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翻译的原则及其操作解析
法律翻译技巧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法律英语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中法律英语翻译有着各种不同的技巧与方法,但翻译的准确、同一、精炼、规范等原则却必须共同遵循。
关键词:法律英语;翻译;原则一、准确性是法律文体翻译的根本我国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界的老前辈严复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曾提出过“信、达、雅"翻译标准。
“信”即译文要忠实于原作内容,这个翻译原则在法律文体的翻译中非常重要。
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要使人们准确理解法律内容,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在“有法可依"这个环节上,就必须使法律条文的表述做到明确无误。
律语言必须准确、确凿、严密,这是法律的社会职能决定的,也是法律语体区分于其他功能文本的根本特点.法学家的文字表述必须比其他所有的人的文字表述更加准确.大多数作者都可指望其著作被善意地阅读,即人们能以一种虔诚之心去读懂她的内容。
然而,对一些读者,法学家却总是怀着一种惶恐之心去撰写其文,有的人心怀叵测试图在合同文本中钻空子以规避其违约责任,耿耿于怀的继承人则希望以一种能够推翻遗嘱人意愿的方式来宣读遗嘱;刑事被告则企图歪曲法律条文以使罪行逃脱法网,所有的人都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试图曲解文义.”[1]Henry Weihofen所说的这些情况在实践中时有发生。
比如有的译者在涉外销售合同的翻译中把“earnest money"即具有担保性质的“定金”译成“订金”,以致在外商违约时,“订金"被解释为预付款,使外商逃脱了双倍返还定金的责任。
又如:陪审团宣告被告谋杀罪不成立.译文:The jury acquitted the respondent of the charge of murder。
分析:该句中的“被告”一词应用“the accused”,而不能用“respondent”,因为“respondent”指的是民事案件的答辩人即被告,尤指离婚案的被告(defendant in a civil case,especially,in a divorce one),而“the accused"则是刑事案件的被告(the person charged in a criminal case)。
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与技巧掌握

司法类文本涉及大量法律专业知识和术语,翻译时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如正确理解和使用法律术语、熟悉司法程 序和相关法律规定等。
文化背景考虑
不同国家的司法制度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翻译时需考虑目标语国家的司法制度和文化特点。例如,某 些司法程序或制度在某一国家普遍适用,但在另一国家则可能不适用或存在差异。
格式规范
遵循特定的法律文件格式 和排版规范,确保译文的 正式性和专业性。
法律体系一致
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国家 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 确保译文的适用性和可接 受性。
语言规范原则
使用规范语言
译文应使用规范的法律语言,避 免使用口语化、俚语化的表达方
式。
避免冗余
避免使用重复、冗余的词汇和表 达方式,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理解原文的法律背景和语境,避免歧 义和误解。
清晰性原则
表达清晰
译文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 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和表达方
式。
逻辑严密
译文应符合法律逻辑,条理清晰, 便于读者理解。
避免歧义
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歧义的词汇 和表达方式,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一致性原则
术语一致
在同一法律文本中,同一 法律术语应保持一致,避 免造成混淆。
的法律背景和专业知识。
提高效率
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能够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减 少返工和修改的时间和成本。
02
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原则
术语准确
法律翻译中必须使用准确的法律术语 ,确保译文的法律含义与原文一致。
忠实原文
译文应忠实于原文的法律意图和精神 ,不得随意增删或改变原文内容。
语境理解
专业领域知识缺乏带来的挑战
法律翻译技巧

法律翻译技巧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法律英语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中法律英语翻译有着各种不同的技巧与方法,但翻译的准确、同一、精炼、规范等原则却必须共同遵循。
关键词:法律英语;翻译;原则一、准确性是法律文体翻译的根本我国着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界的老前辈严复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曾提出过“信、达、雅”翻译标准。
“信”即译文要忠实于原作内容,这个翻译原则在法律文体的翻译中非常重要。
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要使人们准确理解法律内容,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那么在“有法可依”这个环节上,就必须使法律条文的表述做到明确无误。
律语言必须准确、确凿、严密,这是法律的社会职能决定的,也是法律语体区分于其他功能文本的根本特点。
法学家的文字表述必须比其他所有的人的文字表述更加准确。
大多数作者都可指望其着作被善意地阅读,即人们能以一种虔诚之心去读懂她的内容。
然而,对一些读者,法学家却总是怀着一种惶恐之心去撰写其文,有的人心怀叵测试图在合同文本中钻空子以规避其违约责任,耿耿于怀的继承人则希望以一种能够推翻遗嘱人意愿的方式来宣读遗嘱;刑事被告则企图歪曲法律条文以使罪行逃脱法网,所有的人都为了自己的目的而试图曲解文义。
”[1]Henry Weihofen 所说的这些情况在实践中时有发生。
比如有的译者在涉外销售合同的翻译中把“earnest money”即具有担保性质的“定金”译成“订金”,以致在外商违约时,“订金”被解释为预付款,使外商逃脱了双倍返还定金的责任。
又如:陪审团宣告被告谋杀罪不成立。
