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瓦当纹饰发展与审美变迁的分析与探讨

合集下载

生命的律动:瓦当纹饰运动形态审美

生命的律动:瓦当纹饰运动形态审美

为建筑的构件 ,瓦当本身静止不动 ,但 因其纹 饰的动态性而让 飞 的极富动态性的形象体 。另外 ,建筑 屋顶的装饰构件也起到
自己成为 “ 生命 的形式 ” , 所以它却又是在静止 中 “ 恒动 ” 。 瓦当 营造 动态效果的作用 。屋顶上常 见的龙 吻、螭吻 、鱼吻和鸱吻 纹饰线条在 刻画出各种鲜活生动形象 的同时 ,还以优美生动的 等栩 栩如生 ,正脊 、垂脊以及戗脊上 面装置各式各样的小兽形 节奏感传递 出生命 律动之美 。 充满动感灵气的纹饰运动形态 , 增 构件 ,这些构 件造型生动 ,神态活泼 ,使整座建筑物不再僵化 强 了瓦 当的装饰性 和审美性 ,极大地提高 了瓦 当的艺术价值 。
以具 有生命 感的形式呈现于 世人面前 。
如此 。它们形象逼真 ,热 烈飞动 ,动感十足 ,充分表 现 了旺盛
中国古代的建筑 即是 如此 。为 了营造 生气动感的效果 ,中 的 生 命 力之 美 。 国古代建 筑通 常采用飞檐 结构 的设计模式 。这 种模式 的建筑 , 海 陆空的飞禽走兽瓦 当纹饰给我们呈现 了一个精彩异 常的
瓦 当的纹 饰世界是一个五光十色 、摇 曳多姿 、散发 着无穷 其 四角屋脊顶端 向上高高翘起 ,屋顶犹如长 出翅膀 ,正做直冲 魅力的装饰艺术空 间。 英 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在 燃烧 的诺顿 里 云霄之飞 势。 诗 经 这样描述过 周王朝的宫室:“ 如 跋斯翼 , 如 写道 :“ 静止 ,就像一只静止的 中国花瓶永远在静止 中运动 。 ” I t ] 矢 斯 棘 ,如 鸟 斯 革 ,如 翠 斯 飞 ,君 子 攸践 。 ” 从 这 里 可 以 看 到 , 花瓶原本不会动 ,它的 “ 动 ”源 白干其美的形式 。与之类似 , 作 周 王 朝 的 宫 室 绝 非 为 静 止 不 动 的 建 筑 体 ,而 是 像 鸟 一 样 展 翅 高

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

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

2020/01 No.215浅析瓦当纹饰及风格特征内容提要:瓦当最早是作为人们改造建筑的一个实用性工具出现的,继而在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完成了审美价值的表现。

人们通过瓦当纹饰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也用不同的瓦当纹饰来记录时代更迭。

随着时间的推移,瓦当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它已然成了文化与艺术的一种载体,不同的群体通过不同的纹饰展示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风貌、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差异。

关键词:瓦当;纹饰;艺术特征文_付晓鹏 尚愉霖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一、瓦当及其纹饰瓦当,俗称“瓦头”或“瓦盖头”,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位于屋檐最前端,也叫“滴水檐”。

我国古代建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木质结构,而木质结构建筑若长期积水并无法排出,则会造成木头腐烂生虫。

在古建筑中,瓦被分为两种:一种为板瓦,板瓦体积大而弧度小,铺盖屋顶,顺序而下,雨水则顺着板瓦所形成的坡度顺势而下;另一种是筒瓦,筒瓦弧度较大而体积小,直径较窄。

筒瓦是需要扣在两块板瓦之间的,按次序排列,这样会形成瓦沟,雨水就会顺着瓦沟有序地流下来。

板瓦和筒瓦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对屋顶的损坏,但雨水的长期浸泡会使板瓦、筒瓦与屋顶的黏合度降低,从而发生瓦片脱落的情况。

春秋时期瓦当的发明与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瓦当往往位于板瓦或筒瓦的顶端。

一方面,瓦当覆盖在建筑屋顶的众多瓦片之上,这样能够对屋顶的瓦片起到加固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向外悬垂滴水的檐头瓦,瓦当又对屋顶的木质檐头起到了保护作用。

瓦当的使用标志着人类居住环境由原先简陋易损、狭窄昏暗向经久耐用、宽敞明亮的方向逐步过渡。

这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瓦当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雨水对房屋带来的损害,提高了古建筑的安全系数,延长了建筑物的寿命。

