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评价
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

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发表时间:2017-03-27T13:22:52.7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2期作者:王雷[导读] 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无锡市梁溪区上马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4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的研究对象是2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脂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相对较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脂变化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西药治疗联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脑梗死在临床上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得患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使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该病具有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等[1-3],对中老年的健康造成较为重要的影响。
为此,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时间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纳入的研究对象为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查阅临床相关资料,选用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的纳入对象为25例;排除标准:排除50例患者的过敏史,排除具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龄范围45~89岁,平均(59.3±21.3)岁,病程范围(1.5~4.5)年,平均(2.5±0.7)年;治疗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46~88岁,平均(59.2±22.8)岁,病程范围(1.8~4.2)年,平均(2.9±0.6)年。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
临 床 研 究
・
补 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 型脑梗死 的临床疗效 及对 血流速度 的影 响 米
张永 全 陆 晖 谭 文 杨 文 新 廖 小凤
u e u a g u n u D c cin b s e h h rp f te c n rlg o p A tr 1 mo t , te c iia f c n h sd B y n h a w e o t e i st e t ea y o o t r u . f n h h l c le e t d t e o d h o e n a n u o o ia f n t nwee e au td Re u t : o r v me t i e t ame t o p w r etrta o ei e e r lg c l u c i r v l ae . s l S me i o e n s n t e t n u e eb t n t s n t o s mp h r r g e h h h c n rl r u icu ig t e t tl ef c ae t e e r lgc l f n t n c r n h bo d f w Co cu i n o to go p n l dn h oa f t rt , h n u oo ia u ci s oe a d t e lo o . n lso : e o l B y n h a wu e o t n d o a e a b t r c r t e efc n t e c r b a n ac in wi i e ce c n u a g u n D c ci o n t h v et u ai f t i h ee r l ifr t t q —d f in y a d o e v e o h i b o d—sa i s n r me b tas e r a e t e n u oo ia u cin s o e a d i r v h ee r lo o e lo tss y d o , u o d c e s h e r lgc lf n to c r n mp o e t e c rb a b o d f w v — l l l
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

医药科研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乔宇 (辽源市中医院,吉林辽源136200)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与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辽源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血清指标、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给予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自理能力,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纤维组织增生,疗效显著。
关键词:脑梗死;加味补阳还五汤;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脑部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氧、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缺损。
患者临床表现为运动、语言障碍等,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
目前临床主要以常规西医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该病,虽可改善患者症状,但疗效欠佳。
本研究分析了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的效果与价值。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辽源市中医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55~80岁,平均(65.31±5.72)岁。
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3~79岁,平均(65.15±5.7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CT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自愿参与研究;(3)可正常交流;(4)意识清晰;(5)配合依从性高;(6)病情稳定。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2)过敏体质;(3)近1个月有手术史;(4)精神异常;(5)临床资料不完整;(6)中途退出研究。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杨德富,吴明华,陆海芬,王永生,曹理璞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㊂方法 共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㊂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6周㊂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㊂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1)㊂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疗效㊂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中图分类号:R743R289.5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6.047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6083102 急性脑梗死中医称中风 ,是以猝然昏仆㊁不省人事㊁伴口眼歪斜㊁半身不遂㊁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㊂其起病急,发病凶险,致残率高,早期预防和诊治极为重要㊂临床上发现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型之中,气虚血瘀证比较常见,我科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2011年6月 2013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1,2],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结束后除去脱落病例,有效病例100例㊂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61.8ʃ12.4)岁;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断患者入院时病情轻重程度[3]:轻度28例,中度19例,重度13例㊂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2.9ʃ13.2)岁;入院病情轻重程度:轻度30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㊂两组性别㊁年龄㊁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排除病例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患者;伴有昏迷㊁呕吐等影响中药治疗的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肝㊁肾㊁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㊂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 