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
中国历代传统纹样图谱,太好看了,都是经典,涨知识了

中国历代传统纹样图谱,太好看了,都是经典,涨知识了中国传统图案指的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中国传统图案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团,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可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间和民宿图案、少数民族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经济、政治、道德伦理的反映。
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贵种族繁衍。
商周时期,以夸张的张目巨口、狞厉威严的兽面纹象征着奴隶主阶级的权威。
在形式上采用器形中轴线、两旁对称的方式,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
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狩猎、宴飨、比射、杂戏、乐舞、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
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的人们追求安定的生活,宣扬修生科院轮回转世的佛道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长、柔美宁静的图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题材,便成为南北朝图案风格的主调。
隋唐政治安定,物质生活充裕,象征人间温暖幸福的图案题材,如繁花茂叶的卷草,安详温驯的瑞兽,嘴衔花枝瑞草、缨珞珠宝、同心结带的珍禽,综合各种花卉特征的宝相花以及象征丰收的瑞花等,造型丰满,线条饱满圆润、色彩富丽,反映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
宋代,封建主追求靡丽的生活享受,图案以工致细腻的写实风格为主。
元代,蒙古族刚劲粗犷的装饰风格和大量用金的审美嗜好改变了南宋图案的柔丽之风。
明清时期,不少图案在吸收前代装饰传统的基础上,造型已趋于程式化,在思想内容方面则把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生活理想与图案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一定的含义,即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称为吉祥图案。
怎么样,各朝各代的花纹是不是都各具特色,含有浓浓的中国味,真是好看极了!。
冀美版七下第8课《中国古代的彩陶艺术》经典课件(40张)(共40张PPT)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 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 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 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 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1、彩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代表:西安半坡村和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 器型:圆底或平底的盆、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 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动物纹(人面纹、鱼纹、 鱼鸟结合纹、 鹿纹) 几何纹
彩陶船形壶
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高 15.6厘米,长24.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陶器
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 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 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 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陶器
一、仰韶文化陶器 二、马家窑文化陶器 三、黑陶与白陶
一、仰韶文化陶器
★纹饰:人物纹;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
最具有时代特征的为旋涡纹和波浪纹,纹饰旋转、起伏,给
人以 强烈的运动感.
彩陶舞蹈纹盆
彩陶舞蹈纹盆,盛水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孙家寨 出土,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它的另一个奇妙之处在于, 当盆中注入清水,随着水 的荡漾,人就像在这种 佳境中起舞,视觉上充满 动感。
马家窑文化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马家窑文化中曲线构成的旋涡纹 饰是结构最复杂、完美而又有典 型意义的几何纹饰之一。作为器 物纹样的几何装饰手法,这件作 品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中高超的 构图技巧。
陶器(原始社会

陶器(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原始社会半坡类型器型:圆底、平底盆纹样:直线构成分类风格庙底沟类型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纹样:曲线构成流行地域:黄河中下游(河南、山西、陕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仰韶文化地位(意义):我国远古彩陶的代表人面鱼纹盆(半坡)赏析:圆形的人面被黑白图形分隔开来,显得神秘安详,代替耳朵的是一对呈三角形的鱼。
整个画面神秘奇特,妙趣横生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庙底沟)赏析:造型因素在动感和神态的表现中负有勃勃生机。
彩陶石岭下型(与庙底沟相似)马家窑型波澜壮阔、循环往复、具有韵律、节奏分类半山型风格造型优美马厂型没有了精心制作的耐心马家窑文化流行地域: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地位(意义):上承仰韶文化,下接齐家文化。
代表作:舞道彩纹陶赏析:反映了当时生活情节,说明人们已初步掌握了形象的某些特征,而且能使用其表达一定审美及思想。
黑陶:流行地域:山东龙山龙山文化风格特点:“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有“蛋壳陶”之称。
奴隶社会(先秦)西周之前(包括西周):白陶器:陶质坚硬,质地精良,不易吸水,扣之发音清脆悦耳。
白陶、原始青瓷(原始青瓷)西周以后,至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坚固美观,制造简便。
商中期-战国:原始青釉(原始青瓷):陶器具备了瓷器的特点,是陶瓷史上的一个飞跃。
秦汉时期代表:秦始皇兵马俑特点:写实,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规模宏大,气势宏大。
秦朝风格:1、伟美2、较高的写实技巧——大而不空,远视其势,近观其质。
陶塑陶俑特点:数量巨大,出土范围广。
下层人形象,“视死如视生”的厚葬观念汉朝西汉:济南无影山:表现了西汉时期,地主阶级奢侈的生活,第一次发现杂技题材的陶俑代表东汉:四川成都天迥山:击鼓说唱佣:下层人形象,神态惟妙惟肖,有感染力。
魏晋南北朝越窑南方地区:浙江瓯窑↓婺州窑青瓷施釉均匀、明德清窑朗、雅致代表:青瓷莲花尊北方地区:河北景县封氏赏析特点:莲花尊上下仰覆两对莲花相对构成其优美形象,花瓣尖微微翻卷,显得皎洁、丰润、充满生机。
