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临床检验质量规范(允许总误差、允许CV和允许偏倚)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临床检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其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疗和治疗方案制定。

为了确保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操作规程,以规范临床检验的操作流程和质量管理。

本文将针对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临床检验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术语和定义。

1. 临床检验,指医务人员根据医学需要,对患者的生理、生化、免疫学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的过程。

2. 标准操作规程,是指为了保证临床检验质量,规范操作程序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文件。

二、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依据。

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要求。

3. 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三、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

1. 人员管理。

(1)人员配备,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检验工作的特点和规模,合理配置检验人员,包括临床检验医师、技术人员和质控人员等。

(2)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临床检验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2. 设备管理。

(1)检验设备的采购和验收,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需要,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临床检验设备,并对设备进行严格的验收和确认。

(2)设备维护和保养,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

3. 试剂和标准品管理。

(1)试剂和标准品的采购和验收,医疗机构应从正规渠道采购试剂和标准品,并对其进行严格的验收和确认。

(2)试剂和标准品的存储和使用,医疗机构应建立试剂和标准品的存储管理制度,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合理使用。

4. 检验操作流程。

(1)样本采集,医疗机构应建立标本采集的规范操作程序,确保样本的采集质量和准确性。

(2)实验操作,医疗机构应建立各项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

(1)内部质量控制,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仪器和方法进行质控,并记录和分析质控数据。

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的性能验证

罗氏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的性能验证
【关键词】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化检验项目;性能验证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25(2019)1-0016-05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临床生化检验的主要设备,该 仪器和其配套试剂的性能直接影响我们日常标本的检 验质量。按照《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方法》和《医学 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的规定咱1袁2暂,对临床实验室 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安装后,首先应该根据安装和 使用环境的差异,对仪器进行性能验证,验证通过后对 其开展项目所使用的试剂进行性能分析评价,以保证检 验结果的可靠性咱3暂。生化检测项目所用试剂的性能评价 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内容及要求咱4暂。结合本实验室的 情况,参照罗氏厂家提供的试剂性能验证方案,对该生 化分析仪检测的 36 个配套试剂的检验项目的正确度、 精密度、线性范围、最佳稀释倍数和参考区间进行性能 评价。现报告如下。
甘肃医药 2019 年 38 卷第 1 期 Gansu Medical Journal袁2019袁Vol.38袁No.1
窑17窑
偏倚作为该生化项目的正确度,评估平均偏倚与靶值之 间的偏离程度,完成正确度验证。每个水平样本检测 2次, 记录结果并取平均值,进而计算各项指标的偏倚程度,判 断其能否满足临床需求。若平均偏倚在合理偏倚范围内, 则可判断检测正确度良好。合理偏倚的判断依据为不超 过 NCCL 室间质量评价标准允许总误差的1/3。 1.6 线性范围验证 按照 CLSI EP6-A2 文件咱8暂要求,至 少检测 6 个浓度水平。选择高值浓度标本(H,高值标本 浓度尽量接近线性范围的上限)和低值浓度标本(L)各 1 份,浓度范围要覆盖仪器说明书给出的线性范围。将高 值浓度标本与低值浓度标本分别按 L、1H+4L、2H+3L、 3H+2L、4H+1L、H 的比例混合,配成 6 份不同浓度的标 本,随机排列,每份混合血清标本测定 2 次,记录结果。 将实测值与预期值进行回归分析。若所有实验点在坐标 纸上呈明显直线趋势,用直线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得 直线回归方程 y越ax+b,同时计算相关系数 r。若 r2逸0.95,a 为 0.97耀1.03,则可判断其呈线性,同时需满足测定值与 理论值偏差约1/2 允许总误差。允许总误差参考美国 CLIA’88 能力验证计划和 NCCL 室间质量评价标准。 1.7 稀释倍数验证 取 1 个接近线性范围的高浓度样 本血清分装成两管,一管未稀释不做任何处理,一管进 行临床所需求的最佳倍数的稀释,稀释液为生理盐水, 随后分别测定两管样本的实际数值,同一水平重复测定 3 次后取平均值,并计算检测结果和理论结果的偏差值, 以约1/2 允许总误差为合格。允许总误差参考美国 CLIA’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标本类型错误率定义: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类型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所采集标本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类型符合要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条件。

