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指标
医学检验指标

1~5%
11
〔一〕中性粒细胞增多
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同时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增加: 〔1〕生生理理性性增增多多 妊娠、剧烈运动、饮食过度、寒冷、婴幼儿期
〔2〕病病理理性性增增多多 1〕急性感染:各种局部感染如脓肿、阑尾炎、中耳炎、
扁挑体炎等,全身感染如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等
血清与血浆的根本成分相同
2024/3/4
6
一、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WBC〕:当机体出现炎症、感染、组织损 伤、白血病等疾患时,白细胞的数和质可出现异常。
末梢血
2024/3/4
7
临床意义--白细胞减少
1.疾病:病毒感染〔如流感〕、伤寒、疟 疾、麻疹、再障性贫血、肿瘤放了、化疗、 白血病;
2024/3/4
23
[临床意义]
l 血红蛋白增高:
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 病
创伤:严重烧伤、大量失水 用药:对氨基水杨酸钠、
2024/3/4
24
2 血红蛋白减低: 贫血--出血、再障性贫血
血红蛋白减低有以下几种情况。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成比例减少〔RBC↓ =Hb↓〕,急性失血性及溶血性贫血、再障性 贫血。
血液的根本组成 :由血浆〔无形成分〕和血细胞 〔有形成分组成〕。
有形成分包括悬浮于血浆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出去细胞〕局部。
2024/3/4
4
正常人的血浆容积约为体重的8%~9%,一 个70公斤体重的人有血浆量约为5600毫升。 含有大约91~92%的水分,和多种蛋白〔抗 体、酶、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葡萄糖、 激素、无机盐、维生素和代谢产物等。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_常见指标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专业是指通过科学仪器与方法对人体的生理、生化、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与监测,从而获取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相关信息。
医学检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生化、免疫等指标的检测,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1.血常规:血常规检测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感染等情况,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疗效。
2.生化指标: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健康状况,肾功能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血脂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血糖指标可以帮助诊断糖尿病。
3.免疫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主要包括炎症指标、免疫细胞计数等。
炎症指标可以评估炎症的程度和炎症是否存在,免疫细胞计数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状态。
4.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对于手术过程和药物治疗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5.传染病指标:传染病指标包括病原体抗体、病原体核酸等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其中一种病原体,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6.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筛查、诊断和监测恶性肿瘤。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7.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一种方法。
心电图可以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问题。
8.影像学: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异常情况,以支持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些常见指标在临床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不仅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工具,也为疾病早期筛查、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检验科的常见检测指标解读

检验科的常见检测指标解读在检验科中,常见的检测指标是医学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指标,它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疾病的发展情况。
本文将以无标题的形式,用正文的方式对检验科的常见检测指标进行解读,以期给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促进健康的指导。
血常规指标是最常见的检验指标之一,它包括了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多个项目。
血红蛋白是血液中携氧的蛋白质,它的测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贫血情况。
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患者的免疫功能,高计数可能表示有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血小板计数则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低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问题。
生化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测指标。
其中,血糖是最常见的生化指标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糖尿病情况。
正常的血糖水平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超出了范围,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除了血糖,肝功能指标也非常重要,如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等项目。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肝脏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肝功能损害等情况。
此外,电解质指标也是常见的检测项目。
电解质包括血钠、血钾、血钙等,它们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电解质的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的神经传导、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非常重要。
如果电解质出现失衡,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问题。
肿瘤标志物是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甲胎蛋白(AFP)等。
这些标志物可以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检测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肿瘤,以及肿瘤的发展情况。
还有许多其他的常见检测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测。
例如,免疫学检测项目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风湿指标可以帮助判断风湿性疾病等等。
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临床应用,医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检测项目。
综上所述,检验科的常见检测指标是医学检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情况。