仰韶文化半坡彩陶人面鱼纹盆这是一个神秘而意味深刻的图像课件

04
人面鱼纹盆的文化意义与传承
对现代文化的启示与思考
原始艺术与审美
人面鱼纹盆作为原始艺术的代表,展现了人类早期对美的追求和 表达方式,对现代艺术和设计具有启示作用。
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人面鱼纹盆作为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反映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 流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现代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
历史与考古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仰韶文化半坡彩陶人面鱼纹盆这是一 个神秘而意味深刻的图像课件
目录
• 仰韶文化半坡彩陶人面鱼纹盆的起源与历 史
• 人面鱼纹盆的神秘图像解读 • 人面鱼纹盆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 人面鱼纹盆的文化意义与传承
01
仰韶文化半坡彩陶人面鱼纹盆 的起源与历史
仰韶文化半坡彩陶人面鱼纹盆的起源与历史
• 这是一个神秘而意味深刻的图像课件。
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世界艺术史中的地位与评价
世界级艺术珍品
人面鱼纹盆作为中国远古时期的 艺术珍品,被世界各地博物馆收 藏和研究,被誉为中国史前艺术
的瑰宝。
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人面鱼纹盆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里程 碑之一,标志着中国远古彩陶艺术 的巅峰,对世界艺术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高度评价与认可
人面鱼纹盆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 的高度评价和认可,被视为中国史 前艺术的瑰宝和世界艺术史上的重 要遗产。
人面鱼纹盆作为历史文物,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人类社会和文化。
保护与传承的措施与建议
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01
制定和完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人面鱼纹盆等珍贵文物
的保护力度。
文物保护意识普及
02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价值的认识和保护意
陶瓷工艺美术课件(PPT 88页)

青瓷羊 三 国·吴
青瓷兽形尊 西晋
青釉莲花尊 南北朝
束腰白瓷罐 隋 青瓷印花盒 隋
八系青瓷罐 隋
青瓷单耳壶 唐 青瓷乐女俑 唐
白瓷莲卉纹香炉 唐
白瓷四足罐 唐
青釉褐绿彩飞凤瓷壶 唐釉下彩绘
绞胎瓷枕 唐
唐·三彩骆驼载乐舞俑
唐三彩骑马吹箫俑
西汉前期:简朴,一般器物上都只饰以简单的弦纹和水波纹,未见 得繁富的装饰纹样。
西汉中期:繁富和多样化。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云气 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饰花纹 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夏代:以折沿平底和三实足和圈足器为主,圜底器开始少量出现。 常见陶器作炊器用的主要是鼎、罐、甑。
商代:陶器造型早晚期在不断变化,大致来说,商代早期的陶器造 型以圜底、圈足和袋状足为主要特征。中期陶器的造型变化主要表 现在口部,折沿者基本不见,而多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状 足,圈足器增多的同时,平底器减少。商代后期的陶器造型,除原 有器物造型发生了变化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物。
与中原北方各名窑大致相似。金国陶瓷产品大多数属日用粗瓷,金代前期的 瓷器釉色单调,造型朴拙,缺少装饰。金国后期,陶瓷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 展。金大定年间以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一批名窑。
元:元代制瓷业的突出发展集中体现在江西景德镇瓷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上。
其中突出的是青花、釉里红的正式烧制成功,使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釉下彩 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五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彩陶 庙底沟类型
论原始社会各时期各地域彩陶纹样PPT课件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纹饰经由初级阶段 的仰韶文化半坡、庙底沟类型彩陶, 发展 到比较成熟的马家窑文化彩陶, 再到原始 文化彩陶衰落,前后经历了四千多年的 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彩陶纹 饰随社会原始形态和原始人类审美意识 发展,由最初的在器物口沿涂抹一道简 单的黑色或红色宽带纹, 到出现由直线和 折线为主的三角形纹或环折纹,继而出现 了较为写实的动物或人物图像。总体看 来,彩陶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 由 单纯到丰富, 由简练趋向繁琐的漫长过程。 而与此同时中国彩陶纹样有着一定程度 的特殊性和艺术表现, 这是人类艺术渊源 流传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第4页/共9页
0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彩陶
旋涡纹彩陶
舞蹈纹彩陶
彩陶双连杯
马家窑型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距今约4600多年,由庙底沟型发展分化而来。半坡 型与庙底沟型彩陶多以敞口盆、钵为主,而马家窑型陶器则多是小口的壶、罐。其装饰多用同心圆 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产生对比的效果,装饰花纹多用玄纹、波浪纹、同心圈纹、 网格纹、点纹、旋涡纹等。马家窑型装饰大多都布满器体,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一大特点, 配以外部的旋涡纹,产生流畅、旋动的感觉,是马家窑彩陶中最有代表性的杰作。罐的肩部描绘的那 种气势磅礴、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的旋涡纹使我们仿佛看见当时黄河水流波涛汹涌的壮观画面。彩 陶的作者从奔流不息的河水中获得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并给以物质的体现,变为艺术的形象,因此特别 富有感染力。
第5页/共9页
马家窑型彩陶又一杰作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的舞蹈纹彩陶盆。盆中装饰有三组舞蹈人物,每组五人, 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部有辫子,每人后部都有一尾状装饰,围成一圈,翩翩起舞。每组人物的两端以 弧线分隔,两组弧线间 还有倾斜叶片纹装饰。我们透过这些抽象化的图案,可以想象出原始时期,虽然 生产力低下,但是氏族社会没有战争、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生产生活都很愉悦的社会状况。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你会看吗?

