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图集
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桑梓店规划

桑梓店镇镇村体系规划说明书济南市规划局二〇〇九年七月目录1 规划背景与总则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依据 (1)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4规划范围与期限 (2)2 现状分析 (3)2.1现状概况 (3)2.2镇村建设现状 (3)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4)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5)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5)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5)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9)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9)3.2《济南市北跨与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 (11)3.3《黄河北部地区概念规划及天桥工业园选址研究》 (11)3.4《济南化工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济南化工工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 (11)3.5《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1)4 城乡统筹发展 (13)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3)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5)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16)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16)5 发展定位与规模 (17)5.1发展定位 (17)5.2发展规模 (17)5.3城镇化水平 (17)6 镇村体系结构 (18)6.1镇村等级结构 (18)6.2镇村规模结构 (19)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19)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2)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2)7.2村庄迁并与整合 (22)7.3村庄布点规划 (23)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25)8 公共设施规划 (27)8.1规划原则与标准 (27)8.2行政办公设施 (29)8.3商业服务设施 (29)8.4教育设施 (29)8.5医疗设施 (29)8.6文化体育设施 (29)9 基础设施规划 (32)9.1道路交通规划 (32)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34)9.3排水工程规划 (34)9.4电力工程规划 (34)9.5通信工程规划 (36)9.6燃气工程规划 (36)9.7供热工程规划 (36)9.8防洪规划 (36)9.9消防规划 (36)9.10环境卫生规划 (37)9.11防灾规划 (37)9.12环境保护规划 (38)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0)10.1近期建设重点 (40)10.2政策措施 (43)1 规划背景与总则1.1 规划背景(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要求。
(完整版)BDJ-党家片区控制性规划--基础资料汇编

一、历史沿革党家地区的起步建设是在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受“三线”建设项目分散、靠山、隐蔽布置思想的影响,在党家庄设立工业片区而开始的。
此时,济南城市开始形成主城区集中成片,具有一定规模,外带王舍人和党家两个工业片区的整体空间结构。
到二十世纪末,随着贤文和大金组团的发展,济南城市布局形态逐渐演变成由集中的主城区和王舍人、贤文、党家、大金四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组成的“一城四团”的带状布局结构模式。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则把党家片区划入主城区。
在这几十年的建设过程中,党家地区一直是作为济南城市的一个工业组团而存在和发展的。
二、行政区划1966年—1977年(“文革时期”)——党家庄被确定为济南城市的独立工业片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将党家庄和王舍人作为两个工业重点建设地区。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修订)——确定党家是以汽车制造工业为主的独立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工业。
《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将党家组团和大金组团划入主城区,规划党家严禁发展污染工业,可发展绿色食品种植及加工等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也可布置一些教育培训基地。
1983年6月10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120号文批复了《八O年规划》。
国务院在批复中对实施规划,加强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七点指示。
其中将王舍人庄、党家庄作为工业片区发展,是市区的工业组团。
2000年12月22日,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0〕134号)正式批复了《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
2000年,济南市辖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5区,长清、平阴、济阳、商河4县和章丘市,共设50个街道办事处,68个镇,42个乡和393个居委会、4702个行政村(5478个自然村)。
市中区辖经二路、大观园、泺源、四里村、二七新村、经七路、馆驿街、岔路街、魏家庄、七里山、六里山、玉函路、杆石桥、舜玉路、王官庄15个街道办事处和七贤、十六里河、党家庄3个镇,有120个居委会,92个行政村(113个自然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7.15•【字号】济政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济政发〔2022〕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现将《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2022年7月15日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2022年7月目录第一章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科学确定目标要求一、发展基础二、发展趋势三、指导思想四、主要目标第二章全面提升市民化质量营造平等包容发展氛围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二、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第三章加快优化城镇化布局健全完善现代城镇体系一、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二、优化发展中心城区三、拓展城镇化发展空间四、补齐县城发展弱项短板五、培育城镇化发展新节点第四章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高标准打造数字共享生态一、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二、创新发展城市数字经济三、建设精准智治数字政府四、构建全民共享数字生活第五章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全力建设美丽宜居泉城一、强化规划建设管理统筹二、争创城市绿色发展示范三、提升泉城生态安全韧性四、彰显山水历史人文魅力第六章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扎实推进全民共同富裕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三、推动城乡社会治理协同高效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共同富裕第七章深入推进双向城镇化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配置二、推动城乡产业协同融合发展第八章建立规划保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实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二、健全协调落实机制三、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四、凝聚规划实施合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济南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节指导思想 (1)第二节规划依据 (1)第三节规划期限与范围 (3)第一章规划背景 (4)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4)第二节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5)第三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7)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0)第一节规划原则 (10)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11)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3)第四节规划基本策略 (16)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9)第一节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原则 (19)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第三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3)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28)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8)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管制 (31)第三节县(市、区)规划指标调控 (35)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36)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36)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37)第三节科学利用园地与林地 (38)第四节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 (39)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40)第一节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40)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4)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则 (45)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48)第一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及发展定位 (48)第二节中心城区人口及用地规模 (48)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9)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1)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51)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52)第三节土地综合整治 (54)第四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56)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0)第一节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60)第二节规划实施的法律措施 (61)第三节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62)第四节规划实施的技术手段 (64)第五节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65)第十章附则 (66)文本附表 (67)前言第一节指导思想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并重,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统筹协调市域内各类、各业土地利用关系,提高用地效益和水平,强化用地调控和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市控规用地性质分类