单纯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静脉输注依达拉奉抗自由基脑保护㊁疏血通活血化瘀,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聚集㊁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等,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征象或(和)感染者,可给予20%甘露醇和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病情选择降压㊁降糖等对症治疗㊂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㊂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基金项目(No.LJ200912);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No.LZ11036)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E mail :yangdefu066@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治疗㊂基本药物组成:黄芪20g ,川芎10g ,当归10g ,地龙10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僵蚕10g ,每日1剂,水煎服,均分2次㊂痰多者,加胆南星10g ㊁天竺黄10g ;肢体麻木者,加桑枝10g ㊁鸡血藤20g ;血压偏高者,加石决明30g ㊁桑寄生10g ;血脂偏高者,加生山楂10g ㊁丹参10g ;小便失禁者,加肉桂6g ㊁五味子6g ㊂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㊂1.4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疗效㊂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1%,病残程度为1级~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㊂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和独立样本t 检验㊂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㊂2 结 果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1)㊂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㊂详见表1㊂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x ʃs )分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29.4ʃ12.79.8ʃ6.21)2)对照组5028.6ʃ11.913.1ʃ7.3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 <0.01㊂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别n痊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治疗组50121716590对照组5069251080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㊂㊃138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年6月第13卷第6期3讨论急性脑梗死的中医证型可分为肝阳暴亢㊁风火上扰证㊁气虚血瘀证㊁风痰阻络证等,我科分别使用天麻钩藤饮㊁补中益气汤㊁菖蒲郁金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制定成科内协定方进行治疗㊂既往报道补阳还五汤一般用于中风恢复期,临床发现中风急性期气虚血瘀证亦比较常见㊂因此,在中风急性期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㊂补阳还五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具有 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补气以活血 的配伍特点,开创了以补为通㊁以通为补㊁通补兼施的益气活血方法,临床主治气虚血滞㊁脉络瘀阻所致血脉不利的病证㊂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并助诸药之力为君药;当归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㊁赤芍㊁桃仁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加僵蚕祛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通络之功㊂有系统评价认为,补阳还五汤对出血性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均有效,且对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4]㊂补阳还五汤可显著降低大鼠全血黏度㊁红细胞沉降率㊁纤维蛋白原,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黏㊁浓㊁凝㊁聚有显著改善作用[5]㊂体内㊁体外给药均能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家兔洗涤血小板的聚集作用[6]㊂在抗动脉粥样硬化㊁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等方面,补阳还五汤亦有较明显作用㊂此外,对补阳还五汤的服用方法,‘医林改错“强调指出: 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症 ㊂根据观察,气虚血瘀型中风的预后往往取决于是否坚持治疗,在临床治愈以后,通过间断但长期的服药,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㊂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4]李可建.补阳还五汤治疗不同类型中风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6,23(5):372376.[5]张红宇,张晓华.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3):1011.[6]张继平,李长龄,郭欣欣,等.补阳还五汤对PAF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3):3637.(收稿日期:20141121)(本文编辑郭怀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探讨刘瑞芳,骆艳伟,高峰,齐海英,安学良,王志东,王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㊂方法连续纳入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95例,并在入院24h内检测血尿酸水平,高血尿酸诊断标准:男性>416μmmol/L㊁女性>357μmmol/L㊂发病14d时进行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作为评价短期预后的指标,mRs评分<3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㊂结果入选的5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尿酸166例,血尿酸异常3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㊁低血红蛋白㊁入院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㊁高尿素氮㊁高血肌酐㊁高血脂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尿酸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脂㊁高尿素氮㊁高血肌酐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尿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㊂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㊁高龄㊁高血压病史㊁糖尿病史㊁高血脂㊁高血肌酐㊁高尿素氮㊁高血尿酸㊁血尿酸异常㊁入院NIHSS评分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㊁高血压病史㊁糖尿病史㊁入院NIHSS评分㊁血尿酸异常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㊂结论血尿酸水平异常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尿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无预测价值㊂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尿酸;短期预后中图分类号:R541R289文献标识码:B d o 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6.049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6083203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较多,如高血压病㊁糖尿病㊁吸烟㊁高脂血症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而血尿酸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人民医院(河北遵化064299),E mail:rui-fang123456@ 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是临床研究的焦点㊂本研究以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㊂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连续纳入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㊃238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u n e2015 V o l.13 N o.6。
