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吴军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林业工程是一门涉及森林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是林业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保护环境和增加森林资源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而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展开详细的介绍。
一、苗木培育技术苗木培育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培育出适合移植的优质树木幼苗。
而苗木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造林后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苗木培育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造林工程的成败。
1. 土壤培育土壤培育是苗木培育的首要环节。
选择合适的土壤种类和土壤质量,配合适当的施肥、灌溉和管理,是培育优质苗木的基础。
在土壤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密植管理,控制茎秆高度和地径,以及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2. 定植密度定植密度是指在苗木培育中,每单位面积内定植苗木的数量。
合理的定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控制苗木的生长速度和形态,增加苗木生长的竞争力,提高苗木的造林成活率。
3. 育苗方法传统的育苗方法包括播种苗和穴盖苗。
而现代林业工程中,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组织培养和试管苗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节约资源,减少人力成本。
4. 管理技术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及时的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定期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工作。
只有做好了苗木的管理与保护工作,才能获得良好的苗木质量。
二、移植造林技术移植造林是指将培育好的优质苗木移植到指定的造林地点,完成新林地的建设。
移植造林技术的好坏决定了新林地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1. 移植时间移植时间的选择是决定苗木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最适宜的移植时间,气温适宜,水分充足。
而夏季和冬季都不适宜进行移植造林,因为气候条件较差,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2. 移植工艺移植苗木的工艺包括根系的修剪和质量检查、移植坑的开挖和加肥、苗木的搬运和定植、移植坑的灌溉和保护等环节。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林业工程是指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进行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营等一系列活动,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是林业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下面将对其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苗木培育技术苗木培育是指通过对种子的选择、处理和苗木的育苗,使其得到完善的根系和营养体系,以提高其存活率和生长发育能力。
下面是苗木培育的几个关键技术点:1. 种子选择和处理:选择优质、健康的种子,并对其进行消毒和浸泡处理,以去除种子表面的病菌和杂质。
2. 播种和苗床管理: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地播种到苗床上,并注意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病虫害的侵袭。
3. 育苗技术:包括合理的灌溉、施肥、调控温湿度等,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4. 苗木护理:包括病虫害防治、适时的修剪和整形、健康的环境等,以保证苗木的健康成长。
二、移植造林技术移植造林是指将苗木从苗床上挖出,并移植到具体的造林地点上,使其真正成为森林资源的一部分。
下面是移植造林的几个关键技术点:1. 移栽季节选择:根据苗木生长的特点和造林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移栽季节,一般为春季或秋季。
2. 挖苗和保护根系:在挖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避免破坏。
可以用泥土或湿毛毯包裹苗木,以防止根系的受损。
3. 栽植方法:根据苗木的类型和造林地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栽植方法,如直插法、嵌植法和掩埋法等。
4. 栽植密度和排列方式:根据造林的目的和经济效益,确定适当的栽植密度和排列方式,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5. 栽后管理:包括适时的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长。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和可持续的管理,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目标。
探究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探究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是林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造林效率和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技术的实践应用和科学原理。
