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思想的书籍,作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生的哲学画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书中提到了“知行合一”的观念。
作者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将所知与所行相结合,即要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却没有将其运用到生活中的经历。
我意识到,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价值,只有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心灵的力量”。
作者认为,心灵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我深有感触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这时候,正是心灵的力量可以支撑我们走过艰难的时刻。
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战胜困难,迎接人生的挑战。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慈悲与宽容”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慈悲和宽容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它们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净和美好。
在读完这部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慈悲与宽容的力量。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也学会了在面对他人的错误时给予宽容和原谅。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感恩”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感恩是一种美德,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他人对我们的帮助和关爱。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感恩的意义。
我学会了感恩生活中的点滴幸福,也学会了感恩他人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心存感恩,我们才能更加快乐地生活。
总的来说,《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思想的书籍,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人生的哲学画卷。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只有将书中的智慧和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感谢周国平先生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启迪!。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6篇)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6篇)《人生哲思录》读后感1喜欢周国平的思想文字,他的哲学观有很多让我产生共鸣,也有很多让我开始思考。
既简单纯粹,又有深度。
读完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让我不得不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说,之前没有稳定的'价值观,现在开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态度。
时不时翻翻这本书,让我在快速前进的节奏中,慢下来沉淀一下,获得内心的一种淡定的满足感。
生活态度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我想,我还算是个幸福的人。
这种幸福,仅仅是因为内心觉得,我热爱生命,而跟外在的物质、标准等无关。
因为热爱生命,对这个世界仍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心,喜欢去发现身边的美,而不是熟视无睹,觉得生活如死水一般没活力;关于同情生命,我自己的理解是有一颗感恩之心,觉得能活着已经是人生的万幸,继而要努力地好好的活着;关于敬畏生命,是我一直要学习的东西。
有信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
尤其在普通这么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独善其身,按照自己的节奏步伐来前行,若没有内心的信仰,是根本做不到的。
信仰,并不只是宗教的信仰。
比如坚持跑步,坚持早睡早起,坚持自省等等,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信仰。
重要的是你用心去感受到这些表面上的痛苦而实际上的美好。
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他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
于是,你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
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
不知是因为敬畏生命而喜欢亲近大自然,还是因为喜欢亲近大自然而敬畏生命?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
但是,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是周国平先生对人生的哲思妙语的语录大全。
下面是准备的人生哲思录读后感,欢迎阅读!【篇一《人生哲思录》读后感】《人生哲思录》共分“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以及“精神家园”四编,每一编又具体分为若干不同的文章。
由于这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用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思索、他的沉淀写出来的,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人生进行的哲学思考,感觉可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之路有所帮助,于是便不假思索买了回来。
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
虽然他的一些观点现在看来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周国平先生在“情感体验”《幸福》这篇文章中写道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
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周国平先生又写道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
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周国平先生对幸福的定义如此简单!而我却在生命的旅途中对幸福要求的太高,以至于我苦苦寻觅、苦苦奔波,就像一个被生活所抽打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但却始终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答案,内心因而充满了痛苦与失望,人也因此变得消极起来。
生活中的怨言与不满足源于内心充满的欲望太多,以至于被物化的双眼所遮挡看不到眼前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就在节假日里学生发的一条条信息,就在空间里学生的一条条留言,就在课堂上学生幸福的微笑,就在课下学生的一声“老师好”。
就在累了一天回到家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就在儿子在怀中撒娇的喊“”,就在家人虽离的很远仍联系不断。
读了《人生哲思录》,让我觉得以前很多想不通的事情,内心会得到安抚,它让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要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它让我认识到“对于体验幸福的人来说,是不会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因为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是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和幸福。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1初识周国平,是通过他的散文集《安静》;真正钦慕周国平,是因为他的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和随感集《人与永恒》。
就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言:“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人生哲思录》能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源于周国平对人生和写作的态度:“灵魂是一片园林,不知不觉会长出许多植物,然后又不知不觉地凋谢了。
我感到惋惜,于是写作。
”“凡是我不屑于放进自己的精神仓库里去的东西,我就坚决不写,不管它们能给我换来怎样的外在利益。
”正是这种知行合一的品质,使他永远散逸着自己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熏陶渐染了一批灵魂的信徒。
我本能地排斥大而无当与隔靴搔痒的看似精深实则空洞的论说,而亲近明白如话与晓之以理的貌不惊人的小文,因其作者有最恳切的态度与最诚实的思考,他们是真正的朝圣者。
生命绵延永续,人类的精神追求之路将会永远地走下去。
掩藏在人群里的朝圣者,不管世风如何浮躁,他们始终存在着。
我把周国平看作是他们的公开发言人。
这本书被分为四编: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
分类是一项颇费斟酌的工作,但周国平很好地完成了。
仔细推敲,人生的价值性事件已全部囊括。
周国平说自己的写作之路就是在困惑中寻求觉悟和走向超脱的心灵之路。
若要深究,此话未必确切。
__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大凡试图解释困惑云云者,无一能够在思考中不跳出自己看自己,亦即跳出困惑看困惑,从而获得一种上帝视角,以客观和公正的心态对这一切作出评判。
这时的人离动物性远了,离神性近了。
那些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正是人的精神积淀量变到一定程度的集中爆发。
这关系到语言与存在的问题,在这里不多谈。
就像王安忆说的,读书是“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善解并诚挚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
”好书常读常新,在冥然兀坐的子夜,我翻开了《人生哲思录》,有些句子已不知是第几次读到,我仍为它的机智跳脱而击掌叫好。
实际上,整本书都是妙语迭出的。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通用20篇)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通用20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生哲思录的读后感篇1周国平先生说,他的人生观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真性情。
他觉得成功并非人生的主要目标,只有活出真性情才算不虚度人生。
对此,我看法略同。
现代社会争名逐利的风气很成问题,人们总围着钱转,迷失了单纯善良的本性。
如今的综艺选秀节目铺天盖地,平凡人老想着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成名,殊不知那些光鲜亮丽的名人的内心挣扎。
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对生活强加抱怨,总觉得活着太累。
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别人不能左右你的思维,你却总模仿别人,追随大众的脚步。
正因如此,你才会渐渐地迷失自己,你痛苦地挣扎着,漫无目的地追寻着欲望。
但当你得到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时,你真的快乐吗?最近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案便暗示了答案。
他们的生活都很优越,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压抑感和忧郁情绪。
他们难道活得不精彩吗?也许是我们认为精彩。
周国平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那样他的人生才有意义。
难道那些吸毒的明星们起初并不想当明星,只是迫于无奈?我觉得应该不是,而是他们走在明星路上的时候,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他们变得迷茫不知所措,选择了逃避退缩。
那么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而非要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呢?也许是忘了最初的单纯梦想。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的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着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地大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于是,笑容冻结了。
