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内固定术
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切除与内固定医治的系统评价

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切除与内固定医治的系统评价作者:阿德力,岳勇,王强,阿斯卡尔【摘要】目的评价对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行桡骨小头切除与内固定医治的疗效。
方式运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1950~、OVID数据库(1950~、PUBMED(195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1978,万方数据库(1981~,手工检索《中华骨科杂志》、《骨与关节损伤》、《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等5种中文骨科核心杂志(截自2007年10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选择实验、提取资料并交叉查对,而后按Cochrane 系统评价的方式评价纳入文献的方式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查到相关文献56篇。
经阅读题目、摘要和全文后,有53篇因研究目的与本系统评价不符,而被排除。
有3篇文章系临床对如实验(chrane controlleel trails,CCT)[1~3]。
3个CCT都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结果共纳入3篇CCT,包括131 例患者。
3篇比较了切除与内固定医治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
由于纳入的研究及病人太少,且结局评价指标不同较大,不能进行Meta分析,只能进行描述性系统评价(仅并发症一项指标进行了Meta分析),有三项研究支持切除组,原因系桡骨头切除后,缺少桡骨小头的支撑,致使肱桡关节、肱尺关节、上下桡尺关节不匹配,使肘关节伸肘肌力、前臂的旋前、旋后肌力术后均比内固定组明显减弱;有三项研究支持VAS疼痛评分、Broderg和Morrey评分内固定高于切除组;有三项研究支持桡骨近端移位距离增大、提携角增加的度数、肘关节异位骨化及创伤性关节炎切除组明显增高;有两项研究支持切除组握力减弱;有三项研究支持切除组屈肘度数、屈肘肌力减弱与内固定组相似,内固定组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切除组。
结论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组在多数指标中优于切除组,本组研究由于纳入资料均为CCT,存在偏倚的高度可能性,故本研究结果尚需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证明。
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内固定术

调整治疗方案
03
根据随访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
的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反馈
1 2 3
生活质量评估
使用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如SF-36健康调查量表 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反馈与指导
将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家属,并 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 术后生活。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括肌力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随访计划制定和执行情况评估
制定随访计划
0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包括随访时间、
检查项目、评估指标等。
执行情况评估
02
每次随访时,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骨折愈合
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
神经损伤预防与处理
熟悉解剖结构
术者对桡骨小头及周围神经的解剖结 构应有充分了解,避免手术操作中对 神经造成损伤。
轻柔细致操作
及时处理神经损伤
一旦发现神经损伤,应立即停止手术 ,进行修复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以 最大程度减少神经功能的损失。
在手术过程中,应轻柔细致地进行操 作,避免粗暴牵拉或过度压迫神经。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如清洁手术部位、备皮、禁食等。同时,医生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 术过程、风险和预期结果,并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此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 手术器械。
02 手术步骤详解
麻醉与体位选择
麻醉方式
一般选择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 滞麻醉,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无 痛感。
疼痛评估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技·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观察
曾 勇,张 全,杨 彬,任家吉
