)

【重点推荐】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设计)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2【学习目标】1.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

2.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比较风力大小。

【重点难点】1.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的作用及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点的风向。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形成风的三个力:3.不同大气层中的风:(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一1.作出风向:2.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3.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地区11月某日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

据此在虚线两侧分别用箭头符号表示出有摩擦力时的风向。

4. 假设图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读图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的影响)。

课堂训练:一、选择题下图示意“2015年10月12日18时的某区域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气压差值不可能是( )A.18百帕 B.25百帕C.14百帕 D.15百帕2.乙地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3~4题。

3.N地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4.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 B.N地C.P地 D.Q地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

据此回答5~6题。

5.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A.较高 B.较低C.相等 D.不确定6.若图示为北半球,则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A.东北风 B.南风C.西风 D.北风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读图,回答7~8题。

7.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8.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① B.②C.③ D.④9.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10.下图为“某地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海域风浪大于M海域B.P地吹偏北风C.Q地吹东南风D.K地多为阴雨天气11.下图中V代表P地某时的风向,M为经过P地的等压线,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地位于南半球B.P地位于高空C.P地北部气压比南部高D.P地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1.2大气的水平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2.1.2大气的水平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让他们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为我国地理研究和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
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视野,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的情境创设
本案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气象现象,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大气水平运动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2.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
本案例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气水平运动的相关知识。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鼓励学生思考、质疑、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水平运动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多媒体展示:播放大气水平运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运动的过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提问: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运动知识的预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基本概念:介绍大气水平运动的基本概念,如风向、风速、气旋、反气旋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如阅读气象图表、分析实际案例等,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水平运动
『学习目标』
1.能在等压线图中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的关系。

2.能说出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受力情况。

3.能在气压分布图中判断和绘制近地面、高空风向。

能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两地的风力大小。

『阅读材料』
材料一:
风速就是风的前进速度。

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

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的大小。

风速的单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来表示。

而发布天气预报时,大都用的是风力等级。

风力共分18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材料二: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

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为“北”说明风来自北方。

在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中,大屏幕上有符号表示风向:像个F的样子,其中“符尾”(向下的竖)表示风向;“符干”(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符干和风力是成正比的。

『学习内容』
大气的水平运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1-32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近地面风
高空风
『合作探究』
1.标出下图中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

近地面高空
2.课本32页“活动”。

『自我检测』
1.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判断()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
2.读等压线示意图,当风向和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 D.该风形成于高空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hPa
490
492
494
496
498
500/hPa
3.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A和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判断理由是。

(2)图中A、B、C、D所标风向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1.B
2.B
3.(1)A A处等压线较B密集,水平气压梯度A大于B (2)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