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_习题集(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总2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如图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图3二、填空题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预加的限制条件称为 约束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约束力由 主动 力引起,且随 主动 力的改变而改变。
理论力学习题集

1-1、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不包含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与系统整体受力图。
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整体受力图在原图上画)2-1、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上,如图所示。
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
设滑轮的大小、AB与CB杆自重及磨擦略去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和支杆CB处受的力。
2-2、图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略去不计。
在构件AB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的力偶,求支座A和C的约束力。
2-3、直角弯杆ABCD与直杆DE及EC铰接如图,作用在杆DE上力偶的力偶矩M=40kN.m,不计各杆自重,不考虑摩擦,尺寸如图,求支座A,B处的约束力及杆EC的受力。
3-1、图示平面任意力系中F1=402N,F2=80N,F3=40N, F4=110N,M=200N.mm。
各力作用位置如图所示。
求:(1)力系向点O简化的结果;(2)力系的合力的大小、方向及合力作用线方程。
3-2、无重水平梁的支承和载荷如图(b)所示。
已知力F、力偶矩为M的力偶和强度为q的均布载荷。
求支座A和B处的约束力。
3-3、图示水平梁AB由铰链A和杆BC所支持。
在梁上D处用销子安装半径为r=0.1m的滑轮。
有一跨过滑轮的绳子,其一端水平地系于墙上,另一端悬挂有重P=1800N的重物,如AD=0.2m,BD=0.4m, =45°,且不计梁、杆、滑轮和绳的重量。
求铰链A和杆BC对梁的约束力。
3-4、如图所示,组合梁由AC和DC两段铰接构成,起重机放在梁上。
已知起重机重P1=50kN,重心在铅垂线上EC,起重载荷P2=10kN。
如不计梁重,求支座A,B和D三处的约束力。
3-6、由AC和CD构成的组合梁通过铰链C连接。
它的支承和受力如图所示。
已知均布载荷强度q=10kN/m,力偶矩M=40 kN·m,不计梁重。
求支座A,B,D的约束力和铰链C处所受的力。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1

理论力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1-1 画出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面。
1-2 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面均为光滑,未画重力的物体的重量均不计。
1-3 画出下列各物体以及整体受力图,除注明者外,各物体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a) (b)(c) (d)(e) (f)第二章平面一般力系2-1 物体重P=20kN,用绳子挂在支架的滑轮B上,绳子的另一端接在铰车D 上,如图所示。
转动铰车,物体便能升起,设滑轮的大小及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忽略不计,A、B、C三处均为铰链连接。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试求拉杆AB和支杆CB所受的力。
2-2 用一组绳悬挂重P=1kN的物体,求各绳的拉力。
2-3 某桥墩顶部受到两边桥梁传来的铅直力P1=1940kN,P2=800kN及制动力T=193kN,桥墩自重W=5280kN,风力Q=140kN。
各力作用线位置如图所示,求将这些力向基底截面中心O简化的结果,如能简化为一合力,试求出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2-4 水平梁的支承和载荷如图所示,试求出图中A、B处的约束反力。
2-5 在图示结构计算简图中,已知q=15kN/m,求A、B、C处的约束力。
2-6 图示平面结构,自重不计,由AB、BD、DFE三杆铰接组成,已知:P=50kN,M=40kN·m,q=20kN/m,L=2m,试求固定端A的反力。
图2-6 图2-72-7 求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
