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北斗定位显示终端设计

合集下载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设计方案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设计方案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三、技术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采用了多模块化、组合式优化设计,内置高性能芯片,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接口,充分利用系统平台、移动通讯网络、因特网络,将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卫星导航、油耗检测功能集于一体,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接口(GSMGPRS CDM A和GPS S口,能与监控中心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移动位置的定位,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除具有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外增加了定位导航、监控跟踪、数据实时传送、油耗检测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对车辆实时监管、调度,遇险报警远程网络监控,彻底改变了现有汽车行驶记录仪只能实地监管、事后监督的弊端;GPS北斗2双模卫星定位模块,可以灵活配置信号处理通道工作于单GPS模式,或单北斗2模式,或GPS北斗2混合模式;兼容目前现有的GPS单模定位,且能实现双模捕获、双模跟踪更加智能化、集成化。

因此,基于以上原理设计的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大大超出了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具有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四、设计方案(一)设计原则1、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系统采用成熟的高新科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实现需要的功能,保证系统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领先水平。

2、通用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均留有相应的通信接口,系统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在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安全性。

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有严格的认证(司机卡身份识别)体制,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控制和限定。

3、安全可靠性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非法用户及病毒入侵,数据采用纠错冗余技术)、技术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尽可能地采用成熟的技术、商品化的软硬件产品,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基于单片机的GPS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GPS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GPS设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单片机已经成为现代电子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单片机的发展和应用,我们需要研究相关的外文文献,对于非母语读者来说,中文翻译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单片机的外文文献和对应的中文翻译。

"Microcontroller Fundamentals" by John M. Hughes. This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microcontrollers, including their history,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s. It is an excellent resource for anyone who wants to learn about microcontrollers."Embedded Systems: A Perspective on MCU and SoC" by Yatin Chaudhary. This book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embedded systems, including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microcontrollers and system-on-chip (SoC) technology. It i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engine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embedded systems. "8051 Microcontroller: 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s" by K.K. Ray and M.K. Dash. This book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8051 microcontroller, including itsarchitecture,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s. It is an essential resource for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 who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8051 microcontroller.《单片机基础》——李晓明译。

基于GPS和北斗卫星授时的高精度时间显示系统设计

基于GPS和北斗卫星授时的高精度时间显示系统设计
信息工程
基于 GPS 和北斗卫星授时的高精度时间显示系统 设计
张鸣凤,谢家祖,吴筝,付玉,时瑞瑞,郭辉,邓帅 (天津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本论文根据目前国内通讯授时系统的情况, 结合了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BDS)的双模授时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GPS和BDS 授时的高精度时间显示系统的设计方案。本文研究了一种由单片机STM32控制的基于GPS和BDS授时的高精度时间显示系统,该系统确保 在卫星数据丢失的条件下,时间显示依然精准稳定,方案中自主设计的STM32F103RCT6模块,在系统工作空间不受局限的同时,预留了 很多可增加的功能空间。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授时系统;STM32处理器
图 2 信号采集模块的程序框架
处理器开机启动后通过卫星信号接收电路中的 RX1 引 脚和 TX1 引脚采集时间数据,然后将时间数据发送到本地 自守时电路,本地自守时电路根据时间推算的算法保证精确 并自动推算时间。在卫星数据丢失的时候,处理器将直接根 据本地自守时电路推算出来的时间作为当前时间,此时间与 卫星信号发送的实际时间几乎无差别。
块均正常工作 , 若任意一个卫星信号的 1PPS 信号检测不到, 和湿度数值,最后将已经获得的时间信息、温度信息和湿度
对应模块都会自动进行重复采集信号的工作。信号采集芯片 信息发送到大尺寸的 LED 数码管显示。图 3 是该系统的程
能将此信号中的时间信息,利用相应的算法原理,转换成当 序处理流程图。
LED 显示电路采用 74HC245 芯片组成的驱动数码管动
态显示电路,LED 显示电路主要用于将处理器发送过来的
时间信息、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显示给用户。
图 1 为本系统的电路结构连接框图。

