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的调控结构

合集下载

人体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人体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人体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作用人类作为生物体系的一部分,具有高度的自适应能力和知觉机能。

其感觉神经系统是获得外界信号的门户,而运动神经系统则是传递身体运动指令的重要媒介。

本文将探讨人体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作用,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生理机能。

一、感觉神经系统感觉神经系统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负责对外部刺激的感知、传递和处理。

其主要构成部分有神经元、感受器和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元是组织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细胞单元,是神经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结构,其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中,以完善的轴突和众多的树突组成密集网状结构。

感受器是神经元的末梢之一,也是神经元获取外界刺激信息的专业工具。

不同感觉器官对应不同的感觉类型,如眼睛对应视觉,耳朵对应听觉,鼻子对应嗅觉,舌头对应味觉等。

神经传导通路是指从感觉器官到大脑皮质的传导通路,由多个神经元构成。

其传导方式包括局部电位变化、局部电流和远程化学递质的释放等。

不同的感觉传导通路经过交叉后到达大脑皮质,由此感知和识别外界信息。

二、运动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控制身体所有的运动和姿态,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构成,与感觉系统一样,包含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合体和神经通路。

神经元是人体在运动时产生和调节运动信号的关键组件,主要由大脑皮层和脊髓神经元组成。

大脑控制身体的高级运动,脊髓则负责控制更基本的运动,如肢体的简单移动和平衡维持。

神经肌肉接合体是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之间的连接部位,通过神经冲动驱动肌肉收缩。

人体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肌肉纤维: 快速肌、慢肌和中等肌。

每一种肌肉纤维的运动能力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适当地组合不同种类的肌肉纤维可以使肌肉力量和速度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运动模式。

神经通路是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的神经分布系统,其传导过程主要通过局部电位变化和远程化学递质的释放完成。

神经元之间有兴奋和抑制作用的区分,不同的神经元间有连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状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将大脑的指令传达到神经肌肉接合体,从而驱动肌肉收缩。

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习题与答案

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习题与答案

1.人体运动是以骨为,关节为,肌肉为而完成的。

2.骨按形态分类可分为()、()、()和()。

3.骨的化学成分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

有机物主要是和(),使骨具有;无机物主要是,使骨具有。

4.骨的基本结构可分为()、()、()。

5.骨的发育可分为()、()。

6.骨连结可分和两种,其中又称关节。

7.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和。

8.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和等。

9.关节的屈伸运动是绕轴在面内进行的;收展运动是绕轴在面内进行的。

10.滑液在关节运动中具有作用,它是由分泌出来的。

关节腔内为真空,呈状态,这有利于关节的稳固性。

11.肌肉的基本结构有和。

12.肌肉的辅助结构有、、和等。

13.肌肉的物理特性是和。

14.上肢骨包括()和()15.上肢带骨包括()和()。

16.自由上肢骨包括()、()、()和()。

17.手骨包括()、()和()。

18.下肢骨包括()和()19.下肢带骨由()组成,其又由()、()和()组成。

20.自由下肢骨包括()、()、()()和()。

21.足骨包括()、()和()。

22.椎骨可分()、()、()()和()。

23.所有椎骨的椎孔连成,以容纳。

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孔,有通过。

24.颅骨可分为()和()。

25.在人体体表上可以触摸到肩胛骨的、、、、等表面形态结构。

肩宽是指与之间的距离。

26.在人体体表可触摸到尺骨的、、等表面形态结构。

在人体体表可触摸到桡骨的、、等表面形态结构。

27.上肢带骨借助于关节和关节连结而成为一个整体。

28.肩关节是由和构成。

主要辅助结构有、。

29.肘关节是由、、3个关节组成,它们共同被包在一个内,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

30.在肘关节处于屈位时,可触及的骨性结构在内侧是、外侧是、后面是。

31.完成两臂侧平举动作,主要是和肌,前者起自,止于;后者起自,止于。

32.单杠反握引体向上时,肘关节绕做的运动,主要由肌和肌在固定条件下收缩完成的。

33.推铅球时的上肢出手动作,肩关节做的运动,主要由和肌在固定情况下完成的;肘关节做的运动,主要由和肌在固定条件下完成的。

运动生理学肌肉结构与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运动生理学肌肉结构与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运动生理学肌肉结构与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肌肉结构与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运动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