瓦当的这种非艺术功能的实用性是古代建筑中使用瓦当的首要动机。

但实用性并非瓦当的唯一功能,苏联美学家莫·卡冈认为:“艺术存在的最早形式正是从非艺术向艺术过渡的形式,它具有双重质的规定性和双重功能性。

解说汉代瓦当的形制和装饰艺术

解说汉代瓦当的形制和装饰艺术

解说汉代瓦当的形制和装饰艺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此时期,建筑的瓦当形制和装饰艺术逐步成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审美特点。

本文结合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将对汉代瓦当进行解说,并对其中的流程进行展开说明,最后在文章结尾进行总结。

一、汉代瓦当的形制汉代瓦当是建筑中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主要用于筑墙、堵洞、结构加固等。

汉代瓦当的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方砖方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汉代瓦当,主要用于筑墙。

方砖的特点是矩形、平面直角、边缘光滑,一般为18厘米长、8厘米宽、3厘米厚,大小一致,方便施工。

方砖还可以用于堵洞、天井等地方。

2.特殊形状瓦当在一些特殊场合下,为了适应建筑结构的需要,汉代建筑师们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出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瓦当。

比如“翻角砖”、“直角砖”、“平砖”等等,这些瓦当形状各异,可以满足建筑的不同要求。

3.缝砖缝砖一般是长宽不一的瓦当,主要用于填补墙体内部空隙以加固结构。

缝砖的大小和形状需按照具体情况设计,方便施工的同时也要保证结构的牢固和稳定。

二、汉代瓦当的装饰艺术除了作为建筑材料外,汉代瓦当还有装饰功能。

在汉代建筑中,瓦当的装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案装饰汉代瓦当的图案装饰主要采用镂空和浮雕的方式。

常见的图案有龙纹、凤纹、瑞兽纹、云纹等,这些图案不仅精美华丽,而且寓意深刻,表现出当时的文化和审美特点。

2.色彩装饰汉代瓦当的色彩装饰主要采用彩绘的方式。

彩绘主要在瓦当表面进行,常用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等。

彩绘图案多半采用纹饰、花卉、人物等,鲜明而不失优美。

3.器形装饰汉代瓦当的器形装饰主要表现在其特殊形状上。

建筑师们根据建筑的需要,设计出各种形状的瓦当,以达到装饰效果。

这些瓦当形状多样,有些甚至有抽象的艺术风格。

三、汉代瓦当的应用流程汉代瓦当的应用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瓦坯制作首先,需要将黏土制成瓦坯,一般使用的是高岭土、黄土等材料,需要加入适量的水和石灰进行混合。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

72撰文/马茉莉,史 鹏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装饰审美瓦当是中国古代极具艺术价值的一种装饰物,具有十分杰出的艺术成就。

随着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相关资料的丰富,人们不断挖掘其历史价值,秦汉动物纹瓦当已然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装饰,其自身所具备的精神魅力与审美内涵值得细细品鉴。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纹饰元素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很多现代艺术设计也更加愿意融入秦汉动物纹瓦当的相关元素。

新时代背景下,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件“宝贵的艺术品”,也是实用主义的“践行者”,对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审美内涵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极具现实意义。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的审美内涵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装饰既是新时代人们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背景下的“新兴产物”,也是精神性审美文化的主要承载者。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外在是各式各样的动物纹饰,看似简单的动物纹饰背后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抑或者象征着某种十分典型的艺术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哲学的重要展现。

图腾崇拜是最早期的一种宗教形式,同时也是古老人类生活虚幻的主要体现。

对于古老人类来说,图腾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信仰者的重要精神支柱。

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主要来源就是图腾文化。

在当时,以图腾为代表的动物被称为祖先的化身,人们通常给予其极高的崇拜之礼。

随着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不断转变,秦汉动物纹瓦当的图案实现了升华,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

其中,包含青龙在内的“四神”是十分经典的代表。

在汉代,人们将四神瓦当置于宗庙祠堂中,以此特殊的方式表达古代人的天人观念。

不仅如此,部分动物瓦当还承载着王权政治的思想。

例如,秦汉时期的龙纹瓦当,相较于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瓦当(图1),秦汉时期的瓦当更具神话色彩,西汉时期的青龙纹绘画特点更加强烈,艺术性十分明显,表面上看是神秘天国气质的展现,实际上是统治者炫耀自己权势的一种表现。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秦汉时期动物纹瓦当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图1 青龙纹瓦当且在表现形式上更倾向于浪漫主义与抽象表达。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浅析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是中国古代建筑瓦当上常见的一种装饰元素,其在六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人面纹饰不仅在建筑瓦当上得到广泛应用,也被运用在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中。

