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课堂练习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训练(含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偻:脊背弯曲B.遂而鸡豚遂:成、养好C.早实以蕃实:果实D.勖尔植勖:勉励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且硕茂,早实以蕃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D.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故乡人号之“驼”B.既然已,勿动勿虑C.不抑耗其实而已D.若不过焉则不及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名我固当②旦视而暮抚③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⑧而木之性日以离矣⑨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B.吾又何能为哉C.理,非吾业也D.故不我若也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B.“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与裨将,是古代将佐的通称。
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7.下面各项中全部描述郭橐驼种树的具体做法的一项是( )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②其本欲舒③其培欲平④其土欲故⑤其筑欲密⑥故吾不害其长而已⑦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⑧勿动勿虑,去不复顾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⑩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A.①②③④⑤⑩B.②③④⑤⑧⑨C.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⑨8.对《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人物传记,但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含答案)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曾论证过,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唐朝时湖南有25人考取了进士,永州就有9人,柳宗元功莫大焉。
①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竟对柳宗元有这样的礼赞②震惊之余,也颇释然③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庙内的一块古碑上有一首诗,名为“寻愚溪谒柳子庙”④柳宗元理应得到所有人的敬仰⑤诗的落款刻的是“严嵩”二字⑥以谪守永州而坚贞如玉的品格操守、才冠古今的文章学识A.③④⑥⑤①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③⑤①⑥④② D.③②④⑤①⑥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矛盾尖锐,危机深重,迫切要求一些士大夫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复兴儒学成为与此相伴的强大思潮。
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的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
韩愈、柳宗元两个人都是散文大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在他们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取代了几百年来的骈文的统治地位,文学家称这场文体革新为唐代古文运动。
()。
《师说》文字精炼,文气充沛,对比手法的运用与各种生动形象的描写,大大增强了说理的鲜明性和感染性。
《进学解》采用对话问答体,嬉笑怒骂,________,显得新颖奇妙,意趣横生。
《杂说四》托物寓意,构思精巧。
《送董邵南序》盘旋曲折,________。
《张中丞传后序》记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死守睢阳英勇抗敌的故事,________,可歌可泣。
《祭十二郎文》结合身世、生活琐事,反复表达悼念亡侄的悲痛,于叙事中见呜咽梗塞之情,________,动人哀感。
第11课《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题-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题一、课内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早缫而绪B.隆然伏行C.苟有能反是者D.击木而召之【答案】A【解析】“而”同“尔”,你们的。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筑欲密.密:结实B.根拳而土易.易:更换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烦:厌烦D.字.而幼孩字:养育【答案】C【解析】烦:繁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非有能早而蕃.之也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名.我固当【答案】C【解析】A项,蕃,使……结果实多,使动用法。
B项,传,记载,名词作动词。
D项,名,称呼,名词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B.既然..已,勿动勿虑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效慕..D.他植者虽窥伺【答案】D【解析】A项,古义指“它的果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B项,古义指“已经这样”,今义指“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作出判断”。
C项,古义指“土的松紧”,今义指“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的大小”。
D项,古、今义均指“暗中观察”。
5.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B.以.致其性焉尔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介词,用,拿。
B项,连词,表因果,因而。
C项,连词,表目的,来。
D项,连词,表修饰。
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C.理,非吾业也D.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A项,定语后置句。
B项,宾语前置句。
D项,省略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做法的一组是()①勿动勿虑,去不复顾②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③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④长人者好烦其令⑤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种树郭橐驼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为观游()名我固当()早实以蕃()木寿且孳()其莳若子()好烦其令()缫而绪()遂而鸡豚()辍飧饔()2.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橐(tuó)驼病偻(lóu)窥(kuī)伺B.寿且孳(zī)勖(mào)缲(qiào)C.实以蕃(fán)饔(yōng)鸡豚(tún)D.硕(shuò)而茂飧(sūn)殆(dài)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偻.(脊背弯曲)名我固.当(本来)B.遂.而鸡豚(成,养大)故病.且怠(穷困)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根本)D.勖.尔植(勉励)字.而幼孩(养育)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见长.人者好烦其令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其培欲平,其上欲故.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传其事以为.官戒5.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名.我固当②旦.视而暮抚③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 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连词,虽然)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连词,即使)B.因.舍其名(连词,表示承接,于是)因.击沛公于坐(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D.既.然已,勿动勿虑(表时间,已经)既来之,则安之(表推论,既然)7.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