2-8 图示结构中各杆自重不计,D、E处为铰链,B、C为链杆约束,A为固定端,已知:q G=1kN/m,q=1kN/m,M=2kN·m,L1=3m,L2=2m,试求A、B、C 处约束反力。
图2-8 图2-92-9 支架由两杆AO、CE和滑轮等组成,O、B处为铰链,A、E是固定铰支座,尺寸如图,已知:r=20cm,在滑轮上吊有重Q=1000N的物体,杆及轮重均不计,试求支座A和E以及AO杆上的O处约束反力。
理论力学习题集

理论力学习题集静力学基本知识1试分别画出下列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物体的重量除图上注明者外,均略去不计。
假定接触处都是光滑的。
(d)(e)(f)2试分别画出图示各物体系统中每个物体以及整体的受力图。
物体的重量除图上注明外,均略去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
(c)(f)平面力系(1)1.已知F1=3kN,F2=6kN,F3=4kN,F4=5kN,试用解析法和几何法求此四个力的合力。
2.图示两个支架,在销钉上作用竖直力P,各杆自重不计。
试求杆AB与AC所受的力。
3.压路机的碾子重P=20kN,半径r=40cm。
如用一通过其中心的水平力F将此碾子拉过高h=8cm 的石块。
试求此F力的大小。
如果要使作用的力为最小,试问应沿哪个方向拉?并求此最小力的值。
4.图示一拔桩架,ACB 和CDE 均为柔索,在D 点用力F 向下拉,即可将桩向上拔。
若AC 和CD 各为铅垂和水平,04=ϕ,F =400N ,试求桩顶受到的力。
5.在图示杆AB 的两端用光滑铰与两轮中心A 、B 连接,并将它们置于互相垂直的两光滑斜面上。
设两轮重量均为P ,杆AB 重量不计,试求平衡时θ 角之值。
如轮A 重量P A =300N ,欲使平衡时杆AB 在水平位置(θ=0),轮B 重量P B 应为多少?平面力系(2)1.如图所示,已知:F =300N ,r 1 =0.2m ,r 2 =0.5m ,力偶矩m =8N ·m 。
试求力F 和力偶矩m 对A 点及O 点的矩的代数和。
2.T 字形杆AB 由铰链支座A 及杆CD 支持如图所示。
在AB 杆的一端B 作用一力偶(F ,F ' ),其力偶矩的大小为50N ·m ,AC =2CB =0.2m ,30α=,不计杆AB 、CD 的自重。
求杆CD 及支座A 的反力。
3.三铰刚架如图所示。
已知:M =60kN .m ,l =2m 。
试求:(1)支座A ,B 的反力;(2)如将该力偶移到刚架左半部,两支座的反力是否改变?为什么?4.梁架AB所受的载荷及支承情况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习题集含答案

理论力学习题集答案
理论力学教研室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2)
第二章:平面基本力系 (6)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10)
第五章:空间基本力系 (24)
第六章:空间任意力系 (25)
第七章:重心 (32)
第八章:点的运动 (34)
第九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36)
第十章:点的复合运动 (38)
第十一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52)
第十二章:刚体的转动合成 (66)
第十四章:质点动力学基础 (70)
第十五章:质点的振动 (75)
第十七章:动能定理 (82)
第十八章:动量定理 (94)
第十九章:动量矩定理 (100)
第二十章:碰撞理论 (115)
第二十一章:达朗伯原理 (118)
第二十二章:虚位移原理 (125)
第一章: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平面基本力系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五章:空间基本力系
第六章:空间任意力系
第七章:重心
第八章:点的运动
第九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第十章:点的复合运动。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1-7整理

第1章静力分析习题1.是非题(对画√,错画×)1-1.凡在二力作用下的约束称为二力构件。
()1-2.在两个力作用下,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式这两个力等值、反向、共线。
()1-3.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一般物体。
()1-4.合力比分力大。
()1-5.凡矢量都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1-6.汇交的三个力是平衡力。
()1-7.约束力是与主动力有关的力。
()1-8.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平衡力。
()1-9.画受力图时,对一般的物体力的可沿作用现任以的滑动。
()1-10. 受力图中不应出现内力。