【摘要】 目的 观察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08 年 7 月—2011 年 10 月收 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 58 例。根据内固定物质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克氏针等传统固定材料治疗; 实验组使用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肢体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实验组肘关节功 能评分为 ( 97. 51 ± 2. 02) 分; 对照组为 ( 90. 47 ± 3. 66) 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实验组优秀 17 例,良好 10 例,可 2 例; 对照组优秀 12 例,良好 9 例,可 6 例,差 2 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结论 采用可吸收内固定方法对骨折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损伤较轻,是一种安全且合理的治疗措施。
【关键词】 可吸收钉; 内固定; 骨折; 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 R 683. 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 - 3296 ( 2013) 01 - 0116 - 02
肘关节是人体上肢精确且灵活动作的主要关节,一旦损伤 后,肘关节的解剖功能完整是手术的关键。尤其是上尺桡关节 的完整性,直接影响患者的前臂旋转。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提 高,骨科内固定材料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 高,桡骨头骨折后治疗方法也逐渐更新。我院在临床工作中, 使用可吸收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 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08 年 7 月—2011 年 10 月收治的 桡骨小头骨折患者 58 例。根据内固定物质的不同分为两组。 对照组 29 例 中,男 20 例,女 9 例; 年 龄 21 ~ 49 岁,平 均 ( 35. 26 ± 5. 24 ) 岁; 从 受 伤 到 手 术 时 间 为 2h ~ 10d, 平 均 ( 3. 24 ± 0. 85) d; 受伤原因: 跌倒损伤 12 例,交通事故伤 13 例,硬物击伤 4 例; 骨折类型 Mason 分类包括: II 型 20 例, III 型 7 例,IV 型 2 例。实验组 29 例中,男 22 例,女 7 例; 年龄 22 ~ 48 岁,平均 ( 35. 14 ± 5. 84) 岁; 从受伤到手术时间 为 3h ~ 11d,平均为 ( 3. 85 ± 0. 99) d; 受伤原因: 跌倒损伤 13 例,交通事故上 14 例,硬物击伤 2 例; 骨折类型 Mason 分 类包括: II 型 22 例,III 型 6 例,IV 型 1 例。两组患者性别、 年龄、就诊时间、受伤原因和骨折类型等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 X 线检查,并对患侧肢 体初步固定。给予消肿和止痛等对症治疗,并完善手术前的相 关检查。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均采用臂丛神经麻醉方法, 患者采用仰卧位,使用上臂气囊进行止血。从肘关节后外侧入 路,将关节囊切开,以显露出桡骨小头和骨折的断端情况,注 意防止暴露牵拉。清除血肿。在直视的条件下对骨折块进行复 位,并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质。借助工具钻孔对固定物进行植 入,固定完成后使用 C 型臂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活动 肘关节,检查复位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随后清洁关节腔,并缝 补韧带,关闭手术切口,常规留置引流管。
微型钢板内固定与桡骨小头切除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32例疗效分析

lz h l o f n t eba i fmo in, i ,tbit n te g h Re u y eteeb w u ci ont sso on h to pansa l ya dsr n t . i s R 3 a e r o l 2c s sweef l owe pf r a du o me n a tmeo 5 mo t s t ete a e tce e t r v lae se c le t9 g d7,a r1i r u a d4, 3, e p cie y i f1 n h , h h r p ai f c ee au tda x eln , oo fi n g o pA n 7, 1r s e t l we v i r u Thete a e i fe ti r u wa ini c n u e i ot a ngr pB. Co l so n g o p B. h r p utcef c g o p A ssg f a ts p rort h ti ou n i ncu in Co mpa e t rd wi h rdil a e e t , io aeit r l x to a e ul i etreb w u ci e o ey i h ram e to a o a a d rs ci m n rplt n ena a in c n rs t n b te lo f n t r c v r n tete t n fM s n he on i f on t -I、 V o ypeII I c mm iu e rcur r d a e d. n t dfa t eof a ilh a
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疗效观察

定, 随访疗 效 良好 , 报告如 下 。 现
I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临床 资 料 .