种树郭橐驼传课后练习题

《种树郭橐传》课后练习一.基础检测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病偻.(脊背弯曲)名我固.当(本来)B.遂.而鸡豚(成,养大)故病.且怠(穷困)C.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根本)D.勖.尔植(勉励)字.而幼孩(养育)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B.故吾不害其长.而已见长.人者好烦其令C.故.吾不害其长而已其培欲平,其上欲故.D.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传其事以为.官戒3.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名.我固当②旦.视而暮抚③早实.以蕃④其筑.欲密⑤非有能硕茂..之也⑥非有能早而蕃.之也⑦爪.其肤以验其生枯⑧故木之性日.以离矣⑨见长人者好烦.其令A.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连词,虽然)虽.鸡狗不得宁焉(《捕蛇者说》)(连词,即使)B.因.舍其名(连词,表示承接,于是)因.击沛公于坐(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乘机)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连词,而且)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D.既.然已,勿动勿虑(表时间,已经)既来之,则安之(表推论,既然)5.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
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
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乡人号之“驼”故乡:所以乡里的(人)
B.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
C.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实:树木的果实
D.故病且怠病:被疾病折磨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植树或治民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①其置也若弃②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③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④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⑤字而幼孩,遂而鸡豚⑥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A.①⑤⑥
B.②④⑥
C. ②③⑤
D.①③④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橐骆植树技艺高超,享誉长安,他种植或移栽的树木成活率高,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多。
许多种树的人虽然暗中观察仿效,但都赶不上他。
B.郭橐驼的种树经验是:对树木要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细心呵护,根要舒展,土要勤换,培土要平且捣筑细密,要尊重客观规律,顺应树木的生长天性。
C.作者借郭橐驼之口,写“养树”细腻生动,曲折有致,用的是繁笔,目的是为下文用简笔写“养人”做铺垫。
有此铺垫,推出“养人”之术水到渠成。
D.作者通过郭橐驼种树来阐明治民之道,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文中两种与郭橐驼截然不同的种树方法,暗喻了作者对“烦令扰民”的时弊的强烈不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译文:。
②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译文:。
《种树郭橐驼传》精品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种树郭橐驼传》精品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1 *种树郭橐驼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而幼孩字:养育B.以致其性焉尔致:导致C.则又爱之太恩恩:宠爱D.勖尔植勖:勉励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故乡人号之“驼”B.旦视而暮抚C.而木之性日以离矣D.旦暮吏来而呼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苟有能反是者B.其莳也若子理,非吾业也C.早实以蕃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4.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不我若也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传其事以为官戒也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D.则告诉不许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其中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C.《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真实的传记,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
D.《种树郭橐驼传》阐述了应当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时统治阶级繁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从文体和写法上看,颇为新颖活泼,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而非说教。
B.本文作者以真实客观的笔触,从郭橐驼之口发出治国安民的议论。
C.本文婉而多讽,通过对比映衬,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
D.本文写于安史之乱后,是作者对当时官府扰民、百姓疲惫不堪的社会现状的感怀之作,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得杨八①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新人教版选修《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基础练习1.这篇课文通过郭橐驼的话,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谈谈你的理解。
综合练习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橐(tu 6)驼病偻(I①)窥(ku i)伺B .寿且孳(z i)勖(m d o)缲(qi OD)C.实以蕃(f n饔(y eng)鸡豚(t tn)D .硕(shu o )而茂飨(sm)殆(d d)2.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
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寿,长寿,活得长B.实,果实C.若,如果D.爱,吝啬(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A .已去而复顾B.他植者则不然C.故不我若也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驼业种树。