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脑梗塞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国农村卫生 2019年1月第2期总第152期China 's rural health,January 2019,No.2,Total No.15235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脑梗塞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邢 坤( 沈阳市残疾人康复活动中心康复医院 110032)【摘要】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脑梗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患者。
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疗效对比,研究组总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87.50%,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
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治疗脑梗塞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性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梗塞;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1X(2019)01-0035-01脑梗塞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严重的威胁[1]。
由于脑梗塞发作不可预计,且起病突然,一般患者接受治疗时神经功能已经不同程度受损,由此脑梗塞的有效治疗方案一直以来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2]。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更多中药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为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味用于脑梗塞的临床效果,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8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西医对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头部 CT、核磁共振等多项临床检查,确诊为脑梗塞,且患者同意入组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59.34±5.32)岁,病程 5~72 h,平均(32.37±7.73)h;对照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59.62±5.46)岁,病程 5~72 h,平均(32.45±7.69)h。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仇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脑血栓形成,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这一病证的发病率较高[1]。
脑血栓发病的原因和动脉粥样硬化、高凝状态有关。
这一病证为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一般在安静(睡眠中)发病,部分患者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急骤偏侧上下肢麻木、无力、口眼歪斜、语言障碍等。
脑血栓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气虚血瘀型中风,主要表现为肢体偏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资料与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62例,通过随机抽取双色球方式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研究前,两组患者均知情,通过各类脑血管病证诊断标准、中医中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组男22例,女9例;年龄40~62岁,平均(51.4±5.5)岁。
对照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41~60岁,平均(50.5±5.3)岁。
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神经保护、酌情抗凝、脱水、对症治疗,治疗时间21d,且21d为1个疗程。
②观察组通过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药方成分及剂量:葛根15g,黄芪20g,当归10g,川芎10g,地龙10g,红花15g,丹参15g,山楂15g,桃仁15g,赤芍10g,草决明10g。
口眼歪斜者,加僵蚕10g、全蝎3g;大便秘结者,加麻仁10g、杏仁10g、制大黄6g;上肢瘫重者,给予桂枝10g、羌活10g;下肢瘫重者、添加桑寄生10g、川断10g、牛膝10g、地黄10g、山萸肉10g。
上述药方开水煎服,于餐后服用,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临床观察

2 O l O ) 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 , 发病 时 间要 短于 7 2 h , 除外血 小板减少 性 紫 癜 、 血友病、 其 他 严 重 的 全 身性 疾 病 的 患
者 。②中医诊 断标 准参 照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脑 病急症
死等 ’ 。本病发生与高血压 、 肥胖 、 糖尿病 、 心律失 常、 各 种动脉炎 及 休 克 等有 关 。脑 梗 死 好 发 于 中老 年 人 , 发 病 率、 病 死率及复发率均较 高 , 且有 3 / 4的患者在发病后会伴
1 . 1 一般资料 : 收集 临床诊 断为脑 梗死 的患 者 1 0 0例 , 采
用随机数字表 法 随机 分为 两组 , 每组 各 5 0例。观 察组 男
3 1例 , 女 1 9例 ; 年龄 4 7— 8 1岁 , 平均( 5 6 . 4± 5 . 8 ) 岁; 属前
理等, 嘱早期进行肢体功 能康复 锻炼 。观察 组患者 在此基
义( P< 0 . 0 5 ) , 两组患者的神 经功能缺损 评分较治疗前 降低 , 日常 生活 能力指数较 治疗前升 高, 组 内及 组 间比较 差异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结论 : 加 味 补 阳还 五 汤 治 疗 气 虚 血 瘀 型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临床 疗 效显 著 。 关键词 : 脑梗死 ; 加 味 补 阳还 五 汤 ; 气虚 血 瘀 型 ;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的基 础 上 联 合 补 阳还 五 汤进 行 治 疗 , 对 两组 患者 的 临床 疗 效 、 治 疗前 后 血 浆 D一二 聚 体 、 纤 维 蛋 白原 ( F I B ) 、 神 经 功 能缺 损 评
分和 生活 自理 能力指数进行 比较 。结果 : 观察组 临床 总有效率 为 9 2 . 0 %, 对 照组 总有 效率 为 7 6 . 0 % 。两组之 间差异具 有统 计 学意义( P< 0 . 0 5 )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 D一 二 聚体和纤维蛋 白原 ( F I B ) 均较 治疗前有所 降低 , 组 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煎剂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84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煎剂口服;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降低血黏度,增加脑血流量,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塞血液流变学【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008-02缺血性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高,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我院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煎剂口服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现将临床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脑病科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46例,年龄在46~83岁,平均71.12岁。
诊断标准:①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CT证实。
②无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史。
