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合集下载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教案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教案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课题《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月日实验目标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3、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操作指导本节得出结论部分是学生实验,教材提供了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部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一定要认真观察在熔化过程中现象,例如物质状态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填写表格,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并利用数据制作表格,从表格中找出物理规律板书设计实验:探究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物质从_____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

2.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___等外界条件有关。

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请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教学反思解放路学校实验教学教案教学过程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特点[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烛蜡熔化时温度(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53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1、如图3.2-1把海波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海波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海波的状态的变化,直到海波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 (2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才学物理不久,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都还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

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

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提问:实验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 首先我们先说熔化,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呢?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怎样的呢?老师这里有两种固体,一个海波,一个石蜡,我们来用实验探究一下他们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进行实验,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各实验仪器的用处及注意事项。

知识讲解: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候的温度晶体熔化特点:师:通过我们刚的出来的图像我们发现,海波跟石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有些差异,让我们来进行比较一下。

帮助学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和条件。

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加热认识晶体熔化曲线逆向思维法: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以及危害。

与学生一起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曲线。

引导学生由熔化过程思考凝固过程,并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提问: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的应用和危害有哪些?温A B CD板书设计: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称为熔化。

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称为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和凝固教案

在课堂上做实验了,感 ℃,它表示水
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 利用冰箱来探究水的 在 0℃时凝
凝固过程。
固成冰,凝固
实验研究表明:晶体

凝 固时也有一定的凝
时温度不变 。
固 温度,称为凝固点
。同 种晶体的熔点与
凝固 点相同,而非晶
体则没 有凝固点。液
体在凝固 时都会放热

师:水的凝固点是多
少?它表示什么含义?
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小结
知识讲授
拓展应用
总结,布置作业
3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新课引入 3’ 播放录像:滚滚而来的长江水及 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师:望着这气势磅礴的 滔滔大江,同学们可曾 想到,这万古不竭的巨 流最初的水源竟是各 拉丹冬雪山冰雪消融 后形成的呢?
2 讲授法 通过老师形象生动、富于引导式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 代教学技术,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授知识的
2
同时渗透探究的思想,在探究的过程中讲授必要的物理知识。 3. 学法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通
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 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 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7
[ 规律应用] 熔化、凝固的应用 4’
小结并布置作业 2’
生:冷冻食
师:请大家说说熔化、 品保鲜、利
凝固在生产、生活中的 用冰袋为高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对比讨论、探究式、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2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三、教学实施建议(一)教学过程本节安排3个教学板块:(1)认识晶体;(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3)液体的凝固。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

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与熔化过程逆向类比,思考讨论推理。

科学研究发现:凝固是熔化的反过程由冰、烛蜡的熔化曲线模拟画出水、烛蜡熔液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总结2:(1)从态变为态叫做凝固。

(2)凝固需要热。

(3)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称做点.(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凝固点.(5)晶体熔液凝固的条件:①②讨论:熔化、凝固有利和不利的一面?经典题、易错题:1.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纯净的48 ℃的海波是( ).A.液态B.固态C.固液混合D.以上状态都可能2.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3.阅读下面的表格,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灯泡内的灯丝宜用钨制造,因为它的熔点高B.纯铁掉入钢水中一定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一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水银和钨很难形成合金4.烧杯与试管中均放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中( ).A.试管内冰块不会熔化B.试管内冰块会熔化一部分C.烧杯内水温在0℃以上D.烧杯内水温高于0℃5.把一块一5℃的冰投入0℃水中,冰的质量( )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海波是态,这段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2)BC段海波是态,这段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3)CD段海波是态,这段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4)海波熔化持续了min.(5)海波的熔点是℃.7.在下图中,描述晶体凝固的图像应为( )8.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用,能准确描述这个过程的是下图中的( )9寒冷的冬天,路面上冻雪久积不化,影响交通.人们发现,如果向积雪上喷洒盐水,能够促动冻雪的熔化.对此,下列解释准确的是 ( )A.盐水能向雪传热,从而使冻雪的熔化B.盐水能降低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0℃以下熔化C.盐水能提升冻雪的熔点,可使冻雪能在0℃以下熔化D.盐水渗入冻雪后,能提升吸收太阳热辐射的本领,从而促动冻雪的熔化布置作业:教后感:。

《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23

《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案23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那么固体在什么情况下熔化成液体?液体在什么情况下凝固成固体?有什么温度条件么?是吸热还是放热?
实验目的:我们来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并利用它们去为日常生活和生产服务.
【根据猜想,设计实验过程】
提供粉末状的海波和蜂蜡这两种固体物质.我们要使它们熔化并研究其过程,根据你们刚才的猜想内容你们应该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实验装置?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启发讨论、实验探究
教学
手段
实验操作
板书
设计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海波、冰、水晶、金属
固体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活动
估时




一、情景设置:
(视频资料)自然界中冰的熔化:北方的冬天银装素裹.来年早春季节,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象水变成冰这样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象冰变成水那样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举出生活中那些熔化的例子。
3.要记录什么数据?怎样记录数据?
4.实验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5.怎样保证实验过程中安全操作?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按照书上(图1-15)组装实验仪器.
学生观看
学生思考
举例
学生讨论、交流猜想
学生观察
学生根据实验器材讨论实验设计
学生观察
第3页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估时




(2)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海波和蜂蜡的变化情况.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熔化和凝固》优秀教案

《熔化和凝固》优秀教案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
但温度_______。
4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状态。
检测反馈
1、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
2、在铅的熔化过程中:( )
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 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
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 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
3、在北方高寒地区,要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小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熔点低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 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4、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 】
重点
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难点
总结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用图象表示
导学
一、熔化和凝固
1、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和三种
2、熔化: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凝固:物质从变为的过程
二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却的物质叫做晶体
典型的晶体: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__________的物质
典型的非晶体:
4熔点
1熔点:晶体凝固点:
2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查熔点表(课本56页)
a钨的熔点为3410℃,用来做灯丝,为什么不容易烧断?
b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这时能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如不能想一想应用什么温度计
5.晶体熔化要达到两个条件:
一是要,二是温度必须达到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固体溶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有很多物质在熔化时是先变软后再慢慢变成可流动的液体的,如蜡、橡胶、沥青等;而有些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变软、变稀的过程,而是直接变成液态,如冰、海波、铁、锡等,那么:
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2、不同物质熔化时的熔点是否一样?
3、物质由液态变化为固态时,温度变化规律是否相同?
【猜想或假设】
1、不同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状态变化过程有些不同,但要加热温度都会上升。

2、不同物质熔点不同。

3、物质凝固时,温度变化有无规律可循,取决于物质的种类。

【设计实验】
1、把一定量的海波和蜡分别放入试管中后,放在火焰上加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把海波已熔化的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再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所需器材:酒精灯、试管两支、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火柴、海波、蜡、钟表
【进行实验】
1、研究海波的熔化温度,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把结果记录在下列表
格中。

2、如图5-2、图5-3所示,用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写出。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3、研究液态的海波和蜡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和论证】
1、分析实验1中的数据,得出结论是:
2、分析实验2中的图像,比较得出结论是:
3、分析实验3中的数据发现:
时间/min
20
30 40 50 图5-3记录蜡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图5-2记录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的方格纸
时间/min
20
30 4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