而在运动过程中,肌肉结构和神经调节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运动生理学中肌肉结构和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从而更好地了解运动的本质。

一、肌肉结构肌肉是由肌纤维组成的,每根肌纤维又由多个肌原纤维构成。

肌原纤维是肌肉的基本单位,由肌肉纤维束化合而成。

肌原纤维内部存在着许多肌纤维,其中心部是肌小交叉桥,外面是含有丰富血管和神经的肌肉纤维。

肌肉纤维束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从而实现力量的传递。

二、肌肉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肌肉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涉及到神经系统的调控过程。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神经元从大脑或脊髓发出的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给肌肉组织,从而引发肌肉的收缩。

具体来说,肌肉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上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位于大脑皮质运动区或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灰质。

它们发送神经冲动到下运动神经元,从而激活肌肉组织。

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控制肌肉的主动收缩和力度,是整个肌肉运动调节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2. 下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是上运动神经元的信号传递接收器。

一旦接收到上运动神经元的信号,下运动神经元将通过运动神经纤维将信号传递给肌肉纤维束,从而引发肌肉的收缩。

下运动神经元起到激活肌肉的作用。

3. 神经肌肉接头神经肌肉接头是神经元和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点。

当下运动神经元接收到上运动神经元的信号后,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将信号传递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接头中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会释放乙酰胆碱,与肌肉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进而激活肌肉纤维,引发肌肉收缩。

4. 肌内神经系统肌内神经系统是指位于肌肉组织内部的一组神经网络。

它们与神经肌肉接头相连,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肌内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以使肌肉对神经信号更敏感,并有助于协调肌肉的运动。

总结:肌肉结构和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密切相关,共同参与了人体运动过程。

生物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

生物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

生物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其通过模拟人体各部位的运动结构,对人体的运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这项研究的背景是,人体的运动涉及到多个部位的协同作用,包括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和骨骼系统等,而这些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对人体的正常运动至关重要。

当我们行走、跑步或举重时,不同部位的肌肉需要紧密配合,才能完成复杂的动作。

了解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不仅有助于解释人体运动的生理机制,还可以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在医学领域,通过研究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肌肉骨骼系统的疾病发生机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在运动科学领域,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优化运动员的动作技能。

通过对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的研究,可以深化对人体运动机制的理解,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人体运动的结构和机理:通过构建生物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运动的结构和机理,包括各个部位的运动规律、协调性和协同性等特点。

2. 优化人体运动性能:通过研究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可以为优化人体运动性能提供理论支持,例如设计更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案、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等。

3. 推动医学研究和康复治疗: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学研究和康复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例如研究各种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评估康复效果等。

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人体运动机理,优化运动性能,推动医学研究和康复治疗的发展。

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为人类健康和运动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人体部位运动结构模型是生物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人体的运动结构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各部位在运动过程中的协调机制和作用原理,有助于揭示人体运动的复杂性和精细度。

科学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科学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科学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机器,由多个系统和器官组成。

科学研究揭示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身的生理和生命活动。

本文将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及整个人体的角度,探讨科学人体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其结构与功能对人体的正常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体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起到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细胞质包含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液体,是细胞内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的场所。

细胞核则负责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在细胞的功能方面,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专门化功能。

例如,神经细胞能够传递电信号,肌肉细胞能够收缩产生力量,红细胞能够携带氧分子等。

这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配合,使得人体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反应。

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组织是由具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不同的组织在人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能。

常见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上皮组织位于人体的表面和腔道内,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例如,皮肤上的角质层起到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界刺激的作用。

结缔组织主要构成了人体的骨骼、肌肉和器官之间的连接,起到支持和保护器官的作用。

肌肉组织则是人体运动的关键组织,能够产生力量和运动。

神经组织负责传递电信号和协调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三、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体拥有多个器官系统,它们由不同的器官和组织组成,履行着不同的功能。