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定位终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定位终端设计与实现

定 位 终 端 系 统 软 件 ,利 用 北 斗 用 户 机 功 能模 块 ,结 合 GIS系 统 地 图 引 擎 API,设 计 和 实 现 l『一 个 车 载 定 位 终 端 ,能 给 车 辆 提 供 定
位 、导航 、通 信 等 功 能 ,并 具 备 成 本 低 、功 耗 小 、性 能 高 的特 点 。
根据 系统 框架 图 ,利 用 W inCE操 作 系 统 在 硬 件 平 台 上 进 行 车 载 导航 终端 各 功 能模 块 的整 合 ,各 模 块 配 合 相 应 的软 件 驱 动 , 完 成 指定 的功 能 ,如 对 定 位 信 息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计 算 所 在 位 置 的 经 度 、纬 度 、海 拔 、速度 和时 间等 ,并 实 时获 取 定 位 的参 数 。
基 于北 斗 导 航 的车 载 定 位 终 端设 计 与实 现
基于北斗导航的车载定ຫໍສະໝຸດ 终端设计与实现 Vehicle Tracking Term inal System 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张 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 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Keywords:BeiDou navigation,real- tim e positioning,e—m ap,query
由于 W inCE操 作 系 统 的 可 裁 剪 性 和 高 实 时 性 ,本 文 在 众 多
嵌 入 式 操 作 系统 中选 择 市 场 主 流 WinCE6 0操 作 系 统 作 为 车 载
由于 应 用 环 境 条 件 限 制 ,汽 车上 电 子元 件 众 多 ,电磁 环 境 复 杂 ,车载 电源 不 可 能 是 非 常 稳 定 的 电 源 ,往 往 在 发 动 机 启 动 过 程 中 ,电压 会 出现 大 幅度 波 动 。不 仅 如 此 ,电 源输 入 端 在 热 插 拔 时 , 线 路 上 的 电流 也 会 发 生 较 大 变 化 ,产 生 浪 涌 ,这 种 高 能量 的 瞬 态 过压脉 冲容易造成负载 电路损坏或击穿 。为了提高设备的稳定 性 和 可靠 性 ,在 车 载 终 端 内 部 增 加 电 源 保 护 模 块 ,外 部 电 源 接 人 后 首 先 经 过 电源 保 护 模 块 处 理 ,再 将 电源 供 给 核 心 板 和 底 板 。 导航 终端 的硬 件 结 构 如 图 1所示 。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卫星定位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S3C2410作为一种常用的嵌入式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主要包括S3C2410处理器、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等。

S3C2410处理器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与数据处理。

北斗卫星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卫星信号,是定位的关键部分。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保障,存储模块则用于存储定位数据和系统参数。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等。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Linux,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驱动程序负责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应用程序则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包括定位、导航、数据传输等功能。

三、关键技术实现1. 卫星信号接收与处理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核心是卫星信号的接收与处理。

通过S3C2410处理器的GPS模块,实时接收北斗卫星信号,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实现定位。

在信号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滤波、解调等技术,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准确性。

2. 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传输与存储是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定位数据传输至服务器或手机等设备。

同时,系统还需要具备本地存储功能,以便在无网络环境下保存定位数据。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实验与测试为了验证基于S3C2410的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效果,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该终端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北斗卫星信号,实现快速定位。

同时,该终端还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高的可靠性,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摘要: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是当今信息数字化时代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定位导航系统。

本次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通过GPS接收模块接收GPS卫星信号,然后将数据发送到单片机的串口。

单片机执行串口中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并进行处理,最后将处理的数据通过液晶屏显示,成功实现定位。

本系统由52单片机、GPS模块M-87、12864液晶屏等硬件组成,应用C语言编程,完成了GPS信息的提取、处理和显示。

系统可以显示当地经度、纬度、时间、高度等信息,是一台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可以独立使用的全天候实时的定位导航设备。

