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重复命令
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三课 重复命令(最优版)优秀教案

第三课重复命令教学目标:1了解重复命令的作用,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2.知道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教学难点: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根本命令:FD 前进;RT 右转;LT 左转;BK 后退;CS 清屏回家;PU 抬笔;PD落笔。
2、师写命令串: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学生思考:①命令串能画出一个什么图形?②这个命令串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复:师小结:FD 60 RT 90 重复了4次。
L0G0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复命令〞来简化它,这就是REPEAT命令,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重复命令吧!二、新课教学〔一〕、认识重复命令repeat。
〔二〕、使用重复命令1、以正方形为例,讲解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师写命令:repeat 4[fd 60 rt 90]学生将此命令输入命令窗口看能画出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答复:师讲解重复命令格式:repeat 4[fd 60 rt 90]重复命令重复次数重复执行的命令串〔用方括号括起来〕2、师画图形师出示画长方形的命令串:fd 50 rt 90 fd 150 rt 90 fd 50 rt 90 fd 150 rt 90⑴、学生根据重复命令格式观察并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长方形;⑵、学生讨论并答复;⑶、师小结或补充:仔细思考长方形的长和宽不一样,找到重复的命令〔fd 50 rt 90 fd 150 rt 90〕和重复的次数〔2〕,师生一起写命令:repeat 2[fd 50 rt 90 fd 150 rt 90]⑷、学生上机验证命令,看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三〕、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1、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①在黑板上画出正三角形,分析画正三角形时小海龟的转角度数②写出画三角形的命令串③找出重复的命令和重复的次数。
④写出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的命令。
2019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重复命令 川教版精品教育.doc

3 重复命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LOGO语言的基本知识;2、学会启动PC Logo for Windows 的方法;3、认识PC Logo for Windows 的界面及基本功能;技能目标:掌握LOGO的六个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掌握用LOGO基本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操作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因此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经过教师的讲解很快就能掌握新知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LOGO六个基本命令的格式和用法;教学难点:学会使用LOGO基本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1、 T: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使用过许许多多计算机软件,这些软件都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的。
计算机语言就是计算机和人都能“听”懂的语言,现在已经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语言,LOGO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
2、 T: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LOGO语言。
3、介绍LOGO语言的基本知识。
学生练习。
活动2【讲授】新课1、以正方形为例,讲解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1、以长方形为例,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长方形;2、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1、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2、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五边形;3、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六边形。
1、通过以上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例子,总结出重复命令中每次转动角度和转动次数之间的关系:转动角度X重复次数=360度2、由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得到正多边形转角度数的计算方法:转动角度(外角)=360度÷边数3、以正十边形为例,重复命令应该为repeat 10[fd 50 lt 36]4、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正十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5、学生上机操作,教师巡视。
活动3【练习】练习1、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2、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正三十六边形;3、 T:通过观察你会发现,正三十六边形已经很像一个圆了,所以今后我们说画圆,就是让小海龟画一个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一个圆;4、与学生讨论,改变重复命令中的哪一个命令可以改变圆活动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谈感受。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重复命令 川教版-word

3 重复命令教学目标1、了解重复命令的作用,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2、了解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3、学习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4、学习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教学难点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用LOGO命令画正方形的方法1、T:还记得画出正方形的命令吗?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四个命令串:FD 60 RT 90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画正方形一共用了8个命令,其实就是把FD 60 RT 90这个命令串重复执行了四次。
凡是这种有规律的内容,LOGO语言提供了一个“重复命令”来简化它,这就是REPEAT 命令2、T: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重复命令二、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一) 学习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以正方形为例,讲解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二) 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1、以长方形为例,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长方形;2、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三、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一) 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1、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2、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五边形;3、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六边形。