1.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分,以及带走代谢产物和废物。

2.呼吸系统:由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用于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

3.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供给全身各个组织和细胞。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4节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描述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2.概述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特点。

3.描述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大脑皮层的结构,分析其结构是如何和功能相适应的。

2.科学思维:通过模型构建,加深理解神经系统是如何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进行分级调节的。

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1)结构①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

②沟回:增加大脑的表面积。

(2)大脑发出的指令,可以通过脑干传到脊髓。

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1)科学发现①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②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③刺激中央前回的其他部位,则会引起其他相应器官的运动。

(2)得出结论①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

②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位于脊髓、脑干、下丘脑和大脑等)(1)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

(2)脑干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

(3)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4)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

2.实例(以排尿反射为例)(1)排尿受脊髓控制。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2)排尿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1)大脑皮层只是由神经元细胞体构成。

()(2)小脑、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共同调节躯体运动。

()(3)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答案:(1)×(2)√(3)√知识点一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第一运动区与大脑皮层体表感觉区相似的特点(1)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性的,但对头面部的支配主要是双侧性的。

(2)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其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部代表区内部的安排是正立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新 生 儿 颅 上 面 观
四肢骨
上、下肢骨的组成基本相同,分为此在形态上也有其不 同。上肢骨骼形体轻巧,关节松弛,附属结构少,运动灵 活;下肢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便于行走,因而其骨骼形 体坚实粗壮,关节结构稳定性强,连接紧密。
4、上肢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 组成: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 肢骨。 上肢带骨:① 锁骨 ② 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 ① 肱骨;② 尺骨;③ 桡骨; ④手骨;
2、骨的构造:
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骨内有骨髓腔, 内含骨髓。 骨组织是一种结缔组织,其特点是有大量 的细胞间质,并使骨组织成为一种坚硬而有一 定韧性的结缔组织。 骨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钙和磷。
骨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骨细胞分4种: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
骨细胞。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习惯上称为骨基质,简称骨质。
(2)上肢骨的连结: 肩关节: 肘关节:肱骨下端和尺骨、
桡骨的上端构成的肘关节。
肱骨图
桡骨和尺骨图
5、下肢骨及其连结:
(1)下肢骨:由下肢带骨及自由下肢骨组成。 下肢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① 股骨 ② 髌骨 ③ 胫骨④ 腓骨⑤ 足骨 (2)下肢骨的主要连结方式: a、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与股骨头的构成。
间骨板是位于骨单位之间的一些平行骨
板,是原有骨单位或内、外环骨板更新改建
过程中的残留部分。
骨的解剖结构
骨髓:
① 红骨髓:胎儿幼儿骨髓腔及松质内部都
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② 黄骨髓:5岁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
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
骨膜:是一层纤维结缔组织膜,紧贴于关节面
以外的骨面上。
① 外膜:外表面。 ② 内膜:腔面。
骨质:

人类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类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人类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类的肌肉骨骼系统是由骨骼、肌肉、关节和韧带组成的。

这个系统是我们身体的支撑和运动之源,也是维持身体机能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分析人类肌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人体运动的机制。

1. 骨骼的基础结构我们的骨骼是由206个骨头构成的。

这些骨头被分成两类:Axial Skeleton(轴骨骼)和Appendicular Skeleton(附肢骨骼)。

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和胸廓。

附肢骨骼则包括上肢和下肢。

在骨骼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态和结构的骨头。

例如,长骨,如股骨和肱骨,有着长长的圆柱形,它们在骨干中扮演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短骨,如骨盆和锁骨,具有短而厚的外观,用于支撑身体的压力。

扁骨,如骨盖和颅骨,在身体中提供了较大的表面积,并保护身体重要的器官。

2. 肌肉的结构和功能肌肉是由肌纤维组成的。

这些肌纤维由许多微小的肌原纤维组成。

肌原纤维通过肌肉纤维束连接在一起,形成骨骼肌。

肌肉长成有机肌肉使其可以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我们的肌肉可以分为三类: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是在骨骼上运动的肌肉。

