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彩陶纹饰特点简析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

原始彩陶中的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与现代化应用原始彩陶作为古代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其独特的纹样装饰艺术一直备受人们的研究和关注。
通过深入探究其纹样装饰艺术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结合现代化技术与应用,可以推动其再次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1. 彩陶纹样的形成原始彩陶纹样的形成,有着深刻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从早期的简单刻画、抽象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到后来的具象造型和色彩渲染,不仅表现出人类智慧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更是一种文化遗产的延续和传承。
原始彩陶纹样的特点在于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彩陶纹样由于历史背景、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意义。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彩陶纹样多以几何形状、植物图案和一些抽象的符号为主,而黄河流域的彩陶纹样则以鸟兽、人物和生动的场景为主。
此外,彩陶纹样的色彩富丽多彩,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装饰性,能够为生活环境增添生机和美感。
3. 现代化应用彩陶纹样装饰艺术在现代化应用方面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文化创意产品以彩陶纹样为原型,设计出具有时代感、创意性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如陶器摆件、餐具、器皿等。
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更能够为现代生活增添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2)装饰设计将彩陶纹样应用于现代化室内设计和装饰中,给房间增添一份温馨和艺术感。
例如,在墙面、地面、家具等方面进行彩陶纹样装饰,可以让空间更具文化内涵和个性化。
(3)科学研究针对彩陶纹样的形成过程、技术方法、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究,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价值和应用。
例如,在彩陶制作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可以开发出更加高效、节省能源的生产方法,从而提高陶器生产效率和质量。
总之,原始彩陶中沉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其纹样装饰艺术在现代化应用和创新中,可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作用。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彩陶纹饰是中国古代陶器的一种装饰形式,发展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
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的题材:彩陶纹饰的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物、动物、植物、神话故事等各个方面。
人物题材主要以舞蹈乐师、赤足猛男、脸谱类型、生肖等多样的姿态形象为主,动物题材则包括猛兽、鸟类、龙、鱼等,植物题材则以树叶、花朵等为主,神话故事则以巫师、神祗等为主。
2.鲜艳的彩绘:彩陶纹饰采用了多种明亮的颜色,如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饱满明亮。
彩陶纹饰的艺术家们熟练运用了辣椒红、铁红、蓝青等如火如荼的彩绘技法,使整个陶器装饰更加饱满、生动。
3.简练的线条:彩陶纹饰的线条简练而有力,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些细长的线条将图案划分得清晰明了,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流动的感觉。
线条的运用既突出了人物、动物和植物的形体轮廓,又丰富了陶器的整体效果。
4.平面的构图:彩陶纹饰一般采用了平面的构图形式,注重了整体的均衡与对称。
通过将不同的图案、色彩等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
同时,彩陶纹饰的图案通常是以中心为对称点进行设计,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一种平和、和谐的美感。
5.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彩陶纹饰中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如陶罐上的鸟头、蛇纹、太阳纹等。
这些符号既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又突出了一种宗教信仰的呈现。
通过这些象征性的符号,艺术家们传达了一种人文关怀和神秘感。
6.精湛的制作工艺:彩陶纹饰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通常是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是制作陶器的胚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雕刻图案,接着上釉彩绘,最后进行烧制。
这种工艺需要艺术家们对陶器材质以及各种工具和材料的熟悉与把握,并且需要他们在各个环节中都能够保持高度的专注与耐心。