一、苗木培育苗木培育是指通过育苗、移植、养护等工作,培育出符合造林要求的树木幼苗。
苗木培育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苗木的选育、育苗基质的选择、育苗环境的控制等技术。
1. 选育适宜树种苗木培育的第一步是要选育适宜的树种。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海拔高度等都会对树木的生长条件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树种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选育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提高树木的适应性和生长率。
2. 选择合适的育苗基质育苗基质是树木生长的土壤环境,对树木的生长具有直接的影响。
合适的育苗基质应当具有适宜的通气、保水、排水性能,含有适量的养分,并且不含有害病菌等物质。
在苗木培育中,选择适宜的育苗基质对于树木的生长至关重要。
3. 控制育苗环境育苗环境的控制也是苗木培育中重要的技术环节,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方面的控制。
适宜的育苗环境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二、移植造林技术移植造林技术是指将苗木从育苗地移植到造林地,使其顺利生长成林的一系列技术。
移植造林技术的关键在于移植后苗木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1. 合理的移植季节选择移植季节的选择对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最适合移植造林的季节,因为此时土壤湿度适宜,气温适中,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2. 确保移植质量在实际的移植操作中,需要注意移植深度、移植孔的大小、土壤的松土和施肥等问题,以确保移植质量。
移植深度过浅会影响苗木的根系发育,移植孔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因此在移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参数。
3. 合理的养护措施移植后的苗木需要合理的养护措施,包括浇水、保湿、防寒等工作,以确保苗木能够尽快恢复生长,降低移植死亡率。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作者:文凌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3期文凌国一、林业苗木培育技术要点为了保护环境,林业工程的建设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加强了林业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的创新,加强了整个林业的管理,来确保森林覆盖率不断的增加,同时,利用经济林的栽种,可以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
整个林业工程的建设,要确保林业苗木的培育,和对于苗木管理人员的培养,从最基础来保证树木的生长。
苗木培育的技术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择育苗地选择合适的育苗基地,要全面的综合考虑,育苗基地位置交通一定要便利,一定要有很好的土壤,良好的排水系统等等这些要求。
通过各方面的研究,轻壤土、沙土壤和壤土比较适合苗木生长,如果苗木种植的地方是盐碱土或是沙土,首先要对这些土壤进行科学的改良,待符合苗木种植的条件后在进行种植。
育苗地的环境一定要非常的均衡,这样可以保证育苗培育的效果,是整个工程可以顺利地完成。
在此外,还有育苗地的一些设施,排水系统以及道路等等,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一定要确保道路的通顺,机械设备可以顺利地进行进入,可以保证技术人员的畅通,可以很好的监测观察幼苗的生长发育。
2、对育苗地土壤进行整理育苗基地在选择上有很大的难度,当地的环境适合进行育苗,可是土壤却无法达到育苗要求,因此必须要采用有效手段改良土壤,提高其质量。
把土壤进行土质分析,针对性的选择改良方案与技术,不同的土壤,使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改良,选用的物质常见的是草木灰和各种沙土等等进行土壤改良。
同时,提高有机肥的使用。
另外还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土壤内的病虫害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苗木种植在没有消毒的土壤中,其成活率会明显降低,因此,苗木种植前土壤消毒是不可省略的步骤,通常消灭土壤中病原菌所使用的都是硫酸亚铁等药剂,针对土壤深层的病虫害,对土地可以进行深耕,行杀灭病虫害,然后进行播种,来给幼苗提供一个很好的生长条件。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分析

生态经济离不开林业的发展,苗木培育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绿化面积的增加,扩大苗木资源占地比率。
本文从育苗地、种子、播种技术、施肥、成苗期管护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好苗木培育工作,同时,合适时机、移栽密度、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人员素质、造林范围和质量检测是影响移植造林技术实施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当从以上方面做出努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工程是实现绿水青山生态目标的重要基础。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境内地形以中低山地为主体,间或分布着河流、盆地、山前丘陵等,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纯山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四区”于一体的县份,森林覆盖率高达77.33%,林业经济是岳西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林业工程的发展。
