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6_3美洲教案1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美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了美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以及主要的国家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美洲地理知识方面,学生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国家特点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掌握美洲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以及主要的国家等内容;学会阅读和分析美洲地图,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和分析地理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地理环境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2.美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点,使学生深入掌握美洲地理知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世界地理知识,对新旧知识进行衔接。
提问:你们对美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美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等。
通过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材料,介绍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等知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美洲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教学设计以美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为内容。
教材从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城市等角度全面阐述美洲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美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美洲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美洲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资源等;掌握美洲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经济、城市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原因:美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经济、城市等)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资料分析: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分析美洲的人口、经济、城市等人文地理特点。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美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洲国家和地区,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地理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6章第3节美洲相关内容。
2.地图:美洲地图、各国地图。
3.资料:美洲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关资料。
4.课件:制作精美课件,展示美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洲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6.3美洲1教学设计

第六章第三节美洲(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明确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学会绘制其地形简图。
3.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学会分析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知道美洲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了解美洲部分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
5.通过学习“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能体会人类探索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难点:地形对美洲气候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明确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学会绘制其地形简图。
3.通过学习“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能体会人类探索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明确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范围。
2.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六章第三节《美洲》(并板书),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学习。
拿出学案,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学法指导:读课本20——25页图文资料,在课本上勾划并记住以下问题的答案, 10分钟。
)1.读课本20页图6-28,找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哥伦比亚这几个国家。
2.结合课本21页、22页四个阅读内容和有关地图,说出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巴拿马运河开通的意义;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的位置。
3.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其次是,两国通行语,加拿大有一部分居民讲语。
4.拉丁美洲是指地区,目前主要通行语和语,其中巴西通行语。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美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的第三节《美洲》,主要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美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掌握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了解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获取地理信息;b. 能够描述美洲的地理特点和主要国家。
3. 情感目标:a. 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地理景观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b. 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c. 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理景观。
2. 教学难点:a. 学生对地理位置和边界的抽象概念理解;b. 学生对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的整合和归纳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对美洲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他们对地理位置和地理景观的概念理解可能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片等教具进行辅助教学。
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较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老师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南美洲的地理特点。
例如,让学生指出南美洲的位置和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如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
b.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美洲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美洲有哪些有趣的地方吗?有没有听说过美国、巴西或者墨西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美洲的地理情况。
”第二环节:呈现基础知识a. 老师利用地图或图片,向学生介绍美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例如,指出美洲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b. 讲解美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并与其他大洲进行对比。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说课稿1

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6.3《美洲》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美洲的整体认识,为后续学习美洲各国地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美洲的风光和地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美洲的认识相对较浅,对于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各国地理差异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现象的意识,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2.教学难点: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等,直观地展示美洲的地理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洲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洲的地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美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美洲各国的主要地理差异。
4.案例分析:选取美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教案1湘教版