本文将对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进行浅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艺术特点1. 精细细腻: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人物面容栩栩如生,线条清晰,细节处理精细,展现出六朝时期工匠的高超技艺。

2. 多样风格:人面纹饰在瓦当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夸张夺目,有的端庄娴雅,有的诙谐风趣,反映出了六朝时期艺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3. 蕴含寓意:人面纹饰所雕刻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或象征,如男女相对、神秘幽远的神祇形象、英俊潇洒的英雄形象等,这些形象的寓意丰富而深刻。

二、历史背景六朝时期,政治动荡、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繁荣兴盛。

这一时期,中国南北朝的文化融合,各种艺术与手工艺术相互借鉴,艺术成就熠熠生辉。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瓦当之人面纹饰得到了大力发展与传播。

作为建筑装饰的一种重要形式,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在六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宫殿、寺庙、园林,还是一般民居,都可以看到瓦当之上的人面纹饰。

这些人面纹饰既点缀了建筑物的外观,又赋予了建筑物以神秘的艺术魅力。

三、文化内涵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

它既承载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又反映了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的融合。

六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得到迅猛发展,瓦当之人面纹饰中很多神祇形象正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充分显示了佛教对当代艺术风格的影响。

人面纹饰还承载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六朝时期,中国神话传说繁多,这些神话故事中的神祇形象常常被雕刻于瓦当之上,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当时,通过人面纹饰所雕刻的历史人物形象,能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和追忆,成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

六朝瓦当之人面纹饰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其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分析瓦当元素在当代的创新性与国内外发展境况对比

分析瓦当元素在当代的创新性与国内外发展境况对比

分析瓦当元素在当代的创新性与国内外发展境况对比1. 引言1.1 瓦当元素的概念和特点瓦当元素是指在建筑中用于装饰墙体和屋顶的瓦的边缘或角部分,通常呈现出各种图案和造型。

这种装饰元素起源于古代建筑,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如今已成为建筑装饰中的常见元素之一。

瓦当元素的特点包括:瓦当元素具有较高的装饰性,能够增加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

瓦当元素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设计需求进行定制,从而实现个性化装饰。

瓦当元素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可以起到防水、防潮和保护建筑的作用。

瓦当元素还可以用于强调建筑的结构和轮廓,使建筑更加立体和美观。

瓦当元素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元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功能性使其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创新。

2. 正文2.1 瓦当元素在当代的应用与创新瓦当元素在当代还被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中。

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师将瓦当元素进行重新演绎,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赋予瓦当元素新的生命和价值。

一些文化机构也利用瓦当元素进行文化传承和展示,让这一传统元素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瓦当元素在当代的应用与创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在建筑领域有着重要地位,还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瓦当元素将继续融合创新,为建筑与艺术领域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启发。

2.2 国内瓦当元素发展现状瓦当元素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直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当代,随着建筑风格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瓦当元素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目前,国内瓦当元素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与现代结合: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将传统的瓦当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现出瓦当元素的独特魅力。

在一些高端别墅和豪华建筑中,瓦当元素的运用越来越多样化和精致化。

2. 文化保护与传承:随着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和历史建筑得到修复和保护,其中不乏瓦当元素的应用。

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和景点也开始重新运用瓦当元素,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内蒙古地区辽金元瓦当纹饰

内蒙古地区辽金元瓦当纹饰
内蒙古地区辽金元瓦当纹饰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辽金元瓦当纹饰概述 •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特点 •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分类 •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艺术价值 •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保护与传承
01
辽金元瓦当纹饰概述
辽金元时期的历史背景
辽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 阶段,这一时期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
色彩寓意
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寓 意,如红色代表吉祥、繁 荣,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等 。
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文化
辽金元时期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 原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瓦当纹 饰中体现了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
特色。
宗教影响
受佛教、道教等宗教影响,瓦当纹 饰中常出现宗教符号和形象,如佛 像、莲花等。
寓意象征
瓦当纹饰的图案和色彩都具有深刻 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社 会的信仰、价值观和审美取向。
此外,辽金元时期的瓦当纹饰在工艺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出现了许多精美的浮雕和镂空 工艺,使瓦当纹饰更加立体和生动。这些瓦当纹饰不仅是建筑上的装饰,也是当时社会文化 和经济发展的见证。
02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特点
图案设计
01
02
03
动物纹饰
以龙、凤、虎、鹿等动物 形象为主要设计元素,形 象生动,线条流畅。
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发展
• 融合发展:辽金元瓦当纹饰作为文化遗产,应当与现代社会相 融合,发挥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例如,将瓦当纹饰应用于 现代艺术、设计等领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加 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传承。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辽金元瓦当纹饰的分类

