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地理《海水的性质》学案.doc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学历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海水的性质》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海水的性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海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性质,掌握海水性质对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并培养其综合分析、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基本物理性质,了解海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等方法,学习如何探究和认识海水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提高其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海水性质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运用评价: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对海洋环境的认识。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海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学习主题。
2. 新课学习:(1)海水的温度:介绍海水的温度分布、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海水的盐度:讲述海水的盐度概念、分布特点及成因。
(3)海水的密度:探讨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的关系及其对海洋环流的影响。
(4)海水的化学性质:简述海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海洋环境的作用。
3. 课堂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温度、盐度对海水密度的影响,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海水性质对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海水性质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对密度的影响。
同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水性质对海洋环境的具体影响。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反思自己在知识理解、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总结学习经验。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学案:3.2海水的性质学案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收入:太阳辐射支出:海水蒸发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1千米以内: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递减1千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2)水平分布⎩⎪⎨⎪⎧规律⎩⎨⎧空间上⎩⎨⎧不同纬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表层水温大致相同时间上:同一海区,夏季普遍高于冬季影响因素⎩⎨⎧主要因素:纬度、季节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3.产生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导致海洋生物季节性游动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等人类的渔业活动(2)影响海洋运输: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3)影响气温变化⎩⎨⎧从全球尺度看: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幅度大『微思考』 为什么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 提示 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海水升温速度比陆地慢,海洋上空比陆地上空升温也慢。
所以海洋最高月气温比陆地晚一个月。
二、海水的盐度1.盐度(1)概念: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2)表示方法:通常用千分比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3)主要成分:氯化钠和氯化镁。
2.分布规律: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1)外海(大洋)⎩⎨⎧温度的高低: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蒸发量:盐度高降水量>蒸发量:盐度低(2)近岸地区: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
(3)封闭海域: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
4.产生的影响(1)提取化学物质⎩⎨⎧海水晒盐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2)影响海水养殖:例如,暴雨会引发养殖场的海水盐度降低,可能会造成养殖的鱼虾等大量死亡。
(3)淡水资源的补充⎩⎨⎧海水淡化海水冲厕工业冷却水三、海水的密度1.概念: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第三章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导学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学案一、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的温度的含义,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2、能够根据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结合实例,说明海水温度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学习过程:环节一自主学习(一)海水温度的含义1.认真阅读教材P50内容,明确海水温度的含义2.海水温度取决于什么?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和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分别是什么?【知识拓展】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深度、纬度、季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洋流)等。
深度主要影响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洋流)等主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
【对点演练】1.影响海洋表面水温高低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海洋深度D.人类活动(二)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认真阅读教材P50内容以及结合图3.8和图3.9分析海水在垂直方向和在水平方向的分布规律,完成下表。
【对点演练】1.下列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相同B.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C.表层海水的温度一定高于深层海水D.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三)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阅读课本P51相关内容,了解海水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完成下表。
【对点演练】1.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节差异、海水运动等都是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B.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C.海洋对大气有调节作用,海洋上空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快D.从垂直分布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基本不变环节二合作探究(要求: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然后合作交流)结合课本P52活动题,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1.分别描述3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2.3个海洋站附近的海滨浴场分别有哪些月份适宜人们游泳?3.比较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差异,并说明原因。
高中地理(新教材)《海水的性质》导学案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基本因素:海水的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01收支情况,热量来源主要是□02太阳辐射,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是□03海水蒸发。
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04递减,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05较小,保持低温。
(2)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06低纬向□07高纬递减。
(3)季节分布:夏季普遍□08高于冬季。
3.影响水温的其他因素表层水温还受到□09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4.海水温度的地理意义(1)影响渔业资源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2)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10结冰期,通航时间□11较短。
(3)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12调节作用。
1.判断正误。
