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贝勒亲王是何种称谓,看了就明白了
清朝王爷(亲王、郡王)封号、世系汇总(全)

清朝王爷(亲王、郡王)封号、世系汇总(全)庆亲王奕劻怡亲王胤祥(影视形象)荣亲王永琪(影视形象)按照通常的理解,只要是皇帝的兄弟都能称为王爷,按照清朝的制度,王爷是一种爵位制度,只有被封为亲王和郡王的人才能被称为王爷。
亲王和郡王都是皇室爵位,即与皇室有父系血缘关系的人才能被封为皇室爵位,皇室爵位主要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
皇室爵位的取得,分为两种,一种是册封,即直接由皇帝册封为某种爵位,另一种是世袭,亲王的儿子世袭为郡王,郡王的儿子世袭为贝勒,每世袭一次降一等,依次类推。
当然还有一种世袭是铁帽子王,也即世袭罔替,所谓世袭罔替就是亲王爵位可以一直世袭为亲王,永远不降级别,是无上的荣耀。
有清一代,封了很多王爷(亲王和郡王),本文搜集资料,汇总了清朝所有的亲王、和郡王的封号,以飨各位读者。
一、景祖(努尔哈赤的祖父)皇长子武功郡王礼敦(崇德元年四月追封)。
二、显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皇孙郑亲王济尔哈朗(按济尔哈朗为皇三子舒尔哈齐之子,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十二年卒,谥曰献。
馀见简亲王条下。
世袭。
凡封爵屡经降黜而其后卒复原封者,仍按始封年月书之,后仿此)。
皇曾孙简亲王济度(按济度为郑献亲王二子,顺治十四年五月由袭爵改封,十七年卒,谥曰纯。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裔孙袭简亲王丰讷亨,仍追复郑亲王始封原号)。
皇曾孙敏郡王勒度(按勒度为郑献亲王三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十二年卒,谥曰简)。
三太祖(努尔哈赤)皇子:皇二子礼亲王代善(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五年卒,谥曰烈。
馀见康亲王条下。
世袭)。
皇七子饶馀亲王阿巴泰(顺治元年四月封郡王,三年卒,康熙元年三月追晋亲王,谥曰敏)。
皇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顺治元年十月封,八年十月以罪赐死)。
皇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崇德七年四月封,顺治七年卒,八年二月追削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原封,谥曰忠。
世袭)。
皇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六年卒,九年三月追降郡王,谥曰通,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亲王原封。
贝勒是什么意思啊

贝勒是清朝皇室的爵位之一,一般为世袭。
满清皇室的爵位从大到小可以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等十二个等级,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会听到“阿哥”、“贝勒”、“郡王爷”等的称呼,这些一般都是皇室成员,除了“阿哥”是一个称谓外,其余都是不同的爵位。
贝勒在宗室的爵位里排名第三,是一个十分尊贵的身份,这个称呼在满文里代表“坚固、结实”的意思。
皇帝的儿子在成年后,皇帝一般会授予他这样的身份,要是没活到成年,皇帝也会追封其为贝勒。
还有一些立了功的宗室,皇帝可以酌情赐予爵位,封为贝勒。
因为清朝的规定是在承袭父辈爵位的时候要降一级,所以郡王的儿子在袭爵的时候,就会直接封为贝勒。
有了贝勒的爵位,就可以享受比较高级别的俸禄和待遇,被允许穿石青色的四爪蟒袍,头上朝冠有二层金龙,并且装饰着七颗东珠和红宝石,还可以领取每年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的俸禄。
如果犯了什么事情被关进宗人府,除非皇帝下命,不然都可以将刑罚折算成钱粮,基本不会受什么苦。
清代的亲王究竟是什么样的 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呢

清代的亲王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的权利有多大呢本文导读:过去的王朝时代,能被冠以亲王封号,都是那些地位显赫的人。
当然,不同朝代也有不同。
有的亲王加封为地方藩王,掌握实权。
有的得到财富、土地,却没有实权。
清朝的做法,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
亲王们可以掌握实权,镇守地方,却没有直接的封地。
除了那些蒙古亲王可能会回到本地,其余基本都住在北京。
而且,清朝的亲王不只是封号,还是爵位。
它的全称是和硕亲王。
这是满语汉译后的称呼。
最早起源于皇太极称帝时期。
皇太极在关外称帝后,将宗室定为九等。
“和硕亲王”位于第一。
皇太极的做法,极大改变了努尔哈赤时期的惯例。
努尔哈赤时期,最高的爵位是贝勒。
贝勒极为极高,仅次于大汗。
可以左右大汗的决定。
这种做法,极大程度提高了皇帝的地位。
在当时,被加封为亲王爵位的,都是立下功劳的宗室。
皇太极时期,创建基业基本还是要依靠爱新觉罗氏的力量。
加封他们为亲王。
可以鼓励他们奋勇向前,敢于在沙场上冲锋陷阵。
对于军队战斗力,有极大的提升。
而且,这种爵位还是世袭罔替的。
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吸引力极大。
把爵位划分为不同等级,也可以方便皇帝定下严格的规矩,让他们听从号令。