”生活中,我也时常有这样的经历: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不自在,只知道要这么继续下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分日夜地走着。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文摘读书笔记读书感想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1. 真性情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他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了多少实际的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
2. 不占有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肖伯纳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的过程,就其最终结果看,失去反而比得到更为本质。
其实,一切皆变,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占有。
肖伯纳的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
我们可以用另一种观点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的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3. 亲自然4. 爱生命5. 自足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赫拉克利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
要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的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得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事实上,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自我。
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己,这个自己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注:通过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来提高精神自我,进而对现实中的自我进行指导)。
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会往往迷失在外部生活中。
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便有了精神的家园。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1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
2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事做人的原则,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坐标轴,使他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
它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让我知道人生的短暂,要合理利用时间。
回归简单的生活必须有一颗淳朴的心,它让我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们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智慧》中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聪明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如具有机敏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
而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足够的勇气和敏锐的眼光,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
这就教会我们大学生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更要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区别。
《真实》中告诉我们,人活的独特、潇洒一定要发自内心。
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实的性格,那么,你愈是表演的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谨。
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无益于我们的成长。
更重要的是周国平一直着重于内在和灵魂的超脱,不难从《真实》中看出他强调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即一个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方面。
读《安静》时想到,现时社会上一些世俗观念也进入了学校。
利益的驱动超越了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了精神的愉悦。
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做学问?摆脱外在的虚名、浮行,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沉淀自己,积蓄力量,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读书》中周国平认为,读书不在于破万卷,重要的是读书时的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破万卷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在于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8篇)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18篇)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精选18篇)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书心得篇1当今世界,用酒池肉林描绘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并不为过。
人们追求的是速度、效益和规模;谈论的是票子、房子和车子;爱读的也大多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和利益的诸如《制胜之道》、《攻心为上》《处世经典》之类的书籍。
笔者早已步入不惑之年,在懒散中也读了一些书,但能给自己带来深深触动的则是近期所读的一本哲学书,书名叫《周国平人生哲思录》。
读哲学书籍自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提起哲学,总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读哲学书不会为自己增强处世技巧和本领。
但自从读了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后,原来哲学并不深奥,也不神秘。
李瑞环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由事入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加上本人仍然喜欢思考一些人生问题,于是在我院今年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就选择了一本人生哲学书籍。
朋友,在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您是否真正静下来去思考过关于精神和灵魂的问题呢?这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就是藏于喧闹生活之下的哲学。
我们的情绪会随着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不断变化。
当遇到难题和挫折,情绪低落甚至沮丧;遇到幸运的事,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
那么我们怎样去调控自己的情绪呢?又如何去接受自己的情绪呢?也许《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能帮你找到答案。
周国平关怀的是当前世界中人的境遇和人的精神状况。
人生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生,《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就是带你去感悟人生、体会人生。
作者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他的文笔随意、简单,却连贯得像是面对面的交谈。
他的文字像是清凉的薄荷叶,抚慰我们的心灵。
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你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
包括“生命感悟”、“情感体验”、“人性观察”、“精神家园”四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
它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让我知道人生的短暂,要合理利用时间。
回归简单的生活必须有一颗淳朴的心,它让我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们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智慧》中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聪明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如具有机敏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
而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足够的勇气和敏锐的眼光,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
这就教会我们大学生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更要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区别。
《真实》中告诉我们,人活的独特、潇洒一定要发自内心。
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实的性格,那么,你愈是表演的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谨。
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无益于我们的成长。
更重要的是周国平一直着重于内在和灵魂的超脱,不难从《真实》
中看出他强调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即一个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方面。
读《安静》时想到,现时社会上一些世俗观念也进入了学校。
利益的驱动超越了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了精神的愉悦。
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做学问?摆脱外在的虚名、浮行,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沉淀自己,积蓄力量,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读书》中周国平认为,读书不在于破万卷,重要的是读书时的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破万卷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在于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
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就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要有从容的心境。
大学时期是我们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
大学培养的就是我们读书的习惯和无师自通的能力。
同时读书也提高了我们的觉悟,进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中得到某种教化。
更重要的是,大学读书的多少决定我们以后发展潜力的大小。
读的书越多我们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因为我们有厚度,这个文化底蕴的厚度,也决定了我们发展潜力的高度。
《人生哲思录》的积极思想给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在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