新⽯器时代的彩陶纹饰,你会看吗?2018-01-14 00:07中国画简称“国画”,古称“丹青”。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演化发展,形成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彩陶鱼鳍⽹纹船形壶仰韶⽂化半坡类型原始社会的历史,⼤约在170万年前⾄公元前2000年。
最早的绘画遗迹,可以上溯到新⽯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纹样。
新⽯器时期的⼈⾯鱼纹陶盆如果从这些早期绘画遗存算起,中国绘画的历史⾄少应有七千年。
新⽯器时代的绘画,曾经强烈地显⽰出先民们的⽣活愿望和信仰,昭⽰出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新⽯器时代的彩陶盆绘舞蹈纹蛙纹彩陶罐新⽯器时代仰韶⽂化彩陶纹样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青海⼤通孙家寨出⼟的舞蹈纹彩陶盆、西安半坡出⼟的⼈⾯鱼纹彩陶盆。
这些绘画纹样虽附着于器⽫,还不具备独⽴绘画意义,但内容有⼈物、鱼、鸟、蛙,有⽹纹、波纹和⼏何图形,有写实、有夸张,⼤都天真活泼,这⾥呈现出先民们眼中和⼼中的世界。
旋涡纹陶罐上的⼏何形纹饰我们注意到,这些⽤墨线勾勒的⽣动形象,已具有相当的绘画性,也从中看到了以“线”造型的中国绘画特点的渊源。
《鹳鱼⽯斧图》彩陶缸在仰韶⽂化《鹳鱼⽯斧图》彩陶缸上的彩画,是⽐较完整的装饰性绘画。
从构图意识、艺术风格、情节处理、线条造型⼏⽅⾯看,都带有独⽴绘画的特征,从⽽成为这⼀时期绘画的代表作。
《鹳鱼⽯斧图》可以说是迄今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幅完整绘画。
猪纹⿊陶钵浙江余姚河姆渡出⼟陶器上有⼀些画不是⽤⾊彩画出来的,⽽是⽤纯粹的线条,就象先⼈⽤树枝、⽊棍在沙地、泥⼟上画画⼀样。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出⼟的猪纹⿊陶钵就是代表。
灰陶尊新⽯器时代⼤汶⼝⽂化灰陶尊上刻的⽇⽉⼭形纹在新⽯器时代晚期,绘画与⽂字的区别尚不明显,我国象形⽂字本⾝就是简略的绘画,起到叙事的功⽤,所以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后来⽂字以符号叙事,绘画则以造型叙事,⽂字与绘画就渐渐有了区别。
彩陶鱼纹折腹钵仰韶⽂化半坡类型虽然这⼀时期绘画技巧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先民们已具有初步的造型能⼒。
中国传统图案彩陶图案ppt课件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陶器的发明与制作 妇女在采集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终于栽培出农作物,农业因此产
生,人们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然而这需要容器贮藏食物。于是用粘土 烧制陶器的工艺就自然产生。
各朝的特点与风格 3.敦煌图案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处理上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西域文化
的融合,敦煌图案具有佛教趣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敦煌图案有些是相对独立图案,如洞窟顶部的藻井图案、佛龛
顶端的龛楣图案以及多种边饰图案。也有些图案是在敦煌的壁画中, 它们的形式是图案的样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敦煌各时期图案特征 1.北朝敦煌图案 ■北朝是指北凉、北魏、北周统治敦煌地区的时期,其时约录公元
420年前后到581年 ■北朝图案如藻井先以那种连续方井式的平棋图案,也演变为单一
方井式的藻井图案,窟顶与四壁的边饰也失去去建筑的意义,而成为 纯粹的装饰
■早期(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藻井与平棋相似成斗四式,中心 置垂莲,岔角画莲花、忍冬、火焰,最外层有山形莲瓣纹和幡,是护 法的宝盖
方连续
图2-17 彩陶中的二方连续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在二方连续的图案中还可见到图案的单元以对称和镜面的对称构 成