关键词:单片机;GPS接收模块;12864液晶屏;串行通信总体方案的设计:本次设计以单片机(STC89C52)为核心,首选通过GPS(M-87)接收模块接收GPS卫星信号,然后将数据发送到单片机的串口,单片机执行串口中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并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液晶显示屏(LCD12864)显示。

该GPS定位系统硬件电路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控制部分: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小型控制系统;(2)接收部分:以GPS(M-87)接收模块为核心的GPS接收机;(3)显示部分:由LCD12864构成的液晶显示电路;(4)电源部分: 由三节1.5V干电池串连而成的电源进行供电。

该GPS定位系统软件部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串口初始化程序:对TMOD、TH1、TL1、REN、RI、TI等进行赋初值;(2)液晶初始化程序:令PSB=1使LCD为并口方式及LCD开、关标设定等;(3)数据接收与处理程序:编写数据提取与处理程序,实时接收与处理数据。

(4)延时程序:编写延时函数,延时函数可以控制液晶屏内容的显示时长;由此可知:GPS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GPS卫星导航电文调制解码,转换为标准格式后,通过串行口将数据送给单片机,当单片机执行串口中断收到GPS接收模块发来的数据,经过片内程序的识别筛选,将筛选出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后送到显示模块,最后通过液晶显示屏按照要求显示。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范本模板】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范本模板】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系统设计摘要GPS是全球定位系统英文名词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该系统是美国布设的第二代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

它能为用户提供全球性、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向速度和时间信息.其目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对地面和空中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和监测。

现在,GPS接收机作为一种先进的导航和定位仪器,已在军事及民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设计是基于AT89C51单片机来实现的简易GPS定位信息显示系统。

本控制系统主要完成接受数据、时间显示、经度显示、纬度显示等常规功能.此方案基于单片机、GPS模块和12864液晶显示屏等硬件,并应用C语言实现了GPS信号的提取、显示及基本的键盘控制操作等。

经过实践测试,这种接收机可以达到基本GPS信息的接收以及显示,可以做到体积小、精度高、连续导航,并可广泛应用于个人野外旅游探险、出租汽车定位及海上作业等领域。

关键词:GPS定位系统,单片机,液晶显示屏DESIGN OF GPS RECEIVER BASED ON 51 SINGLE CHIPCOMPUTERABSTRACTGPS is the abbreviation of the English ter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ystem is the United States laid the second generation satellite radio navigation system. It can provide users with continuous, real—time,global, round—the—clock,high precision three dimensional coordinates, three velocity and time information. Aimed at targets on the ground and in the air around the world an accurate positioning and monitoring。

基于单片机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设计

目录第一章GPS简介及基本理论 (2)1.1 GPS的概述 (2)1.2 GPS的组成 (3)1.3 GPS的发展趋势 (3)1.4 Globalsat和HOLUX的EB-3531 (4)1.5 EB-3531的特点 (5)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7)2.1 电源转换电路设计 (7)2.2 GPS接收模块与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9)2.3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 (9)第三章软件部分设计 (11)3.1 串口通行模块 (11)3.2主程序设计 (13)第四章调试 (15)4.1 硬件调试 (15)4.2 软件调试 (15)第五章总结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第一章 GPS简介及基本理论1.1 GPS的概述GPS是英文Navigation Satellitte Timing and Rangi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字头缩写词(NAVSTAR/GPS)的简称。

它的含义是,利用卫星的测时和测距进行导航,以构成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现在国际上已经公认:将这一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

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导航卫星系统(Transit),1958年研制,64年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

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系统的研制埋下了铺垫。

由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

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导航系统。

为此,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提出了名为Tinmation的用12到18颗卫星组成10000km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67年、69年和74年各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GPS系统精确定位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环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GSNS)即能够实现全宇宙范围内实时高精准的目标定位以及路线导航。

该系统可以堪称国家高科技发展产物,GSNS是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象征,不仅能够监控领土的各项数据,从而达到安全保障,而且能够推动人类物质精神文明前进的步伐。

尽人皆知,自从二十世纪中后期至今,西方巨头以欧美为代表,特别是美苏的发达国家,这可谓航天卫星领域的领头羊,他们纷纷意识到外太空的资源十分重要,不约而同,逐步展开发射高领域导航卫星的任务。

