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练习题1

合集下载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1

作业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1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 1)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我会填( 1) 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 2)厘米可以用()表示。

( 3)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二、看一看,填一填。

( )厘米( )厘米( )厘米铅笔( )厘米橡皮( )厘米回形针( )厘米5.图钉()厘米铅笔()厘米三、算一算。

'.13 厘米- 9厘米=()厘米20 厘米+9厘米=()厘米38 厘米- 7厘米=()厘米8 厘米+7厘米=()厘米四、我的眼力最棒。

(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五、辨对错。

(对的画“√”,错的画“×”)1.0 1 1 ⋯⋯⋯⋯⋯⋯⋯⋯⋯⋯⋯⋯⋯⋯⋯2.451431⋯⋯⋯⋯3.011⋯⋯⋯⋯⋯⋯⋯⋯⋯⋯⋯⋯20 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一)2+17=2+18=3+3=3+4=3+5= 19-10=18-1=18-2=18-3=18-4= 3+16=3+17=4+4=4+5=4+6= 13-5=13-6=13-7=13-8=13-9= 4+7=4+8=4+9=4+10=4+11= 13-10=12-1=12-2=12-4=12-5= 4+12=4+13=4+14=4+15=4+16= 11-1=11-2=11-3=11-4=11-5= 7+5=14-6=15-7=6+7=8+9= '.3+8=11-7=13-6=14-7=6+9=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 2)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表示。

( 2)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一般测量的方法:1.把要测量的物体()。

2.将尺的()对准物体的左端,此时物体的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读出几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1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1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1 长度单位第1课时 体验统 Nhomakorabea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RJ 2年级上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知识点
量同一个物品,所用测量工具不一样, 结果不一样
1.聪聪和明明测量同样长度的铅笔。请填一填,选
一选。
3
6
(1)他们测量的结果( ② )。
①相同
②不同
(2)如果他们都选( ③ ),那么测量的结果肯定都一
样,并能知道铅笔的准确长度。
易错辨析
2.和老师一起量书桌的长度。
不一样
5 9
答案不唯一 不一样
辨析:来源于生活的题目,缺乏 实际操作经验。
提升点 1 掌握用统一标准测量高度
3.比高矮。
5 3 1
提升点 2 在格子图中会数长度
4.哪只乌龟爬得远?在正确答案的括号里画“√”。
①号乌龟爬得远。( ) ②号乌龟爬得远。( ) ①号和②号乌龟爬得一样远。( )

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作业题

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作业题

二年级数学厘米的认识作业题
# 一、基础概念类
1. 填空题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解析:这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在测量较短物体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这是数学中的规定,而“cm”是厘米的国际通用字母表示形式。

2. 判断题
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
解析:在生活中,我们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可以发现,食指的宽度比较接近1厘米,这是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一种感知考察。

# 二、测量类
1. 选择题
下面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的是()。

A. 数学书的长
B. 图钉的长
C. 教室的长
答案:B。

解析:数学书的长一般是二十多厘米,教室的长则有好几米,而图钉的长比较短,接近1厘米,这是对不同物体长度与1厘米长度概念的比较。

2. 操作题
量一量下面线段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

解析:使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时,将直尺的0刻度线与线段的一端对齐,线段的另一端对应的刻度就是线段的长度。

例如,线段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在5厘米刻度处,那么这条线段长5厘米。

# 三、长度计算与比较类
1. 填空题
一根小棒长8厘米,另一根小棒长5厘米,两根小棒一共长(13)厘米。

解析:求两根小棒的总长度,就是将两根小棒的长度相加,即8 + 5 = 13(厘米)。

2. 比较大小题
在括号里填上“>”“<”或“=”。

7厘米(<)9厘米
解析:当比较两个长度的大小时,因为单位相同都是厘米,所以直接比较数字大小即可,7小于9,所以7厘米小于9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培优题型汇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培优题型汇总

第一节统一长度单位1.判一判。

哪只蜗牛爬的路线长?在对的括号里画“√”。

①A爬的路线比较长。

()②B爬的路线比较长。

()③A和B爬的路线一样长。

()2.小明家到超市有两条路线(如下图),哪条路线长?哪条路线短?3.动物乐园举行爬行比赛,它们分别爬了多远?填一填,谁是冠军?在对应的□里画“√”。

4.发生在裁缝店里的故事。

5.比一比,()走的路线最短。

第二节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每个边长都是1厘米,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排成一排后长()厘米。

