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
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转型的动因与路径

咖
瑚D 悯
Ne w d e v e l o p me n t a ea r , Bu i l t - u p a r e a , Tr an s i t i o n , Ur b a n ma s ar t p l a n , Ur b a n r e n e wa I
[ 关键词 ]增量;存量;转型;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更新 [ 文章编号 ] 1 0 0 6 — 0 0 2 2 ( 2 0 1 3 ) 0 5 - 0 0 0 5 - 0 6 [ 中图分类号 ] T U g 8 4 . 1 1 [ 文献标识码 ] B F r o m Ph y s i c a I E x p a n s i o n T o Bu i l t - u p Ar e a I mp r o v e me n t : Sh e n z h e n Ma s t e r Pl a n T r a n s i t i o n F o r c e s An d
称 深 圳总规 》)自获得 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至今 已 近三年 。该版被称为 “ 转型规 划”的城市总体 规划, 因率先提 出空间发展模式 由 “ 增量扩张” 向“ 存量优化” 的重大转变和 创新而荣获全国优 秀城 乡规划设计一等 奖,且在实践 中也取得 了显著成效。关于 “ 转型规划” 的思路 、内容和方法,此前已有学者进行 了较为系统 的总结和阐述,本文不再过 多赘述。在各地城市普遍
P l a n n i n g om c p i l a t i o n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b r e a k t h ou r g h i s i n e v i t a b l e . S h e n z h e n ma s t e r p l a n( 2 0 1 0 - 2 0 2 0 ) s p e c i i f e s l a n d s c a l e , i n t e g r a t e s n e w a n d r e n o v a t i o n I a n d 。 a d j u s t s f u n c t i o n a n d s t r u c t U e, r r e f o r ms u r b a n r e n e wa l mo d e I a n d p o l i c y me c h a n i s m, a n d e x p l o es r n e w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局部修订(第4章 密度分区与容积率)

4.2.4
居住用地地块容积率等级分为 5 个等级区间, 对应的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及容积率上限宜符合表 4.2.4 规定。
表 4.3.1
居住用地地块容积率指引
表 4.2.4 分级 1 2 3 4
4.2.5
居住用地地块容积率指引 基准容积率 3.2 2.8 2.2 1.5 容积率上限 6.0 5.0 4.0 2.5 4.3.2
表 4.2.12 物流仓储用地地块容积率 分级 1 2 用地性质 仓储用地(W1) 物流用地(W0) 容积率上限 3.0 4.0
《深标》 (2014 年 1 月 1 日)
4.4 4.4.1 修正系数
地块规模修正系数
2018 年局部修订
地块容积及容积率与地块规模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业用地及物流仓储用 地的基准用地规模宜按表 4.4.1 执行。地块面积小于等于基准用地规模时,地块规模修正系数为 0。地块面积 大于基准用地规模时,地块修正系数按超出基准用地规模每 0.1 公顷计 0.005 并累加计算,不足 0.1 公顷按 4.2.8 居住用地地块容积率与地块规模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以 1 公顷为基准用地规模。地块大于或小于基准用 地规模,地块容积率均应折减。地块规模修正系数宜按表 4.2.6 执行。 0.1 公顷修正,最大取值小于等于 0.3。 表 4.4.1 基准用地规模
FAR 规划=FAR 基准×(1+ A1)×(1+A2)…;
式中:FAR 基准——密度分区地块基准容积率;
(公式 4.2.3)
容积是地块开发因特定条件,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交通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绿地公共空间系统等因公共 利益制约而转移的容积部分;地块奖励容积是为保障公共利益目的实现而奖励的容积部分,地块奖励容积最 高不超过地块基础容积的 30%。地块容积宜按下式计算:
深圳总体规划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1)民意调查阶段(2006.10-12):开通民意倾听热线电话、 电子邮件和移动短信的接受平台,在多个网站上开设“公众 参与总规修编”的专栏,进行网上专题调查的合作。
全过程广泛深入的公众参与
(2)咨询讨论阶段(2006.11-2007.4):通过现场、广 播、电视、报纸等途径开展公共论坛,邀请相关领域的专 家、部门代表、公众代表参加,就社会各界关心的重点问 题进行开放式的沟通和交流。
2.2 发展形势分析
(3)深港合作的拓展与深化
2007年初,香港特首曾荫权在连任竞选纲 领中明确提出“与深圳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 建世界级都会”的战略目标。 2007年10月10日,曾荫权发表本任期的首 份施政报告《香港新方向》,再次确立港深都 会的发展目标,并宣布,在任期内会致力推动 10项重大建设工程上马。包括:广深港高速 铁路、港珠澳大桥、港深空港合作、港深共同 开发河套等4项跨界基建,将深港城市合作推 进到实质操作层次。
城 市 价 值 链
附加值
研发模块 品牌模块 标准模块
中试模块 装配模块 试 高 制 品 研 制 或 低 上游 开 发 零 部 件 生 产 模 块 零 部 件 生 产
行业n
产 业 价 值 链
企业1 售 后 服 务 下游 行业1 企业2 … 企业n
加 工 组 装
销 售
2、城市发展条件与规划思路
探索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综述

22) ( 0 0 ) 简称新 < 总规> ) 是深圳第3 具有法定 版
意义 的总体 规划。规划 以2 0 年 完成 并首次 由地 06 方 人大立法通过的 < f2 3 城市 发展策略>为 深:1 0 ) .0 1 基础 .提出 了城市转型 的重大 战略转 折思路 ,将
3 深圳 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我 国的经济特 区 的定位 ,明确深圳在 国家改 革开放 战略 中继 续担 当科 学发展排头兵 的先行先 试 的历 史使 命。相应的城市职能为 国 家综合配
套 改革 试验 区 .实践 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 展模式 的示范 区 。 其次 .将 ( 6 9 总规>确定 的 。 华南地 区重要
总规> 的有效实施 .深圳先后编制 了 < 深圳市总 体规划检讨 与对 策>和两轮近期建设规划 .适 时
要关 头 ,持续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供给严 重不 足 的矛盾 日益尖锐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的惯性 、 社会 结构的失衡 .城市软实 力优势 的逐渐 弱化 、
城市 资源和环境的紧约束等 问题持续 困扰 着城市
行 探路 。
深圳 、效益深圳 ”、创建具有 示范效应的国家创 新型集约型城市提供 有力支撑 。关于城市发展 的 思路和规划理念都将 实现 重大转变 :在发展动 力 上 .要从 以往 以要素推 动和 投资推动为主 向创新 推动转 变 ;在发 展方式上 .从外延扩张型发展 向 内涵集 约式 发展 转 变 :在 空 间利 用模式 上 .由 增量增长 向 减 量发展 转变 :在规划 内容 上 .由单纯强调 空间设计 的物质性 规划 向空 间设
首 先 是 经 济 和 人 口规 模 巨 大 .但 结 构 和 质
计 与制度设计并重 的综合性 、政策性规 划转 变。
2019年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总则1.《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于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修订于1988年,经过十多年的实施,XX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旧城改建和新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城市功能和整体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XX相继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开放港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党和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以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浦东开发开放为代表的长江沿岸经济走廊加速开发,都标志着XX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以《XX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6—2020年)》为指导,特制定XX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立足XX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指导思想,突出“战略性、超前性、适应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重点内容为:(1)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合理引导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分布,提高用地集约性;(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主城功能分区,强化主城服务功能;(4)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历史遗存,继承和发扬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生态框架,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完善基础设施系统,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3.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年至202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下世纪中叶。
