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赏析及译文

《湖心亭看雪》赏析及译文

《湖心亭看雪》赏析及译文导语:《湖心亭看雪》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

赏析《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文章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用语朴素,平实,意蕴却很深远。

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

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绝“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第二段重点写湖中雪景。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

“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正是这种”雅兴“和”气质“,才使作者笔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动,形象。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一句从总体形象入手,叠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

”上下一白“中的这个”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

第二句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等等。

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

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可谓精妙绝伦,”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

第三段写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湖心亭看雪 原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 原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和注释如下: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注释: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

2、【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3、【是日更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夜间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4、【挐(ráo)】即“桡”,撑(船)。

5、【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皮毛衣,带着火炉乘船。

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毳,鸟兽的细毛。

6、【雾凇沆砀】雪夜寒气弥漫。

雾凇,云、水气;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上蒸发的水汽,这时因为天寒,凝成冰花。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及赏析《湖心亭看雪》原文节选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扩展资料《湖心亭看雪》译文节选: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湖心亭看雪》赏析:此篇是张岱小品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全文只一百五十九字,堪称字字珠玑。

此文篇幅虽小,意境却阔大表达的情绪也异常幽远,从此也可以见出小品文的审美意趣。

文章开头简单地交代时间与地点,接着便切入描写的对象雪大雪三日,自有许多可以值得写的景致,作者却未像施耐庵在《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样极尽渲染之能,只用了“湖中人、鸟声俱绝”七个字加以概括、烘托,简洁得近乎吝啬。

用字虽少,却有广阔的.审美想象空间。

加之从雪后之景起笔,宁静、空明的景致传达出清凉、孤寂的意绪。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者内心的情感也一定不会热烈、欢快到哪里去。

这种自然氛围和内心情绪,奠定了全文纯净、明洁的色彩和清冷孤寂的基调。

在用寥寥几句奠定了全文的色彩和基调后。

文章进入看雪具体过程的描写,先写出游的时间和情景,次写舟中所见,再写亭上所遇和归舟的情形,舟中所见是全文描写的核心。

从字数上看,也不过四十二字。

看似疏陋,实质境界开阔用情幽深。

在这里,存在着如何把握作者情感的问题。

就其描写的方式看,很符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无我之境”的表达法。

所谓“无我之境”,就是“以物观物”的结果,表现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特点。

但仔细体会这段文字的意味,仍然会发现这其实还是包含着作者内心情感的“有我之境”。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湖心亭看雪》是晚明小品文作家张岱所写的一首朦胧的梦幻诗,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湖心亭看雪》的全文对照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湖心亭看雪》全文对照翻译篇1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湖心亭看雪》赏析张岱,是晚明小品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

他的作品爽朗清新、雅俗兼施、笔墨洗练、意趣深远,历来为人所称颂,《湖心亭看雪》则是其代表作。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字,却把湖心亭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

全文围绕一个“痴”,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的痴迷,对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的痴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国的千般眷恋、万般钟爱的一片痴心。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释【原文】《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孥:通“桡”,撑(船)。

7)拥毳(cui)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衣:细毛皮衣。

:鸟兽的细毛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置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松。

湖心亭看雪译文全解

湖心亭看雪译文全解

湖心亭看雪译文全解哎呀呀,咱来瞧瞧这篇《湖心亭看雪》。

原文是这么说的哈:“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南一北。

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坐。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为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自有比相公更痴的人。

’”咱这么翻译哈:崇祯五年十二月份的时候啊,我住在西湖边儿上。

这大雪连着下了三天,湖里面人和鸟的声音都没啦。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吧,我呢,划着一条小船,裹着毛皮衣服,还抱着个小火炉,自己就去湖心亭看雪啦。

那雾凇啊到处都是,天和云还有山和水,从上到下都是白茫茫一片。

湖面上的影子呢,就只有长堤像一道痕迹、湖心亭像一个小点、我的船像一根小草,船上的人就像两三粒米那么大点儿。

到了亭子里,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面对面坐着,一个朝南一个朝北。

那小童子正在烧着酒呢,炉子里的水正沸腾着。

他们看见我,可高兴啦,说:“在这湖里面咋还能有你这样的人呢!”就拉着我一起坐下。

我使劲喝了三大杯酒就走了。

问他们姓啥,说是金陵人,在这里做客呢。

等下了船,那船夫就嘟囔说:“别说是相公你痴迷啊,还有比相公你更痴迷的人呢。

”哈哈,这就是张岱写的《湖心亭看雪》的译文啦,咱就是用咱平时唠嗑的方式给翻译出来的,这样多好懂呀!。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全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挐一作:余拏)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乘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是白茫茫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像小草一样微小的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迷的人啊! ”注释俱:都。

绝:消失。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完了,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独:独自。

拏(ná):同“桡”,牵引。

撑(船)。

一作“挐”。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及鉴赏《湖心亭看雪》是由张岱所创作的,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出自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OrG/b/21693,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两三个像米粒一般的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
不到在湖中还会有像你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啊!”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