(二) 总结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规律1、通过以上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例子,总结出重复命令中每次转动角度和转动次数之间的关系:转动角度X重复次数=360度2、由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得到正多边形转角度数的计算方法:转动角度(外角)=360度÷边数3、以正十边形为例,重复命令应该为repeat 10[fd 50 lt 36]4、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正十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四、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圆1、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2、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正三十六边形;3、T:通过观察你会发现,正三十六边形已经很像一个圆了,所以今后我们说画圆,就是让小海龟画一个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一个圆;4、与学生讨论,改变重复命令中的哪一个命令可以改变圆的大小?得出结论:改变重复命令中FD命令的步数,就会改变圆的大小。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三课时《重复命令》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重复命令》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信息技术》(六年级下)的教学内容是LOGO语言,LOGO语言的特点是接近自然语言、生动有趣、简单易学,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教材“LOGO”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LOGO世界,LOGO基本命令,重复命令,彩色绘图及LOGO语言的过程与调用及管理。
在内容安排上可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海龟以及学习和熟悉小海龟的基本操作和命令;第二单元——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加深对LOGO语言的学习,重点放在对重复命令的学习上;第三单元——引入了新的概念“过程”,可以说是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对小学生来讲是学习LOGO语言的提高篇。
教材编写分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中平面几何的知识;另一条线索是LOGO 语言,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这两条线索,同时又要注意这两条线索之间的整合。
从教材的总体来看三个单元的内容组织从易到难、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形成对LOGO语言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课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LOGO语言”之第三课《重复命令》属第二部分。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重复命令的操作,利用重复命令画各种多边形及圆形和重复命令的嵌套。
通过画不同的图案循序渐进地加深对重复命令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图形的重复,在此基础上介绍LOGO语言的重复命令;学生只有分别理解了图形重复和LOGO语言重复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
目前学生的家庭条件基本都有电脑,但家长对学生接触电脑的要求程度不同,导致学生认知和操作能力高低不同。
但所有学生对电脑好奇心较强,有基本的操作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和平面几何知识;在认知层面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该阶段的学生(七八岁~十一二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能进行具体运算,能在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情况下,进行逻辑运算;在技能层面,该阶段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在情感态度层面,该阶段的学生喜欢接受新事物,对新奇的知识能够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重复命令》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重复命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编程中的重复命令的概念和作用;2.学会使用重复命令来简化编写程序的过程;3.能够编写包含重复命令的简单程序。
二、教学准备1.一台计算机和投影仪;2.Scratch编程软件;3.操作指南和学生手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导师向学生们简单介绍编程中的重复命令,并提出如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哪些需要重复执行的任务?–如果要手动完成这些重复任务,是否效率会比较低?•导师引导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计算机编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导师通过具体案例向学生们讲解重复命令的概念和作用:–重复命令就是将一组指令重复执行一定次数或在特定条件下执行。
–重复命令可以提高编程效率,减少编写程序的重复性工作。
–重复命令也可以用来解决需要多次执行同一操作的问题。
•导师示范使用Scratch编程软件来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介绍如何使用重复命令。
3. 实践•导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操作,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写一个包含重复命令的程序。
•导师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们如何设置循环次数、如何编写循环体内的指令。
4. 分享和讨论•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编写的程序,并讨论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导师带领学生们回顾学习内容,总结重复命令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并与学生们共同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一概念。
四、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编程中的重复命令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使用重复命令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重复命令不仅可以提高编程效率,还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重复执行的任务。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重复命令的应用,并结合其他编程概念来设计更加复杂的程序。
五、作业请学生们回家后,尝试将重复命令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利用重复命令简化完成家务、游戏规则等任务的过程,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重复命令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重复命令3重复命令一、教学内容分析《重复命令》是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选修)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logo基本命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习画正多边形,使学生掌握重复命令repeat的功能及格式,体会重复命令简洁、高效的特点,进一步感受logo语言的魅力,也为学生以后学习“重复命令的嵌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logo编程所必须数学知识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用logo语言绘图的一些基本命令和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指挥小海龟准确地画出正多边形,掌握repeat命令的基本格式和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编程练习,培养严谨、认真、科学的编程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重复命令repeat的功能及格式,确定重复的内容与重复次数。
教学难点:小海龟的方向变化与转过角度的计算推理,正多边形渗透到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复习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logo命令?学生回答,(前进命令fd 、左转命令lt、右转命令rt、抬笔命令pu、落笔命令pd……)2、命令串的书写格式3、游戏:对口令。
要求:打开logo程序,根据教师口令,编写相应命令。
如:前进100步、左转90度,抬笔……4、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xx共同欣赏。
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重复命令,学会这条命令后,我们就能画出很多由重复图形组成的漂亮图形。
板书课题:重复命令(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用logo命令画正方形。
①仔细观察:xx画出的是什么图形。
课件直观演示小海龟的动作:前进80步,右转90度,前进80步,右转90度,前进80步,右转90度,前进80步,右转90度。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重复命令川教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重复命令川教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repeat命令画正方形、长方形、正多边形和圆;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探究、演示、合作练习、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能具有制造性的学习和摸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摸索的基础上,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适应。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制造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对LOGO语言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编写简单的命令。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能独立摸索,然而考虑还不是专门全面,还需要适当的加以提示。