~
本组 1 5例 , 9例 , 6例 , 男 女 年龄 1 9
用抗 生 素 预 防 感 染 , 肢 弹 力 绷 带 加 压 包 扎 3天 。 患
Mao snⅡ型 可 于 术 后 第 2天 开 始 行 主 动 功 能 活 动 ,
差< 6 O分 。本 组 术 后 对 1 5例 患 者 进 行 6 3 ~ 6个 月 ( 平均 1 月) 5个 的随访 , 中优 9例 , 5例 , 1例 , 其 良 中 均未发 现桡 骨小头 坏 死及 骨 折 不愈 合 病 例 , 良率 为 优 9 . , 图 1 。其 中 l例 评 估 为 “ ” 33 见 ~3 中 的病 例 , 术 后 5天 出院 , 门诊 不定 时 复诊 , 后 肘 部 功 能 稍 差 , 虽 最 可见科 学进 行功 能锻炼 的优 点 。
时 固定 , 桡 骨近 端安 置指 骨 微型 钢 板 螺 钉 系统 。对 在
按 照 B o eg 和 M ory 肘 部 评 分 标 准 进 行 判 rbr re
定 [ , 据活 动 幅 度 、 力 、 关 节 稳 定 性 、 痛 等 方 2根 ] 肌 肘 疼 面评分 。其 中优≥ 9 O分 , 7 ~8 分 , 6 ~7 良 5 9 中 O 4分 ,
5 3岁 , 均 3 . 平 2 6岁 。右 侧 8例 , 侧 7例 ; sn 左 Mao
Ⅱ型 1 O例 , Ⅲ型 5例 , Ⅲ型均 累及桡 骨颈 ; 合并 肱桡关
节 脱位 2例 , 尺骨鹰 嘴 骨折 1 , 例 冠状 突骨折 2例 。 1 2 手术 方 法 臂 丛 或 全 身 麻 醉 起 效 后 , 卧位 上 . 平
可折断微型钛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12例临床分析

经、 腓 总神经的感觉 损伤加重 有关 , 造成此结 果 的原 因可能 为上 肢运动较 频繁 , 因而新 陈代谢 比下 肢旺盛 , 且上肢 神经
纤维走行较短 。 血供 丰富 , H e y不易积 聚 ; 下肢神经 纤维走行
i c a u t o n o mi c n e u r o p a t h y .A u t o n N e u r o s c i , 2 0 0 1 , 8 7( 2 - 3 ) : 2 6 8 —
( 收稿 日 期: 2 0 1 3 — 0 1 — 0 9 )
可 折断微 型钛 钉 内固定 治疗 桡 骨小头骨折 1 2例 临床 分 析
张晓军 刘海峰 郭永红
桡 骨小头骨折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肘部损伤 , 处理不 当会 发生不 同程度 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恢复 桡骨 头颈解剖结构和肘关节生理功能的有效方法 [ 。为 了探 讨 切开复 位可折断微 型钛钉 内固定治疗桡 骨小头骨折 的 临 床疗 效 ,我科选取 2 0 1 0年 5月至 2 0 1 2年 1 2 月 收治 的桡骨 小头粉碎骨折患者 1 2 例 .采用切 开复位 可折 断微型钛钉 内 固定 治疗 , I 临床疗效显 著 , 现分析报告 如下 。
刘 明生 , 胡蓓蕾. 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 7 0 0 例l 临床与神经 电生理 分析. 中华 内科杂志 , 2 0 0 5 , 4 4 ( 3 ) : 1 7 3 — 1 7 6 .
Ho o m S t u d y . J I n t e n r Me d, 1 9 9 9, 2 6 4: 5 6 1 — 5 6 6 .
推断 H e y对周 围神经纤 维髓 鞘蛋 白功 能的影 响是 造成 D P N
B i o ma r k e r s P r e v , 2 0 0 4, 1 3 ( 4 ) : 5 1 1 - 5 1 9 .