……2.看看他们有多高?3.下面这破损的尺子只能看到3个刻度(如下图),用它可以直接测量出哪些长度。

4.下面这把尺子上的刻度大都被磨损了,只剩下4个刻度,用这个尺子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不同的长度?请写出来。

5.算一算,填一填。

6.机器人能从拱桥下通过吗?7.用下面的积木搭一搭,每个图形有多高。

8.把两根12厘米的木条钉在一起,接头处长2厘米,接好后木条长多少厘米?9.水果店刚进了一批水果,东东统计了一些水果的长度,发现黄瓜长17厘米,火龙果长23厘米,芒果长32厘米。

那么火龙果比黄瓜长多少厘米?黄瓜比芒果短多少厘米?10. 下图中,黑色纸条长( )厘米,白色纸条长( )厘米。

( )色纸条更长,比( )色纸条长( )厘米。

第三节 认识米 用米量1. 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米 50厘米 5米50厘米 5厘米( )<( )<( )<( ) 2. 在( )里填上米或者厘米。

3. 在○里填上“>”“<”或“=”。

1米○90厘米 4米○40厘米 32厘米○40厘米 6例○600厘米 35厘米+64厘米○1米 45厘米○54厘米20厘米○2米 178厘米○1米64厘米 400厘米○4米4. 动物赛跑。

(1)从起点到终点有( )厘米,也就是( )米。

(2)蜗牛行了( )厘米,离终点还有( )厘米。

(3)乌龟爬了( )厘米,还要再爬( )厘米才能到终点。

(4)蜘蛛比乌龟多行了( )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人教新课标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页例1、例2、例3的相关内容及相关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认识厘米”是“图形与几何”这一部分的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观看,操作等活动中发觉知识,形成技能。

学生在生活中差不多对长、短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

本节课作为长度单位这一单元教学的开始,第一,教材展现了专门久往常人们用躯体某部位作为长度单位量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其次,适时引入刻度尺,并借助厘米刻度尺认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通过看、量等学习活动形成1厘米的长度表象。

最后,揭示了用厘米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体会测量的本质——数出“单位长度”的个数。

本节课的学习,对之后的“认识米”及其他长度单位的认识积存了一定的测量活动体会,更对体会测量的本质开始了理性的思维探究。

(二)核心能力“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节课,通过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和空间观念;用刻度尺、躯体部位测量的活动,积存了测量活动体会,培养了学生初步把握用刻度尺测量的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习目标1.在了解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明白长度单位的作用。

2.借助刻度尺,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测量的过程中,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整厘米),会初步地估量物体的长度。

(四)学习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古代,人们常用躯体的某一部分的长度作为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他们会把什么作为测量的工具?看一看教科书第2页,去查找答案吧!2.练习。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是学生长度概念和测量技能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正确地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长度概念,比如知道物体有长有短,能够用眼睛估计物体的长度。

但是,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还没有认识,也不知道如何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因此,本节课需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厘米,学会测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正确地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体验到测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的概念,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正确地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表述。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能够将厘米的概念与实际测量结合起来,学会用厘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厘米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测量。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此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测量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厘米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测量的重要性,引入厘米的概念。

2.认识厘米:让学生观察厘米尺,了解厘米的划分,理解厘米的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体验测量过程。

4.交流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测量结果,交流测量心得。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认识厘米的过程,强调测量的重要性。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同学们拿出一张小纸条,试着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长度。 应该怎么量呢?
(。
知识提炼
知识点:1.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在厘米尺上,每相邻
两个数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应以刻度0为起点, 物体的末端对着尺子的哪个刻度,那么物体的长 度就是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 。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1庹(tuǒ)
把展开两臂后两手之间的 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 叫做“庹(tuǒ)”。
1拃(zhǎ)
以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 单位,叫做“拃(zhǎ)”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请你用拃(zhǎ)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 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尝试地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测量 物体的长度。(重点)
2.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难点)
3.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认识测量单位,培养合作 意识,探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为我和老师手的大小不一样。
不同人的拃长短可能不同,用它作单位 去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数值不够准确。 要想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就需要统一 长度单位。
知识提炼
知识点: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这样才能得到同样的 测量结果。
小试牛刀
估一估。
2 5 2
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 一的长度单位。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训练试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训练试题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训练试题及答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训练试题及答案一、计算下面各题。

(1)4厘米+35厘米=()(2)90厘米-55厘米=()(3)37米+40米=()(4)100米-38米=()二、填空。

(1)33厘米-10厘米=()厘米 (2)()厘米+9厘米=39厘米 (3)()厘米-5厘米=38厘米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①你家里的床长3米。

