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读后感200字

合集下载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2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在众多文学体裁里,我最偏爱的便是散文。

散文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主旨明确,睡前几篇是最好不过了,有时还能随着作者寥寥数笔所勾勒的风景入眠。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许多周国平的散文,喜欢的便是有时那稍微几句话便可反复忖度的余味。

印象较为深刻的一篇就是聊到“恋家”。

我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家对我而言除了意味着栖息的地方,还意味着动力的源泉。

有首诗曾说“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若把人生比喻成渡河,那么家便是我的小船,它承载着我穿过漫长的岁月,让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感到陌生、恐惧。

可这只船又不是简单的船,而是由我和我的爱人们共同组建的船。

就像机器的零部件有着工作周期一样,我的小船也有。

人生变幻莫测,或许就在某一阶段突发了零部件的毁坏,我感到彷徨、焦虑甚至沮丧,可船上其他的功能区仍推动着我向河的对岸驶去。

直到现在,每当想到那些在我的生命中匆匆而过的人,还是免不了一顿感伤。

不过再回归现实,望望眼前人便又感到欣慰:庆幸你们还在。

人生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迭代,在给予人失志般打击的同时,又重新给予人坚持的意义。

我无法理清对于家庭的热爱到底是来自于对爱人们的热爱,还是来自于对自己的热爱。

当一个人过于爱自己时,是狂妄;当一个人过于爱别人时,是卑微。

而这个分寸的把握,却真是家庭之哲学。

我接触过许多的家庭,作为一名教师,也能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家庭对于人的成长重要。

在小学教育上,人们总是强调快乐童年、轻松教学,可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家庭教育。

其实人对于家庭的依恋从孩童时期便形成了,家庭意识的浅薄也是在这一时期成型。

在对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我会强调让他感受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尝试让自我能感到满足的事情。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逊《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的一种文字陈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是对阅读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一直觉得哲学是门高深的学问,研究哲学是男人的事。

女人,只需走进在哲学引领下的某门子科学。

在朋友的启迪下,走进了周国平。

现在正读着他的第五本书,以后还会读他的第六本、第七本——本想等读完他的全部著作再来写这篇文章,但一股激流在心中涌动,就像地下奔突的岩浆急需找到一个喷发口,只有喷射而出,才会感觉到自我的放松。

周国平的散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大家都把他的散文称作哲学散文。

如果但让你去读哲学,你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把哲学的道理寄托在散文里,你就会觉得在品味文化的咖啡,不仅不厌倦,而且会进入亢奋。

每天读着他,都能从他的思想里获得一些光明。

有他的文章陪伴着我前行,在生活里没有了悲伤、没有了厌倦。

那些文章安抚着我浮躁的心,是一剂疗伤的心灵良药,哪怕正歇斯底里,它都能搀扶着你走进平静。

沉稳的、凝重的哲学力量在散文这条长河里缓缓流淌,在河的两岸,你会领略到绿色的原野和守望原野的人们。

乘着他给你带来的诺亚方舟,去发现生活,发现自我,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他载你前行的旅程里慢慢成长。

他让我懂得了孤独和无聊的区别。

无聊是无所事事的空虚,孤独是不断思索的充实。

走进孤独的人是最富有的人,走进孤独的人生是最丰富的人生。

在孤独里,你会静下心来,进入书的世界,与一切高尚的心灵对话。

虽然你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你已触摸到他的脉搏,你会在不知不觉里让自己的脉搏和作家的脉搏一起起跳、一起奔流。

在那种境界里,你已经忘却你是作家,还是作家是你。

在孤独里,你会沉思人生,不用像解答难题一样去苦思冥想,一个生活的细节涌上心头,一个深深的哲理便随之诞生,你悟出的这个哲理就不只是对这一生活细节的解释,而是对你人生里想不开的诸多事的诠释。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27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27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27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2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一)一本封面十分典雅的名叫《周国平散文精选》的书籍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翻开第一页,“只有一个人生”这六个大字瞬间映入眼帘。

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翻,在心底默默地认为这应该与那些平庸乏味的书并无多大的区别,可当看到第一个标题时,我立刻否认了刚刚那个愚昧的想法。

我想这本书应该会让我们懂得很多,为我们解答很多让人迷茫无助的问题,很多让人困扰纠结的疑难。

这本散文籍并不是采用社会以至国家的事例来向我们阐述一个问题,而是从周国平老师自身出发,从他身上选取大众化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剖,让深有同感的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感触。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所折服。

难道不是如此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但相较于宇宙来说,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而最该令我们思考的是,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做了什么,达到自己的理想了么,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么。

还是,就那么浑浑噩噩的过了一生,直到离开人世的那天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干了些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的好,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正是如此,上帝为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疆界,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上帝给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公平的。

而日后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较大的差异,不外乎是我们后天在这片疆界上是如何驰骋的。

如果你是失败的,那么你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片疆界,只要在这片疆界上过的舒坦,安闲即可。