彩陶纹饰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鲜艳的彩绘、简练的线条、平面的构图、象征意义的符号以及精湛的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独特魅力。
它是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一、生动形象: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其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陶人、陶马、陶鸟等都能以栩栩如生的姿态展示出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精细细腻:彩陶纹饰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衣饰纹样以及动物的体态等。
例如,彩绘陶俑的脸部表情细腻而丰富,陶马和陶鸟的线条流畅而精细,展现出古代陶艺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工艺水平。
三、色彩丰富: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其色彩的丰富多样。
彩陶纹饰使用了多种颜料,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使作品呈现出鲜艳的色彩。
这些明亮的颜色给人以愉悦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古代艺人在制作陶器过程中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
四、寓意深远: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寓意深远。
彩陶作品中的纹饰往往寓意吉庆和神圣,如太阳、鸟兽等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神秘的宇宙力量。
这些寓意使得彩陶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宗教和神秘信仰的意义。
五、凝练简约: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形式上的凝练简约。
彩陶作品在形式上追求简洁、凝练的风格,舍弃繁琐复杂的细节表现,以简约的线条和形状来表达主题。
这种凝练简约的风格给人一种纯粹、清新的审美感受。
总之,彩陶纹饰以其生动形象、精细细腻、色彩丰富、寓意深远和凝练简约等艺术特征,展现了中国古代艺人的创作才华和艺术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陶艺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
过对彩陶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和智慧。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

论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原始彩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整个古代历史进程中,对文化传承和艺术审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尤为显著。
原始彩陶纹样的特点在于其自然真实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
在古代的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在稀少的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中,对于陶器的制作以及纹样的设计和颜色的搭配,都必须依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
这就导致了原始彩陶纹样的构图和颜色的搭配大多数源于动植物以及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真实的美感成为了原始社会人民审美的主流。
原始彩陶纹样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包含有动物元素,如龟、蛇、鳟鱼等,又有植物元素,如草、叶、花等,还有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和纹样。
这种具有跨时代艺术创造力的多样性,既反映出原始人们丰富的想象和造物力,又反映出他们创造出来的美学价值,其在现代装饰艺术中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原始彩陶纹样在艺术审美上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陶器的制作和设计上。
古代原始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因此,他们的陶器制作和设计都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的艺术思想。
陶器的品种繁多,样式新颖,这彰显出原始人们丰富、多样的审美追求。
其次,原始彩陶纹样对装饰艺术的发展和影响也非常深远。
纹样粗旷,色彩自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元素逐渐演变和发展,见证了自然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和碰撞。
同时,这些具有强烈人文情感的纹样和图案,使得人们对古代原始文明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也为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路程打下了基础。
最后,原始彩陶纹样也对当今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当代艺术家的视角下,原始彩陶纹样被解构和重构,使得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美学价值,注重传承与创新,强调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沉淀,使得原始彩陶纹样的价值在不断提升。