(1)相同纬度海区的海水温度没有差异。
(×)(2)大气运动不影响海水运动。
(×)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A.海水深度B.海水运动C.大气运动D.太阳辐射答案 D解析海洋表层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
3.说明海水对气温调节作用的表现。
提示海水比热容大,因此海水温度变化幅度小于陆地。
沿海地区气温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二、海水盐度1.概念:海水中盐类物质的□01质量分数。
2.平均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0235‰。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气候: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03高;蒸发量越□04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05低。
(2)入海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06较低。
4.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07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08赤道和两极逐渐□09降低。
5.海水和海洋盐类物质的开发利用(1)利用海水晒盐:日照□10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2)利用海水制碱。
(3)发展海水养殖。
(4)发展海水淡化补充□11淡水。
,1.判断正误。
3.2 海水的性质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
(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运用图表、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自主预习】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热量收支收入: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①的热量。
支出: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②所消耗的热量。
(2)洋流:同一纬度,③经过的海区水温偏高,④经过的海区水温偏低。
(3)其他因素:地形、气象等。
2.海水温度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等水温线大致与⑤平行。
全球最高水温出现在7° N左右。
(2)垂直分布规律先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在⑥m以下水温变化很小,在海沟或海岭处可能由于地热作用而出现逆温现象。
(3)时间变化规律日变化规律:午后水温最高,日出前后最低。
年变化规律:北半球,8月水温最高,2月水温最低。
二、海水的盐度1.含义:1 000克海水中所含的溶解盐类物质的总克数为海水的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⑦。
2.影响因素(1)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⑧蒸发量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
(2)陆地径流:世界大河河口附近海水的盐度通常较低,这是陆地径流的缘故。
在河流汛期,海水的盐度变低。
(3)结冰和融冰:海水⑨盐度升高,⑩盐度降低。
(4)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
3.世界大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分布的规律:从南北半球的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盐度最低的海区是。
三、海水的密度1.概念海水密度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深度(压力)。
3.分布规律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①太阳辐射②蒸发③暖流④寒流⑤纬线⑥1 000 ⑦35‰⑧大于⑨结冰时⑩融冰时高低副热带红海波罗的海质量盐度增大【合作探究】情境导入图Ⅰ图Ⅱ大连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南端,地处黄渤海之滨,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其次节海水的性质必备学问·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状况。
①热量收入:主要来自________的热量。
②热量支出:主要是________所消耗的热量。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
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________。
通常状况下,表层水温最高。
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更幅度较大,但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更幅度较小。
(2)水平分布: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3)季节分布: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________冬季。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________的分布。
(2)影响________。
(3)从全球尺度来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整作用。
(4)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更和日变更均比内陆地区小。
【推断】(1)某海疆水温高,是因为该海疆太阳辐射多。
( )(2)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的变更幅度较大。
( )【学法指导1】海水热量的收支与平衡海水温度的变更主要取决于热量的收支状况。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的热量,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世界海洋每年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只是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因此,各个海区的海水温度随季节的变更而变更。
此外,洋流、大气运动、海陆分布等因素也影响海水温度。
【易错辨析1】赤道穿过的海疆是海洋平均水温最高的海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对海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大。
在汲取热量相同的状况下,陆地温度要比海洋温度高得多,同时陆地上方大气汲取的热量也比海洋上方大气汲取的热量多得多,这些热量通过大气运动传递给同纬度的海疆,导致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疆不在赤道旁边,而在10°N旁边。
如下图所示:【学问链接1】海水温度对气温具有调整作用(1)海洋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地球表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热源,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因此,低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海洋。
学案4:3.2 海水的性质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结合图表资料,理解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主要因素。
(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1.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其主要影响有哪些?2.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是什么?自主预习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因素:(1)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①热量来源:。
②支出渠道:海水消耗热量。
(2)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等。
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
位置变化规律总体趋势随深度增加而深度差异1 000米以内,随深度变化幅度较1 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较(2)水平分布规律。
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同一季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3.产生的影响:(1)影响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2)影响海洋运输:冰封海域航行时需要装备设施。
(3)影响气候特征:从全球尺度说,对有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教材思考] 中高纬度1 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如何变化?[轻巧记忆] 记忆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时,掌握“四高四低”“四高”:低纬高,夏季高,暖流高,表层高。
“四低”:高纬低,冬季低,寒流低,深层低。
[微思考] 世界海洋表层水温最高的海域在赤道吗?为什么?海洋表层年平均水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二、海水的盐度1.盐度: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
通常用千分比表示。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分布规律: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海域最高;由海域向和,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因素影响温度温度越高,盐度越蒸发量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入海径流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利用海水晒盐。