因为分封爵位的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
如果办事不力,就不会得到爵位。
通过这种办法,清朝提到了宗室的凝聚力。
清朝亲王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这种立下功勋被加封的。
他们的范围,也都是局限在宗室内部。
有一些,甚至得到了世袭罔替的权力。
皇太极定下的这套宗室封爵的制度,其实仍有漏洞。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修改,直到乾隆时,才趋向完整。
也是在那段时期,出现了“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
他们的爵位可以世代传袭。
而且,拥有极高的俸禄。
亲王每年俸禄一万两白银,五千石白米。
这是明面上的收入。
暗地里又有不可知的贿赂。
晚清时的庆亲王奕劻仅在银行的存款,就有712.5万英镑。
其余财产又不知有多少。
在亲王去世后,还会得到谥号。
这是过去一种极高的待遇。
一般大臣都得不到。
谥号会根据亲王一生的评价,各有不同。
明清爵位

恩骑尉,正七品。
功臣世爵俸禄
明朝,王爵为皇族专享(开国诸大将死后有追封郡王者),皇族封爵均世袭罔替:
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也有封世曾孙的例子;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长子;嫡长孙则授长孙,也有封曾长孙及玄长孙的例子;诸子则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清代爵位
清朝爵位从系统上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分为12等,每等若干级。12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镇国公、辅国公、“外省”镇国公、“外省”辅国公)
品级:
将军(镇国将军1品、辅国将军2品、奉国将军3品、奉恩将军4品)宗 Nhomakorabea爵。
功臣世爵
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册封嫡子共二级,分别为世子(亲王嫡子)、与长子(郡王嫡子)。
清朝八大铁帽子王

清朝宗室爵位分十二等:一、亲王,二、郡王,三、贝勒,四、贝子,五、镇国公,六、辅国公,七、不入八分镇国公,八、不入八分辅国公,九、镇国将军,十、辅国将军,十一、奉国将军,十二、奉恩将军。
其中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又各分一、二、三等。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清会典》所列宗室爵位有十四等级,即亲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世子,郡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长子,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实行,所以将其略去。
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
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是:1、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诸子中,代善是最长寿的一个。
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只活了36岁,三子阿拜64岁,四子汤古代56岁,五子莽古尔泰46岁,六子塔拜51岁,七子阿巴泰59岁,八子皇太极52岁,九子巴布泰64岁,十子德格类40岁,十一子巴布海48岁,十二子阿济格47岁,十三子赖慕布36岁,十四子多尔衮39岁,十五子多铎36岁,十六子费扬古21岁2、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尔哈朗从呱呱落地时起,即被父母寄予良好祝愿,希望他一生快乐幸福。
他37岁受封和硕郑亲王,45岁与睿亲王多尔衮同为辅政叔王,辅佐幼帝福临。
福临亲政后,又晋封叔和硕郑亲王。
他经历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到57岁寿终正寝时,其他同辈诸王早已先他而去。
济尔哈朗的晚年,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生前死后,备极荣光。
在清初诸王中,他虽不是最耀眼,但至少是最幸运的一位。
3、睿亲王:多尔衮爱新觉罗·多尔衮,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卒于清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1650年12月31日),第一代睿亲王,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多尔衮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聪慧多智,文武双全,助皇太极成大业,功劳卓著。
清朝入关,为摄政王,当时顺治帝福临只有6岁,多尔衮是清朝入主中原的最高领导者。
360年前,多尔衮是清王朝政治舞台上指点江山的主角,360年后的今天,在人们耳熟能详的清宫戏中,他仍旧是最令观众感慨系之的人物。
贝勒是什么意思? 清朝四大贝勒指的是谁?

[键入文字]
贝勒是什么意思?清朝四大贝勒指的是谁?
当我们看清朝宫廷大戏的时候,往往听到“贝勒爷”三个字,我们知道这是对皇室人的一种称呼。
那么,究竟贝勒是什么意思呢?清朝的四大贝勒指的又是谁呢?