为了与发达国家相媲美,更重要的是拥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我们是不屈不挠的民族,果断不甘落后,并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便独立建设卫星导航系统,其名为北斗。

可喜可贺的是,在2003年中,我国已将三颗北斗成功发射到外太空,与此同时,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不断完善,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基本能够实现全天任意时刻卫星导航通信,可以达到实时无死角。

这一伟大成果,是我国成为世上第三个拥有完善卫星导航的国家,弥补了定位导航领域的空白[1],即使这样与美苏相比仍
然有一定的差距,要戒骄戒躁不断学习与完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市面上的环球卫星导航已出现了不少种类,首先西方巨头美国以“全球定位系统”(GPS)最为著名,其次就是亚洲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

两者各有各的特色,不易从局面上分清哪款更优,在此期间欧洲也奋发图强开始针对“伽利略”(Galileo)这一系统展开研究,不久就会有所成果。

95年的四月份,美国成功实现了GPS系统的完全组网运行。

从整体来看,所谓的GPS分别由二十四颗小卫星构架而成,并且其均匀等距排布在6个类圆形的轨道,不难得出结论,每个类圆形轨道都有4颗。

其中GPS系统的信号接收由一个主控站与五个监控站协同完成。

具体运行过程中,在某一特定时刻节点上,能够准确得到4种卫星信号的传送时间间隔,即可实现三维坐标性质的实时定位情况。

目前所看,正是第二代GPS卫星导航系统,其突出特点引入了星钟、星链以及自控导航等,这将导致其实用性大幅上升。

95年末,GLONASS导航在俄罗斯本土诞生,不过当时受限于美方的恶性抵
押,在资金储备方面也是一大硬伤,导致补网部分未成功及时运行,GLONASS
还称不上全导航定位。

该系统同样是24颗卫星构成,不同点在于只有三项轨道,民用指标不是很高仅仅为50米,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欧盟联合研制的伽利略导航(Galileo),它的星体较为丰富,想法也更具独特,在该系统里有30颗参与,但是其中只有27颗参与运转,其余3颗即为备用选项。

直到2014年的8月份,二批次的第一颗卫星才进入轨道,此前有6颗生在运行当中,这样便可实现基本的定位性能。

不过它对GPS系统加以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与美苏两国的导航定位系统相兼容,而且能够完美处理加密、密钥以及拒用。

不仅这样,其精度可达十米以内[3],响应速度也是极快的。

不难看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便是差分导航多系统相融。

并将数字化铯钟引入其中,惯性与无线电等穿插其中,这将使我国面临更加严峻新格的挑战,针对这
一现实问题进行北斗导航的探索。

1.2.2国内研究现状
北斗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构架大体可分为三块,空间区、陆地区以及用户区共同实现。

自研制以来,已经有22颗北斗卫星成功送入外太空中。

在亚太区域已经实现全面覆盖,而且能够实现无源导航,这可是市面上前所未有的事情。

据估计在2020年左右,无源导航信息服务将在全球成为现实。

中国的步伐正在大步前进,在军工方面、制造方面乃至人类生活出行上都全方位运用北斗。

在现实生活中,大陆基本已经离不开北斗了,譬如车辆驾驶监控与导航;应急最佳线路指引,板块间相对运动与地壳运动检测;气象预报;工程预算;大气污染智能反馈等等。

都与北斗卫星密不可分。

乃至海洋船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茫茫大海航行船载自身定位,焦石飓风预测,避险归害,规划最佳航线,果断提高效率和实时安全性;实现海陆无缝通讯的同时还能进行实时调度与监测;14年荣幸通过国际海事审议北斗导航安全通行函件,由此可知,北斗即将正式融入环球导航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国际中占稳一席之位[5]。

航空航天领域中,众所周知,空中加油站是避免不了的,那么准确定位上就更加离不开北斗,再有准确的着陆点意味着定点停机,也需要北斗的帮助。

北斗已经贯穿于国内的各行各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效,北斗导航卫星得以实施,必然离不开信号收发以及在任意时刻的数据显示。