解析:送检标本的类型与检验项目标本类型要求不相同,例如检验项目要求标本类型为血清,但送检标本为抗凝全血,检测时误采用血浆。

尤其是一管多用时,分装后不易识别。

标本总数要求汇总该期间所有标本(血液、尿液、胸腹水等)的总数。

二、标本容器错误率定义:采集容器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容器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用于采集标本的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解析:送检标本的容器与要求标本送检容器类型不相同。

尤见于门诊患者,如24h尿液、晨尿等,从家里采集标本送检,未用无菌容器。

再如护士采血时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全血用于凝血检查,血培养采集两瓶都为需氧或均为厌氧。

三、标本采集量错误率定义:采集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数占同期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采集量错误率= ×100%意义:反映标本采集量是否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标本采集量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解析:送检标本的量过多或过少,不能满足要求标本量。

过少:如凝血功能检测,标本量过少会影响结果;胸腹水形态学检测,影响细胞计数、重要细胞的检出率。

过多:对于抗凝标本,标本量过多导致抗凝剂与标本量的比例不当,影响抗凝效果。

四、血培养污染率定义:污染的血培养标本数占同期血培养标本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血培养污染率= ×100%意义:反映血培养过程是否操作正确,是检验前的重要质量指标。

解析:血培养污染标准:参考各单位规定的标准。

如:与临床确认患者是否有发烧、是否有导管,报阳时间、CRP结果等,综合考虑后判断。

注意计数的是瓶数,与患者数无关。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

检验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质量控制是确保医学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而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是一个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和重现性的指标。

CV值越小,说明方法的重现性越好,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因此,科室内对CV值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需要根据具体的检验项目和临床需要来制定。

不同的检验项目对重现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临床上常用的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

对于这些常规检验项目,CV值的要求通常为在10%以下。

对于一些特殊检验项目,例如肿瘤标志物等,CV值的要求可能更加严格,可以在5%以下。

其次,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还需要考虑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例如,在急诊科室,对于一些需要快速获得结果的检验项目,CV值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以便及时做出诊断。

而在一些需要长时间监测病情的科室,例如重症监护室或血透中心,对于一些需要频繁检测的项目,CV值的要求可以更加严格,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还需要考虑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标准化程度。

不同的仪器设备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包括分析范围、测定灵敏度、仪器精确度等。

在选择仪器设备时,需要考虑其性能指标是否满足科室的临床需求和质量控制要求。

对于一些高精度的仪器设备,CV值的要求可以更加严格,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科室还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还需要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

国家对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有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例如《医疗检验质量控制规范》、《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

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可以参考这些标准,制定科室的具体要求。

总之,科室内质量控制变异系数CV值要求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具体的检验项目和临床需要、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标准化程度,以及国家和行业标准。