贝勒的意思
贝勒,是皇室爵位,满语,全称“多罗贝勒”。
原为满族贵族的称号,后来成为代宗室封爵的一个等级。
贝勒为第三级,相当于王或诸侯,地位次于亲王、郡王,是清代贵族的世袭封爵。
清朝四大贝勒
清朝四大贝勒分别指的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四大贝勒是1616 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时设立的。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亲王贝勒也是慈禧的情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亲王贝勒也是慈禧的情人
导语: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人们的印象中大概就是一个掌控生杀予夺大权的清朝末代的最高统治者。
但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人们的印象中大概就是一个掌控生杀予夺大权的清朝末代的最高统治者。
但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情人,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
说起慈禧的情人如今人们已经知道的有很多,这其中既有经常进入紫禁城的股肱大臣,也有来自英伦三岛的年轻军官;既有宫廷的太监,也有普通的平民。
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慈禧的情人之中还有一位年轻英俊的亲王贝勒,她与这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亲王贝勒曾经有一段如漆似胶、香艳无比的忘年之恋。
慈禧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忘年恋情记载在在一份县志上,不读不知道,读后不由得令人深有感触,即使你贵为掌控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太后,骨子里也有那种人性的情感,女人的本真是温婉如水的,即便在强势的女人也需要被激情如火的爱情。
慈禧的这段忘年恋的那个年轻英俊的亲王后裔名叫那尔苏。
那尔苏是来自科尔沁草原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的孙子。
是伯彦纳谟诂的长子。
按照清朝规定,满蒙王公子弟十岁前都送到北京读书,十岁后学习武艺。
那尔苏是有名望的“僧王”后代。
当年,僧格林沁率领清军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打仗时被捻军打死,其子伯彦纳谟诂承袭了亲王爵位,朝廷把伯彦纳谟诂的贝勒衔赐予那尔苏。
就是这个十分幸运的那尔苏,在一次他随父亲拜见慈禧太后时,只。
清代亲王等级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外藩中只有蒙古“汗”一级的领主才可以获得这个爵位。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多罗郡王
多罗郡王,简称郡王,清朝宗室、蒙古新疆西藏外藩封爵之第二等。皇子、宗室子、外藩得封之,和硕亲王世袭者,承嗣者封多罗郡王。
满语“多罗”,其义为礼、道、理。将其放在爵位前面,有“礼的、道的”意思。所以,多罗郡王,简称礼郡王或理郡王。
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极烈”的异译。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全称为多罗贝勒。清初,天命年间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多罗贝勒为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而高于固山贝子。亦用以封蒙古贵族。
不入八分辅国公
不入八分辅国公是清朝爵位,与入八分辅国公(或者称为奉恩辅国公,简称辅国公)不同,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以下,镇国将军以上,为第八等爵。八分是爱新觉罗家庭内对分配与待遇的规定。终清之世,宗室之待遇,有所谓“八分”。恩礼所被,以八分为最优。据宗人府事例封爵载:天命年间,立八和硕贝勒,共事议政,各置官属。凡朝会、燕飨,皆异其礼,赐赉必均及,是为八分。天聪以后,宗室内有特恩封公及亲王余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其有功加至贝子,准入八分。如有过降至公,仍不入八分。清代定宗室爵位为十二等,自贝子以上四等皆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有入八分与不入八分之别。入八分者,得与满洲亲王、贝勒等一体分左右翼列班,不入八分者,各随旗行走。显而易见,入八分与不入八分,在待遇上有鲜明的差别。清代的宗室男性爵位分十二等:和硕亲王(亲王)、多罗郡王(郡王)、多罗贝勒(贝勒)、固山贝子(贝子)、奉恩镇国公(镇国公)、奉恩辅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勒属于皇室爵位(皇室爵位有时候也会授予蒙古人),亲王和亲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分成两个级别,那么亲王加双俸也应该是中间的一个级别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如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这个机不清是否是奉国将军了),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其他的两个郡王(郡王忘记是什么称号了)
公侯伯子男和剩下的云都尉、轻车都尉都是给非皇室成员的
清代的爵位有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一)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
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
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
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固伦公主:居京师则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000两,俸锻30匹;
和硕公主: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0两,俸锻15匹;
郡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60两,俸锻12匹;
县主:居住京师则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110两,俸锻10匹;
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8匹;县君: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6匹;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5匹;
六品格格:居住京师则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30两,俸锻3匹。
