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合集下载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6篇)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6篇)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6篇)《人生哲思录》读后感1喜欢周国平的思想文字,他的哲学观有很多让我产生共鸣,也有很多让我开始思考。

既简单纯粹,又有深度。

读完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让我不得不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说,之前没有稳定的'价值观,现在开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态度。

时不时翻翻这本书,让我在快速前进的节奏中,慢下来沉淀一下,获得内心的一种淡定的满足感。

生活态度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我想,我还算是个幸福的人。

这种幸福,仅仅是因为内心觉得,我热爱生命,而跟外在的物质、标准等无关。

因为热爱生命,对这个世界仍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心,喜欢去发现身边的美,而不是熟视无睹,觉得生活如死水一般没活力;关于同情生命,我自己的理解是有一颗感恩之心,觉得能活着已经是人生的万幸,继而要努力地好好的活着;关于敬畏生命,是我一直要学习的东西。

有信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尤其在普通这么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独善其身,按照自己的节奏步伐来前行,若没有内心的信仰,是根本做不到的。

信仰,并不只是宗教的信仰。

比如坚持跑步,坚持早睡早起,坚持自省等等,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信仰。

重要的是你用心去感受到这些表面上的痛苦而实际上的美好。

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他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

于是,你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

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

不知是因为敬畏生命而喜欢亲近大自然,还是因为喜欢亲近大自然而敬畏生命?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

但是,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是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哲思妙语的语录大全。

下面是准备的人生哲思录读后感,欢迎阅读!【篇一《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人生哲思录》共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以及“精神家园”四编,每一编又具体分为若干不同的文章。

由于这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用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索、他的沉淀写出来的,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人生进行的哲学思考,感觉可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有所帮助,于是便不假思索买了回来。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

虽然他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周国平先生在“情感体验”《幸福》这篇文章中写道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

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周国平先生又写道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

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周国平先生对幸福的定义如此简单!而我却在生命的旅途中对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于我苦苦寻觅、苦苦奔波,就像一个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但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内心因而充满了痛苦与失望,人也因此变得消极起来。

生活中的怨言与不满足源于内心充满的欲望太多,以至于被物化的双眼所遮挡看不到眼前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就在节假日里学生发的一条条信息,就在空间里学生的一条条留言,就在课堂上学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课下学生的一声“老师好”。

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就在儿子在怀中撒娇的喊“”,就在家人虽离的很远仍联系不断。

读了《人生哲思录》,让我觉得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内心会得到安抚,它让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要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它让我认识到“对于体验幸福的人来说,是不会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因为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是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和幸福。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一:《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这本书教会我们什么是人生以及生命的意义。

生命,短暂而珍贵,但它却不平凡,就在你怎样让它露出光泽,绘出色彩。

“真性情”这一章,意在突出生命的意义,真正的自我是一种心灵生活,创造便是一个开端。

虽然“义”和“利”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但有时义务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职责,并不是去履行什么,而是自觉地朝自己的目标奋斗,我们的义务,也不是为家长而学、为学校而学,是为我们自己而学。

或许人生之路的尽头离我们还很遥远,但这一路上不一定有很多时间属于我们自己,所以,此时此刻,请享受你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出真正的自我。

【篇二:《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超脱》――周国平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

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惊浪拍岸,卷起千堆雪。

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

读《人生哲思录》心得体会

读《人生哲思录》心得体会

读《人生哲思录》心得体会《人生哲思录》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幸福等问题。

通过阅读并思考这本书,我对人生的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人生哲思录》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由个体自己创造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和追求,只有通过自我思考和选择,我们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这让我意识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事先规定好的,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和创造。

对于我来说,这意味着要不断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努力寻找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其次,在《人生哲思录》中,作者谈到了人生的幸福感与物质财富并不完全相关。

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希望通过拥有更多的财富来实现幸福。

然而,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我意识到,虽然物质生活的改善可以带来一定的幸福感,但真正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感激。

因此,我决定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关注我所拥有的一切,并对生活保持积极的心态。

再次,在《人生哲思录》中,作者提到了人生的意义与我们对他人的影响力密切相关。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中,我们的行为和选择会影响到周围的人。

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要尽可能地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仅仅是道德原则,对他人的善良和帮助也是我们实现自己价值的一种方式。

通过书中的启发,我决定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尽量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

最后,《人生哲思录》中还深入探讨了人生的困难和挫折。

人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力和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

同时,作者也提醒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要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困难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只有积极面对并努力克服困难,我们才能成长和进步。

总的来说,通过读《人生哲思录》,我对人生的意义、幸福和困难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通用20篇)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通用20篇)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通用2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篇1周国平先生说,他的人生观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真性情。

