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总则(一)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规定,结合xx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三)区政府设立xx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下设办公室在区卫生局。

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参加医疗应急救治工作。

(四)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五)全区进入急救网络的各个医院要结合本院担负的急救任务,制定相应的院外救护和院内急救实施方案。

(六)本区发生下列突发公共事件时,宣布启动本应急预案:1、重大传染病疫情(1)暴发鼠疫、肺炭疽或霍乱等疫情;(2)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或炭疽等流行;(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4)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5)发生新发传染病疑似病例;(6)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或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2、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2)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急性中毒事件;(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5)医源性感染暴发;(6)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7)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8)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或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丢失、泄漏等事件;(9)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0)发生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11)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事件;(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2024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024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024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____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应对____年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

第四条本预案的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遵循科学、权威、紧急的原则。

第五条本预案的执行机构为卫生健康部门。

第二章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机构第六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机构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组织的医疗救援专门机构。

第七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机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组织协调医疗资源,保障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提高医疗救援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三)组织医疗队伍,培训医疗救援人员;(四)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五)提供科学、权威的医疗卫生救援指导。

第八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机构的组织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

第三章卫生应急队伍第九条卫生应急队伍是指专门从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队伍。

第十条卫生应急队伍由医疗机构人员、医疗志愿者、卫生健康部门派遣人员等组成,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

第十一条卫生应急队伍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参与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二)应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救援效能;(三)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四)提供医疗卫生救援指导。

第四章医疗资源保障第十二条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需要充足的医疗资源保障。

卫生健康部门应及时调配医疗资源。

第十三条医疗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医疗器械设备;(二)药品和医疗物资;(三)医疗机构和人员。

第十四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制定医疗资源调配预案,明确医疗资源的调配流程和依据。

第五章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医疗救援工作第十五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应及时组织医疗救援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xx年xx月xx日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CATALOGUE
目录
预案概述预案体系预案启动与响应医疗救援公共卫生防疫物资保障与支援预案实施与评估
预案概述
01
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疾病流行,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旨在迅速、有效地应对此类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疾病影响。
社会参与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快速响应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机制,快速、高效地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及时控制事态发展。
工作原则
预案体系
02
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领导机构,例如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联合其他相关部门成立应急指挥部。
02
开展卫生监督监测
开展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卫生问题。
物资保障与支援
06
储备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品,包括治疗药品、预防药品、疫苗等。
药品储备
储备各种医疗设备,包括急救设备、生命支持设备、诊断设备等。
医疗设备储备
储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包括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确保医疗救援人员的安全。
调度派车
到达现场后,组织现场人员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工作,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现场指挥与协助
院前急救
公共卫生防疫
05
1
疫情监测与报告
2
3
建立多渠道、多级别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事件。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
严格管理疫情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防止信息泄露和误报。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制定的。

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工作原则包括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职责、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

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重大(Ⅰ级)、较大(Ⅱ级)和一般(Ⅲ级)三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进行分类。

重大事件包括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需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我市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事件包括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事件包括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受伤,其中,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在我院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职能科室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到医院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中,及时高效地将伤员转送到医院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疗救援队要根据伤员情况和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转送方式,确保伤员安全和救治效果。

同时,医院也要做好接诊准备,迅速组织医疗救治工作。

3.后续救治伤员到达医院后,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没有结束。

医院要根据伤员情况,及时制定救治方案,组织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治。

同时,医院也要做好伤员家属的安抚和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布救援和救治情况,增强公众的信心和支持。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然而,突发公共事件仍然不可避免地发生。

这些事件可能是自然灾害、传染病爆发,也可能是恐怖袭击等。

在面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时,有效的医疗卫生救援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

二、预案目标1. 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的安全和正常运作;2. 保证人员的顺利撤离和安全;3. 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救护服务;4. 防控疾病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三、预案内容1. 预防控制策略(1) 建立完善的卫生应急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监测和预警。

(2) 提前储备足够的急救、防疫物资和药品,并建立紧急物资储备库。

(3) 加强医疗机构的卫生防控措施,定期检测设备和器材的工作情况,确保其可靠性。

(4) 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公众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卫生习惯。