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设定质量目标(确定分析项目的 TEa) ↓
评价本实验室所用分析方法的不精密度(CV%)和不准确度(Bias) ↓
绘制功效函数图(QCCS2008, QC EasyTM) ↓
评价误差检出概率(Ped)和假失控概率(Pfr) ↓
确定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规则和控制物测定结果的个数) ↓
重新评价性能
图 1 利用功效函数图设计室内控制方法流程图
临床化学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王治国 王薇 李少男
临床检验室内控制方法评价和设计的工具有:功效函数图法、控制方法选择 和设计表格和操作过程规范(OPSpecs)图法。
一、功效函数图法 功效函数图(power function graph)为分析批失控概率(误差检出概率和假 失控概率)与该批发生随机或系统误差大小关系的图,即表示统计功效与分析误 差大小(临界随机误差△RE 和临界系统误差△SE)的关系。在临床实验室难以进 行这种特性的实验研究,因为必须控制许多变量。然而,计算机模拟研究就很容 易地获得这种信息,所建立的研究模型包括所考虑的因素及变量。利用功效函数 图可以评价不同控制方法的性能特征和设计控制方法,同时功效函数图也是建立 控 制 方 法 选 择 和 设 计 表 格 和 操 作 过 程 规 范 ( operational process specifications , 简称 OPSpecs)图的基础。 (一)确定质量目标 这是设计控制方法的起点。质量目标可以用允许总误差(TEa)的形式表示, 目前可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作为允许总误差。 (二)评价分析方法 对本实验室定量测定的项目逐一进行评价,确定每一项目的不精密度(用 CV%表示)和不准确度(用 bias 表示)。 (三)计算临界系统误差 临界系统误差△SEc = [(TEa - |bias| ) / s ] - 1.65) (四)绘制功效函数图 功效函数图描述了控制方法的统计“功效”,其中 Y 轴为误差检出概率 Ped, X 轴为临界误差大小。在图中,Ped 作为控制测定值个数 N 和检出分析误差大小 的函数,Y 轴的截距则为假失控概率 Pfr。功效函数作为一种函数,可以认为其自 变量为△SEc 和 N 或△REc 和 N, 其中的 N 为控制值的测定个数( 同一控制物的 重复测定次数或同一批内不同控制物测定结果的总数),而误差检出概率 Ped 则 为其应变量。功效函数图就是该函数在笛卡尔坐标上的轨迹,Y 轴上的截距则为 其假失控概率 Pfr。功效函数图的绘制比较复杂,可利用计算机模拟程序进行绘

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

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

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在临床医学中,检验分析是衡量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质量指标,以确保实验室检验过程的稳定性和结果的一致性。

本文将探讨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指标的设定问题。

一、什么是质量指标质量指标是衡量一个检验分析过程的优劣程度的标准,它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在临床检验分析中,质量指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确度:反映了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吻合程度。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均匀性、偏倚、准确度等。

2. 精密度:反映了相同样本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变异程度。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3. 灵敏度:反映了检验方法对样本中低浓度目标物的检出能力。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灵敏度、特异度等。

4. 特异性:反映了检验方法对非目标物的干扰能力。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特异度、交叉反应等。

5. 参考区间:指的是一组健康人群在特定条件下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二、质量指标的设定方法针对不同的检验项目和实验室条件,设定质量指标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

一般来说,质量指标的设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参考文献和相关指南: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标准、指南和文献,了解已有的质量指标设定经验和方法。

2. 收集实验数据:收集并分析实验室内已有数据,以确定当前实验室的水平和表现。

3. 制定初步指标:根据已有文献和实验室内部数据,制定初步的质量指标,包括精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等。

4. 实验验证:经过初步指标的制定后,对实验室中的真实样本进行检验,比对已有结果,验证质量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修订和完善:根据实验验证的结果,对初步指标进行修订和完善,以确保指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三、质量指标的监控与评估质量指标的设定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控和评估。

实验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包括样本采集、处理、检验和结果报告等环节,以确保检验过程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监测项目允许不精密度(变异系数)要求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监测项目允许不精密度(变异系数)要求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监测项目允许不精密
度(变异系数)要求
(TC)
(FSH)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在概率统计中最常使用作为统计分布程度(statistical dispersion)上的测量。

标准差定义是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简单来说,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平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

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变异系数 C·V =(标准偏差 SD÷平均值 MN )× 100%。

临床检验质量示范(允许总误差,允许CV和允许偏倚)

临床检验质量示范(允许总误差,允许CV和允许偏倚)

