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轻骑课时二
第11课 一路轻骑(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1课一路轻骑(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三年级下册》中的第11课,是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马为主题,介绍了马的形态特征和动态表现,让学生在学习中领略到马的美丽和力量。
主要知识点:1.马的形态特征;2.马的动态表现;3.利用不同线条表现马的运动状态;4.运用颜色营造空间深度。
本课适合三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适合艺术启蒙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基础绘画技巧。
二、教学目标1.了解马的形态特征和动态表现,使学生对马有更深刻的认识;2.运用不同线条表现马的运动状态,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3.运用颜色营造空间深度,增强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色彩感受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马的形态特征和动态表现,能够运用不同线条表现马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运用颜色营造空间深度,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引导学生对马进行初步的认识。
然后介绍本课的主题和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马的形态特征和动态表现通过出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马的形态特征,如马的身体长相、四肢特征、尾巴等部位的形态。
然后让学生学习马的动态表现,如奔跑、走路、腾空等动作。
3. 练习画马让学生在课桌上练习画出马的基本形态,包括轮廓线和体型结构,同时要求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体会马的动态表现。
4. 运用不同线条表现马的运动状态让学生在已经画好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不同线条表现马的奔跑状态、走路状态、停留状态等不同动态。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画品展示出来,进行讨论和交流。
5. 运用颜色营造空间深度让学生对马的背景进行涂色处理,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营造出层次感、空间深度和情境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创作和表现。
6. 教学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让学生能够对学习的内容有所收获,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一路轻骑》教学设计

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一路轻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路轻骑》是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描绘骑士的动态,让学生掌握人物动态的绘画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骑士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临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事物。
但学生在描绘人物动态时,往往难以把握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骑士的动作和表情,并帮助他们掌握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人物动态的绘画方法,能够表现骑士的动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动态的绘画方法。
2.教学难点:表现骑士的动态特征,以及画面构图和线条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骑士的动态特征,帮助他们掌握绘画方法。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学生通过临摹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一路轻骑》。
2.画具:彩色铅笔、水彩笔、画纸等。
3.骑士图片:用于学生观察和临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人物绘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骑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骑士的动作、表情和姿态。
引导学生分析骑士的动态特征,如动作、衣着、表情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临摹骑士图片,体会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幅骑士作品的临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11课一路轻骑第二课时(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第11课一路轻骑第二课时(教案)湘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自行车,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绿色出行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特点。
2. 自行车的绘画表现方法。
3. 自行车的环保意义和绿色出行理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特点,运用绘画表现自行车。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自行车的立体感和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自行车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自行车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行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3. 绘画示范: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表现自行车,强调表现立体感和动感。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绘画自行车,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自行车的结构、功能和设计特点。
2. 自行车的绘画表现方法。
3. 自行车的环保意义和绿色出行理念。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绘画一幅自行车的作品。
2. 思考作业:思考自行车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倡导绿色出行。
八、课后反思1. 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自行车的立体感和动感。
3. 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出行理念。
4. 今后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绘画技能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合计:约2000字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自行车图片,如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让学生对自行车产生直观的认识。
三年级美术下册《一路轻骑》教案、教学设计

1.重点:学会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自行车的外形、动态和场景。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的细节,把握其动态特征,并在作品中生动地表现出来。
2.重点:掌握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自行车画作。
(二)教学设想
4.提高观察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自行车,把握其细节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
1.观察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构造、种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行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b.然后用黑色或深色的笔描绘出自行车的细节,如车架、车把、车轮等;
c.最后为自行车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过渡,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自行车场景,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和技巧进行创作。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一幅自行车画作。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自行车的各种图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行车的线条、形状和色彩。
2.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美术元素,表现自行车的动态和场景,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
3.讲解绘画步骤:
a.先用铅笔勾勒出自行车的轮廓,注意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协调;
3.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帮助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4.实践法: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绘制自行车画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三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1课《一路轻骑》(二)