血常规、生化、电解质、肿瘤标志物等指标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评价标准18项指标管理手册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评价标准18项指标管理手册1. 引言本手册旨在提供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评价标准的管理指南,涵盖了18项重要指标,以确保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背景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评价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和可靠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和评估,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 指标管理本手册共包含以下18项指标的管理要点:3.1 检验设备及设施- 检验设备的选择、购置和维护- 设备的校准和质控检测3.2 人员资质与培训- 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和评估方法3.3 样本采集和处理- 样本采集的规范要求- 样本的储存和处理方式3.4 样本运输- 样本运输的要求和流程管理- 运输条件的控制和记录3.5 试剂及标准品- 试剂和标准品的选择和采购- 保质期和质量控制要求3.6 质控品的使用- 质控品的选择和使用频率- 质控结果的分析和判定标准3.7 方法验证和批准- 方法验证的步骤和要求- 方法批准的程序和文件记录3.8 外部质量评价- 外部质量评价方案的参与和管理- 结果分析和纠正措施的制定3.9 内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量控制的实施和管理- 质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3.10 不良事件和异常处理- 不良事件的报告和跟踪处理- 异常结果的确认和处理程序3.11 报告与文件记录- 报告内容和格式的要求- 文件记录和保管的管理3.12 过程改进- 持续监控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3.13 安全与环境管理- 安全操作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 废弃物处理和安全设施管理3.14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方式和频率- 分析调查结果和改进措施3.15 技术服务与咨询- 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的提供- 反馈和问题解决机制3.16 绩效评价和奖惩机制- 人员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方法- 奖惩机制的制定和执行3.17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和传承机制- 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3.18 合规性管理- 相关法规和标准的遵守- 内部审核和认证要求4. 结论本手册提供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评价标准的管理手册,包含了18项指标的要点和管理要求。
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参考范围

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参考范围摘要:1.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概念与意义2.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具体内容3.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4.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正文:一、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概念与意义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组织等)进行实验室检测,以获取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在医学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病情依据,帮助患者尽早发现疾病并及时治疗。
二、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具体内容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血液学检验: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2.化学检验:包括血清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3.免疫学检验:包括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肿瘤标志物等指标。
4.病原学检验: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检测。
5.细胞学检验: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学等检验。
三、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参考范围是指正常人群中某项指标的波动范围。
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因各项指标的生理变异和检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巋异。
超出参考范围的指标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某种疾病或异常情况。
例如,血清胆固醇的测定可用作诊断高胆固醇血症的依据,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明确关系。
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0mmol/l 可考虑为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堵塞性心脏病等。
四、临床医学检验项目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临床医学检验项目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1.检验技术的创新:包括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化等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检验项目的个体化: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成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检验项目。
执业药师中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执业药师中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执业药师中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导语:在执业药师的考试中,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你知道吗?白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介绍吧。
本章中介绍的医学检验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生化、血脂及血糖检查、乙肝血清免疫学检查。