注: CVI=个体内生物学变异,CVwlab=室内变异系数,P95=第95%位 数, P99=第99%位数,CCV=选定变异系数
二、质量规范
澳大利亚室间质评标准
检测项目 血气项目 PO2
•优点: — 适用于大多数被测量 — 有客观的理论依据
•缺点: — 评价生物学变异数据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 尚未建立基于我国人群的生物学变异数据库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不精密度的质量规范
• 在实际工作中,不精密度由室内质量控制计划对同一样品 重复分析进行测量。
• 不精密度的组成:
2011)。 ● 误差分量具有相加性。
● 总误差(total error, TE)>任何单个的误差。确定的总误差是分析
质量所应达到的,判断方法最终的可接受性。
● 总误差(total error, TE)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最常用的方式是偏倚和不精密度的线性相加。包括: (1)TE=偏倚+2s(或CV); (2)TE=偏倚+3s(或CV); (3)TE=偏倚+4s(或CV); (4)TE=偏倚+1.65s(或CV)
Quality Laboratory
Process
良好实验室
Quality
Quality
过程
Improvement 质量改进
Standards
质量标准
Quality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Quality Specification
Assessment 质量评价
质量规范
一、质量管理
Q循环
• 最佳的性能 CVA<0.25CVI
• 最低的性能 CVA<0.75CV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质量管理
质量规范
质量规范的应 用
二、质量规范
质量规范的定义与作用
● 定义:指的是衡量某一事物或某项工作应该达到 的水 平、尺度和必须遵守的规定。这里指的是帮助 临床做出决 策需要的性能水平。
● 作用:建立质量管理所必需的前提条件。
质量规范
二、质量规范
质量规范的基本要求
满足医 学要求
基本要求
二、质量规范
1999年斯德哥尔摩会议提出 “性能规范”设定策略的层次模型
1.评价在特定临床情况下分析性能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2.评价在一般情况下分析性能对临床决策的影响 3.基于生物学变异分量
特定临床决策 一般临床决策 基于生物学变异
4.基于临床医生观点的分析
5.来自国家/国际/地区的 专家意见
基于临床医生观点 已发表的专业推荐
CVT2
CV
2 A
CVI2
CVT (CVA2 CVI2 )1/ 2
• 其中CVT为总变异,CVA 为分析变异(“噪音”),CVI为个 体内生物学变异(“信号”)。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不精密度的质量规范
• 适当的性能 CVA<0.50CVI
• 最佳的性能 CVA<0.25CVI
• 最低的性能 CVA<0.75CVI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偏倚的质量规范
2.5%
无偏倚
95%
无偏倚的高斯分布: 2.5%的值高于上参考限; 2.5%的值低于下参考限。
2.5%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真实分布
2011)。 ● 误差分量具有相加性。
● 总误差(total error, TE)>任何单个的误差。确定的总误差是分析
质量所应达到的,判断方法最终的可接受性。
● 总误差(total error, TE)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计算。
最常用的方式是偏倚和不精密度的线性相加。包括: (1)TE=偏倚+2s(或CV); (2)TE=偏倚+3s(或CV); (3)TE=偏倚+4s(或CV); (4)TE=偏倚+1.65s(或CV)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不精密度质量规范示例:
二、质量规范
2B. 基于医疗观点的一般质量规范
• 一名63岁老年男性,高血压,胆固醇浓度 6.60mmol/L。医生建议其改变生活方式及饮食。 2月之后复查。
向临床医生询问:什么样的胆固醇浓度变化是有 意义的?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偏倚的质量规范 • 适当性能 BA<0.250(CVI2+CVG2)1/2
• 最佳性能 BA<0.125(CVI2+CVG2)1/2
• 最低性能 BA<0.375(CVI2+CVG2)1/2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优点: — 适用于大多数被测量 — 有客观的理论依据
•缺点: — 评价生物学变异数据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 尚未建立基于我国人群的生物学变异数据库
二、质量规范
2A. 基于生物学变异的一般质量规范
不精密度的质量规范
• 在实际工作中,不精密度由室内质量控制计划对同一样品 重复分析进行测量。
• 不精密度的组成:
Quality Laboratory
Process
良好实验室
Quality
Quality
过程
Improvement 质量改进
Standards
质量标准
Quality
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
Quality Specification
Assessment 质量评价
质量规范
一、质量管理
Q循环
二、质量规范
2B. 基于医疗观点的一般质量规范
二、质量规范
3.专业建议
NECP
美国胆固 醇教育计