林业工程的发展,对增加绿化面积、增加氧气含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业工程的经营发展,离不开造林技术的支持,其中苗木培育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两项技术。
一般来说,育苗、造林、经营是林业经济密不可分的几个方面,共同连接起林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在某一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对苗木培育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的提升,对林业工程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苗木培育技术要点分析1、育苗地的选择与管理育苗地的科学选择,是苗木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因地制宜做好林业工程的重要条件,关系苗木生长的质量,有利于在林木种植实践中为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动力。
岳西县5个土类中,山地草甸土占0.16%,石灰岩土占7.19%,山地棕壤占23.48%,黄棕壤占69.15%,在育苗地的选择上,主要应考虑土壤肥力、地理位置、土质情况、水源多少、病虫害等因素,林木的不同类型对育苗地的需求不同。
依据不同土质情况,土地可以分为沙土壤、壤土、轻土壤、黏土、沙土等类型,其中,沙土壤、壤土、轻土壤较为适宜林木生长。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作者:李雷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15期李雷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具有特殊性,整个过程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同时,育苗、造林等过程存在较大的联系,种植人需深入了解苗木培育中的要点,良好的进行移植造林,知晓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手段,林业工程苗木才能茁壮生长。
一、林业工程的苗木培育技术1、育苗地的技术选择。
育苗区域的地下水位需要合理,排水状况良好,土壤质地较为疏松,理化性能科学,如果一些苗木生长过程中的水肥条件存在特殊性,土壤改造、施肥能达到要求的效果。
此外,阳光、温度等都应是着重考虑的要素,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借助技术方法来改善育苗地周围的环境。
2、种子的技术处理。
选择的种子母树品种应优良,外形状况良好,在播种工作进行前,种植人需对种子进行催芽、清洗、消毒等,催芽环境会变得十分合理,种子萌芽时间可能会提前。
同时,在播种时期,播种人需检测萌芽率,否则当播种时间过早时,发芽过程变得较为困难,许多种子不能发芽。
3、种子的播种技术。
播种时应该全面的考量温度、时机等众多要素,参照本地区域的自然状况,合理的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同时,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与天气预报,播种技术才能更加优良。
此外,播种时的温度也需较为适宜,当天气温度过高,或者气候过于干旱时,可以运用遮蔽、种子覆盖等方法,种子生长时的温度条件优良,当气温过低时,种植人可以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酵解过程中的温度将会提升种子的温度。
另外,播种中的水分也应被全面的控制,当遭遇高温、大风天气时,需要及时的运用灌溉措施,种子所需要的水分才会获得补充。
4、苗木的施肥。
参照种子的具体萌芽状况,种植人进行合理的苗木施肥,同时,根据每种苗木的具体特点,合理的进行底肥、追肥,圈肥是底肥中的重要肥料,其会经过发酵处理。
当苗木在茁壮生长的过程中,种植人应对其进行追肥,合理的控制氮肥、钾肥的使用比例,苗木才能获得更多的营养,生长过程十分优良。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莊成长最基本的养分。同时,当对苗木进 行及时松土、除草和施肥、修剪、喷药、 平茬等等,为苗木的培育和移植做好充足 的准备。
2 退耕还林 移植造林能够避免水土流失,为生态 环境做出巨大贡献,土壤沙漠化日益严重, 应当尽量做到退耕还林,从而保障人类生 活的环境。 3 封山育林 森林覆盖率对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有 很大的影响。森林是有很强的更新和自我 恢复能力,所以封山育林政策能够有效保 持苗木活力。封山育林成本较低,适用于 自然条件较好的山区。 四、结语 掌握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 技术要点,科学合理的使用造林技术,最 大限度保障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的质量和 效率,对我国生态环保工作至关重要。通 过本文分析总结,苗木培育工作的要点主 要在于育苗地选择、育苗地土壤治理、苗 木种子处理、播种、施肥、苗期管理六个 部分。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移植造林的要 点主要在于提高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对于 移植最佳时间的把握、做好苗木的运输保 护管理三方面。移植造林管理工作的有效 措施主要在于做好苗木的抚育工作、退耕 还林、封山育林三项。林业工程是一件利 国利民的系统工程,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 要。应科学、合理的做好苗木培育和移植 造林工作,掌握更多关于林业工程的技术 和有效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1] 徐 玉 金 , 梁 盛 江 . 林 业 工 程 苗 木 培 育 及 移 植 造 林 技 术 [J]. 黑 龙 江 科 学 ,2016,7(10):54-55. [2] 郜秀艳 .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 植造林技术 [J]. 农业与技术 ,2018,38(3):7071. [3] 吕 文 郑 . 林 业 工 程 苗 木 培 育 及 移 植 造 林 技 术 [J]. 农 家 参 谋 ,2018,No.582(09):126.