各种医学检验指标临床意义:特别是与药物作用相关的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白细胞分类及正常值(占白细胞总数%)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嗜酸性粒细胞成人0.01~0.05(1~5%) 儿童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全身感染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催眠药及有机磷中毒出血性疾病: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心梗中性粒细胞减少:病毒性感染疾病:伤寒、副伤寒、疟疾、乙肝、麻疹、流感、血液病、过敏性休克药物:苯二氮卓类、磺脲类促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肿瘤药中毒、放射线损伤、重金属中毒红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男性(4.09~5.74)×1012/L 女性(3.68~5.74)×1012/L 新生儿(6.0~7.0)×1012/L儿童(4.0~4.5)×1012/L 血红蛋白参考范围:男性131~172g/L 女性113~151g/L 儿童120~140g/L新生儿180~190g/L血小板计数参考范围:新生儿.儿童.男性(100~300)×109/L 女性(101~320)×109/L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氯霉素、甲砜霉素、抗血小板药、抗凝药、抗生素、磺胺类、抗肿瘤药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沉) 参考范围:男0~15mm/h 女0~20mm/h红细胞沉降率意义:生理性增快,病理性增快良性肿瘤、心绞痛时血沉正常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肾小管性:β2-微球蛋白混合性蛋白尿:同时含有以上2种溢出性蛋白尿:肾脏正常,而血液中含有大量异常蛋白质,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药物肾毒性蛋白尿: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甲氨蝶呤、灰黄霉素、氯丙嗪尿隐血:正常阴性尿血红蛋白:创伤、肾疾病、用药(阿司匹林、磺胺药、伯氨喹、硝基呋喃、万古霉素、卡那霉素、他汀类、秋水仙碱、解热镇痛药) 尿肌红蛋白:创伤、两性霉素B、、巴比妥类尿管型:正常阴性或仅有透明管型正常颗粒管型: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白细胞管型:急性肾盂肾炎便常规-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白细胞-菌痢、溃疡性结肠炎红细胞-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上皮细胞-肠壁炎症,结肠炎、伪膜性肠炎真菌-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肝功能检查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 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A/G比值:(1.5-2.5):1 肾功能检查项目:尿素氮(BUN)成人3.2-7.1mmol/L婴儿、儿童1.8-6.5mmol/L 肌酐(Cr)苦味酸法全血88.4-176.8umol/L 血清男性53-106umol/L 女性44-97umol/L血生化检查:血淀粉酶(AMY)-急性胰腺炎磷酸激酶(CPK/CK)-骨骼肌、心肌损伤血尿酸-痛风、白代谢增强、用药血糖:空腹3.9-6.1mmol/L餐后2h<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正常值:4.8%-6.0%意义:反映测定前1-2月内平均血糖水平适用于Ⅰ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和用药监测总胆固醇(TC)<5.2mmol/L 三脂酰甘油(TG)<1.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致病因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保护因子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大三阳:HBsAg(+)HBeAg(+)HBcAb(+)意义:说明HBV在人体内复制活跃,带有传染性,应尽快隔离。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医学检验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各种实验室技术手段,对身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为您介绍医学检验的基础知识。
一、医学检验的分类根据检验目的和方法的不同,医学检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临床血液检验:通过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检测,了解血液系统和全身健康状况,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水平等。
2. 生化检验:通过测定体液中各种生化指标的含量和活性,评估脏器功能和机体代谢状况,如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脂水平测定等。
3. 微生物学检验:通过分离、培养和鉴定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确定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致病性。
4. 免疫学检验:通过检测体液和细胞中的免疫参数,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如免疫球蛋白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
二、医学检验的常用指标在医学检验中,有一些常用的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和其意义:1.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蛋白质,它能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血红蛋白水平的改变可以反映出贫血、心脏疾病等情况。
2.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它能够防御和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可以提示感染或炎症等情况。
3.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小细胞片,它参与了止血和凝血的过程。
血小板计数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与出血或血栓相关的疾病有关。
4. 血糖水平(Glu):血糖水平是评估糖代谢和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可能意味着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5. 肝功能检查指标: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常见的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
6. 肾功能检查指标:肾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肾脏的排泄和调节功能,常见的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等。
三、医学检验的临床应用医学检验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鉴别和监测。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是临床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生物体内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获得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等信息。
以下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炎症、感染、贫血等情况,对全血细胞和炎症反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2.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指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内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情况,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血凝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凝血功能,帮助判断出血或者血栓病变,对于血液疾病、血栓性疾病、手术前后等情况的判断非常重要。
4.免疫学指标: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蛋白、细胞因子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帮助诊断和评估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5.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
这些指标可以辅助诊断肿瘤,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6.微生物检测: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真菌培养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感染病,及时发现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疫情监测。
以上只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见指标的一部分,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