他觉得成功并非人生的主要目标,只有活出真性情才算不虚度人生。

对此,我看法略同。

现代社会争名逐利的风气很成问题,人们总围着钱转,迷失了单纯善良的本性。

如今的综艺选秀节目铺天盖地,平凡人老想着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成名,殊不知那些光鲜亮丽的名人的内心挣扎。

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对生活强加抱怨,总觉得活着太累。

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别人不能左右你的思维,你却总模仿别人,追随大众的脚步。

正因如此,你才会渐渐地迷失自己,你痛苦地挣扎着,漫无目的地追寻着欲望。

但当你得到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时,你真的快乐吗?最近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案便暗示了答案。

他们的生活都很优越,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压抑感和忧郁情绪。

他们难道活得不精彩吗?也许是我们认为精彩。

周国平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那样他的人生才有意义。

难道那些吸毒的明星们起初并不想当明星,只是迫于无奈?我觉得应该不是,而是他们走在明星路上的时候,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他们变得迷茫不知所措,选择了逃避退缩。

那么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而非要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呢?也许是忘了最初的单纯梦想。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的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着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地大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于是,笑容冻结了。

”生活中,我也时常有这样的经历: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不自在,只知道要这么继续下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分日夜地走着。

人生哲理读后感(通用47篇)

人生哲理读后感(通用47篇)

人生哲理读后感人生哲理读后感(通用47篇)人生哲理读后感篇1天黑鸦鸦的连成一片,像一块铅似的慢慢的沉下来,闷得人喘不过起来,但这样糟糕的天气不一定意味着没有一桌丰盛的晚餐。

正是如此,不免吃得太饱,便散步消食。

昏暗中没有了缤纷的色彩,不觉几步便来到了大门前,悠闲地徘徊着,听着小虫和蛙声混成的交响曲。

眼前的景色只不过在黑暗分出明暗,划出了层次,但别有一番情趣。

一棵棵枣树贴在我一旁,隐约看清其中的硕果,远处思想中的挺拔的大白杨,现在也成了一片阴影,连绵在一起像魔鬼一般。

路灯的光从树叶中透过丝丝柔光,在黑色的显现下格外的耀眼,远看更像让人恐怖的眼睛。

我默默的列出树影的各种形象。

“大了,不再怕黑暗。

”这样想着,只听着身后屋顶上有动静,转眼一看,两只火眼金睛正定神看着我。

我这一转身,倒把它吓了一跳,接着跃起开溜,以积极地速度在屋上掠过,模糊的身影消失在阴暗的夜中。

表弟不知何时冒出来,捡起一块石头狠狠地扔向了屋顶,听那声音,瓦碎了,小家伙挨批了,眼泪说流就流,抽泣着向屋里跑去。

这时,我真有点想笑,因为我又看到了小时犯错时的身影,可又有点自责,如果当时我拦他一下,这“悲剧”就不会上演了。

是呀!大了,也懒了,更多了一份思考。

人生哲理读后感篇2在很久以前,有一粒尘土,它想为人们做一点事,可是因为它是沙粒,别人都看不起它。

有一天,它来到城里,看到一个小姑娘,就对她说:“啊,漂亮的小女孩,我能帮你做什么吗?”小女孩用生气的口吻说:“闪开,闪开,别弄脏了我新买的衣服。

”小尘土走了。

但是它没有想到它会到处碰壁,终于它灰心了。

自己就这么没有用吗?小尘土在心中不停的念叨。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老天看到了它的善良、诚恳,老天发了慈念,就又把它转化成了雨。

一天,小尘土感到自己在上升,它升到了云层,看见了像它一样的尘土,小尘土转化成了雨,滋润了小草,灌溉了树木,培养了庄稼,小尘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是它们没有就这样离开,而是加入到了溪水中,加强了溪水的队伍。

读《人生哲思录》心得体会 (3)

读《人生哲思录》心得体会 (3)

读《人生哲思录》心得体会 (3)
《人生哲思录》收录了许多关于个体的思考、知识和意义的精彩文章,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生的各大领域。

其中,最让我深思的是“活在当下”。

他指出,当下才是生活的真正形式,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到来,只有当下才是现实,只有在当下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美好。

因此,把心思放到当下,发掘当下的乐趣,才能走得更远,更有成就感。

另一个我重视的是“把握现在”,这是人生活着的基本逻辑,也是我们应付未来的唯一根据。

在生活的每一瞬间,我们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进行体会,把握每一个机会,充分利用每一分钟以学习新知识,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再者,《人生哲思录》更是教会我们要珍惜过去,无论过去如何,都是我们走出成长之路的收获与痕迹。