2. 处置措施(1)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建立指挥系统,确保指挥决策的科学和高效。

(2) 快速组织抢救队伍和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并提供紧急医疗救护。

(3) 在医疗救援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伤员进行分类救治,优先处理危重伤员和有生命危险的病人。

(4) 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工作,确保伤员的顺利撤离和安全。

3. 持续监测和评估(1) 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态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应急预案中的措施和策略。

(2) 对医疗救援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应急救援工作。

四、组织体系1. 领导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由有关政府、医疗卫生部门和公安等部门负责。

2. 抢救队伍:组建医疗救援队伍,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并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3. 通讯系统:建立稳定的通讯系统,确保领导、救援队伍和医疗机构之间的高效沟通和协作。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物资调配原则和方法
统一调配原则
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 由应急指挥部统一负责物 资的调配和运输,确保资 源的高效利用。
就近调配原则
优先从离事发地最近的物 资储备库调配物资,缩短 运输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
协调联动原则
加强与交通、公安等相关 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物 资运输畅通无阻。
信息共享原则
建立物资调配信息平台, 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 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 时效性。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02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指挥机构设置及职责
01 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各方资 源,确保救援行动高效有序。
02 指挥中心下设医疗救治组、疫情防控组、物资保 障组等,各组分工明确,协同作战。
02 指挥机构成员应具备丰富的医疗卫生救援经验和 应急管理能力,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有效执行。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 生救援应急预案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应急预案概述 • 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 • 应急响应流程 • 物资储备与调配机制 • 信息报告与发布制度 • 培训演练与评估改进
01
应急预案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是指在突发公共事 件发生时,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迅速、有 效、有序地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预先 安排和措施。
物资补充和更新策略
定期盘点制度
定期对物资储备库进 行盘点,确保物资数 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及时采购策略
发现物资短缺或过期 时,应立即启动采购 程序,及时补充所需 物资。
更新换代计划
根据医疗技术和设备 的发展情况,制定物 资更新换代计划,确 保救援能力不断提升 。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前言突发公共事件可能会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和卫生系统的瘫痪,对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挑战。

因此,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预案的目标、应急响应、救援流程、资源调配、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介绍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及时救助受伤人员,减少伤亡人数,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伤害。

2. 解决卫生系统瘫痪风险: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导致医疗卫生系统的瘫痪,预案旨在提前预防和解决卫生救援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确保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有效进行。

3. 协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工作需要卫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紧密配合,预案要求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4. 救援效率和质量:预案旨在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提升医疗卫生救援能力。

三、应急响应1. 应急响应级别划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划分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包括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等。

不同级别的响应需要动员不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2. 应急启动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需要快速启动应急机制,相关部门要及时发布应急通知,指导单位和人员立即行动,进行救援工作。

3. 应急响应指挥体系: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指挥体系,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确保指挥体系的顺畅运行,提高救援效率。

四、救援流程1. 快速反应: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尽快组织人员和物资的调配。

2. 伤员转运: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伤员转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预案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伤员转运机构要协同配合,确保伤员快速、安全地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3. 医疗救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医疗救治是最关键的环节。

预案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及时组织医护人员,为伤员提供全面、高效的医疗救治。

4. 病毒防控:突发公共事件中,病毒的传播风险较高。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一. 场景设定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包括地震、火灾、爆炸、恐怖袭击等,这些事件往往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受伤。

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医疗卫生抢救工作,需要制定一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二. 应急预案内容1. 组织机构建立建立由卫生部门、医院、急救中心、红十字会等相关单位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

明确各个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并制定通信协调机制,确保信息的流通。

2. 人员准备每个医院和卫生部门都应建立应急救援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

各个团队都应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同时,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确保其安全。

