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课前预习课件-第22课古诗两首_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古诗两首》(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古诗两首》(1)

单元七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1课时课题22 古诗两首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要点重点: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导入宋代诗人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

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

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

临终的时候,他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

他把儿孙们叫到床边,念了他最后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

2.解题,释题。

示:指示、训示。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

3.初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

(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

4.理解前两行诗句。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

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

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PPT课件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PPT课件苏教版

◆[古诗小结]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半亩 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 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 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 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 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摘抄朱熹的其它古诗。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27、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 生命才真正开始。 28、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二课《古诗两首》课件(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二课《古诗两首》课件(苏教版)

留下 极、最 亲自 才 终归
镜子 它,指水塘 因为
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字元晦,婺源人。 博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 乐律等有较大贡献。 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 朱熹死后,宋嘉定二年诏谥“文公”,有《朱 文公文集》。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 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古诗两首
学习生字
jiàn pái huái
鉴 徘徊
鉴定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 壮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 终究是肤浅的,要想彻 底了解一些事物,就要 亲自实践。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 旨: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 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 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解释加横线的字
无遗力 绝知 躬行 老始成 终觉 一鉴开 问渠 为有源头
译文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壮年时 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 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要想彻底了解一些 事物,就要亲身实践。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 (共33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苏教版 (共33张PPT)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终:到底,毕竟。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终:到底,毕竟。 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1) 身体。 (2) 自身,亲自。 (3) 弯曲身体。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终:到底,毕竟。 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不觉春已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劝学诗——方法
读书Biblioteka 〔宋〕 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劝学诗——体会
观书有感
〔宋〕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劝学诗——乐趣
观书有感
说说“劝学诗”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皇帝鼓励国人读书
学而优则仕 产生了许多劝人读书的诗文
劝学诗 ——立志 神童诗
少小多才学, 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
劝学诗 ——勤学
劝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惜时
白鹿洞诗
〔唐〕 王贞白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
冬夜读书示子聿
猜猜他是谁?
猜猜他是谁?
• 生前就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时期一代诗坛领袖。
猜猜他是谁?
• 生前就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时期一代诗坛领袖。 •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至今还保存九千三百余首。
猜猜他是谁?
• 生前就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时期一代诗坛领袖。 • 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至今还保存九千三百余首。 • 许多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至今为世人所传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两首》课件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古诗两首》课件

1.从陆游的诗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观书有感》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
书有感”作题目,这是为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冬夜读书示①子聿②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③无遗力, 纸上得来终⑦觉浅,
④少壮工夫⑤老始⑥成。
绝知⑧此事要躬行。⑨
①示:指示、训示的意思。
②子聿:陆游的幼子。
③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④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⑤工夫:时间。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理解品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这两句诗语重心长,以慈父严师的口吻举古人
做学问之例,指出他们做学问都是不遗余力、全心
全意的。其言外之意是教导儿子抓紧时间读书求知,
坚持不懈,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 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冬夜读书示①子聿②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③无遗力,
纸上得来终⑦觉浅, ⑥始:才。 ⑦终:到底、毕竟。
④少壮工夫⑤老始成。
绝知⑧此事要躬行。⑨
⑧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⑨躬行:亲自实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而青少年时代花的工
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能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 知识终归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其中的道理, 必须亲自去实践才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理解品析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起句写半亩大的一块方形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次句写倒映在池塘中的天光、云影一起晃动闪烁,愈 发显出“方塘”的水色清澈澄净。

六年级上语文作业讲析 课件-第22课 古诗两首_苏教版 (共11张PPT)

六年级上语文作业讲析 课件-第22课 古诗两首_苏教版 (共11张PPT)