高一地理必修_第一册_《海水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2节海水的性质【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重要的理化性质。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3.运用图表、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通过图表分析,不同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差异,找出世界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并解释原因。
地理实践力:以现实生活的事项为例,走近海洋,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关海洋知识,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人地协调观:学生通过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盐度分布和密度分布”是难点。
【教学过程】课时建议2课时。
实施建议第一课时【导入】教科书以“长尾鲨”号核潜艇事件设计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世界的兴趣,又巧妙地引出了海水理化性质的学习主题。
实际教学中可以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理化性质之一或者全部为主题,以实例或故事导入。
方式一:从海水的密度导入。
选择教科书案例或者选择类似的案例导入,如1968年以色列“达喀尔号”潜艇“失踪”事件、2014年中国372号潜艇遭遇“海中断崖”成功脱险的故事。
方式二:从海水的温度导入。
①可选择海水温度过低导致鱼群死亡的事件。
例如,2011年1月初,美国马里兰州持续低温,导致沿海地区大约200万条斑鱼死亡。
②可选择海水温度过高导致鱼群死亡的事件。
例如,2000年8月,科威特遭遇高温,海水温度最高达到34℃,造成浅水鱼大批死亡。
再如,秘鲁渔场以冷水性鱼类为主,海水急剧升温会导致鱼群数量锐减。
③介绍学生熟悉的海洋鱼类及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如黄鱼、带鱼、大麻哈鱼、鳕鱼、罗非鱼、石斑鱼、小沙丁鱼、金枪鱼等。
方式三:从海水的盐度导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分布规律。
3.据图表信息,理解全球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学会分析世界盐度最高及最低的海域原因。
【学习重点】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难点】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知识体系导引
二、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状况。
(1)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2)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2.分布规律。
3.海洋温度影响
(1)影响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
和种类越少。
(2)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越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
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4.海水对大气温度调节作用
(1)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
的气温变化慢。
(2)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思考1:海水温度的变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提示:受太阳辐射(纬度、季节)、沿海的地形、气象、洋流、海陆分布、海水深度等因
素的影响。
知识点二:海水的盐度
1.盐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指100 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
约为3.5%。
2.影响盐度因素
(1)在外海或大洋: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2)近岸海区:海水盐度受到入海径流等因素的影响。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
般较低(下图)。
知识链接:
1.下图反映的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下图反映的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海深1000 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
3.影响盐度的因素
易误辨析:
海水盐度越大,产生的浮力也就越大,轮船吃水线越浅。
知识链接:
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的密度流
直布罗陀海峡西侧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思考2:如果是冬季,长江口海域盐度等值线分布会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冬季入海径流减少,盐度增大,等值线分布会变的密集。
3.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
(1)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
(2)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最高。
(3)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蒸发强烈,但降水丰沛,因此盐度并不高。
(4)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
4.海水的利用
(1)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2)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3)海水养殖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
海水盐度降低或升高会造成养殖鱼虾等大量死亡。
(4)海水淡化,缓解沿海国家缺水状况。
知识点三:海水密度
1.含义: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3.分布规律
(1)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下图),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2)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迅
速增加,对声波有折射作用。
思考3:上图与海水表示水温分布图对比,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与温度的分布规
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提示:赤道附近海水表面温度最高而密度最低。
因为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三、重点突破
重点一:海水温度
探究活动: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和“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述图a中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特点。
(2)图a中水温分布符合图 b 中的________点,说明判断理由。
(3)图b 所示海域位于________半球(南或北),并说明判断理由。
提示:(1)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1 千米以下变化不大,保持低温。
(2)A;图a表层水温大约15℃,与图 b 中的A 点相近。
(3)北;从等温线的分布可看出水温由南向北递减,可判断为北半球。
归纳拓展:
如何分析海水温度
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时空
区域变化规律分布简图分布
时间
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分配
不同纬度
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
海区
同纬度海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
区温低
空间
海面至水
分布
下1000
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
米
1000 米
水温变化不大,经常保持低温
以下状态
2.表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要注意导致同纬度和不同纬度海域温度差异的因素不同。
3.垂直方向上水温的变化要联系海水的导热性质,以1000 米为界分层分析。
4.同一海域的水温,随着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学以致用: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世界某区域某季节水温分布图”和“某观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 中海区水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 可知,图示季节可能是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同?
(4)图2 说明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1000米以下______________。
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影响所致
(2)春、秋季节;同纬度南北半球气温大致相同
(3)东部等温线向低纬(南)突出,西部向高纬(北)突出,说明东部水温低,西部水
温高。
(4)递减;保持低温
重点二:海水的盐度
探究活动:
下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__________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
水盐度最高值出现在南北__________附近的海域。
(2)图中显示,大部分纬度地带的海水盐度随水温上升而升高,而赤道附近海域水温最
高,海水盐度曲线却呈波谷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南纬60°附近的海水盐度约为________‰,它与北纬60°附近的海域相比,海水盐度
大的是________附近海域。
这两个海域的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海水盐
度的重要因素。
提示:(1)蒸发量;回归线
(2)地处赤道低气压带,降水丰富
(3)34;南纬60°;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全是海洋
(4)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
归纳拓展
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