()②墨水瓶的高度是5米。

()③小红身高150厘米,实际上就是1米50厘米。

()④一座大楼高11米。

()四、填空。

40厘米+60厘米=()厘米 15厘米+5厘米=()厘米五、判断。

(1)教室墙的四条边不是线段。

()(2)在一条直直的线上,两点之间一段就是一条线段。

()(3)线段是不可以量出长度的。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曲别针长3()一张儿童床长2()七、看一看,想一想,小红走哪条路最近?参考答案一、41厘米;35厘米;57米;62米二、23;30;47三、√;×;√;√四、100;20五、×;√;×六、分析:学习长度单位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则用米作单位。

1米大约有两臂伸开的长度;1厘米约只有图钉的长度。

由此可以判断:铅笔和曲别针的长度可以选择“厘米”作单位;大树和儿童床则应该选择“米”作单位。

答案: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0(米)曲别针长3(厘米)一张儿童床长2(米)七、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小红从家里到学校有三条路可走,第①条路是曲线,第②条路是直直的线段,第③条路是折线,只有第②条路最近。

答案:小红走第②条路最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________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2)厘米可以用()表示。

(3)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二、看一看,填一填。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铅笔( )厘米
橡皮( )厘米
回形针( )厘米 5.
图钉()厘米铅笔()厘米
三、算一算。

13厘米-9 厘米=()厘米20厘米+9 厘米=()厘米
38厘米-7 厘米=()厘米8厘米+7 厘米=()厘米
四、我的眼力最棒。

(请在正确测量方法下面画“√” )
五、辨对错。

(对的画“√”,错的画“×”)
1.尺子上,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
2.尺子上,刻度线从4到5是1厘米,从4到3也是1厘米。

…………()
3.尺子上,只有刻度线从0到1是1厘米。

………………………………()
补充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一)
2+17= 2+18= 3+3= 3+4= 3+5=
19-10= 18-1= 18-2= 18-3= 18-4=
3+16= 3+17= 4+4= 4+5= 4+6=
13-5= 13-6= 13-7= 13-8= 13-9=
4+7= 4+8= 4+9= 4+10= 4+11= 13-10= 12-1= 12-2= 12-4= 12-5=
4+12= 4+13= 4+14= 4+15= 4+16= 11-1= 11-2= 11-3= 11-4= 11-5=
7+5= 14-6= 15-7= 6+7= 8+9=
3+8= 11-7= 13-6= 14-7= 6+9=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练习题(2)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表示。

(2)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暂没用过的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2()。

一般测量的方法:
1.把要测量的物体()。

2.将尺的()对准物体的左端,此时物体的右端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读出几厘米。

二、我是测量小高手。

三、看一看,填一填
()厘米
()厘米
0厘米1234567891011
()厘米
补充练习:2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㈣
13-6= 18-9= 11-7= 6+9= ()+5=12 17-9= 13-6= 14-5 = 15-6= 18-()=9 12-9= 14-4= 11-9= 4+8= 5+()=14 16-4= 7+9= 16-7= 2+17= 11-()=5 12-8= 17-8= 18-1= 17-8= 17-()=10 15-7= 10-4 = 14+6 = 16-9= 14+()=18 15+5= 16-8= 14-7 = 12+8 = ()+8=12 8+6= 11-6= 8+8= 14-9= ()-12=3 7+5= 12+8= 11+9 = 14-10 = ()-8=8
认识米和用米量练习题(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2)1米=()厘米300厘米=()米7米=( )厘米2米+50厘米=( )厘米 400厘米=( )米600厘米=()米24厘米+10厘米=()厘米40米+5米=()米
135厘米=( )米( )厘米23米+20米=()米
15厘米+5厘米=()厘米46厘米—27厘米=()厘米
二、这样的说法对不对?
1.铅笔长15米。

……………………………………()
2.课桌高70米。

……………………………………()
3.大树高16厘米。

……………………………………()
4.小红的大拇指宽约1米。

…………………………()
5.一座楼房高30米。

…………………………………()
三、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m或cm)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写字本长32()
四、比大小。

5米6米90厘米1米8米800厘米
100厘米1米30米30厘米600厘米5米
18厘米-9厘米9米1米+7米900厘米
1米-80厘米20厘米2米90厘米+80厘米
五、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 110cm 40cm 2m 78cm 1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