平滑肌是内部器官的肌肉。

心肌是心脏中的肌肉。

肌肉的力量来自于收缩的能力。

肌肉的收缩作用是由神经元通过神经肌肉连接来控制的。

当神经元收到指令时,它会释放神经递质,使骨骼肌肉纤维产生收缩作用,并在关节处产生力量。

3. 关节和韧带关节是连接骨头的地方。

它们的作用是使运动和灵活性成为可能。

不同类型的关节允许不同的运动范围。

例如,球状关节,如肩和髋关节,允许球体在关节内旋转。

椭圆形关节,如手腕关节,允许手部做某些旋转和曲线运动。

韧带是连接骨头到骨头的弹性组织。

它们稳定肌骨系统中的关节,并帮助防止不必要的运动。

韧带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吸收紧张和受力时的冲击和动能。

4. 人体运动机制的理解人体运动靠肌肉、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的紧密配合完成。

神经系统负责控制肌肉收缩和松弛,并调节运动幅度和速度。

肌肉提供力量来产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篇人体运动的调控结构一、神经和感官(一)填空题1.中枢神经包括( )和( )。

前者位于( ) 内,后者位于( )内,两者在( )处相连。

2.周围神经系统根据其兴奋传导方向,分为()和()。

3.脑分为( )、( )、( )、( )( )、( )6部分。

其中( )、( )、( ) 合称为脑干。

4.脑干除有第Ⅲ至第Ⅻ对脑神经外,还有非脑神经核,包括( )、( )、()、()、()、( )、( )。

其中( )和( )参与构成锥体外系。

5.中脑上丘核与( )有关,下丘核与( )有关。

6.间脑的( )和( )是内分泌器官。

7.小脑借3对( )与脑干背面相连。

8.大脑半球可分为5个叶,即( )、( )、( )、( )和岛叶。

9.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在( )、躯体感觉中枢在( ),视觉中枢在( ),听觉中枢在( )。

10.大脑基底核主要有( )、( )、( )和( )组成。

其中( )和( )合称纹状体。

11.脑神经有( )对,其中感觉性的脑神经是( )、( )、( );运动性的脑神经是( )、( )、( )、( )、( );混合性的脑神经是( )、( )、( )( )。

12.支配眼球运动的脑神经有( )、( )、( )。

支配胸腹腔内脏器官活动的脑神经是( )。

13.脊神经有( )对,其中颈神经( )对,胸神经( )对,腰神经( )对,骶神经( )对,尾神经( )对。

14.自主神经又称( ),由( )和( )发出,它又可分为( )和( )两个系统,支配( ),( )和( )的活动。

15.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 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其中枢突形成( );第2 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的( )和( )核,其轴突交叉后形成(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其轴突形成( ),经( ),止于( )。

16.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 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

由第3 级神经元胞体发出的轴突经内囊止于( )。

17.锥体系由两级神经元组成,上神经元位于( ) ,它发出的轴突组成( )束和( )束,下行分别止于( )和( )。

下神经元的轴突随( )神经和( )神经终止于骨骼肌,支配骨骼肌的活动。

18.眼球壁由3层构成,由外向内是( )、( )、( )。

19.眼球壁的外层即( ),前1/6是( ),具有( )作用,后5/6是( ),具有( )作用。

20.眼球壁的中间层即( ),由前向后分为( ),( ),( )3部分。

21.虹膜内含有两种平滑肌纤维,分别是( )和( ),前者受( )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 ),后者受( )神经支配,收缩时瞳孔( )。

22.睫状体内含有平滑肌纤维,称( ),受( )神经支配。

23.视细胞分( )和( )两种,前者感受( )和( )刺激,后者感受( )刺激。

24.眼球的屈光装置包括( )、( )、( )、( )。

其中( )对眼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25.晶状体借睫状小带连于睫状突上。

当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使睫状体向()方向移动,使睫状小带(),晶状体靠本身的弹性回缩曲度(),折光能力(),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