总结起来,可以说,原始彩陶纹样对艺术审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影响了古代的艺术制作和设计,也影响了整个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
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让人们一直对其追求和研究,并且也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和美学价值的思考。
原始彩陶图案中线的形式美

原始彩陶图案中线的形式美
原始彩陶是指距今七千多年前的陶器,它是中国古代陶器中的一种非常特殊的陶器。
原始彩陶虽然是远古时期的作品,却有许多工艺和形式设计的特点,其中非常值得注目的是其图案中线的形式美。
原始彩陶中的线条形式非常简单而直观,通常采用横线、竖线、斜线和弧线等基本线条来勾勒出各种图案。
在图案中,线条可以是粗细不均,有时还会出现两条或多条并列的线条组合起来形成更加复杂的线条形式。
原始彩陶中的线条不仅简单而直观,还非常有艺术感。
这些线条可以勾勒出各种复杂的图案和纹饰,例如动物、植物、几何图案等。
这些图案的线条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线条的粗细、曲直和长度等因素都能够体现出设计师的审美和技巧。
原始彩陶中的线条形式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线条的流畅和韵律感。
线条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它的流畅和韵律,这种韵律感让线条的形态变化更加优美,线条的纵向、横向和斜向的组合更加协调的平衡。
二是线条的透视感。
原始彩陶中的设计大多采用方向感和透视感,线条的长度和角度的变化能够营造出空间感和深度感。
这种透视感的运用不仅使图案更加生动,同时也使线条的形态更加多变和丰富。
三是线条的韵味。
原始彩陶中的线条呈现出一种生动的韵味,这种韵味不仅体现在线条的形态和长度方面,更体现在颜色和形式的细节上,让人感受到一种奇妙、神秘和美好的感觉。
最后,原始彩陶中线的形式美揭示了古人在艺术表现上高度的审美和审美追求。
线条的设计及运用非常精准、严谨,让陶器整体造型更加完美、自然。
它的形式美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巧夺天工的艺术表现,同时也让人感受到陶器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论文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论文
彩陶纹饰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种,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这篇文论中,我将从艺术特征的角度来探讨彩陶纹饰。
一、色彩艳丽
彩陶纹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它涵盖了红、黄、蓝、紫、绿等多种颜色,其中最为经典的是“三彩”颜色,即黄、绿、紫三色。
这些色彩在不同的组合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相互之间的对比也非常强烈。
二、图案生动
彩陶纹饰的图案非常丰富多样,它们来源广泛,有些取材于自然界,有些则是从人文事件中得到的灵感。
在以往的一些历史时期中,彩陶纹饰的图案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等诸多方面。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彩陶大多以龙凤、鱼纹、麒麟等传统图案为主,隋唐时期的彩陶则多以诗词、故事、典籍和佛教等为主题。
三、造型简练
彩陶纹饰的造型十分简约,有着非常明显的线条感和轮廓感,这也是其艺术的一大特征。
在装饰上,彩陶纹饰往往采用了对称性的手法,用简明的线条烘托出了艺术品的美感。
四、工艺高超
彩陶纹饰的制作工艺十分高超,尤其是在唐代和明代的时期,它曾经达到了巅峰的状态。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需要进行鲜艳多彩的釉彩表面处理,也需要对笔触的运用进行精雕细刻,使整个艺术品显得更加精致。
综上所述,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是多方面的。
通过对其色彩、图案、造型和工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有着凝练的线条感和轮廓感,同时也展现出了制作者高超的工艺技能。
这些特征,为彩陶纹饰带来了强烈的艺术美感,在历史长河中驰名中外,成为了中国古代民族的珍贵财富。
浅谈原始彩陶纹饰的构成形式

浅谈原始彩陶纹饰的构成形式图形纹饰构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表现手法上表现为线与面的组合,形式上也不外乎方圆曲直,但正是这些简单的线与面构成了图形纹饰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中国的图形纹饰在构成上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及地域特色,其发展也有自己清晰的脉络,追根溯源,原始先民的彩陶纹饰可以说是中国纹饰的起源,从广泛意义上来说,彩陶紋饰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始祖。
彩陶的产生所谓彩陶,是指在砖红色的陶制器壁上用赭石和氧化锰等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后呈赭红和黑色花纹的陶器。
陶器最初是作为原始先民重要的生活用具而被发明出来的,人们用它来盛装东西,烹煮食物或者祭祀。
直到彩陶的出现,彩陶是将人类最质朴的审美情趣点缀到了这些日用品中。