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则俸银300两,俸锻10匹;
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则俸银255两,俸锻9匹;
郡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则俸银100两,俸锻8匹;
县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则俸银60两,俸锻6匹;郡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5匹;县君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4匹。
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其子降爵位为郡王其孙降为贝勒等等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们则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的爵位称作铁帽子王有清一代共有12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两个郡王。
另外,福康安本非宗室却授封贝子,死后追封郡王。
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袭罔替,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的特例。
(二)异姓功臣9等爵位:
公爵
侯爵
伯爵(以上超品)
子爵(正一品)
男爵(正二品)
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俱分三等,如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
骑都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世爵俸禄为: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
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例如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赐号骠勇巴图鲁,授封一等男爵。
清代的公爵、侯爵、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
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开始赐予封号公爵封号最多四个字整个清朝只有四人且全都是在乾隆年间,分别是:
一等诚嘉毅勇公姓富察氏名明瑞字筠亭满洲镶黄旗属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团
一等诚谋英勇公姓章佳氏名阿桂字广庭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其父大学士阿克敦阿桂是乾隆末年的领班军机大臣与和珅关系不睦但都是乾隆宠幸之臣
一等嘉勇忠锐公姓富察氏名福康安字瑶林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傅恒的儿子傅恒是乾隆帝皇后的弟弟封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学士(此为三殿三阁大学士最高等级傅恒死后无人再得此大学士级别原为第二的文华殿大学士就相当于最高的大学士)傅恒有四子: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长安。
福灵安仅获云骑尉世职,当过总兵、副都统。
福隆安是乾隆女儿和嘉公主的丈夫,傅恒死后,他承袭一等忠勇公。
福长安在乾隆死后,与和珅一起获罪,嘉庆帝让他监督和珅自尽,但并未杀他,后来任正黄旗满洲副都统。
福康安最得乾隆帝宠幸,屡立战功,金川平,论功,封福康安三等嘉勇男,后晋封嘉勇侯,台湾林爽文为乱,命福康安为将军平叛,进一等嘉勇公平廓尔喀,加赐福康安一等轻车都尉,安南国内乱,命福康安去广西,途中病,命御医往视,加封嘉勇忠锐公。
平苗人起义,进封贝子。
后病死军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公,世袭罔替。
一等武毅谋勇公姓吴雅氏名兆惠字和甫满洲正黄旗人,孝恭仁皇后族孙。
(三)蒙古爵位:
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为札萨克(旗长)。
札萨克世袭,根据清廷的规定和法令处理旗务,并接受清廷的监督。
札萨克之下设协理台吉、管旗章京、梅伦、笔帖式等僚属,协理旗务。
旗内的土地和属民由札萨克支配,旗下设佐,为基本军事单位,每佐设佐领一人,辖旗丁一百五十人,在旗札萨克领导下,审理丁册,征收税课,排解纠纷,传递信件及征发人丁。
佐领之下设骁骑校、领催,协助位领办理军政事务。
每六佐复设一参领统辖。
在佐之下,每十户设一什长,为最低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人。
清统治者为了不使旗札萨克享有独立权力,订出会盟制度,在旗之上设盟,合数旗而成。
盟不是实质性的管理单位,只是一种实行监督的组织,一般不设办理盟务的衙门。
只是在盟内各旗会盟时“简军实、阅边防、理讼狱、审丁册”。
盟设正副盟长各一。
每3年会盟一次,各盟均有固定的会盟地。
盟长由理藩院于盟内各旗札萨克中选人赛清帝任命兼摄。
盟长的主要任务是充当会盟的召集人,不能直接干预各旗内部事务,也无权擅自发布政令,只是对各旗札萨克起监督作用,并充当旗札萨克与清政府的中间人。
蒙古旧有的部,只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任何行政职能。
封爵为:
1亲王
2郡王
3贝勒
4贝子
5镇国公
6辅国公
7札萨克台吉
8一等台吉(塔布囊)
9二等台吉(塔布囊)
10三等台吉(塔布囊)
11四等台吉(塔布囊)
12固伦额驸
13和硕额驸
14郡主额驸
15县主额驸
16郡君额驸
17县君额驸
外蒙古四部:土谢图汗,赛音诺颜,车臣汗,扎萨克图汗,下辖旗八十六个,计:土谢图汗部20旗,属汗阿林盟;三音诺颜部22旗,厄鲁特2旗,属齐齐尔巴克盟;车臣汗部23旗,属克鲁伦巴尔和屯盟;札萨克图汗部18旗及辉特部1旗,属札克必拉色钦比都哩雅诺尔盟。
青海蒙古共置西蒙古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等部28旗、喀尔喀部及诺门罕1旗,为1盟,由西宁办事大臣兼任盟长。
土尔扈特部编旗设盟:在今新疆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境内的旧土尔扈特部4旗,为南路乌纳思索珠克图盟;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的3旗,为北烙乌纳恩索珠克盟;今乌苏县境内的2旗,为东路乌讷恩素珠克盟;今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境内的1旗,为西路乌讷恩素珠克盟。
此外,新土尔扈特2旗,为青塞特奇勒图盟;和硕特3旗,为巴图塞特奇勒图盟。
在西套蒙古地区也建立了旗制。
阿拉善地区和硕特蒙古,于康熙年间建立札萨克旗;额济纳地区亦建立了札萨克旗,皆不设盟。
乾隆年间,杜尔伯特三策凌率部南附清朝后,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建左翼1旗,辉特1旗,为赛因济雅哈图左翼盟;又建右翼3旗,辉特1旗,为赛因济雅哈图右翼盟。
封爵有汗,王、贝勒、贝子、公。
无塔布囊,有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