T1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T
T2
T21 T22 T23
高速公路用地 一、二、三级用地 长途客运站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港口用地 机场用地
T3 T4 T5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 S1a S1 S11 S12 S13 S S19 快速路用地 主干路用地 次干路用地 支路用地 其它道路用地 广场用地 S2 S21 S22 交通广场用地 游憩集会广场用地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S3 S31 S32 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
类别代号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居住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R11 R1 R12 R13 R14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道路用地 绿地 二类居住用地 R21 R2 R22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范围 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 的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粮店、菜店、副 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社区管理、文化活动、医疗卫生等用 地。(不含托幼、中小学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 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 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粮店、菜店、副 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社区管理、文化活动、医疗卫生等用 地。(不含托幼、中小学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 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 有混合交叉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粮店、菜店、副 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社区管理、文化活动、医疗卫生等用 地。(不含托幼、中小学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 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粮店、菜店、副 食店、服务站、储蓄所、邮政所、社区管理、文化活动、医疗卫生等用 地。(不含托幼、中小学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区路、组团路或小街、小巷、小胡同及停车 场等用地。 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小游园等用地 幼托、小学、初中、高中、九年一贯制等学校用地 独立占地的幼儿园和托儿所的用地 小学用地 初中和寄宿制初中用地 高中和寄宿制高中用地 涵盖初中和小学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用地 相对独立占地的学生公寓、单身职工公寓等用地。 学生集体居住的宿舍区 单身职工集体居住的宿舍区 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 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行政、党派和团体等机构用地
济南市总规文本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西部新城规划(经典完整版)

概念主题关键词
1. 纵横阡陌,融通天下 2. 拥自然灵秀,享城市美好 3. 孔孟之乡, 山水泉城 4. 多层次立体连通 5. 城市绿洲(立体绿化城市)
5. Gate to Jinan / “齐鲁之门” 6. 未来城 / 次世代城市 7. Living Town 全生活城 8. 创意产业总部基地 9. 新城市产业经济
住宅 99.8M/31F
78M
住宅 99.8M/31F
76M
住宅 99.8M/31F
商业 69M 2F
住宅 71.0M/22F
住宅用地日照分析示意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总体透视图
中央花园透视图
复式公寓&SOHO透视图
中央绿带商业出入口示意图
济南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东 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济南别名泉城、 济;面积8,227平方千米;人口660万;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市鸟是白鹭,吉祥动物是金牛。具有4000多年的 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 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 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 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近期建设重点工程: 场站一体化
位置: 东到站东路、西邻站西路,南至横支10号线,北至济西东路。 规模: 占地约60公顷,建筑总规模约50万平方米。 内容: 以高铁、地铁、长途、城市交通为核心的综合大型交通集散中心,兼顾酒 店、商业、办公、车库、人防等市政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