③发病在2周内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大于15分。
④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
将84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损程度、卒中部位及用药时间经X2检验或分组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84例观察病例的一般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1.2 治疗方法:两组常规静滴注射用川芎嗪(合肥平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93)8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评价
发表时间:2019-03-20T08:45:46.940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2月作者:陈永利
[导读] 分析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
龙胜各族自治县中医医院陈永利
【摘要】目的:分析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率。
方法:研究时段自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选定本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50 例,采纳常规
治疗)、研究组(50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急性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致残、致死率,同时患者伴有瘫痪、抑郁、失语等症状,明显加重了家庭、社会负担[1-2]。
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领域“中风”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痰、瘀、风、火、虚等有关,中医治疗主要以“补气活血、化痰开窍”为原则,补阳还五汤是当前临床治疗中风的经典方[3-4]。
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选定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本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自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1 月,选定本院收治的 100 例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例数=50)、研究组
(例数=50)。
研究组女性 22 例,男性 28 例,年龄在 43-79 岁,平均年龄为
(63.62±5.14)岁;发病时间在 7-70h,平均时间为(38.52±6.25)h。
对照组女性 23 例,男性 27 例,年龄在 43-78 岁,平均年龄为(62.86±5.04)岁;发病时间在 8-69h,平均时间为(38.67±6.21)h。
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②均满足《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5]中对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的诊断标准,均经 MRI/头颅 CT 证实。
③签字“知情同意书”。
④发病时间在 72h 之内。
⑤均为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①合并呼吸、心力衰竭、恶性肿瘤者。
②合并活动性消化道溃疡者。
③研究前接受过相关治疗者。
④哺乳期、妊娠期女性。
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脑保护、降脂稳斑、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补阳还五汤(药物剂量随症加减):黄芪 60g、桃仁 6g、川芎 10g、红花 10g、赤芍 10g、地龙10g、当归 12g、天麻10g、白术 15g、茯苓 15g。
气虚者:加太子参 15g、党参 15g。
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 10g、远志 10g。
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 30g。
肢体麻木者:加伸筋草 15g、木瓜 15g。
每日一剂,加水 500ml,煎至 300ml,分早晚餐后 2 次服用,连续用药 14d。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以 NIHSS 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估治疗效果:①NIHSS 评分减分率在 90%以上,意识清醒、可独立行走为显效。
②NIHSS 评分减分率在 60%以上,89%以下,肌力改善 2-3 级为有效。
③NIHSS 评分、肌力变化不明显,甚有加重则为无效。
总有效率为①②之和,除以总例数[6-7]。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临床疗效)表达形式为[n/
(%)],使用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80.00%)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60.00%)高,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n=50)17(34.00)23(46.00)10(20.00)40(80.00)
对照组(n=50)11(22.00)19(38.00)20(40.00)30(60.00)
--- 4.7619 P---0.029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处于高黏、高凝状态,因此降低血液黏度、降脂是改善病情的关键[8]。
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是气虚血行不畅,导致络塞血瘀[9]。
本研究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
本研究结果与胡雄伟等[1]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在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治疗中的有效性较高。
分析原因如下:本文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用量较大,可大补
脾胃之气,促使气血旺行,祛瘀的同时不伤正气,辅助赤芍、川芎以及当归可活血合营,同时联合地龙、红花以及桃仁,可发挥显著的活血通络功效。
加天麻熄风定惊,白术燥湿健脾益气以提正气,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以行药力。
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黄芪可有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避免其堆积在细胞中,防止钙离子超载,加快血浆纤维蛋白溶解,起到改善微循环的功效。
川芎可预防脂质过氧化,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OS(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红花可增加组织灌注量以及血容量。
赤芍以及桃仁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地龙可改善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液流变性,天麻具有镇静、抗惊厥、消炎、增强免疫力等作业。
白术能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
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采纳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临床信赖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保亮.加味补阳还五汤与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9):33-34.
[2] 杨姣玲.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塞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0):104-105.
[3] 叶思文.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 2015,31(10):45-46.
[4] 雷云江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155-157.
[5] 高长玉,吴成翰,赵建国,等.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36-144.
[6] 金大玉.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 32(1):58-59.
[7] 顾峰.补阳还五汤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3):156-158.
[8] 董雯李保玉,屈园利.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 Meta 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580-585.
[9] 李坤买.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及后遗症 48 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4):100-101.
[10] 胡雄伟,周晓琼.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16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