译文:The jury acquitted the respondent of the charge of murder.分析:该句中的“被告”一词应用“the accused”,而不能用“respondent”,因为“respondent”指的是民事案件的答辩人即被告,尤指离婚案的被告(defendant in a civil case, especially,in a divorce one),而“the accused”则是刑事案件的被告(the person charged in a criminal case)。
法律英语翻译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法律英语翻译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法律英语有正式、严谨、庄重等特点,因此在做法律英语翻译时,也要做到在目的语中再现这些特点。
法律文本旨在准确无误地传递具有规定性和约定性的信息,其译文也当如此,所以在翻译时,不应有遗漏、篡改、添加的信息或是引起歧义的信息。
我们在翻译法律文本时,也是有章可循的,根据学者观点,我们把法律英语翻译的原则总结为以下三个原则:准确精确原则、清晰简明原则和前后一致原则。
下面我们来结合例子学习一下:一、准确精确原则和文学翻译一样,法律文本翻译也要求做到“忠实、通顺”,但是法律文本因其独特的性质和特点,对“忠实、通顺”的要求更高。
我们在翻译时要力求准确精确,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如实地传达原法律文本的意思并实现同等的法律效力,所以我们必须把准确精确性原则视为首要原则。
例如:(1)reasonable person不是指“通情达理的人”,而是指“普通正常人;理性自然人”;(2)personal representative不是指“个人代表”,而是指“遗嘱执行人”;(3)damages在普通英语中指“伤害”,而在法律英语中指“损害赔偿金”;(4)burden of proof不是指“证明的负担”,而是指“举证责任”等等。
再来看几个例句:(1)In the event of breach of this warranty, Buyer may rescind his Agreement and consideration paid by it to Sellers will be returned.一旦违背本保证,买方可解除本协议,已支付给卖方的任何对价应退还买方。
在本句中,consideration 不是指“考虑”,而是指合同法中的专有名词“对价”,指当事人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
(2)外国合营者如果有意以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欺骗,造成损失的,应赔偿损失 (Chen, 1992)。
法律翻译规范与技巧

法律翻译规范与技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翻译的需求日益增长。
法律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对于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法律术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法律翻译也成为翻译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法律翻译的规范与技巧,以帮助翻译人员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
首先,法律翻译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
准确性是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因为法律文件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为了确保准确性,翻译人员应该对法律术语和法律制度有深入的了解。
他们需要掌握双语法律词典和专业法律文献,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和表达法律概念。
此外,翻译人员还应该与法律专家和律师保持密切的合作,以便在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时能够咨询专业意见。
其次,法律翻译需要遵循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是指在整个法律文件中使用统一的术语和表达方式。
在法律文件中,一词多义和同义词的使用很常见。
为了保持一致性,翻译人员应该在整个文件中使用相同的术语,并确保这些术语的翻译与原文一致。
此外,翻译人员还应该注意避免使用与原文意思相悖的翻译,以免引起误解或产生法律纠纷。
另外,法律翻译需要遵循简明性原则。
简明性是指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法律文件的内容。
在法律文件中,长句和复杂的从句很常见。
为了提高可读性,翻译人员应该将长句分割成短句,并使用简单明了的词汇和句式。
此外,翻译人员还应该避免使用过多的法律术语和专业术语,以免给非法律专业人士造成困扰。
此外,法律翻译需要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
文化适应性是指将法律文件翻译成适合目标文化读者理解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因此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目标文化的法律背景和文化背景,以便在翻译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例如,某些国家的法律文件可能更加正式和庄重,而某些国家的法律文件可能更加简洁和直接。
翻译人员应该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最后,法律翻译需要遵循保密性原则。
法律文本的翻译规范与技巧

法律文本的翻译规范与技巧翻译领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其中之一是法律文本的翻译。
法律文本的翻译要求准确、精确传达法律概念和条文,并且保持原文的法律效力。
本文将介绍法律文本翻译的规范与技巧,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领域的挑战。
一、准确理解原文法律文本通常包含复杂且专业性强的法律术语和修辞结构。
在开始翻译之前,翻译人员需要仔细审查原文,确保准确理解其中的法律概念和规定。
在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咨询,以确保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二、保持文本风格一致在翻译法律文本时,保持文本风格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法律文件通常采用正式、严肃的语言风格,应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或者俚语。
此外,还需要注意使用适当的语气和措辞,以传达原文中所体现的法律意图和权威性。
三、遵循翻译规范在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应遵循翻译的规范和准则,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应确保对原文中的专有名词、法律术语等进行统一翻译,以避免歧义和混淆。