而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时,你难道不想想这是为什么么,不错,每个人都有一个疆界,可你只是安守这个疆界,而那些成功的人则想的是如何将自己手中这个疆界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变得更加辽阔,更加丰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所以他们那个原本平凡的疆界如今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让人嫉妒羡慕……放下书本,让思绪飘飞。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docx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docx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2好久不读书,或者说好久没有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读完过一本书。

终于,我把周国平的《安静》读完了,并且还想再读一遍。

读过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和《各自的朝圣路》,但我更喜欢《安静》。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篇一: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一: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似乎每一个假期,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

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双休日之外,就绝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

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别列济夫写出合乎要求的能?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想不到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着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

多亏我的利皮扬卡,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余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鲜明的读书人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成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前者描绘描画了一个文人的网上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选集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篇文章都虚无飘渺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三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得势哪里还会有恶行得势的道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自由民主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懊悔在行进途中渐渐失落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不用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冷硬一刻也一刻不能松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200字
导语:周国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哲学家。

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学思想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读者们大都能从他的文字中得到启迪和智慧。

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选》《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
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选》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

”这是周国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说自己吧。

本书共包含十一辑内容,由周国平对每一种文字去粗存精,缩减篇幅而成。

它教了我们人性中的真、善、美。

我们生活在这个集天地力量于一身的时代里,需要静心聆听大自然的神奇奥秘之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一切需要人们发
掘的美丽。

本书开篇是“走进一座圣殿”,这个题目顿然使我的脑海豁然一新。

从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用无知的双眼审视这个世界的时侯,也许我们是走进了一座圣殿吧!在这个金碧辉煌的圣殿里,我们用智慧点亮了心中的灯盏。

周国平说:“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

相反,对于没有内在生活的人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一切,难免要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急切追赶了。

”在我看来,就是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品质得以升华,你才会知道任何外部事物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才会更有战斗力和激情,敢于挑战一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从容地面对世界。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力解决面前的一切困难阻碍!
因此我们应与书结缘,与名人“面对面”交谈心中的想法,做一个中心的读者。

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一个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读书的癖好。

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

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味。

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

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

周国平说:“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
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是的,我们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着,不仅是为了赶上时代变化的趋势,而且为了我们的人生富有情趣,充满思考,才算上过了一个短暂而充实的人生罢。

如果一个人缺乏了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会变得麻木不仁,沦为一个无能的人。

本书还提到要我们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也许你会感到十分好奇,每个不是与生俱来都有灵魂吗?周国平让我理解的所谓真正的灵魂,是做一个有哲学的人。

人是应该有进取心的,问题是朝什么方向进取。

哲学让人综观世界和人生的全局,实际上就为人的进取方向提供了一个坐标。

我们对万物需要充满的好奇,可就我们的种种好奇提出不同类型的学问。

现在的青少年接触的大多是一些空洞的,无用的,甚至使人消沉的书籍。

久而久之,就像洗脑一样,发现我们所剩无几,也无非是一些空空的残骸,脱离灵魂的轨道。

因此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了解哲学要看原著,深入学哲学的话读一本可靠的哲学史。

你一旦读了进去,就再也不想去碰那些粗浅的启蒙读物了。

阳关暖暖的,好惬意!
望眼书架,一本封面十分典雅的名叫《周国平散文精选》的书籍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翻开第一页,“只有一个人生”这六个大字瞬间映入眼
帘。

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翻,在心底默默地认为这应该与那些平庸乏味的书并无多大的区别,可当看到第一个标题时,我立刻否认了刚刚那个愚昧的想法。

我想这本书应该会让我们懂得很多,为我们解答很多让人迷茫无助的问题,很多让人困扰纠结的疑难。

这本散文籍并不是采用社会以至国家的事例来向我们阐述一个问题,而是从周国平老师自身出发,从他身上选取大众化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剖,让深有同感的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感触。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所折服。

难道不是如此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但相较于宇宙来说,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而最该令我们思考的是,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做了什么,达到自己的理想了么,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么。

还是,就那么浑浑噩噩的过了一生,直到离开人世的那天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干了些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的好,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正是如此,上帝为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疆界,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上帝给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公平的。

而日后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较大的差异,
不外乎是我们后天在这片疆界上是如何驰骋的。

如果你是失败的,那么你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片疆界,只要在这片疆界上过的舒坦,安闲即可。

而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时,你难道不想想这是为什么么,不错,每个人都有一个疆界,可你只是安守这个疆界,而那些成功的人则想的是如何将自己手中这个疆界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变得更加辽阔,更加丰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所以他们那个原本平凡的疆界如今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让人嫉妒羡慕……
放下书本,让思绪飘飞。

对啊,我只可能拥有这个短暂的生命一次,既然只有那么一次,我为何不好好珍惜它,不好好将它变得更美好。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如放手任它自流,那么也只好在晚年悲叹年少的无知。

如紧紧将它握住,那么就不会在将来空悲叹,而是为自己的生命感到无限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