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临床应用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近年来,在复杂的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中,临床医生越来越注重维持肱桡关节的完整性和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程度,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日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推举。
本文分析总结了我院在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25例桡骨小头MasonII型、MasonⅢ型骨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2~69岁,平均40.6岁;骨折分型:MasonII型11例,MasonⅢ型1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坠落伤7例,打击伤5例。
所有患者均于伤后1~7d内手术固定,平均时间2.8d。
1.2 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驱血后气囊止血带充气,患肢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并置于前胸,扪及肱骨外髁、桡骨小头、尺骨鹰嘴等体表标志,取肘后外侧入路,自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隙进入,注意避免损伤骨间背侧神经。
纵行切开关节囊,复杂的骨折需要切开环状韧带及部份旋后肌腱,充分暴露桡骨小头和桡骨颈,清除淤血和游离碎骨片,尽量保证桡骨小头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MasonⅢ型累及桡骨颈部的复杂骨折,先将桡骨小头复位完整,用微型螺钉固定,将骨折转化为单纯的桡骨颈骨折后再做钢板固定。
复位后桡骨小头与桡骨干之间有骨质缺损的需要取肱骨外髁松质骨植骨。
取前臂中立位,将适当预弯的微型钢板放置于桡骨小头和桡骨颈的外侧的“安全区”,固定牢固后,检查前臂旋前旋后不受限,冲洗伤口,认真修复环状韧带和关节囊,再次检查前臂旋前旋后活动不受限,关闭切口,放置橡直径1~2mm负压吸引装置。
1.3 术后处理前臂旋后位、屈肘90°石膏外固定,术后48h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4h拔除引流,术后2d开始前臂肌肉等长收缩,术后2周去除外固定继续悬吊患肢,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但须向患者强调应避免旋前位的强力屈肘活动,以减少骨折端的应力。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研究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研究作者:陈关黄军雷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成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31例,均给予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0~17个月,平均随访(12.4±3.5)个月,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指征、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的术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2.1~3.5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2.7±0.4)个月,住院时间为24~67 d,平均住院时间为(39.2±10.6) d。
23例(74.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优,7例(22.6%)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良,1例(3.2%)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为可,总体优良率为96.8%。
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4.0±0.5)分]明显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8.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例患者发生腕关节炎,1例患者发生肘关节异位骨化,未见桡神经损伤、早期桡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5%。
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成人桡骨小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治愈率,固定牢靠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成人;桡骨小头骨折[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b)-0033-02桡骨小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由于是患者的肘部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发生,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1-3]。
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而传统手术方法为桡骨小头切除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引发的并发症较多,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逐渐用于治疗桡骨小头骨折[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DUCTION
K-WIRE
After anatomic reduction is achieved, K-wires are used to maintain the reduction.
Using the external jig, a screw is placed such that it is countersunk below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radial head. In this example, a solid Herbert screw is utilized.
Preoperative AP radiograph of a Type 2 radial head fracture.
Preoperative lateral radiograph of a Type 2 radial head fracture.
Preoperative lateral radiograph of the Type 2 radial head fracture.
FRACTURE
HERBERT SCREW
The reduced and fixed radial head. The Herbert screw seated under the articular surface. Occasionally, the second K-wire is exchanged for a Herbert screw.
FRACTURE
HERBERT SCREW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forearm as well as pronation and supination are confirmed, and the reduction is visualized throughout in arc of motion of the elbow. If adequately fixed and stable, closure is performed.
The elbow is flexed and positioned on a radiolucent table. The incision begins just above the lateral epicondyle and extends down towards the ulna, passing directly over the radial head, as depicted.
A Freer elevator or small osteotome is introduced to mobilize the radial head fracture.
RADIAL HEAD
CAPITELLUM Close up view
REDUCTION
K-WIRE
After anatomic reduction is achieved, K-wires are used to maintain the reduction.
The upper edge of the capitellum and the radial head are exposed.
RADIAL HEAD
ANNULAR LIGAMENT
RADIAL HEAD FRACTURE
With sharp retraction and rotation of the radial head, the fracture is identified. Care must be taken not to extend this incision too far distally, as this may damage to the 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 as it lay over the radial neck.
The common extensor mechanism is brought together, enclosed over the radio-capitellar joint.
பைடு நூலகம்
After closure.
Lateral view, demonstrating the reduction
The skin incision is brought down through the subcutaneous tissue and the common extensor origin is identified.
ECU ANCONEUS
The common extensor origin is incised between the anconeus and the extensor carpi ulnaris over the capitellum radial 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