近期规划期限为2000年。
中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
4.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镇地区和主城三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即XX市行政区域,面积8467平方公里;城镇地区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外围7个重点镇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面积2256平方公里;主城规划范围以三环路以内地区为主,面积约85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具体划分见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第4部分)。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海洋岸线保护与利用目标
• 1.严格控制自然岸线的占用,保全岸线生
态与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和特殊性;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李佳林 王琦
• 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
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 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深圳市
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1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2
城市规模
3
城市空间结构
地效益达到45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工业 用地规模控制在220平方公里左右。
• 实施“促进主导产业,改进传统产业,扶
持创新产业”的工业发展策略,积极培育 战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国际名牌产品, 提高重点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产业根植性。
• 工业布局:依托西、中、东三条城市发展
轴,逐步形成“一核心、九片区、五十二 园”的工业布局结构。
地约2.3平方公里,文化娱乐设施总用地 规模达到5.5平方公里,独立占地的公共 文化设施用地人均约0.5平方米。
• 体育设施:规划期末新增体育用地约4.2
平方公里,体育设施总用地规模达到7平方 公里,独立占地的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达到 0.6平方米/人的配置标准。
7 城市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建设目标
学位供给规模达到100万个,高中阶段学位 供给规模达到20万个,高等教育学位供给 规模达到10万个以上。
• 医疗卫生设施:规划期末新增医疗卫生用
1.深圳市宝安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深圳市宝安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二〇一三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土地利用目标 (5)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5)第二节主要调控指标分解 (7)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1)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1)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2)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15)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15)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与管制规则 (19)第五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一节新增建设用地控制 (23)第二节存量建设用地循环利用 (24)第三节建设用地清退 (25)第六章农用地保护 (27)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7)第二节其他农用地保护 (28)第七章土地整治工程与近期用地安排 (30)第一节土地整治 (30)第二节近期用地规划 (31)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4)附表 (36)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统筹宝安片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3.《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3号)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6.《关于印发<广东省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审批办法>的通知》(粤国土资规保发〔2009〕198号)7.《关于市县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有关问题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0〕207号)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10.《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11.《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2-2009)12.《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13.《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14.《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送审稿)15.《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与本规划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和规划。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三十周年1990-2020

g P UPDISUrban Planning&DesignInstitute ofShenzhen舉圳市城市規划设计研究院深规院官网规划评论共同城市深规院招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三+周年1990-2020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是一所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的城市规划咨询研究设计机构。
历经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大潮的洗礼,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深规院在长期全方位参与深圳的宏观政策研究、城市发展研究、规划设计和工程咨询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深厚的学术理论功底、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强大的专业攻坚能力,已经成为深圳市城市规划建设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综合技术实力位居全国知名规划院前列。
技术优势——深规院致力于提供最优秀的规划成果和服务城市建设的规划咨询研究,形成了讲求实效的“务实、创新、优质、诚信”的工作理念,在城市各类型的规划研究及市政工程规划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0年来,在深圳以及国内外200多个地区完成了5800多个项目,涉及宏观区域研究、城市综合发展咨询、规划与城市设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低碳生态技术研究与应用、地区开发政策等多个领域。
技术成就——深规院擅长以多学科综合规划的方法,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现有19个生产所、3个专业院、3个分院。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本科以上技术人员占93%,各类执业注册师110人。
先后有数百次项目获国际、国家、部、省、市优秀规划设计或科技进步奖,其中国际级4项,国家级57项,省级124项,市级209项。
在全国各地的规划招投标活动中,有百余项项目中标,显示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在多个领域出版学术专著,并在全国性各类刊物上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丰硕的学术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专注深圳wm.卿II 经济特区换了朽的艰苦历程,步入了城市高速发展的阶段。