区域治理综合信息源自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张伟L i n y e y u a n y i 随时代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力度的提高,也相应增加了对森林自然资源的损耗程度。
因此政府部门,近年来也比较重视各地植树造林工程的开展,制定了许多管理、扶持政策。
从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入手,探讨相关的技术重难点,以期提升林业工程的建设管理质量。
一、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技术苗木培育环节是林业工程的基础内容,在培育苗木的过程中,任何一步出现问题都会对后期苗木生长造成影响,因此要提高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通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理论结合实际育苗情况,提高育苗质量。
1、注意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的选择是苗木培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因此在选择育苗地时要考虑以下几项因素。
(1)考虑土壤质量,选择较为肥沃疏松的土壤更有助于树木生长,检测人员可先取适量的样土进行成分分析,通过含水量、土体成分、有机物质含量等多项因素来判断土壤的肥沃程度。
(2)要注重对土地排气性的考察,避免在后期培育过程中出现过旱、或过涝的情况,降低培育成功率。
(3)要结合具体的苗种情况,对土地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其气候环境、降水量是否满足苗种的生长需求;土壤部分是否能满足不同植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层厚度,如培育小灌木丛时,为保证苗种根部健康生长,其土层厚度应在45-50cm 间。
如果在考察期间出现土地情况与苗种要求不符的情况,可提前采用一些科技手段进行克服,提高育苗效率。
2、苗木的选择在这一环节中,要注重两项技术工作的开展。
第一是对苗木树种的选择,在选择时要仔细观察种子的外形,采用风选、液选等多种方式筛去一些质量较轻、有虫害的种子。
第二是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为保障种子的成活率,降低后期培育成本,在挑选好种粒后,要对其做消毒处理。
3、苗木的播种在播种时,要结合种子自身特点选择相适宜的天气状况、季节进行播种,尽量提高种子与气候、湿度、水分条件的适配度。
在种子播种完毕后,要紧接着做好灌溉与保温工作,为种子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其生长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吴军
发表时间:2020-04-07T10:08:04.6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吴军刘悦
[导读] 摘要:林业工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做好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工作,提升移植技术是林业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此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洮河生态建设局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747600
摘要:林业工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了贡献,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做好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工作,提升移植技术是林业工程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以此来提高苗木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林业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术
1林业育苗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农业都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出现各种自然灾害。
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到林业生态系统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其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育苗技术手段的落后、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符合标准、缺少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导致育苗数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影响了林业的发展。
2林业工程培育技术
2.1科学选择育苗地点
在进行育苗时,对其地点的选择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苗木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育苗人员只有合理、科学地选择育苗基地,才能真正保障育苗活动的顺利进行。
不同类别的苗木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有一部分苗木在湿润的土壤中适应能力较强,另一部分苗木则在干旱的土壤中生存能力更强。
相关工作人员若是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选择了不适合苗木生存的环境进行种植,必然会对苗木的健康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并且,在育苗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土壤进行筛选,还需选择排水条件好的育苗基地。
2.2科学处理种子
想要有效提升育苗质量,必须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以及相关技术的合理应用。
第一,在选择种子时,优先考虑品质较高的母树,将其作为获取种子的首要目标,这是育苗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第二,还需要从母树性状以及种子外表等多个方面来筛选种子,强化我国林业工程技术水平,确保育苗的整体质量。
第三,种子播种前需做好专业化的基础处理,即做好种子的催芽处理。