A 课后练习单
2.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联想到了__池__塘__水__清__澈__的__原__因___ ____是__不__断__有__新__鲜__的__活__水__注__入_进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题目思考,后两句蕴含的深刻道理为:
__一__个__人__必__须__不__断__地__学__习__新__知__识__,__才__能__心__智__开__阔__,__明____ __晰__事__理__,__才__能__不__断__进__步__,__有__所__成__就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海上有雾,但是船员们仍能相当清楚地( 识别 )出 那是海岸线。
A 课后练习单
3.解释诗句意思。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__书__本__上__得__到__的__知__识__终__归__还__是__有__限__的__,__要__深__切__地____ 了__解__其__中__的__道__理__,__必__须__亲__自__去__实__践__才__行__。__________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_要__问__池__塘__里__的__水__为__何__这__样__清__澈__呢__?__是__因__为__有__那_____ _永__不__枯__竭__的__源__头__,__源__源__不__断__地__为__它__输__送__活__水__。_____
A 课后练习单
二、阅读方法练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前两句诗人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写出了塘水的什么特点?【方法】 ___半__亩__方__塘__像__镜__子__一__样__清__澈__明__净__,__天__光__、__云__影__全__被__它__反___ _映__出__来__。__用__了__比__喻__和__以__动__衬__静__的__手__法__,__写__出__了__塘__水__的___ _清__澈__明__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苏教版 (共6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苏教版 (共67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观书有感
[宋] 朱 熹
比 半亩方塘一鉴开, 半亩方塘:比喻书本。
喻 读
天光云影共徘徊。
书 的
问渠哪得清如许?
池塘里的“水”:比 喻书本中的知识、学
感 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思想。
受 。
源头活水:比喻读书 得来的新知识。
诗人用方塘来比喻 人的心智, 清澈的池水能反映广袤的天光云 影正如人的心智能容纳万物,辨别事理 。 “比天光云影”好知。识、智慧、学问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精选优质PPT课件 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古诗两首 冬夜读书示子聿精选优质PPT课件 苏教版

读第二句诗,理解“终”“绝 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亲自实践。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这句诗的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是 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 自实践才行。
【记一记】
示:教导。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 遗:保留。 浅:肤浅,浅薄。 绝知:彻底弄清楚。 躬行:亲自实践。
【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 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 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 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 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 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 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 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句赏析】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 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 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 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 切清新,如沐春风。
【诗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 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 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 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 不凡的真知灼见。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 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 背诵自己喜爱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 诗人陆游的诗呢?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山阴人。12岁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 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 成就为最。
【读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语文课前预习 课件-第22课古诗两首_
苏教版
2020/9/20
第一步:朗读课文,纠正语调( 扫《点拨》二维码听范读,纠 正读音) 第二步:边读边画,理解字词( 在教材上找到生字标读音,画 出新词查字典)
1.(1)辨字组词。
鉴( 鉴别 ) 非( 非常 ) 徊( 徘徊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签( 竹签 ) 徘( 徘徊 ) 回( 回家 )
3. 陆游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想是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 _定__要__通__过__实__践__才__能__变__成真正的学问 _________做__学__问__一__定__要__有__孜__孜__不__倦__、__持_,之给以我恒们的的精 启神发,是一:个_既__有__书__本__知__识__又__有__实__践__精__神__的__人__,__才__是__真__ _正__有__学__问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__像__源__源__不__断__的__活__水__ 。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 4新.的《知观识书,有心感智》才给能你更的加启开示阔是,:更加敏锐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用__冬__夜__读__书__生__发__的__感__想______ 来教育儿子子聿的,题目中的“示”的意思是: __指__示__、__训__示____。诗的体裁是__七__绝____。
2. 《观书有感》是__宋____代____朱__熹______的作品,借 _半__亩__池__塘__清__澈__明__净__的__形__象___来比喻__读__书_体__会___,题目 中“观”就是_读___的意思。直接点明题目中“感”字 的诗句是__问__渠__哪__得__清__如__许__?__为__有__源__头__活__水__来__。__”
(2)多音字组词。
wéi( 为 wèi(
作为) 因为)
2.理解词语。 少壮 年轻的时候。 躬行 亲自实践。 无遗力 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 绝知 深入、透彻地理解。 徘徊 来回移动。 清如许 这样的清澈。
第三步:了解作者,查阅资料( 看本课“走近作者”,查阅与“读 书”相关的资料) 第四步:主题引导 ,边读边思 (带着“核心问题”“串珠问题”“导 思”读课文) 第五步:梳理层次,理解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