信号输出具体要考
虑到本体的三维坐标,也就是说俗称的经纬与天线高程,除了这些还有全球时刻、
相对速度和卫星数量等等信息。

中国北斗起步较晚,在精度上与国外的技术相比
还存在一定量的差距,日后,一定不负所望成为一枝独秀。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本课题所设计的定位显示终端以最小内核为核心,主控芯片采用弘晶科技的STC12C5A60S芯片,该芯片为功耗低、速度高、抗干扰强的51单片机,片内集成1280字节的RAM,用户程序空间高达62K,片内资源丰富。

在探索北斗运作流程的同时,提取导航模块的数据进行加以分析,并使其呈现在LCD12864上,具体显示出此时的日期、时间、经纬度以及运速,还需实现语音播报。

要求绘制控制原理图,并进行调试电路以及硬件搭建,为北斗导航仪器的开发提供参考。

第2章北斗定位系统的研究
2.1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概述
中国致力于导航系统的研发进程,其中北斗作为最为坚实的一项,不断攻克难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研制、独立于外界的稳定运行在太空中的卫星导航。

党和人民共同坚信,我们有信心完成独立研创、全面兼容、稳定运行覆盖面广的
导航系统,共同建设同步导航于全球。

2.1.1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组成
用户区、空间区、陆地区共同完成导航定位。

导航兼容终端机和操作用户终端共同打造用户区,无线电测定(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RDSS)是具体拟采用的方法之一,它与无线电导航(RNSS)相结合,这样便可提供短报文通讯和地点随时定位。

30颗运动轨道变化卫星与5颗保持轨道相对不动的卫星构成空间区。

其中坐标为160 ºE、110.5 ºE、58.75ºE、140 ºE和80 ºE坐落于相对于地球不动轨道,3颗轨道变化卫星与27颗椭圆轨迹卫星。

主控点、监控点、注入点有效构成陆地区。

其中主控点要总结归纳各个监测点所采集来的数据,并逐个加以分析处理,整理为导航和差分报文,用于稳定控制与可靠运行。

监控点简单来讲就是收发站用于数据衔接,接收反馈回来的各种信号,并及时将其打给主控点。

注入点主要负责导航报文,差分有效性的控制管控。


区协同管控观测信息。

2.1.2 北斗定位原理
根据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可以总结归纳出,世界上三大导航Galileo、GPS、GLONASS与北斗的实现原理大同小异,即定位主要依靠三心定位空间几何来完成。

用户在瞬间了解到2颗卫星以上的信号,通过逆向返回求解空间间距,从而得到空间经纬,这是距离交会法就派上用场了,用于求解用户接受的具体方位。

即以下步骤:
1.实时监测接收设备与3颗卫星的间距;
2.利用报文发送至使用者卫星具体位置;
3.确定球心,即卫星,监测到的间距为半径绘制球面;
4.已知绘制的所有球面交与两点,排除一点即可获得用户坐标如图2-1所示。

图2-1 三球交会定位原理图
到目前为止我国研制的第二代北斗,智能化程度已经较高了,不需要认为发送信息了,单方面不再借助电子及用户高程图,导致卫星直接测距完成定位,集成化程度相当之高,根据这一要求则要增加卫星数量才能得以实现,具体如图2-2所示,不过有利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弊端,如若实现全球性覆盖,卫星的数量就会屈指可数,故因此,我国的北斗产品还未实现环球通用,单一亚太地区能够适用。

图2-2 北斗定位原理图
2.2 UM220-ⅢN模块分析
2.2.1 UM220-ⅢN芯片详解
如图2-3所示芯星通针芯片,该模块集成在车载导航、气球探空等的北斗/GPS 组合多系统兼容模块。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ARM9是其UM220-ⅢN的有效内核,不但灵敏度高,而且跟踪性能也是很良好的,响应速度高达20ns,它具备其他芯片共有的特性,且可靠性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