26.中耳由( )、( )和( )3部分组成,在( )内有3块听小骨,由外向内是( )、( )、( )。

中耳具有( )的功能。

27.内耳又称( ),位于( ),是( )感受器和( )感受器的所在部位。

28.骨迷路包括3部分,即( )、( )和( )。

29.膜迷路包括有( )、( )、( )、( )。

其中( )和( )位于前庭内。

30.内耳中的( )是听觉感受器;而( )、( )、( )是位觉感受器。

31.感受身体直线变速运动的感受器是( )和( );感受身体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是( )。

(二)判断题1.两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接触点,叫做突触。

( )2.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大部分组成。

( )3.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分,叫做灰质。

( )4.神经纤维集中的部分,叫做白质。

( )5.神经纤维集中成束,叫做神经。

( )6.脊髓前角内有运动核;后角内有与感觉有关核团( )7.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脑干。

( )8.薄束核和楔束核是脑桥内的灰质团块。

( )9.中脑上丘核与视觉有关。

( )10.锥体由皮质脊髓束的纤维集成。

( )11.延髓的网状结构是重要的“生命中枢”所在。

( )12.最简单的反射弧也要有三部分组成。

( )13.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是运动中枢。

( )14.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是感觉中枢。

( )15.颞横回是听觉中枢。

( )16.胼胝体是联系大脑两半球皮质的纤维。

( )17.每对脑神经都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成分。

( )18.脑神经共有12对,脊神经是33对。

( )19.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

( )20.脊神经前支是运动性的;后支是感觉性的。

( )21.脊神经前支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

( )22.臂丛后束发出的腋神经,支配三角肌。

( )23.植物性神经也叫内脏神经 ( ) 24.坐骨神经是全身最长、最粗的神经。

( ) 25.交感神经节位于器官旁和器官壁内。

( ) 26.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长。

( ) 27.交感神经可使内脏活动加快和加强。

( ) 28.锥体系是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 ) 29.锥体外系是维持和协调骨骼肌运动。

( ) 30.锥体外系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 ) 31.角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 ) 32.视网膜内的视杆细胞感光最灵敏。

( ) 33.中耳的鼓室可经咽鼓管与咽相通。

( ) 34.外耳和中耳是听觉器官,内耳是位觉器官。

( ) 35.膜迷路内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是位觉装置。

( ) 36.囊斑可感受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 ) 37.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它位于蜗管内。

( ) 38.反射弧由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组成。

( ) 39.壶腹嵴可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 ) 40.分布于骨骼肌内的效应器叫做肌梭。

( )(三)选择题1.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构叫做 ( )①肌梭②突触③轴突④运动终板2.神经系统 ( )①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②可区分为脑和脊髓两部③位于颅腔和椎管内④其功能是支配骨胳肌的运动3.在中枢神经里,神经元胞体集中叫做 ( )①灰质②白质③皮质④神经核4.反射活动中,神经冲动所经过的路径是 ( )①反射②反射弧③传入神经纤维④传出神经纤维5.脊髓 ( )①是周围神经系的主要结构②位于椎间孔内③全长有两处膨大,即颈膨大和腰骶膨大④以上都对6.脊髓前角是 ( )①感觉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处②运动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处③运动和感觉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处④联络神经元细胞体集中处7.分布到骨骼肌肌梭内的神经元是 ( )①脊髓灰质前角γ运动神经元。

②脊髓灰质前角α运动神经元。

③脊髓灰质后角的中间神经元。

④脊髓灰质侧角的神经元。

8.脊髓白质 ( )①位于脊髓的中央②可分前索和后索两部③后索内有薄束和楔束④由神经元构成9.下列结构属于中脑 ( )①楔束结节②红核和黑质③背侧丘脑④丘系交叉10.关于脊髓的结构 ( )①中央管与第四脑室不连续。