美洲课题美洲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能读图说出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明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能运用地图,分析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及其差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2.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教学难点: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师复习提问后,导入新课: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两个?二、师指导学生自学1、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新大陆”和图6-28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美洲的地理位置是位于(东、西)半球,东部濒临,北部濒临,西部濒临。
(2)、美洲大陆是个整体,在中美地峡最窄处开凿了后将美洲大陆划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2、认真阅读课文第21-22页“阅读”材料内容,思考:(1)、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分别是、和 .(2)、中美地峡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它是联结南、北美洲的。
3)西印度群岛呈弧形排列在和之间。
3、认真阅读课文第22页第一、二段内容,思考:美洲主要的语言有哪些?是怎样分布的?4、认真阅读课文第24页“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和图1—35、1—36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在图中找出: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安第斯山脉、大平原、拉布拉多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2)、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 ,中部是广阔的,东部是低缓的。
(3)、南美洲的西部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山脉以东,地域广阔,平原与高原。
(4)、世界第一大岛是岛。
三,教师指导,学生展讲自学内容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节主要内容五、当堂检测:一三、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拉丁美洲是指()A.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B.巴拿马运河以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C.美国以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 D.巴拿马运河以南的美洲国家的地区2,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 B.巴西 C.加拿大 D.俄罗斯3,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D.乌拉尔山4,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哪个,分布在哪里?( )A.喜马拉雅山脉、亚洲 B.落基山、北美洲C.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D.阿尔卑斯山脉、欧洲5,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A.东欧平原 B。
6.3《美洲》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6.3《美洲》(第一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的]1、运用图1-3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3、利用图1-35和图1-36,分别了解北美洲的环境、地形特征,使学生逐渐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2、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课时] 3课时[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启发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游故事集》,向世界宣布了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作为这个新大陆的名字,这就是“美洲”一、地理位置1、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2、展示“世界政区图”,有学生指图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过渡)美洲大陆是个整体,而中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把美洲分成了两部分,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巴拿马运河做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3、指图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白令海峡的位置,学生自渎P24阅读,了解白令海峡的意义5、引导学生观察美洲政区图,找出南美洲\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墨西哥、中美地峡、及西印度群岛6、结合教材讲述拉丁美洲的范围、人口及语言(过渡)南北美洲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差异,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一)北美洲的地形特征1、引导学生查阅P6图2-15,找出北美洲的平均海拔,得出结论:平均海拔较高2、观察P24图1-35,找出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地方与海拔最低的地方的海拔差,得出结论:北美洲地势起伏大3、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位置,并看看这三类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纵列分布)4、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北美洲的五大湖群的位置和格陵兰岛的位置,教师讲述五大湖的成因,得出结论:冰川作用显著(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1、学生观察图1-35北美洲的纬度位置特征,提问:北美洲跨了五带中的哪几个温度带2、观察P29图1-41,设问: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由此说明了北美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过渡)北美洲的气候不但受纬度的影响教大,而且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也较大3、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1)引导学生观察图1-40,思考:从沿海到内陆,北美洲的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从地形的角度思考)(2)结合板图讲述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讲述)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于落基山的迎风坡,能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的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北美大陆内部,同样道理,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因受东部山脉和高原的阻挡,也不能深入内地,只能影响到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的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过渡)地形不但影响着北美地区的降水,而且还影响到北美地区的冬季气温(3)结合板图,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见教P27一段文字)(4)学生回答P29活动1、2题[小结]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回答小结、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板书设计]第三节美洲一、新大陆1、地理位置2、主要国家、语言、3、拉丁美洲二、北美洲的自然环境1、地形特征(1)平均海拔高,居第三位(2)地势起伏大(3)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山(4)冰川作用典型2、气候特征(1)跨寒、温、热三带(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显著。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3《美洲》教案

第六章第三节《美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三节。
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知识点也多。
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人文环境需从大洲的居民特点、国家分布、大洲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方面进行。
因此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列表比较等方法,化繁为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最后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2、复习目标:(1)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制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为:①能结合地图描述美洲的地理位置②结合地形图能描述美洲地形特点③运用图表叙述美洲的气候特点④理解美洲主要河流的特点(2)重难点:结合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美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突破重难点的设想: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活动,努力把教材内容问题化;充分利用世界地图、美洲地形图、美洲气候图、四大河流简图及各种直观图片等,提高学生读图判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相关地理基础知识已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之前已经复习了亚洲、欧洲和非洲之后,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大洲地理特征的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读图、识图及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能力,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所学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空间概念还不强,识图分析的能力还不高,对比分析和综合归纳的能力也有带进一步培养。
这是本节乃至本章复习过程中的困难所在。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应多注重学法指导,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洲
课题美洲主备主核使用补充使用者初一地理组课型新授课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运用图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在白令海峡的阅读材料中,介绍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
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4、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日期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日期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故事。
提问:美洲是新的大陆吗?阅读课本回答。
2、讲述新课:
A、新大陆:
(1)、读图:说出美洲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南美洲
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温带跨热、温、带,主要在
热带,没有寒带
半球位置主要在西半球,在北半球主要在西半球,大部分在南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
临北冰洋,南邻墨西湾,西北隔白令海
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海与南极洲相望
(2)、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对比,突出巴拿马运河重要的地理位置。
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学生看图学生填表
学生看图填出并识记.
举例说明国际日期变更线学生回答
学生填空并识记
学生小结所属国家巴拿马埃及
大洲分界线南北美洲亚非洲
沟通海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了解“新大陆”的几个地点:
a、白令海峡:重点介绍国际日期变更线,如何计算两侧的日期。
阅读教材24页
1穿越白令海峡的三线指的是哪三线?
2如果白令海峡附近的俄罗斯是4月30日,附近美国是几月几日?
b、中美地峡
1.为什么中美地峡多火山地震?
2.为什么中美地峡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3.中美洲包括几个国家?
4.中美地峡居民有什么人种?
c、西印度群岛
西印度群岛在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之间,最大的岛屿是古巴岛。
(4)、国家和语言
1、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加拿大其次是美国_,两国都通行英语。
2、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是巴西,拉丁美洲是指美国_以南的美洲地区,由于历史上长期受西班
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目前主要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3、美洲的原住居民是印第安人。
(5)、介绍印第安人
总结: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感受。
作业:填充图册和随堂随练
板书设计
一、新大陆
1.美洲位置:
2.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西印度群岛
3.国家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