“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 •非有能硕茂之也。
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
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 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 •若甚怜焉。
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拓展练习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郭橐驼传》课堂练习
一、阅读文章,完成1~ 9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
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橐驼(tu 6)病偻(10)移徙(x 1)
B . 莳(sh 1 ) 孳(z i ) 番(f a n)
C. 拳曲(qu a n) 勖(x u) 缫(s a o)
D. 鸡豚(sh i ) 缕(l u ) 飧饔(s u n y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
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
B.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也若弃
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
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虽
曰忧(担忧)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
D.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传
(记)其事以为官戒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不抑耗其.实.而已 B .既然已,勿动勿虑 C.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列句子中 “以 ”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8 对文段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B 本文阐明 “ 任其自然,顺其本性 ” 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胥吏扰民。
C 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 “他植者 ”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 巧。
D 揭露当时 “长人者好烦其令 ”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 “以德治国 ”的进 步思想。
9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 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 其门, 愿佣隙宇而处焉 。
所职寻引、 规
矩、 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5. 6. 例:私见张良,具告以 .事
A.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列加点词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理,非吾业也
B 见长人者好 烦其令
C 官命促 尔耕
D 故病且怠
B 能顺木之天以 致其性焉尔 D 而木之性日以 离矣 () 业:职业 好:喜欢 促:催促 怠:怠慢 7. 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
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____ 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
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 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梓人款其门款: 敲、叩
B .众莫能就一宇就: 完成
C .吾收其直太半焉直: 简直
D.俟其言,莫敢自断者俟: 等待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冋的一组是( )
A.视木之能/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B.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愿佣隙宇而处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D.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不能说明梓人手艺高明的一组是()
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②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③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④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⑤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⑥委群材,会众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此话说明梓
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
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起梓
人,有讥笑嘲讽之意。
C.作者在叙写梓人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幵,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
占
八、、
D. “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
(2)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种树郭橐驼传同步练习答案
1解析:D.豚t u n
2解析:B.置:放在一边不管。
过:过多。
答案:B
3解析:A.于是,趁机;B. 一个为“并且,而且”,一个为“将要”;
C.一个为“因为”,一个为“所以” ;
D.一个为“但是”,一个为“这样”。
答案:A
4解析:“其实” 古义指“它的果实”;“既然” 古义指“已经这样”;“疏密”古义指“疏松还是结实”。
答案:D
5解析:A.介词“把” ;B.表因果连词“因而”;C.表目的连词“来”;
D.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
答案:A
6解析:D.怠:懈怠。
答案:D
7解析:A.副词,虽然/连词,即使;B.副词,于是,就;C.连词,而且/连词,尚且;D.介词,把,用/介词,凭借。
答案:B
8解析:D. “以德治国”错,应为“养民治国”(原文“养人术”中“人” 即“民” 的讳说)。
9 答案:(1) 然而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治民的官吏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终于给他们造成了灾祸。
(2) 像这样,那就和我所从事的职业也有相似之处吧?
10解析:C. “直”通“值”,工钱。
答案:C
11解析: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均为连词,表转折,但是、去卩;C.兼词,“于之” /代词,代指“老师” ;D.代词,代“工匠”/代词,代指“他” 。
答案:B
12解析:①是说他使用的工具简单,间接说明其才能;②③直接表明其手艺高
明;④⑤是讲众工匠的行为;⑥是说那里堆了很多材料,汇聚了很多工匠。
答案:C
13解析:A.这是作者在不了解他的情况下得出的; B.文中无依据;
D. 这个“骇”字写出了梓人技艺的高明非凡。
答案:C
14答案:(1) 一会儿众工匠刀砍斧削地动起手来,一个个都看他的眼色
(2) 有些不能胜任的工匠,被他怒喝到一旁,也不敢恼恨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