图2-18 彩陶中的重复、平移的几何图案
图2-19 彩陶中的镜面、对称的几何图案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原始社会的彩陶图
案
彩陶图案指新石器时代画在陶器上的装饰纹样,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彩陶纹样的题材极为半富,有儿何纹样、植物纹样、人面纹、鱼纹、蛙纹、鸟纹等,是原始人从事渔猎和农业劳动取得素材,以及对太阳、月亮、水、火、山石等自然形象和劳动工具的观察、接触、认识变化而来。
人面纹(图1一1)把人面和太阳组合起来,形象概括、简洁,据说是原始民族的图腾。
鱼纹(图1一2)有单体鱼纹、复体鱼纹等,造型简练,并各有特征。
植物纹样的形象有的像稻麦粒,有的像叶子,有的像花瓣(图1-3),夸张与抽象的手法很浓卑, 并且熟练地运用了对称与连续的法则,表现了重复、条理、节奏等美的形式。
儿何形图案纹样有直线形的,有螺旋形的,有波浪形的;据说是山动物图案演化而来,如鱼纹演化成直线儿何纹(图1 一4),鸟纹演化成螺旋纹(图1 一5),蛙纹演化成波浪纹(图l-6)o这些儿何纹样熟练地运用了点、线和大小、黑白、疏密的层次关系,富有变化,表现出有节奏的运动感和韵律感。
ffii -1彩陶上的人面纹图1 -2 彩陶上的鱼纹
彩陶纹样的构成形式有:
(1)对称的组合。
有不同花纹或同一花纹的对称;两组对称;四组两相
对称
和六组三分相合对称四种。
(2) 不对称的组合。
(3) 同一母题花纹组成一条
完整的带状花纹。
(4) 不同母题的两种花纹相
互连接起来合成一组花纹。
彩陶纹样体现了原始氏族社
会纯粹的美的形式和美的形式
感。
劳动、生活、自然对象及广
大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
平衡、比例、间隔、重叠、单独、
粗细、疏密、反复、变化、统一
等种种形式规律,集中表现在这里,为我国的图案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陶瓮“彩陶王”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型陶瓮“彩陶王”出土于我州境内积石山县三坪遗址。
原件彩陶王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距今5000年左右,通高49.3 厘米。
以造型独特,花纹别致而闻名于世,故称为“彩陶王”。
1954年出土于临夏州积石山县,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S1-4 鱼奴演化成几何奴09过程
敛口圆底罐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高10. 8厘米,口径8厘米,1975年甘肃舟曲县北山坪出土,舟曲县文化馆藏。
泥质橙黄陶,山两个小型敛口圆底罐相连,底座为圈足成杯形式,有穿孔。
施黑色彩绘于杯的口沿,上腹纹饰为波浪形状,线条宽长,乍看有如波涛汹涌,可见技法娴熟。
人面鱼纹彩陶盘
仰韶文化,高16厘米,
口径39. 5厘米,1933年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古研究所藏。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
陶的代表作,细泥红陶,绘黑陶,
敞口,卷沿,浅腰,圜底近平。
口
沿上施以黑色,八等分的间隔处饰
以条形或三角形,简洁明
To器身为赭红陶衣,器内壁施绘对称的人面纹和鱼纹各两幅,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体现了半坡人对鱼的崇拜之惜,乂似有某种原始巫术的意味,深藏奇妙的历史待解之奥秘,引人遐思。
彩陶花瓣纹盆仰韶文化庙底
沟类型,高12厘
米,口径20. 3 厘
米,1956 年河南陕
县庙底沟出土,北
京故宫博物院藏。
泥质红陶,器表磨
光。
钵体盆形,敛
口,沿外折,鼓
腹,腹下缩成高
足,平底,为庙底
沟类型的典型器
例。
绘黑彩,纹饰以圆点
和弧边三角相连缀,
形成花瓣式彩绘的二
方连续纹带,纹理
优美,线条简洁流
畅,装饰效果强烈。
旋涡纹彩陶
半山类型,
高23厘米,口径14.
6 厘米,1977年甘肃
兰州出土,甘肃省博
物馆藏。
此壶泥质红
陶, 手制,为盛储器。
壶张口,缩颈,阔肩,
鼓腹,平底,腹下左右
各有环形耳。
腹部以
黃、红、黑彩绘连续
的旋涡状纹,颈部饰
平行线纹。
壶外表柔滑而富有光泽,极其雅致,风格端正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