六年级的学生对LOGO的学习积极专门高,然而要和数学结合起来,关于数学基础不是专门好的,有一定难度。
3重点难点repeat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和功能;角度的运算n>的学习积极专门高,然而要和数学结合起来,关于数学基础不是专门好的,有一定难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复习引入(8分钟)前进命令()后退命令()左转命令()右转命令()复位命令()清屏命令()抬笔命令()落笔命令()你会画正方形吗?请启动LOGO软件,画一个边长为80步的正方形。
(2分钟内完成)动手操作、演示。
让成功的学生将自己的命令写在黑板上。
2.学生动脑摸索。
(3分钟)问题一:FD 80是正方形的什么?问题二:RT 90呢?问题三:认真观看屏幕上的命令,你发觉它们有什么规律呢?相同的命令重复了4次。
要重复四次,那我们有没有什么方法让那个重复更精简点,只写一次。
请大伙儿看到教材17页第三课《重复命令》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操作任务一:请大伙儿阅读教材17-18页内容,请大伙儿自己用repeat重复命令再画一个边长为100步的正方形,要求:只能有一串命令哟!(5分钟)分析画正方形重复执行的内容是什么?FD 80 RT 90重复命令的格式正方形repeat 4 [FD 80 RT 90]重复命令的格式:REPEAT N[重复执行的命令]操作任务二:用重复命令画一个长100宽80的长方形,看看哪个组最快的全部完成呢?(4分钟)操作任务三:(5分钟)接下来请一二小组用重复命令画一个边长为80的正三角形三四小组用重复命令画一个边长为80的正五边形五六小组用重复命令画一个边长为80的正六边形七八小组用重复命令画一个边长为80的正八边形并摸索,画正多边形有什么规律?小组内商量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向全班汇报。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重复命令 川教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重复命令川教版【教学内容】川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重复命令【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掌握LOGO言语基本命令〔行进FD、前进BK、右转RT、左转LT、回家HOME、清屏CS、重复REPEAT〕的运用规那么。
2、能较熟练地运用以上命令画规则图形或按图形轨迹移动。
进程与方法:1、经过小组议论掌握图形分解的方法,会剖析一个图形的构成。
2、经过讨论、尝试等方法,剖析画图块所需的命令。
3、经过尝试法画图块和整个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小组讨论养成集团协作、群策群力的学习习气。
2、经过〝迷宫〞的闯关练习培育先生勇于应战、积极进取的品德。
【教学重点】1、图形构成〔分解和旋转〕的剖析。
2、完成图形所需命令的预设。
3、用适当的顺序语句完成绘图。
【教学难点】1、图形构成的剖析〔了解一个图形是如何画出的〕。
2、运用适当的命令〔掌握画出图块的顺序语句〕。
【教学预备】相应的课件、图列。
【教学进程】一、激趣引入师:我们为小海龟修建了一栋房屋〔图1〕,请大家观察房屋的外形说说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正方形。
(此环节可以让先生观察、讨论、争辩后作答,必要时加以引导)师:你预备选择哪里作为绘制的终点。
生:〔先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师:你会用到哪些LOGO言语的命令呢?生:行进FD、右转RT或左转LT、抬笔PU、落笔PD、重复REPEAT等。
(先生的回答会由于绘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师:请同窗们尝试绘制〝小屋〞。
生:〔独立或小组内讨论并绘制〝小屋〞〕师:展评作品并请相应的先生解说自己的顺序。
二、了解与提高师:小海龟预备让风力发电机来提供小屋的电源,它想象了一个草图〔图2〕,你能帮他绘制出来吗?生:〔观察草图,分小组讨论图形的构成〕师:请先生解说草图的构成。
生:每个〝叶片〞由1/3段圆弧和相应的弦组成,有四个这样的叶片;〝柄〞是一条线段。
师:该如何画〝叶片〞的圆弧局部呢?生:〔先生分小组积极讨论,依据画圆形的阅历可以失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重复命令教学目标
1、了解重复命令的作用,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2、了解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3、学习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
4、学习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教学重点
掌握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教学难点
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LOGO命令画正方形的方法
1、T:还记得画出正方形的命令吗?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四个命令串: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FD 60 RT 90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画正方形一共用了8个命令,其实就是把FD 60 RT 90这个命令串重复执行了四次。
凡是这种有规律的内容,LOGO语言提供了一个“重复命令”来简化它,这就是REPEAT命令
2、T: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重复命令
二、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一)学习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以正方形为例,讲解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二)用重复命令画正方形和长方形
1、以长方形为例,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长方形;
2、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长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长方形是否正确。
三、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一)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
1、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三角形;
2、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五边形;
3、示范讲解用重复命令画正六边形。
(二)总结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规律
1、通过以上用重复命令画正多边形的例子,总结出重复命令中每次转动角度和转动次数之间的关系:转动角度X重复次数=360度
2、由这个规律,我们就能得到正多边形转角度数的计算方法:转动角度(外角)=360度÷边数
3、以正十边形为例,重复命令应该为repeat 10[fd 50 lt 36]
4、要求学生上机操作,键入画正十边形的重复命令,观察画出的正十边形是否符合要求。
四、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圆
1、用谈话法和讨论法,与学生讨论如何用重复命令画正三十六边形;
2、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正三十六边形;
3、T:通过观察你会发现,正三十六边形已经很像一个圆了,所以今后我们说画圆,就是让小海龟画一个正三十六边形来模拟一个圆;
4、与学生讨论,改变重复命令中的哪一个命令可以改变圆的大小?得出结论:改变重复命令中FD命令的步数,就会改变圆的大小。
五、重复命令嵌套
(一)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出复杂图形
1、T:在重复命令里面又有一个重复命令,就叫做“重复命令嵌套”。
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出的图形千变万化,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
2、以图3-14为例,讲解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复杂图形的方法;
3、以图3-16为例,讲解使用重复命令嵌套,画出复杂图形的另一种方法;
(二)拓展训练
1、与学生讨论教材“做一做”2中的四个图形,参考提示的内容,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画出来的;
2、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画出其中的一到两幅图画。
六、小结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
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小结本课内容: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
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
(2)用重复命令画多种正多边的方法;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3)用重复命令画圆的方法;
(4)用重复命令嵌套的方法画图。
2、小结学生学习情况,展示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