医学检验在临床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还可以提供全面的生物学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7
20
2020/4/17
21
二、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RBC)计数 ,是贫血诊断的主要依据之 一。红细胞计数可用显微镜计数法、光电比浊法、 电子血细胞计数仪法测定。
红细胞主要功能是携氧和二氧化碳的呼吸载体。
2020/4/17
(2)病理性增多--细菌感染、出血、溶血、白 血病、某些恶性肿瘤;
2020/4/17
10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是一个大家族,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粒细胞。依其颗粒的染色特性又
分为三种: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 胞; 另一类细胞质中无特殊颗粒,包括淋巴 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 以上每种白细胞各自具有不同的数量和 功能。
第四章 常用医学检验指标及其 临床意义
2020/4/17
1
医学检查指标
是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疾病诊 疗过程需要监控指标。
2020/4/17
2
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指标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也 是疾病治疗中需要控制的指标。
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细胞学、 微生物免疫学和寄生虫学技术对人体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脱落细胞等标本 进行检查,以获得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 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为临床诊断疾病、 病情观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依据。
末梢血
2020/4/17
、疟 疾、麻疹、再障性贫血、肿瘤放了、化疗、 白血病;
2.药物:磺胺、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 抗肿瘤药、抗甲状腺制剂
3.放化疗、化学品(苯衍生物)
2020/4/17
9
[临床意义]---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婴幼儿、妊娠、分 娩、运动、寒冷、情绪激动;
疾病:多见于伤寒、副伤寒,某些传染病 早期,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后 , 大手术、严重烧伤
用药: (五)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
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020/4/17
18
(五)淋巴细胞增多或减少
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细胞,主要分为T细胞 和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映机体的免疫功 能状态。
血清血:液取出体外,不加进抗凝物质置于容器 内,血液就会凝固成块,除去血块后剩下的 液体称为血清。
血浆:血液(加抗凝剂)经离心后可将血液的有 形成分和液体部分分开,这液体部分称为血 浆。
血清与血浆的基本成分相同
2020/4/17
7
一、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WBC):当机体出现炎症、感染、组织损 伤、白血病等疾患时,白细胞的数和质可出现异常。
(4)过敏性休克
(5)脾功能亢进
(6)用药:磺胺、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 抗肿瘤药、抗甲状腺制剂等
2020/4/17
16
(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非感染)
(1)过敏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皮肤病 (4)血液病 (5)恶性肿瘤 (6)用药
2020/4/17
17
(四)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轻度感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多1-10 万
中度感染:中性粒细胞大于10.0万
重度感染:中性粒细胞大于20.0万
2020/4/17
15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
(1)疾病:某些传染病:伤寒、疟疾、病毒感 染(流感、乙肝、麻疹)
(2)血液病: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再 障性贫血、
(3)化学药物中毒与放射线损伤:
22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 (1)红细胞丢失; (2)造血原料不足 (3)红细胞破坏增加 (4)红细胞生成障碍 红细胞增多 (1)生理性增多; (2)病理性增多—大量失水血液浓缩(剧烈
2020/4/17
11
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
2020/4/17
1~5%
12
(一)中性粒细胞增多
在急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增多一般同时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增加: (1)生生理理性性增增多多 妊娠、剧烈运动、饮食过度、寒冷、婴幼儿期
(2)病病理理性性增增多多 1)急性感染:各种局部感染如脓肿、阑尾炎、中耳炎、
2020/4/17
3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 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小板
血液的基本组成 :由血浆(无形成分)和血细胞(有形 成分组成)。
有形成分包括悬浮于血浆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020/4/17
4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 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等四项 。
体、酶、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葡萄糖、 激素、无机盐、维生素和代谢产物等。
血液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激素和排泄废物 及调解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2020/4/17
6
正常人的血液是体重的8%~9%,总量为 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 比重为1.05~1.06。
血液的基本组成 :由血浆(无形成分)和血细胞 (有形成分组成)。
有形成分包括悬浮于血浆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出去细胞)部分。
2020/4/17
5
正常人的血浆容积约为体重的8%~9%,一
个70公斤体重的人有血浆量约为5600毫升。
含有大约91~92%的水分,和多种蛋白(抗
扁挑体炎等,全身感染如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等
2020/4/17
13
2)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 性酸中毒,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白血病和骨髓增值性疾病
4)其它疾病:急性大出血或急性溶血、白血 病及恶性肿瘤晚期、严重组织损伤:手术、 大面积烧伤、心梗、各种创伤
2020/4/17
14
增多
(1)感染性疾病:病毒如麻疹、风疹、流行性 腮腺炎、传染性肝炎等或杆菌感染如结核
(2)血液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其他:组织移植
减少:
淋巴细胞减少(绝对值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
2020/急4/17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等。
19
(六)单核细胞增多或减少
1 增多: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 如活动性肺结核、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疟疾、黑热病等;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 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结缔 组织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