()2.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11.均质杆在A、B两点分别于矩形光滑槽接触,并在如图所示情况下平衡。
A点的受力方向为,B点的受力方向为。
1-12.AB杆自重不计,在5个已知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作用于B点的四个力的合力F R的大小F R= ,方向沿。
题1-11图F3R题1-12图3. 简答题1-13.如图所示刚体A、B自重不计,在光滑斜面上接触。
其中分别作用两等值、反向、共线的力F1和F2,问A、B是否平衡?若能平衡斜面是光滑的吗?1-14.如图所示,已知A点作用力F,能否在B点加一力使AB杆平衡?若能平衡A点的力F的方向应如何?1-15.如图所示刚架AC和BC,在C 处用销钉连接,在A、B处分别用铰链支座支承构件形成一个三铰拱。
现将作用在杆BC上的力F沿着其作用线移至刚体AC上。
不计三铰刚架自重。
试问移动后对A、B、C约束反力有没有影响?为什么?1-16.在刚体上的加上任意个的平衡力系,能改变原来力系对刚体的作用吗?但对于变形体而言又是如何?1-17.为什么说二力平衡条件、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和力的可传性等只能适用于刚体?1-18.如何区分二力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19.为什么受力图中不画内力?如何理解?1-20.如何判定二力体或者二力杆?(a)(c)(d) (e)(g)(h)题1-21图题1-13图题1-14图题1-15图4.受力分析题1-21.画出下列标注字母物体的受力图,未画重力的各物体其自重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B
A FAC FBA
P
(l)
(l1)
(l2)
(l3)
图 1-1
1-2 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 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a)
B
FN1
C
FN 2
P2 P1
FAy
A
FAx
(a2)
(b)
FN1
A
P1
FN
(b2)
C
FN′
P2
(a1)
B
FN1
FN 2
FN
P1
F Ay
FCy
FAx (f2)
C FC′x
FC′y F2
FBy
FBx B (f3)
FAy A FAx
FB
C B
(g)
FAy
FAx A
D FT C FCx
(g2)
FB
B
F1
FB′ B
FAy
A
FAx
(h)
(h1)
P (g1)
FC′y
FT
C
FC′x
P (g3)
D
FCy
FB
F2
C FCx
B
(h2)
A FAx
FAy
FCy
D FAy
A
FAx
(k3)
6
FB
F1
FB′
B B
FD D
(l) FD′ D
A FA
(l1) F2
C
FC (l2)
F1
D
F2
B
A
E
FE
FA
(l3) 或
F1
F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论力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理论力学》(编号为 06015)共有单选题 , 计算题 , 判断题 ,填空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 判断题 ] 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F A、 F B,且 F A F B0 ,则此刚体________。
⑴、一定平衡⑵、一定不平衡⑶、平衡与否不能判断2.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偶,其力偶矩矢分别为M A、M B,且M A+M B0 ,则此刚体 ________ 。
⑴、一定平衡⑵、一定不平衡⑶、平衡与否不能判断3.汇交于 O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其平衡方程式可表示为二力矩形式。
即m A F i 0 ,m B F i 0 ,但________。
⑴、 A 、 B 两点中有一点与O 点重合⑵、点 O 不在 A 、 B 两点的连线上⑶、点 O 应在 A 、 B 两点的连线上⑷、不存在二力矩形式,X 0,Y0 是唯一的4.力F在 x 轴上的投影为 F ,则该力在与x 轴共面的任一轴上的投影________ 。
⑴、一定不等于零⑵、不一定等于零⑶、一定等于零⑷、等于 F________。
5.若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结果与简化中心无关,则该力系的简化结果为⑴、一合力⑵、平衡⑶、一合力偶⑷、一个力偶或平衡6.若平面力系对一点 A 的主矩为零,则此力系________。
⑴、不可能合成一个力⑵、不可能合成一个力偶⑶、一定平衡⑷、可能合成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7.已知 F1、 F2、 F3、 F4为作用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因此可知________。