备课时间
备课人
郑素萍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城内小学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郑琳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石河小学
课 题
一路轻骑
课 型
绘画
课时分配
2课时
第 2 课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 目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授新:
1.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三、作业
要求: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
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2.好在哪里?
六、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小学美术_第11课 一路轻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路轻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用线描的方式画出自行车的局部部件。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培育和增强学生低碳环保、运动出行的意识,获得体验骑自行车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自行车的组成。
教学难点:将自行车的的外形特征表现在画面上。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课堂评价量表;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一)竞猜游戏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猜猜看的游戏么?(生:玩过、没有)师:请看大屏幕(PPT),谁能根据现在看到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生猜想预设一:生:跷跷板、摩托车……师:你们的猜想很大胆,来,揭开神秘的面纱,它是……(ppt图片)预设二:生:自行车师:真的是自行车吗?师: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好,揭开神秘的面纱,它是……(ppt图片)预设三:生:跷跷板、自行车……师:思维非常活跃、猜想也很大胆,来,揭开神秘的面纱,它是……(ppt图片)生:自行车师:是的,这是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板书:自行车)(课堂评价量表:小组评比)【设计意图: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竞猜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孩子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二)认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师:来,仔细观察这辆自行车的“长相”,你有什么发现?生:……脚踏板、脚蹬……师:是呀,没有脚踏板怎么骑?生:用脚滑行师:你跟当时设计师的想法一样(ppt脚滑行图片),这可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了。
(课堂评价量表:小组评比)【设计意图:以追问引导,观察带领学生认识世界第一辆自行车,启发思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欣赏探究(一)了解历史师:来,大家观察一下,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从这种“自行”车(PPT图片)到这种“自行”车(PPT图片),自行车家族还经历过了怎样的变化呢?生:……(3名学生大胆猜想)有了脚蹬子、轮子更大了、有了车刹……师:同学们的观察地很仔细,好,让我们一起穿越,去看看那段历史(点PPT视频)师:好,到此为止,历经百年,自行车的雏形终于出来了。
三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一路轻骑课件1湘美版

• 1950年,新中国第一个全部国产化的自行 车品牌“飞鸽〞在天津诞生。
〔湘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1课一路轻骑
〔第一课时〕
自行车种类
自行车的结构和功能
刹车
自学提示: 1、观察书35页作画步骤。 2、思考并答复写生方法。
1、议一议,这些写生作品, 只用笔画不用颜色的方法, 我们叫它什么?
2、找一找,这些作品里面有 些什么表现的元素?
点、线、面
尝试写生
活动一: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对自行 车写生,画出自行车的完整 结构。
拓展:造型独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行车
老师利用一些吸管,废 光盘 制作成自行车。
〔湘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第11课一路轻骑
〔第二课时〕
活动提示:
1、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模仿骑自 行车的动作。
2、请你观察骑自行车的人身体 的变化。
骑自行车该怎样画呢???
优秀学生作品欣赏
活动二:
画一幅骑自行车的记忆画, 并添画出场景。
第11课《一路轻骑》(2)

行车的形态 时要注意人 体、头部与 自行车的大 体倾斜程度。 2、还需要 把握人的手、 脚、臀部与 车把、踏板、 座子的接触 关系。
返回
3、从侧面 来看,头部 和两个车轮 的中轴构成 大体的三角 形。
4、画出臀 部座子下的 腿的弯曲和 踏板处的脚 的着力点, 骑自行车的 形态便会显 得生动。
返回
成 人 骑 车 也 是 头 部 和 两 个 车 轮 的 中 轴 构 成 大 体 的 三 角 形。
返回
学生成群结队骑着自行车上学、回家的情形别有一番风景。
仔细看看,骑车正面与侧面有哪些不同?
返回
画骑车姿态的参考图
返回
比较哪一幅作品比较好?为什么?
构图较好,主题突出,有遮挡关系,有环境物。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学习活动二:
画一幅骑自行车的记忆画,并添加 出场景。
谢谢观赏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成 三人 角骑 形车 。也 是 头 部 和 两 个 车 轮 的 中 轴 构 成 大 体
农村中小学生成群结队骑着自行车上学、回家的情形别有一番风景。
仔细看看,骑车正面与侧面有哪些不同? (1、2、3、)
自行车在哪些地方骑比较合适呢
构图较好,主题突出,有遮挡关系,有环境物。
学生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1、画骑自
行车的形态 时要注意人 体、头部与 自行车的大 体倾斜程度。 2、还需要 把握人的手、 脚、臀部与 车把、踏板、 座子的接触 关系。
3、从侧面 来看,头部 和两个车轮 的中轴构成 大体的三角 形。 4、画出臀 部座子下的 腿的弯曲和 踏板处的脚 的着力点, 骑自行车的 形态便会显 得生动。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 品 欣 赏
学习活动二:
画一幅骑自行车的记忆画,并添加
出场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 规定,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 车。 学骑自行车时,应选择人车稀少的道路或 广场、操场。禁止在交通繁忙地段学骑自行车。
世界第一辆自行车的出现: 1791年,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 自行车。它只有两个轮子而没有传动装置, 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蹬地驱车向前滚动。
1.分得很开的两个车轮在一条水平线上。 2.连接两个大车轮的车架、车把等部件呈一个大的三角形。 3.脚蹬处的圆形齿轮和座子在一条斜线上。
自行车整体大概的样子就是这样的
有 二、 一、 圆 形 的 部 件 成 了 椭 圆 形 状 近 处 的 ( 轮 子 、 车 架 ) 显 。 得 大 , 远 处 的 显 得 小 。
很从 大不 的是 变正 化侧 。面 的 角 度 看 自 行 车 时 , 整 体 样 子 会
看一看图片中 骑车的人的作 有什么特点? 哪个快 哪个 慢?你能模仿 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