秦汉瓦当纹饰的形式美及其美学意义

秦汉瓦当纹饰的形式美及其美学意义

因此 , 我们 通 常 意义 上 的瓦 当艺 术指 的就是 秦 汉 瓦
当艺 术 , 秦汉 瓦 当艺 术 价 值 最 高 , 是 古 代 瓦 当 艺术
扮 演 了装 扮 帝 国雄威 的角 色 。 尽 管这 个 角色 在 当时
《 瓦 当 留 真》 , 王 培 良的 《 秦 汉 瓦 当 图论 》 , 吴磬 军 的 《 燕 下 都瓦 当文化 考 论 》 , 张童 心 、 黄 永久 编 著 的《 禹
王 城 瓦 当— — 东周 秦 汉 时期 晋 西南 瓦 当研 究 》 等 , 另有 1 0部 瓦 当图集 。据统 计 , 有 关 瓦 当研究 的单 篇 论文达 1 4 0余 篇 。其 中有 1 1篇 以秦 汉 瓦 当作 为 主
学术 著 作 。 研 究 者 普 遍 从 瓦 当考 古 、 瓦 当发 展 演 变
史 、瓦 当 的艺 术特 色 等几 个 层 面展 开 梳理 与 考 察 , 缺乏 从美 学 视 角对 其 进行 观 照 。 并 将其 视 为 艺术 样 式从 哲理 上探讨 它 与其 他艺 术样 式 的不 同 。秦汉 瓦
周 中晚期 出现 了刻 画重 纹 的半 瓦 当 ,春 秋 战 国时 期。 瓦 当经 历 了一 个 繁荣 的 阶段 , 出现 了秦 圆瓦 当 、
据学 、 金 石学 , 如北 宋 王辟 之 《 渑 水 燕谈 录 》 、 南宋 吕 大临 《 续 考古 图》 、 元李好文《 长 安志 图》 、 清程敦《 秦
要 研究 对 象 。综 合有 关秦 汉 瓦 当研 究 的学术 论 文和
不 受 人 重视 。因 为历 史 典 籍 中几 乎 找 不 到相 关 记 载, 但却 在千 百年 后 熠熠生 辉 。东 汉 以后 , 瓦 当制作 1 3渐衰 微 。瓦 当作 为一 种艺 术 的魅 力 逐 渐 消失 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瓦当纹饰发展与审美变迁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秦砖汉瓦”一词很好的表现出了我国瓦当在建筑史上与美学史上的地位,对于我国的传统建筑而言,瓦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构件,它除了对建筑主体有一定的保护功能之外,同时也具有非常高的装饰功能与美学价值,到今天为止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在瓦当的纹饰美学表现上,除了“甲天下”的汉瓦当,其他各个朝代的瓦当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纹饰美学表现形式。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各个朝代瓦当的纹饰发展与审美变迁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与品位瓦当的纹饰之美。

关键词:瓦当;纹饰;审美变迁
1 周代瓦当的纹饰分析
从目前实际的考古结果来看,我国最早出现瓦当的朝代是西周。

在陕西扶风召陈村被考古发现的瓦当,就源于西周晚期,这批被考古发现的瓦当纹饰全部都是重环纹,瓦当样式为半圆。

在春秋战国,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瓦当的纹饰使用也不尽相同,例如燕国的瓦当多使用饕餮纹,齐国的瓦
当多使用树形纹,而秦国在瓦当的纹饰使用上,则主要以云纹、山纹以及树纹居多。

从整个商代的瓦当纹饰使用情况来看,不论是形象鲜明的饕餮纹,还是变化多样的几何组合纹饰,这都与当时的青铜器纹饰有着非常大的关联,例如本段开头所说的在陕西扶风召陈村被考古发现的瓦当所使用的重环纹,这就是当时青铜器所广泛使用的一种纹饰。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是我国青铜器最发达的一个历史阶段,当时的青铜器在整个社会与政治的体系地位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在瓦当的纹饰使用上,也就直接采用了青铜器纹饰,这能够说明在某个历史阶段占据一定社会地位的器物,会对一个时代的审美起到引导与影响作用。

在铁器出现之后的战国历史阶段中,瓦当的纹饰就相对较为多样,动植物、几何图形,均在瓦当纹饰中有所应用,这体现出了我国先民在当时所具备的象形表达能力水平。

2 秦汉瓦当的纹饰分析
秦汉是我国瓦当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秦汉瓦当具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从临潼所考古出土的瓦当中,我们可以大致的看出秦代瓦当的基本纹饰与审美特征,它多以葵花纹与云纹为饰。