⑴、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⑵、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⑶、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⑷、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8. 已知一平衡的平面任意力系F1、 F2⋯⋯ F n1,如图,则平衡方程m A0 ,m B 0 ,Y 0中(AB y ),有________个方程是独立的。
⑴、 1⑵、 2⑶、 39. 设大小相等的三个力F1、 F2、 F3分别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 A 、 B 、 C 三点上,若AB BC CA ,且其力多边形如b图示,则该力系________。
⑴、合成为一合力⑵、合成为一力偶⑶、平衡10. 图示作用在三角形板上的平面汇交力系,各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三角形板中心,如果各力大小均不等于零,则图示力系________。
⑴、可能平衡⑵、一定不平衡⑶、一定平衡⑷、不能确定11.图示一等边三角形板,边长为 a,沿三边分别作用有力F F2 和F,且F1F2F3。
1、3则此三角形板处于________状态。
⑴、平衡⑵、移动⑶、转动⑷、既移动又转动12. 图示作用在三角形板上的平面汇交力系,汇交于三角形板底边中点。
如果各力大小均不等于零,则图示力系________ 。
⑴、可能平衡⑵、一定不平衡⑶、一定平衡⑷、不能确定13. 某平面任意力系向O 点简化,得到R 10 N , M O 10N cm ,方向如图所示,若将该力系向 A 点简化,则得到________。
⑴、 R10N ,M A0⑵、 R10N ,M A10 N cm⑶、 R10N ,M A20N cm14. 曲杆重不计,其上作用一力偶矩为M 的力偶,则图 a 中 B 点的反力比图 b 中的反力 ________ 。
⑴、大⑵、小⑶、相同15. 某简支梁 AB 受荷载如图(a)、(b)、(c)所示,今分别用 N a 、N b 、Nc ,表示三种情况下支座B的反力,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应为________ 。
⑴、 N a N b N c⑵、⑶、 N a N b N c⑷、N a N b N c N a N b N c16.图示结构中,静定结构有 ________ 个。
⑴、1⑵、2⑶、3⑷、417.图示三铰刚架受力 F 作用,则 A 支座反力的大小为________。
⑴、1F⑵、2F⑶、F⑷、2F 2218. 已知杆 AB 和 CD 的自重不计,且在 C 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AB 杆上的力偶的矩为m1,则欲使系统保持平衡,作用在CD 杆上的力偶矩m2的转向如图示,其力矩值之比为m2: m1 ________。
.⑴、1⑵、4⑶、2319. 图示结构受力 P 作用,杆重不计,则 A 支座约束力的大小为 ________。
⑴、 1P⑵、3 P ⑶、3 P ⑷、 022320. 悬臂桁架受到大小均为 P 的三个力的作用,则杆 1内力的大小为 ________ 。
⑴、P⑵、2P ⑶、0⑷、1P221. 图示二桁架结构相同,受力大小也相同,但作用点不同。
则二桁架中各杆的内力.________。
⑴、完全相同⑵、完全不同⑶、部分相同22. 在图示桁架中,已知P、 a ,则杆(3)内力之大小为________ 。
⑴、 0⑵、 2P⑶、 2 P⑷、 2P223. 物块重 G 20N ,用 P 40N 的力按图示方向把物块压在铅直墙上,物块与墙之间的摩擦系数f 3 4 ,则作用在物块上的摩擦力等于________ N。
⑴、 20⑵、15⑶、0⑷、10324. 已知 W 100kN , P80kN ,摩擦系数f0.2 ,物块将________。
⑴、向上运动⑵、向下运动⑶、静止不动25. 重 P 的均质圆柱放在V 型槽里,考虑摩擦;当圆柱上作用一力偶矩M ,圆柱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接触点处的法向反力N A与 N B的关系为________。
⑴、 N A N B⑵、N A N B⑶、N A N B26. 重 W 的物体自由地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角为m ,若m,则物体 ________ 。
⑴、静止⑵、滑动⑶、当W很小时能静止⑷、处于临界状态27. 重 W 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斜面上,若摩擦系数为 f tan,则物体________。
⑴、静止不动⑵、向下滑动⑶、运动与否取决于平衡条件28. 物 A 重 100kN ,物 B 重 25kN , A 物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为0.2 ,滑轮处摩擦不计。
则物体 A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kN。
⑴、 20⑵、 16⑶、 15⑷、 1229. 已知 W 60kN , T 20kN ,物体与地面间的静摩擦系数f0.5 ,动摩擦系数f '0.4 ,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kN。