3. 储备物资确保医院和卫生部门储备足够的急救药品、医疗器械和防护用品,以满足突发事件发生时的需求。

同时,与其他相关单位合作,共同储备救援物资,保证物资的有效配送和使用。

4. 救援流程制定医疗卫生救援的流程和操作指南,包括事故发生后通知各相关单位、人员的集结和组织、伤员的初步救治和分类、伤员的分流和转运等。

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人数。

5. 医疗救护点设立根据突发事件的规模和影响范围,合理安排医疗救护点的设立。

救护点应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并具备足够的人员和物资来处理伤员。

并且应配备通信设备,与其他救援单位保持联系。

6. 信息发布与宣传建立与媒体的通信机制,及时发布医疗救援工作的进展和情况。

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7. 事后评估与总结在救援工作结束后,对救援过程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不断完善救援预案,提高医疗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应急能力。

三. 应急预案实施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以验证其可行性和完整性。

相关单位应参与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同时,应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制,确保预案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水区2016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确保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烧一棵树”的工作目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5〕77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12〕126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范围和目标
(一)秸秆禁烧范围
全区范围内包括小麦、玉米、水稻、薯类、油料、棉花和其他杂粮等农作物秸秆及根茬,杂草、树叶、垃圾、杂物等全面禁止焚烧。

(二)目标
1.辖区内“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烧一棵树”;
2.辖区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切实加强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对金水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由区政府副区长张华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陶建莉、区农委主任赵竞生任副组长,区农委、监察、环保、财政、交通、城市管理、城管执法、公安、消防、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禁烧办),具体负责全面组织实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
作方案,做好领导、协调、检查和考核全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区农委,由张岱昕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同时,为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切实抓好我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业务指导组、督查组、问责组,全面指导、督查各责任单位工作。

具体责任和分工如下:(一)业务指导组
业务指导组负责指导、检查全区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下设区农委工作组、区环保局工作组、区交通局工作组、区城市管理局工作组等4个工作组。

1.区农委工作组。

由区农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秀山同志任组长,负责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检查,以及指导丰庆路街道办事处、国基路街道办事处的秸秆禁烧工作。

2.区环保局工作组。

由区环保局局长孙华民同志任组长,负责指导兴达路街道办事处的秸秆禁烧工作。

3.区交通局工作组。

由区交通局局长郭峰同志任组长,负责全区乡、村道路畅通,杜绝堆晒农作物工作,以及指导杨金路街道办事处的秸秆禁烧工作。

4.区城市管理局工作组。

由区城市管理局局长王国安同志任组长,负责指导市区内各街道办事处的杂草、树叶、垃圾、杂物等禁烧工作。

(二)督查组
督查组主要负责督查各工作组的工作情况,以及各街道办事处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的各项工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下设第一督查组、第二督查组。

1.第一督查组。

由区政府督查室副主任史金奎同志任组长,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张耀伟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区政府督查室、区城市管理局、区环保局等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督查区域为文化路街道办事处、东风路街道办事处、经八路街道办事处、花园路街道办事处、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大石桥街道办事处、丰产路街道办事处、北林路街道办事处、南阳新村街道办事处、凤凰台街道办事处、杜岭街道办事处、未来路街道办事处、南阳路街道办事处。

2.第二督查组。

由区政府督查室副主任陈华同志任组长,区交通局纪检组长申福利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区政府督查室、区农委、区交通局等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督查区域为兴达路街道办事处、国基路街道办事处、杨金路街道办事处、丰庆路街道办事处。

(三)问责组
由区监察局局长刘建伟同志任组长,成员由区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全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行政监督,对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有关领导进行行政责任追究和处理。

(四)区财政局
负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经费保障,以及对发生焚烧事件的街道办事处实行财政扣款的划拨工作。

(五)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负责指导各执法中队在禁烧期间加强巡逻及时制止各种焚烧现象。

(六)辖区各公安分局、金水消防大队
按照工作职责分工,紧密配合相关部门对重大秸秆焚烧事件依法进行处理。

(七)各街道办事处
负责本辖区内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秸秆综合利用的方式
秸秆综合利用可采取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通过制作青贮饲料进行过腹还田、进行快速腐熟堆沤作为有机肥料、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和秸秆制煤等方式。