由于这一精神元素的注入,彩陶成为远古先民表达信仰、崇拜和祈愿的载体,也成为新石器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中国原始彩陶其空间分布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中原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在时间上大体可以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五个重要时期,每个时期的彩陶装饰纹样、装饰风格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原始彩陶的纹饰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或植物类的形象;一类是抽象的几何形象,表现了古朴、简练、刚劲、单纯的艺术风格。
在器皿造型上最常见的是符合陶器功能需要的碗、钵、罐、盆、壶、豆、瓶、鼎等10余种。
彩陶纹饰的表现手法彩陶绘画具有浓郁的装饰性,特别是在几何形纹饰的表现上,结合了陶器形体的变化,几何形装饰图案虚实相间,黑白互相衬托成为“双关图案”,这是中国图案传统的一种卓有成效的组织方法。
彩陶绘画经过不断的重复和演变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程式,可以将这些描绘程式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线描型:一种以线条为主的白描式手法,线条疏密有致,能抓住对象的形态特征,显示出较高的绘画技巧。
平涂型:以单色平涂作类似剪影式的表现手法。
造型极简括,动态觉得活泼,能从特定的角度把握对象的形态特征。
综合型:这种手法结合线描与平涂两种手法上情下构成。
原始彩陶的造型特征

原始彩陶的造型特征:中原地区的彩陶工艺制作开始较早,持续时间也很长,装饰类型也较其它区域丰富得多。
其中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以卷唇圆腹和折腹的圈底盆、钵,花苞状口的细颈壶,直口鼓腹尖底瓶,敛口柬腰葫芦形瓶等器型为主。
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陶器多深腹曲壁的碗盆,敛口浅腹盆、敛口罐、长颈罐、重唇尖底或平底瓶。
西北地区的彩陶以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和较晚的辛店类型为代表。
多长颈双耳瓶、宽肩壶、双耳鼓腹小底罐及钵、盆等。
东南地区的彩陶以大汶口文化及马家窑文化类型为代表,器型以鼎、罐、钵、盆等为主。
原始彩陶的纹案特征彩陶的装饰纹案有圆点、直线、曲线、抽象几何形、划纹、指甲纹等等,它们用动与静对比、虚与实对比、点线面对比,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对后代装饰艺术产生了无限的启迪。
同时,它们还运用红、黑、白、橙等色使得作品显得绚烂多彩。
“在游戏中,变化是无穷的,没有外在的目的,游戏在本性上,却是自由。
”[5]此在是在世界之中存在。
当这些原始彩陶被搁置在这安静而隐蔽的角落,不再占据着人们的视角,也远离人们的思维,那么这种并非本真的生活却是人们生活的常态。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物之物性自身被遮蔽,偏离了其存在的境况。
追问存在者之存在,亦即思存在,就是我们使遮蔽着的存在如其本性地显现出来的途径。
原始彩陶纹饰的文化蕴涵初探2010-1-28 17:48:00朱大维《佛山陶瓷》 2007年第09期摘要中国原始彩陶是中华艺术的灿烂篇章,原始彩陶纹饰则是陶瓷艺术装饰的第一个高峰期,它在绘画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本文就原始彩陶纹饰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作了探讨,主要从“彩陶纹饰所折射出的远古的精神力量”、“彩陶纹饰是原始社会生活的反映”、“彩陶纹饰是原始社会思想文化积淀”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原始彩陶,纹饰,文化,精神,蕴涵1引言历史悠久的中国原始彩陶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她造型优美,纹饰丰富,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彩陶装饰纹样特点简析
摘要:陶器产生于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作为一种容器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需要,它不仅带动了农业经济与定居生活的发展,也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
陶器的装饰纹样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展现了远古人类的朴素艺术观念和原始的审美情感,本文将结合原始彩陶纹饰的起源发展对其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一.起源
关于陶器装饰纹样的起源说法各异,其中以“编织说”影响最大,该说法认为,根据陶器底部遗留下来的编织纹印痕的特征,猜想原始人可能是受了“编织”纹样的启发,然后出于装饰审美需要进而产生各类表现手法,其中西安半坡出土陶器席文的印痕被认为是彩陶网纹的形式基础。
另一种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是“图腾说”,图腾崇拜是一个氏族用某种动物作为该族的图腾物,而彩陶上的一些可能是由图腾纹样演变而来的,代表了不同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
除此之外还有“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不同说法,都是人们对装饰纹样所代表的含义的不同猜想。
二.各类彩陶装饰纹样特点
1.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彩陶主要包括半坡型和庙底沟型彩陶。
(1)半坡型彩陶多圜衣钵、尖底瓶和葫芦型器,纹饰布置在内底或外壁,以鱼纹和鱼纹简化而成的几何纹样为特色,其中鱼纹最多,表现了当时发达的捕鱼活动,其审美稚拙刚健。
彩陶的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剔划,堆塑等;
(2)庙底沟型彩陶晚与半坡型,以大鼓腹平底钵为典型器皿,花叶纹、鸟纹、火焰纹呈连续纹样布置在器腹外壁,其中“三重弧线圆点彩陶碗”的装饰在艺术构成上达到了很高水平,在定点连线的基础上两点之间连接成的弧线把空间分割成一种渐变式黑白相间图案,具有明快的节奏感。