⑴、 25⑵、20⑶、17.3⑷、030. 物块重 5kN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角为m 350,今用与铅垂线成 60 0角的力P推动物块,若 P5kN ,则物块将________。
⑴、不动⑵、滑动⑶、处于临界状态⑷、滑动于否无法确定.31. 重Q半径为R的均质圆轮受力P 作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若静滑动摩擦系数为f,动滑动摩擦系数为 f 。
滚动摩阻系数为,则圆轮受到的摩擦力和滚阻力偶为________。
⑴、 F fQ , M Q⑵、⑶、 F f 'Q ,M PR⑷、F P ,M Q F P , M PR32.空间力偶矩是 ________ 。
⑴、代数量⑵、滑动矢量⑶、定位矢量⑷、自由矢量33. 图示空间平行力系,力线平行于 OZ轴,则此力系相互独立的平衡方程为 ________。
⑴、m x F0,m y F0,m z F 0⑵、X 0 ,Y 0,和m x F 0⑶、Z 0 ,m x F 0 ,和m z F034.已知一正方体,各边长 a ,沿对角线BH作用一个力F,则该力对OG轴的矩的大小为 ________ 。
.⑴、2⑵、6⑶、6⑷、 2FaFa Fa Fa26335. 在正立方体的前侧面沿AB 方向作用一力 F ,则该力________。
⑴、对X、Y、Z轴之矩全等⑵、对三轴之矩全不等⑶、对 X 、 Y 轴之矩相等⑷、对Y、Z之矩相等36. 正方体受两个力偶作用,该两力偶矩矢等值、方向,即M 1M 2,但不共线,则正方体 ________ 。
⑴、平衡⑵、不平衡⑶、因条件不足,难以判断是否平衡37. 图示一正方体,边长为 a ,力P沿EC作用。
则该力Z 轴的矩为m Z________ 。
⑴、 Pa⑵、Pa⑶、2⑷、2 Pa Pa 2238. 边长为 2a 的均质正方形薄板,截去四分之一后悬挂在 A 点,今欲使 BC 边保持水平,则点 A 距右端的距离x=________。
⑴、 a⑵、3a⑶、5a⑷、5a 22639. 重为 W ,边长为 a 的均质正方形薄板与一重为1W 的均质三角形薄板焊接成一梯形2板,在 A 点悬挂。
今欲使底边BC 保持水平,则边长L________ 。
⑴、 1a⑵、 a ⑶、 2a⑷、 3a240. 均质梯形薄板 ABCDE ,在 A 处用细绳悬挂。
今欲使AB 边保持水平,则需在正方形 ABCD 的中心挖去一个半径为________ 的圆形薄板。
⑴、3 a ⑵、 1 a ⑶、1 a ⑷、2 a223341.圆柱铰链和固定铰链支座上约束反力的数量为________个。
⑴、1⑵、2⑶、3⑶、<342.三力平衡汇交原理是指 ________ 。
⑴、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相互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⑵、共面三力如果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⑶、若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该三力必相互平衡43. 作用在一个刚体上只有两个力F A、F B,且 F A F B,则该二力可能是________ 。
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⑵、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⑶、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⑷、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44. 若考虑力对物体的两种作用效应,力是________矢量。
⑴、滑动⑵、自由⑶、定位4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__ 。
⑴、等值⑵、反向⑶、共线⑷、等值、反向、共线46.在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合力时,合力位于________。
⑴、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⑵、通过汇交点的对角线上⑶、通过汇交点且离开汇交点的对角线上⑷、通过汇交点且指向汇交点的对角线上47.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________ 。
⑴、等值⑵、反向⑶、共线⑷、等值、反向、共线48.理论力学静力学中,主要研究物体的________。
⑴、外效应和内效应⑵、外效应⑶、内效应⑷、运动效应和变形效应49.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 ________于运动的方向。
⑴、平行⑵、垂直⑶、平行或垂直.50.在图示平面机构中,系统的自由度为________。
⑴、1⑵、2⑶、3⑷、451.在图示平面机构中,系统的自由度为________。
⑴、4⑵、3⑶、2⑷、152.在图示平面机构中,系统的自由度为________。
⑴、1⑵、2⑶、3⑷、4.53.在图示平面机构中,系统的自由度为________。
⑴、4⑵、3⑶、2⑷、154.建立虚位移之间的关系,通常用 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