到了汉代,虽然瓦当的形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依
然采用了秦代以及更早历史时期中的瓦当形制,主要有圆形以及半圆。

在汉代,我国的制陶工艺已经较为成熟,这使得瓦当的制作变得更加精良,在纹饰上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卷云纹。

相比于之后的唐代琉璃瓦而言,汉代瓦当更能带给人们一种厚重、朴实的质感,且在纹饰的表现上,更加具有原真形态,这从河南诸多考古工作中出土的瓦当可以明确的看出。

在汉代瓦当纹饰的取材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源于现实却又超越现实的独特美感,这与周代瓦当单纯使用饕餮纹有着较大的区别。

在已经考古出土的汉代瓦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瓦当都使用了四神、龙凤等纹饰,这不难看出当时的人们对神秘力量的一种崇拜。

龙凤纹在汉代以前就被使用得较为广泛,它与饕餮纹一样,都在此前的历史朝代中,被统治阶级所大量使用。

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神纹却与它们有着一定的不同,四神纹在社会等级的划分上是基本没有用作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轻易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真实事物,也就是说普通的人同样可以使用四神纹,但是龙凤纹以及饕餮纹却不能,因为它们代表着地位与权力,我们可以看作是汉代人整体的思想与审美力量,铸造了汉代瓦当的璀璨。

除了“超
现实”的纹饰外,来自现实生活中完完全全真实存在的动物,也在汉代瓦当中被当成纹饰进行过使用,这可以看作是当前人们对生命、力量与活力的一种向往。

3 魏晋南北朝瓦当的纹饰分析
时代发展至魏晋,瓦当的纹饰又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云纹成为了当时瓦当装饰所主要使用的纹饰。

西晋瓦当的基本特征是在在云纹以上有一圈锯齿纹。

而在南北朝历史时期,尤其佛教的传入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瓦当的纹饰逐渐开始出现了莲花纹、忍冬纹以及兽面纹。

从魏晋南北朝整个瓦当的纹饰情况来看,具体的瓦当纹饰使用种类是相对较少的,不过却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例如,受佛教的影响,在瓦当纹饰的应用上,一些植物被摹写的形式,加入了其中,这与战国时期非常抽象的瓦当植物纹饰有着非常大的区别,魏晋南北朝瓦当植物纹饰的写实程度更高;同时,在云纹的使用上,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锯齿纹的使用上,这是汉代瓦当从未出现过的;最后,魏晋南北朝瓦当纹饰对此前较为复杂的四神纹和饕餮纹进行了简化,出现了新的兽面纹表现形式。

从这些变化与创新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人们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逐渐脱离了神话性质的审美范畴。

4 隋唐和宋代瓦当的纹饰分析
隋唐时期,瓦当纹饰以莲花纹为主,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莲花的使用可以凸显出大国的风范,唐王朝统一下的中国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开放程度令世人瞩目,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强盛,对外交流频繁,物质文化水平极高,瓷器成为当时主要的手工业部门,而此前一直兴盛的制陶作坊受到打击,瓦当的制作当时隶属于制陶作坊;第二,纹样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物质的纹饰发展(如铜镜)与当时社会潮流有关。

唐代社会高度发达,人们对美的追求不再是过去的“美宫室”,更多的是对自身的装扮,因此铜镜业高度发达,而瓦当却没有了过去的辉煌;第三,莲花纹样作为佛教的代表纹样,体现出唐代人们对佛像的虔诚。

比如,在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一处基建工地发现唐代烧窑中,就出现了大量的莲花纹饰瓦当。

宋代开始,兽面瓦当渐渐取代了莲花纹瓦当,并传播到北方的契丹、女真和西夏,延续到元明清。

明清时宫殿建筑上多用蟠龙纹瓦当。

自此,瓦当纹饰中的植物题材绝迹。

宋代以“文人气”的艺术理念著称于世,但多关注的是诗、书、画、园林,瓦当作为建筑的构件,并没有被文人气所感染。

这主要与当时瓦
当制作者的社会地位有关,这些人不被看做是在进行美学或艺术创作,而只是普通的工匠,所以从当时开始,瓦当的审美价值与美学价值开始逐渐的降低,到最后仅仅成为了纯粹的建筑构件。

参考文献
[1] 王峰. 瓦当的历史及艺术特色[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0).109-110.
[2] 黄缨,杨豪中. 陕西瓦当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24-127.
[3] 李南芹. 汉代“四神”瓦当之纹样考[J]. 美术教育研究.2013.(12).35-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