2.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三种类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
(1)马家窑型:彩陶底色多以橙黄色为主,表面十分光洁,多以黑色彩绘纹饰。
纹样多以弯曲,交叉,平行,漩涡型和同心圆等形态加以组织。
其中漩涡纹是最有代表性的,它以同心圆为核心组成图案,运用直线,曲线和点等几何元素组合,形成曲折起伏,旋动多变的节奏和动感。
马家窑彩陶不仅外壁绘有纹饰,内壁也往往同样布满纹饰,如“圆点弧线纹彩陶盆”。
其早期纹饰较多地趋向于自然类型,后期则发展趋向于抽象化和几何化。
(2)半山型:半山型彩陶以短劲、阔肩、鼓腹的陶翁为典型器皿,器形雍容凝重,表面磨光,陶质细腻,弧线、直线交织成的连续纹样,精巧繁密,极富形式感。
半山型彩陶非常富丽而精致,绝大多数的花纹构图设计,无论是平视还是俯视的角度,往往构成了匀称完美的视觉效果,富有节奏和韵⑥
律的美感。
它的装饰纹样以几何化的构成倾向为主,其突出特点是用红黑两色相间的锯齿形花纹为主题,勾画出各种色彩鲜明,形式多变的图案使装饰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3)马厂型:常见纹样有:折线纹,回纹,方格纹,三角纹,旋纹,网格纹,垂叶纹和蛙纹,其中,蛙纹以其独立特色和强有力的视觉效果而格外引人注目,在整体上似乎比以往的蛙纹表现出更为粗犷和简约的形式韵味。
在图形结构处理方面,总体呈现出刚健、粗放和庄重的艺术格调,给人以简练和刚劲的强烈印象。
三.彩陶装饰纹样的演变
新石器时代陶器装饰纹样主要为几何图形元素,而非动物图案。
而通过对其研究可发现,这些抽象图形实质上是由对具象图案的简化演变而成的,使之更为抽象化,符号化,审美上比直观的具象图形增加了一些象征意义,也给人多了几分遐想的朦胧美感,这展现了远古时期人对艺术的追求与思考。
1.鱼纹
彩陶鱼纹的变形手法是对装饰纹样由具象到抽象演变最具代表性的纹饰符号。
从早期较为真实的鱼纹到中期明显向图案化发展,纷纭复杂的各种几何形鱼纹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几种固定的符号。
早期两头相对的鱼头演变成了一组相对的三角形,鱼身的阴阳三角逐渐形成了十字花状符号;另一种略去鱼头的鱼,后来分化除了一种两湾月相背的符号和有一个圆点与剪刀似的鱼尾组成的符号。
2.鸟纹
彩陶鸟纹多发现在庙底沟期彩陶中,其演变呈现出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将鸟身弯曲成新月状,并发展出由新月相对而构成的纹饰;另一种则是将鸟身变成豆荚状,并由此再构成花瓣纹。
而人们发现这两种演变出来的纹饰与鱼纹演变成的符号相似。
可见一种几何纹并不只与一种动物图案有关。
3.蛙纹
半山期开始,蛙纹的演变极富特色,它往往以人的形象出现,但肢爪却是蛙型。
人式蛙纹在马厂期最为流行,它们多被画在陶壶的腹部,有时两个或四个蛙人抱在一起,略去蛙人头部,以器口为共用头,蛙人纹的肢爪曲折处有时还画有人眼睛或谷粒状的纹饰,大抵表明了蛙神在黄河流域农耕时期的重要作用。
马厂晚期的蛙纹多略去躯干,只留下四肢呈波折状展开。
四.构成形式特点
1.点线面
在原始陶器装饰纹样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元素。
以庙底沟出土的彩陶盆上的花纹带为例,其具有流变运动的特征,形式复杂但挥写自如,规律明显。
它是以一个标志性花纹为中心,两组相似的纹饰组合成纹饰带,以面为主,点线在其中穿插,组合,增强了整个纹饰的动感与变化。
2.均衡
均衡是指在一个装饰整体中相对应的形状相同或图形组合在一起将空间分割到位,给人以协调之感,故其包括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
其特点是规则均等,感觉稳定,张力含蓄。
对称形式有上下对称,左右对称,三面或四面对称
等;非对称形式则是相对应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同量而不同形,但同样给人以匀称之感。
3.重复
重复就是把相同或相近似的图形按一定规律重复排列,从而产生视觉美感,这一形式的来源可能取自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外观,如动物层层分布的羽毛,鱼鳞;植物花卉的簇簇枝叶。
重复给人以一种质朴之感,运用重复手法排成不同形状同样可做到统一中变化。
重复再装饰纹样中被广泛运用,一般是以一种纹样为基本形,然后反复构成。
也有将同一纹样不规则的重复排列的构成形式。
4.对比
在彩陶装饰纹样中的对比包括曲直,疏密,粗细,虚实,动静,黑白等。
对比使得装饰纹样更为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变。
5.节奏
不仅音乐讲究节奏,绘画中同样讲究节奏的韵律美。
装饰纹样中的节奏感主要来源于对比。
如装饰面积自上到下的小-小-大-小分布,或装饰线的窄-粗-宅的变化,都会使纹样富有动势,虚实结合使得纹样具有了动静对比。
五.结语—由原始彩陶纹饰对当今艺术文化的思考
彩陶的美,在于它虽然粗糙,但却自然,接近人的本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代所说的装饰符号、图案等东西都是原始彩陶纹饰的一个发展和延伸。
彩陶装饰艺术的手法及风格给我们以单纯、简练的总体形印象,它是古人在基于现实具象的基础上对艺术的探索,既具有象征意义又富有美感,同时给予现代人在艺术创作上一定的启迪,在此将其大抵归为如下几点:
1.从模仿到创造:古人对于装饰纹样的创造基于对自然的观察与归纳,我们在现代设计中同样应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与一颗追求美的心,才能有好的创作。
2.善于运用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在装饰纹样中的基本形其实并不多,大多都基于点线面,但是通过不同的对比变化使之富有美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整体协调富有细节:一个好的作品必然是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同时具有细节刻画,在装饰纹样中以蛙人为例,将蛙以人形呈现但保留蛙爪这种细节刻画十分经典。
4.删繁就简:并非将所有美好的图形堆砌一气就是美,而是要善于运用,使画面明快,简洁。
综上所述,原始彩陶装饰纹样在世界艺术文化上具有重要价值,是世界文化瑰宝,我们应以古探今,善于学习与发现,让经典传承,并在经典中创造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