此外,还应注意准确译出原文中的序号、标点符号等细节,以保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四、注重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规范法律文本翻译需要注重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规范。
不同语言有其独特的法律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翻译人员应该熟悉目标语言的法律术语和翻译惯例,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直译和模仿原文的表达方式,而应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法律概念和规定。
五、用词精准,语句通顺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用词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人员应选用准确、具有法律意义的词汇,以确保翻译结果的精确传达法律概念和条文。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和流畅性,以确保翻译结果的易读性和可理解性。
六、修订和校对在完成法律文本翻译后,翻译人员应进行修订和校对工作,以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修订和校对过程中,可以借助专业的辅助工具和法律文献,对翻译结果进行比对和检查,以确保没有漏译、错译等问题。
总结:法律文本的翻译是一项需要准确性、专业性和严谨性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法律文件的翻译要求和标准

法律文件的翻译要求和标准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的今天,法律文件的翻译需求日益突出。
准确且符合专业标准的法律文件翻译是确保国际合作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介绍法律文件翻译的要求和标准,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原则。
一、法律文件翻译要求1. 准确性法律文件的翻译首要要求是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准确性是保障翻译结果符合法律要求的基本前提。
翻译者应深入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法律概念和术语,确保在翻译过程中保持一致性。
只有准确地传递法律文件的内容,才能保证文件双方在法律层面达成一致。
2. 专业性法律文件属于专业性极高的文本,翻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翻译经验。
他们应熟悉法律术语,并了解法律制度和体系。
专业的翻译人员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法律文本的内涵,将其转化为目标语文本。
翻译人员应时刻关注法律的变化,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3. 表达力法律文件的表达应该准确、简明扼要。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使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传达相同的法律观念并保持文本的风格稳定。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文句结构或过多的修饰词,使得翻译结果更加简洁明了。
二、法律文件翻译标准1. 一致性法律文件的翻译应与原文保持一致性,准确地传达每个细节和要素。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应避免意译,尽可能地对原文做到逐字逐句的翻译。
特定的法律术语和表达方式应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标准化处理,确保翻译结果与原文的精准对应。
2. 可读性法律文件的翻译需要保持可读性,既要满足法律要求,又要使用准确明了的语言表达。
语言应简练、术语明确、逻辑清晰。
另外,翻译时还需注意段落结构和文本格式的规范,使得阅读者在阅读文本时能够轻松地理解其内涵。
3. 机密性法律文件涉及到各方的权益和利益,保护机密性是法律文件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协议,确保不将任何与法律文件相关的信息泄露出去。
合作中绝对要保持机密性,在必要时签署保密协议,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三、总结准确性、专业性和表达力是法律文件翻译的核心要求。
法律术语的翻译的原则

法律术语是⼀种法律转换和语⾔转换同时进⾏的双重⼯作。
任何法律翻译⼯作⼏乎都⽆可避免的涉及不同法律制度下的法律概念所产⽣得功能性差异 .因此,法律翻译除了要求语⾔功能的对等以外,还应照顾到法律功能(legal function)的对等。
所谓法律功能对等就是原语和译⼊语在法律上所起的作⽤和效果的对等。
唯有如此,才能使译⼊语精确的表达原语的真正义涵,也就是法律翻译所谓的严谨,⽽专门的法律术语是法律英语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精确的翻译法律术语是必需的。
根据以上观念上的认知,实践中应做到: 1)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中的确切意义。
——专门术语的作⽤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学说,或法则,使法律⼯作者能⽤较简洁的语⾔相互交流沟通,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
译者如果单就字⾯意义直译,或望⽂⽣义,就⽆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
⽽且,词的意义长随上下⽂⽽变动,即罗马法所谓的:“noscitur a soclis”词义可⾃其上下⽂予以理解。
2)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
——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不可随便改变形式。
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词原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语⽽不是任意⾃创新词,以免误导读者,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
3)⽆对等的翻译。
——对等的概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张美芳)。