只有睿智的回望过去,才能勇敢的正视未来,面对未知的未来,握紧过去的影子,不断前行。

最后,《人生哲思录》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积极乐观”,即即便站在人生的某个转折点,也要相信自己,有信心,带着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面对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在这之上,勇敢向前,乐观把握未来,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之,《人生哲思录》是一本足以满足我们对生活的所有追求,给予了我们许许多多关于人生的智慧与精神的源泉。

通过阅读
它,我深深的体会到:只要用心去感受,活在当下,把握现在,珍惜过去,积极乐观,人生会变得更加精彩多姿。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人生哲思录读后感1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20xx.7.16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

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2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初的时候购得此书,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陪伴着我,每天或每两天读一篇。

渐渐地,这种阅读成了睡前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阅读对于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洗礼。

曾经看到有人给这本书这样的评价“读了这本书,她使粗暴的人变得温柔;使懦弱的人变得坚强;使无主心骨的人变得有主见;使破碎的心重新得到吻合;使矛盾的双方重新言归于好;使……”的确,《人生哲思录》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起初是被书的封面所吸引——简约,淡定从容的风格,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静与充实。

打开书本,周国平先生用最平凡的语言把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在你面前,你会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在这么短短一篇读后感中要细谈此书给我的震憾与感动,那真的是天方夜潭了。

这里我只能挑几个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词,也是书中的几个短篇书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独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出身来,回到了自己”。

我也喜欢一个人周末沐浴在阳光下悠然看书喝茶的感觉,也渴望一个人住在大山里没有电话骚扰没有熟人滔滔不绝地交流自己安安静静地呆着的感觉。

在家的时候,喜欢经常体会外面下着雨坐在窗户下,看着外面绿油油的树木和庄稼。

非常同意周先生的这句话“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

”可是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群居生活,现在的人们总是缺乏了些许独处的机会,我总觉得这是很大的遗憾。

正如周先生在书中所述“太热闹的生活始终有一个危险,就是被热闹所占有,渐渐误以为热闹就是生活,热闹之外别无生活,最后真的只剩下了热闹,没有了生活”。

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得当时念到这段话时的震惊。

《沟通》——“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

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价值得到肯定。

唯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充实自足。

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这是《人生哲思录》第259页关于“沟通”这一主题中的一段话,我想这里谈到了,人离不开人类,一个人再独特,再独立,你依然离不开人类这个种族,因为个人的精神的独特都缘于对人类精神价值的追求,离开了人类群体,你的独特的精神价值就失去了根,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虽然,有很多人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精神,正是依赖于它对人类精神的不断探索,谁也不能保证你找到了人类精神的全部,人类的精神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展现。

一个人的价值与整个人类的价值连在一起,才能散发出其魅力。

只有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精神才能丰富和完善整个人类的精神领域,所以,个人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的存在,依赖于整个人类精神价值的存在和认同,人类的精神价值同样离不开独特个体的价值的展现和发挥,试想如果没有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怎能拓展出不同的思想领域。

怎能启发我们后人、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现人类精神的秘密。

谁又能保证或预言你就是人类全部精神的发现者。

既然无法保证,任何人都有权利也有可能通过不同的视角寻找人类精神。

所以,你再优秀,也不要以为自己是上帝,是如来,是天神,怀有你自己的独特性就足矣。

尊重别人的独特性。

《超脱》――周国平先生提倡人需要重视精神活动,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或精神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每时每刻都被琐事所占据。

他不反对事业和忙碌,但需要与自己从事的事情适时适当地保持一定的“距离”,我就是我,遭遇是遭遇。

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的一个诗句是“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很有意境,也很佩服主人的韬略。

超脱是要与忙碌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给心灵一些空间和时间,来回味体会自己最近做的事情。

但超脱又不能过于深刻,完全脱离于忙碌和世俗,游离于人间肤浅之外,甚至遁入空门,也不是最佳境界和结果。

《自足》――讲的也是空灵。

和作者一样,我的性格也是两个方面;一个好动,想尝试各种新鲜和好奇,想体验人生各种可能;一个好静,经常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

记得好长时间的习惯是晚上睡觉之前回忆自己一天的事情,分析得失和利弊,有日省吾身的习惯。

阅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在和一个灵魂沟
通。

很多特立独行的人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思想,启迪着后人,我想即使在当代他没有感觉到它的思想被认同,但他仍然坚信,仍然有一种期望,有朝一日,能与人沟通。

书面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可以让自己更有思想。

最后想以书中这样一段话来结尾:“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

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

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

所以,前提是灵魂的富有。

对于灵魂空虚之辈,不足以言这两种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