四、激励措施
(一)秸秆收获、还田、青贮机械购机补贴
秸秆机械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今后我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重点向此方向倾斜,凡我区农民购买秸秆还田或青贮机械,优先安排补贴。

(二)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贷款贴息补贴
对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项目,区农委将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争取市财政给予的贷款贴息补贴。

(三)秸秆综合利用研发定为科技成果给予奖励
在秸秆综合利用及新技术开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经市及市以上评审认定为科技成果的,市财政每项成果奖励1-5万元。

五、奖惩措施
(一)对实施秸秆还田的街道办事处,按秸秆还田的具体亩数每亩补助20元。

(二)年度内无秸秆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的街道办事处,区财政给予5万元的奖励。

(三)对焚烧农作物秸秆现象,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叠加处理。

即除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5〕77号)文件规定,街道办事处每一个焚烧火点上划财力50万元外,同时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进一步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郑政文〔2012〕126号)文件规定,全区范围发现首个焚烧火点上划该焚烧火点所在街道办事处财力100万元,全区范围发现第二个焚烧火点上划该焚烧火点所在街道办事处财力200万元,全区范围发现第三个焚烧火点上划该焚烧火点所在街道办事处财力400万元,依次类推(全区范围每增加一处,单起上划财力金额翻番)。

若发现没有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每亩按20万元额度上划财力。

(四)对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不力,造成大面积焚烧农作物秸秆或多次重复发生焚烧现象的街道办事处主要责任人,由区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党政纪规定给予处理。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狠抓工作落实。

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单位要将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迅速行动,协同合作,密切配合,狠抓落实。

要周密制定方案计划,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确保工作有序落实。

要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包街道办事处的区级领导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区级分包领导,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各街道办事处与村(社区),村(社区)与村组,村组与个人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各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宣传车、广播、板报、标语、横幅、彩旗等宣传形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确保宣传工作扎实到位。

尤其是要通过向农民亮明态度,讲明政策,进一步强化广大人民群众的禁烧和综合利用意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焚烧的错误思想和陋习,进而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加大检查工作力度,坚决杜绝焚烧现象发生。

各督查组和工作组,要认真开展巡查暗访活动,检查到位不留死角,督促各村(社区)做好禁止各类焚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尽一切可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增加检查频次,严肃查处各种焚烧行为;要针对焚烧秸秆的时间特性和地域特点,对重点地段和敏感时段采取专门措施,严防死守,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烧一棵树”。

(四)严格奖惩措施,确保禁烧工作成效显著。

各督查组和工作组,要切实负起责任,不留情面,严肃查处各类焚烧问题。

对因发生各类焚烧情况被上级部门通报批评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在禁止各类焚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通报表彰。

(五)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各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单位要因地制宜,加强宣传引导,搞好配套服务,大力推广秸秆青贮、过腹还田、秸秆培育食用菌和秸秆制煤等技术,拓宽秸秆利用渠道,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激发广大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六)全面掌握情况,及时上报问题。

各街道办事处要全面掌握本辖区内的禁烧情况,并在该项工作开展期间,于每天下午16时前,将当天秸秆禁烧进展情况及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以电子文稿的形式上报区禁烧办,遇有重大或紧急问题随时上报。

七、秸秆焚烧和未综合利用认定标准及程序
(一)秸秆焚烧和未综合利用认定标准
1.凡是成堆焚烧、堆放的,一律按堆认定。

焚烧、堆放面积较大者,由区禁烧办现场量化认定。

2.农田连片焚烧、堆放的,一律按面积认定,每10堆按1亩计算。

3.成条状焚烧、堆放,每3米长为1堆。

4.凡在辖区街道办事处交界地带发生焚烧、堆放,界定有异议的,由交界各方同时重复计算。

5.新闻媒体曝光的焚烧事件。

6.被区级以上领导点名批评的焚烧区域。

(二)秸秆焚烧和未综合利用认定程序
以各种方式被发现有秸秆焚烧和未综合利用的,由区禁烧办、街道办事处、村(社区)三方到场现场认定,经认定无异议后,三方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处罚备案表上签字,并对现场进行拍照存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