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英美法中许多术语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规范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也⽆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
遇到此种情形,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意涵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法律专业⽤语的中性词(neutral term )以免发⽣混淆。
例如:depose,deposition 应译为“庭外采证,庭外证词笔录”⽽不是“录取证词,证词”,即为了与本国司法制度中的习惯⽤语发⽣混淆。
4)含混对含混,明确对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5. The servanபைடு நூலகம்’s liability stems from the duty
owed to a third person under the law to conduct HIMSELF so as not to injure others.
The servant’s liability stems from the duty owed to a third person under the law requiring the SERVANT to act so as not to injure others.
“保税区的减免税货物,保税货物的监管手续费,应当按照《中华 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口减税、免税和保税货物征收海关监管手续 费的办法》办理。”
Satisfy, reasonably practicable(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 reference (提述), without prejudice to(在不损害……的原则下), likely (相当可能), material particular(要项).
例1. …….所有董事会成员……须由合营方委派和撤换.
…all the directors shall be appointed and replaced by the parties to the venture.
例2. 如果买方对品质有异议,可以在货到目的口岸或收货后30天内
向卖方提出索赔。
法律翻译的原则及其操作
一、准确性和精确性(Accuracy
and Precision)
The lawyer must be more precise in his writing than almost anyone else. Most writers can expect their work to be read in good faith, that is, with an honest desire to understand what was meant. But the lawyer must write in constant fear of what we might call the reader in bad faith, the man looking for loopholes in the contract so as to avoid liability for his failure to perform, the disappointed heir who wants the will read in a way that would defeat the testator's intension, the criminal defendant who wants the statute interpreted so as not to cover his act, and all the others who will want to twist the meaning of words for their own ends.
二、一致性和同一性 (Consistency and Identity)
The Customs supervising fees on the import goods granted with duty reduction and exemption and that on the good in bond shall be colle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stoms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the Collection of Customs Supervising Fees on Import Goods Granted with Duty Reduction or Exemption and the Bonded Goods.
Clarity and concision often go hand in hand. No translators of legal documents should try to achieve clarity at the cost of concision. Of course, wordiness is not a test for clarity or obscurity. A removal of excessive wordiness can help clarify the meaning of legislation. Too often, legal writers include several important ideas in one long, complex sentence. The result is confus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on the part of the reader. In order to interpret the legal text correctly, the reader may be forced to reread the sentence. So it is advised to try to use short sentences for complicated thoughts in drafting the legal documents. (Faulk & Mehler, 1994: 5)
三、清晰和简练(Clarity and Concision)
例4. The remainder of the testator’s property
should be divided equally between all of our nephews and nieces on my wife’s side and my niece.
例3.
外国合营者如果有意以落后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欺骗,造成损失 的,应赔偿损失。
If the foreign joint venturer causes losses by deception through the intentional use of backwar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he shall pay compensation for the lo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