• 脂类分析的允许不精密度、允许偏倚 和允许总误差的推荐
ADA
美国糖尿 病协会
• 自身监测血糖系统和糖化血红蛋白分析 的性能规范
美国国家 临床生物
化学科学 院
• 甲状腺激素监测、治疗药物监测以及糖 尿病和肝功能诊断和监测的性能规范
被业内 认识广 泛接受
可用于 所有实
验室
使用简单 易于理解
二、质量规范
1963
1968
允许 误差
允许 标准差
质量规范的发展历程
1976
允许 总误差
1999
质量 规范
2014
性能 规范
二、质量规范
质量规范的名称
●质量目标(quality goals)、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s)、适当的标准(desirable standards)、分析 目标(analytical goals)、分析性能目标(analytical performance goals)等 ●2014年之前最广泛使用的术语是质量规范(quality specification)。 ●2014年之后,针对检验中过程的性能,将其评价标准 称为性能规范(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
临床检验质量规范
Quality Specification in Clinical Laboratory
张诗诗 费阳 曾蓉 王治国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ies
目录
质量管理
质量规范
质量规范的应 用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 德国:联邦法律要求CVA<1/12参考区间
• 欧洲:A.固定限 B.可变限(采用每次调查结果的统计标准,实 际技术水平)
• 澳大利亚(RCPAQAP):本国规定
二、质量规范
CLIA’88可接受性能质量规范实例
检验项目
常规临床化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白蛋白 碱性磷酸酶 胆红素 葡萄糖 内分泌 皮质醇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血液学 白细胞计数 一般免疫学 抗-HIV
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ies
目录
质量管理
质量规范
质量规范的应 用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ies
一、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标准过程
Q Cycle
Quality
Planning 质量计划
B. 已发表的特定的方法学
二、质量规范
1. 特定临床情况下的质量规范 (偏倚)
假设胆固醇检测结果为高斯分布:
真阴性
无偏倚
真阳性
采取措施的固定限
二、质量规范
1. 特定临床情况下的质量规范 (偏倚)
正偏倚对血清胆固醇检测的影响:
正偏倚
假阳性
真阳性
采取措施的固定限
二、质量规范
1. 特定临床情况下的质量规范 (偏倚)
• QP:质量计划,选择/评价分析方法、仪器、试剂和程序; • QLP:良好实验室过程,利用实验室资源,建立标准工作
过程;
• QC:质量控制,采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提供过程性能定 量测量;
• QA:质量评价,有关实验室质量的具体规定; • QI:质量改进,查找问题根本原因,通过QP将其消除。
中心——质量规范 代表实验室目标和顾客需求。
二、质量规范 需要为方法的性能特征设定哪些质量规范?
• 为了执行适当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我们必须规定 偏倚、不精密度及总误差的质量规范
二、质量规范
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
1.精密度(precision) ● 测量精密度(简称精密度),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
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的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JJF 10012011) 。 ● 仅依赖于随机误差的分布而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无关。 ● 通常用不精密度以数字形式表示,如规定测量条件下的标准 差或变异系数。精密度越低,标准差越大。
二、质量规范
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
2.正确度(trueness) ●正确度指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正
确度的度量通常以偏倚来表示。 ●偏倚是测试结果的期望与真值(接受参照值)之差(GB/T 6379)。 ●测量偏倚(简称偏倚),系统测量误差的估计值(JJF 1001-2011) 。偏

B. 基于医疗观点的一般质量规范
3 专业建议
A. 国家或国际专家小组指南 B. 专家个人或学会工作组专家指南
4 由法规机构或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 A. 由法规机构制定的质量规范
制定的质量规范
B. 由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制定的质
量规范
5 已发表的当前技术水平数据
A. 已发表的能力验证和室间质量评 价的数据
二、质量规范
4.法规机构或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 制定的质量规范
• 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
基本思想:总误差=不精密度+偏倚
最常用,但仅针对一些常规项目,包括常规临床化学、内分泌、毒理学、 血液学、一般免疫学等专业中一些常见的检验项目 (/clia.htm)。
总误差的质量规范
• 允许总误差: TEa = 1.65CVA+BA
• 适当性能: TEa<1.65(0.50CVI) +0.250(CVI2+CVG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