面对城市高速建设时期土地、经济、制度等方面的诸多挑战,肩负若“先锋”便命的深圳组軽一支本土删队伍,深规院应运而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文本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九月I 目录总则 (1)第一部分城市性质与规模 (3)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 (3)第二章城市规模............................................................................. . (4)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政策指引 (7)第三章区域协作政策............................................................................. .. (7)第四章经济转型政策............................................................................. .. (9)第五章社会和谐政策............................................................................. (10)第六章生态保护政策............................................................................. (11)第三部分城市空间发展与结构布局 (14)第七章土地综合利用与四区划定............................................................................. . (14)第一节土地综合利用............................................................................. .. (14)第二节四区划定............................................................................. . (15)第八章城市空间结构............................................................................. (17)第一节空间发展策略............................................................................. (17)第二节城市发展轴带............................................................................. .. (18)第三节城市分区与功能组团............................................................................. .. (19)第四节城市中心体系............................................................................. .. (21)第九章城市更新............................................................................. .. (22)第十章城市建设密度分区............................................................................. . (24)第十一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25)第十二章总体城市设计............................................................................. .. (27)第十三章五线划定与管制............................................................................. . (30)第四部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支撑体系 (34)第十四章产业发展与布局............................................................................. . (34)第一节工业发展与布局............................................................................. . (34)第二节物流业发展与布局............................................................................. (36)第三节金融业发展与布局............................................................................. (37)第四节文化产业发展与布局............................................................................. .. (38)第五节旅游业发展与布局............................................................................. (40)第十五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布局.............................................................................42第十六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设施布局 (44)第一节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 .. (44)第二节各类公共设施布局............................................................................. (46)第三节各类商业设施布局............................................................................. (48)第十七章城市文化特色与遗产保护.............................................................................50第一节文化特色塑造............................................................................. .. (50)第二节文化遗产保护............................................................................. .. (50)第十八章城市生态建设与绿地系统规划 (52)II 第一节城市生态建设............................................................................ (52)第二节绿地系统规划............................................................................. .. (55)第十九章城市环境保护............................................................................. .. (58)第一节地表水环境............................................................................. (59)第二节近岸海域环境............................................................................. .. (61)第三节空气环境............................................................................. (62)第四节声环境............................................................................. .. (64)第五节固体废弃物............................................................................. (65)第二十章海洋岸线保护与利用............................................................................. .. (66)第五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69)第二十一章综合交通设施............................................................................. .. (69)第一节交通发展目标与策略............................................................................. .. (69)第二节对外交通............................................................................. . (71)第三节公共交通............................................................................. . (74)第四节道路交通............................................................................. . (75)第二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 (76)第一节水资源和能源保障............................................................................. (76)第二节供、排水工程............................................................................. .. (79)第三节供电工程............................................................................. . (83)第四节供气工程............................................................................. . (84)第五节通信工程............................................................................. . (86)第六节环境卫生工程............................................................................. .. (88)第二十三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减灾 (90)第六部分规划实施政策支撑体系 (97)第二十四章特别政策地区............................................................................. .. (97)第二十五章分阶段实施指引............................................................................. .. (100)第二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02)第二十七章分区发展指引............................................................................. (107)第二十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政策与措施 (11)附则 (115)附表 (116)附表1: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116)附表2:城市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 (117)1 总则第1条本规划是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