②胸腰段灰质有侧角。

③骶段灰质有侧角。

④在第1--4颈髓宽度显著增加。

11.脑干白质包括 ( )①内侧丘系。

②脊髓丘脑束。

③锥体束。

④上述说法都对。

12.锥体 ( )①位于延髓的腹侧②内有薄束核和楔束核③为锥体系的中转站④有传导本体感觉的功能13.网状结构 ( )①只存在于大脑。

②只存在于脊髓。

③在脑干中最发达。

④上述说法都不对。

14.小脑 ( )①位于大脑半球枕叶下方②有纤维分别与延髓、脑桥、中脑联系③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④以上都对15.小脑向外发出纤维的部位 ( )①小脑脚。

②小脑前叶。

③小脑核。

④小脑后叶。

16.下列结构除哪一项外,都属间脑 ( )①背侧丘脑②下丘脑③上丘④内、外侧膝状体17.躯干感觉中枢在大脑半球的 ( )①额叶。

②枕叶。

③颞叶。

④顶叶。

18.大脑的基底核包括有 ( )①齿状核②尾状核③薄束核④红核19.纹状体是 ( )①豆状核和尾状核的统称。

②是位于丘脑和豆状核、尾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

③是由大脑白质3类纤维组成。

④上述说法都不对20.颞横回是 ( )①运动中枢②感觉中枢③视觉中枢④听觉中枢21.联络大脑两半球皮质的纤维是 ( )①联络纤维②胼胝体③投射纤维④网状纤维22.组成内囊的是 ( )①投射纤维及联络纤维。

②联合纤维及皮质传出纤维。

③联络纤维。

④投射纤维。

23胼胝体 ( )①位于大脑外侧沟深部②是大脑神经细胞体的集团③为连结大脑两半球的纤维④以上都不对24.边缘叶是 ( )①运动中枢②感觉中枢③内脏活动中枢④视觉中枢。

25.腋神经损伤时: ( )①不能展肩。

②不能屈腕。

②③不能伸腕。

④不能握拳26.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 )①由三级神经元组成②第二级神经元是薄束核和楔束核③第三级神经元细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④以上都对27.锥体系的传导路 ( )①由3级神经元组成。

②从大脑皮质发出至脊髓前角细胞都不交叉。

③由2级神经元组成,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④上述说法都不对。

28.皮质脊髓束 ( )①由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发出②经过内囊③终于脊髓后角④支配全身各部骨胳肌的运动29.上肢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 ( )①由两级神经元组成②第一级神经元细胞体在大脑皮质中央前回③第二级神经元细胞体在脊髓前角运动核④以上都对30.视网膜是眼球壁的最内层 ( )①除虹膜部和睫状体部外都有感光作用。

②三部都有感光作用。

③仅中央凹处有感光作用。

④在视网膜的视神经盘处有感光作用。

31.眼球壁的中膜为血管膜,它包括三部分,即 ( )①角膜、虹膜、睫状体②虹膜、睫状体、脉络膜③虹膜、脉络膜、视网膜④巩膜、睫状体、纤维膜32.角膜 ( )①内有血管②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③内有色素细胞④以上都对33.睫状体 ( )①是巩膜的一部分②是调节玻璃体凸度的结构③其内环状肌纤维放松时,可使睫状小带松弛④看近物时其内环状肌纤维必须收缩34.视网膜内能感强光并辨颜色的细胞是 ( )①视锥细胞②视杆细胞③双极细胞④节细胞35.视网膜视部无感光作用的部位是 ( )①黄斑②视神经盘③眼球后极④以上都不对36.黄斑 ( )①是巩膜上出现的黄色斑点②为视神经穿出处③此处视锥细胞密集④以上都不对37.视锥细胞 ( )①能感受弱光刺激,在暗光时起作用。

②含有感光物质──视紫兰质。

③含有感光物质──视紫红质。

④只能辨别颜色。

38.眼球的屈光装置为 ( )①角膜、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②角膜、脉络膜、房水、玻璃体③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④以上都不对39.视近物时,睫状肌与睫状小带的关系是 ( )①前者紧张,后者松弛②前者松弛,后者紧张③两者都紧张④两者都松弛40.耳 ( )①中耳又叫做前庭②内耳又叫做膜迷路③中耳内有三块听小骨④中耳和外耳相通41.内耳又称迷路 ( )①是蜗器和前庭器迷路的所在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