经过消毒、清理、淘洗等技术环节,给予种苗良好的发芽环境,为种子的萌发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第四,在播种过程中还要记录种子萌发数据,其可准确检验其萌发率,合理化规避由于种子萌发率过低或过早种植而带来的损失。
2.3播种技术专业化
专业化的播种技术,通常会对播种时机、水分、温度等关键性因素进行严格把控。
第一,确立专业的苗木种子播种时机,首先可依据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大概划定出一定的播种时间范畴,随后通过实时监控记录气候,以及准确的天气预报数据确立最终的播种时机。
第二,对温度的专业化控制。
播种时,稳定的温度对种子的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
因此,在播种时需要做好科学的温度控制工作,面临干旱或高温天气时,可采取对苗木种子灌溉、遮阴、覆盖等措施来确保稳定的种植环境温度。
面临低温时,可应用有机肥来做好恒温工作,其技术原理是通过酵解作用释放温度,平衡种植环境气温。
3林业工程移植造林技术
3.1把握好移植时机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树木移植后能否成活,除了树木本身的质量、规格、种植技术、还要看后期管理。
我国的植树节为每年的3月12日,春季是苗木移植造林的关键时机,在这个季节温度逐渐上升,在早春时节树液开始流动并开始生长、发芽,挖掘时损伤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移植后,经过从早春到晚秋的正常生长,树木移植时受伤的部分已复原,给树木顺利越冬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这个环节开展苗木移植提高成活率,也能够提高造林施工的效果。
3.2确定合理的造林规格
国有林场造林、集体造林、合作造林、重点工程造林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形式的造林,应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和施工设计。
不同的苗种对种植的疏密程度要求不同,例如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圆锥绣球、珍珠梅等适宜在较疏的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选择合适的造林规格,有助于移植后的成活率和苗木的生长速率、质量,因此在移植前做好待移植苗木的资料调查,通过对造林规格和造林图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合以往经验确定种植密度和行距,保证林木的种植合理,种植之后定期观察造林成活率,及时进行补种或者重新造林(成活率在41%以下,不含41%),选择相应的同龄大苗作为补植苗木,根据林种和树木的需求特点,可适当的进行修枝、整形工作,新造林之后,要及时进行封禁保护,禁止人们进入树林放牧、砍柴等等,对于易受冻的树林,造林后的当年冬季应做好林木的保暖工作,可采用覆土、盖草等保暖措施。
3.3苗木移植造林的技术细节分析
在林业工育苗培育植树造林过程中,苗木的移植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待移植的苗木必须保证根茎是完好无损的,在包装及运输的过程中要避免对苗木造成破坏,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移植,更好地适应苗木生长,提高存活率,移植后做好保温、灌溉工作,确保温度、光照、肥力、水分适应苗木的生长,对苗木的存活情况实地调查分析,是否需要补种、重造等,若存活率小于95%,则应该立即进行补种,确保成活株数达到设计的密度,若存活率成活率在41%以下(不含41%),应考虑重造,否则将失去此次造林的意义。
4林业工程病虫害的防治
4.1依据差异实现病虫害防治
首先要了解害的症状和类型,分析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病虫害的方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我国病虫害种类繁多且复杂,可结合生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对病虫害进行差异性的防治。
病虫害的出现主要问题在于管理不当,土壤、水分、温度等没有控制好,导致细菌繁殖,出现很多虫害。
及时发现病虫害,尽早治理,防治方法可分为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物理
方法即剪掉有病虫害的枝干、病根、病叶,集中进行焚烧,对土壤做消毒处理,清理附着在植物上的虫卵,直接捕杀大一些的害虫,确保树木不受病虫害的威胁;化学方法即喷洒化学试剂,农药锄草除虫剂等,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避免造成空气、土壤的二次污染,过量的药剂也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
加强病虫监测,及早发现病虫害,尽早治理,当病虫害十分严重时,及时处理掉病虫害,此时树木也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修复才能继续生长。
4.2优化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
合理的轮作或间作,可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能使土壤肥力被充分利用。
发生病虫害后,将病虫的残体和落叶枯枝,用火烧毁或者进行深埋可有效减少第二年病虫害发生率。
合理的对土壤施肥,可以提高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来减少病虫害发生。
选择优良品种,在选择成活率高的品种时也要考虑抗虫害能力,选择抗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能够更好地预防病虫害,技术人员也应该加强对病虫害知识的了解,及时发现虫害,也可做出虫害防治方案,借鉴以往虫害防治经验,更好地应对病虫害。
结束语
森林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吸收二氧化碳,减轻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化是实现生态工程目标的行动之一,开展植树造林,创建绿色家园,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好目苗的培育工作,提升目苗的存活率和生长质量,提高植树造林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田学山,余锋.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8(24):100.
[2]杨威东,刘小媚.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12(33):77+79.
[3]李新艳.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江西农业,2018(22):79.
[4]陆伟荣.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J].绿色科技,2018(2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