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案例

合集下载

[学士]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计算书+CAD图纸)

[学士]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土木毕业设计(计算书+CAD图纸)

课程名:《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题目: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班级:07级水利水电工程一班学号:姓名:xx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1.设计任务书1.1设计资料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如图(附图1)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1楼层平面L1=18m L2=30m 墙体厚度:370mm板搁置长度:120mm 次梁搁置长度:240mm 主梁搁置长度:240mm 2.建筑位于非地震区 3.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 4.结构环境类别为一类5.建筑材料等级:混凝土:梁、板 C20钢 筋:板中钢筋、梁中箍筋、构造钢筋 Ⅰ级 梁中受力筋Ⅱ级 6.荷载:钢筋混凝土重力密度: 25kN/m 3 水磨石面层: 0.65kN/m 2 石灰砂浆抹面15mm : 17kN/m 3 楼面活荷载: 4kN/m 2 (建议尺寸:柱=350mm×350mm ) 1.2设计要求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分析方法计算 1.3设计成果(1)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计算书等 (2)图纸A3(3)结构平面图布置及板配筋图 (4)次梁配筋图 (5)主梁配筋图2.计算书2.1.结构平面图布置确定主梁的跨度为10m ,次梁的跨度为6m ,主梁每跨内布置3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5m ,柱350mmX350mm 。

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2-1所示。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5.6240l h =≥,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mm h 80≥,所以板厚取80mm h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500~3.33312~18==ll h ,取h=450mm ,截面宽h b )3/1~2/1(=,取b=200mm 。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1000~7.66610~15==l l h ,取h=700mm ,截面宽度取为b ,柱的截面尺寸b×h=350×350 mm2。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实例(市政)

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实例(市政)

任务8:单向板楼盖设计实例【设计资料】某工厂仓库,为多层内框架砖混结构。

外墙厚37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400mm ×400mm,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结构平面布置图见图1.2.33。

楼面做法:楼面面层水磨石(10mm面层,20mm水泥砂浆打底),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图1.2.33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方案:包括结构平面布置、截面尺寸、选材。

2、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次梁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设计步骤】1、结构平面布置方案1)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2.33所示,确定主梁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2根次梁,次梁的跨度为5m,板的跨度为2.2m。

2)确定截面尺寸板厚h≥l0/40(按表1.2.1取用)=2200/40=55mm,考虑工业建筑单向楼板要求不应小于70 mm,故取板厚h=80mm。

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1/18~1/12)l0=(1/18~1/12)×5000=278~417mm,取h=400mm,则b=(1/2~1/3)h=(133~200)mm,取b=200mm。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1/14~1/8)l0 =(1/14~1/8)×6600=471~825 mm,取h=600mm,则b=(1/2~1/3)h=(200~300)mm,取b=250mm。

3)选材(1)、混凝土:C25(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300级。

2、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1)荷载计算及计算简图①荷载计算:查表1.2.4可得水磨石地面自重为0.65kN/m2,混合砂浆17 KN/m3,钢筋混凝土25KN/m3,取1m宽板带计算可得板的恒荷载标准值:水磨石面层:0.65×1=0.65 KN/m80mm钢筋混凝土板:25×0.08×1=2.0 KN/m15mm板底混合砂浆:17×0.015×1=0.255 KN/m恒载标准值:g k=2.905 KN/m板的恒荷载设计值(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g =1.2×g k=3.486 KN/m板的活荷载标准值:q k=9×1=9 KN/m板的活荷载设计值(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q =1.3×q k=11.7 KN/m板的设计值总值:g+q=1.2×g k +1.3×q k =15.186 KN/m②确定板的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次梁截面为200×4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建筑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建筑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第二节单向板肋形结构设计例题一:基本情况某现浇钢筋砼钢筋肋形楼盖(2级建筑物),其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砼砂浆抹面,梁,板的底面用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试设计该楼盖。

二:设计资料(1)楼面构造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重度为20KN/m3)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重度为25KN/m3),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重度为17KN/m3)。

(2)四周为普通的浆砌墙,墙厚为240mm,直接承载主梁位置设有扶壁,尺寸如图所示。

钢筋混凝土400mmx400mm。

(3)(4)楼面荷载: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7.0KN/m2。

(5)材料选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2)钢筋:梁内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其余钢筋采用HPB235三:设计过程(一)楼盖的架构平面布置采用横墙承重方案,即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主梁跨度为6.6m ,次梁6.0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 。

此时,板的长短夸之比为6.0/2.2=2.7>2.0.按单向板设计,长边方向布置足够的构造钢筋,短边布置受力钢筋,板的厚度h 不小于跨度的1/40;h ≥L/40=2200/40=80mm (二)板粱的截面尺寸拟定考虑刚度要求,连续板的板厚不小于跨度的l /40,h ≥l /40=2200/40=55mm 次,取80mm 。

梁的截面高度根据一般要求: h=L 0/25=6000/25=240mm ,取400mmb=(21~31)h=200mm主梁的截面高度根据一般要求 h=L 0/25=6600/25=440mm ,取600mmb=(21~31)h=300mm(三)板的设计 1荷载计算在垂直于次梁的方向取1m 宽的板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80mm 厚钢筋砼板 0.8x1.0x25=2KN/m 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0.2x1.0x20=0.4KN/m15mm 厚混合砂浆粉刷 0.015x1.0x17=0.26KN/m 小计 2.7KN/m 可变荷载标准值: 7.0KN/m 折算荷载:g 'k =g k +q k /2=2.7+7.0/2=6.2KN/m q 'k =q k /2=7.0/2=3.5KN/m2. 计算简图3. 次梁的截面为200mmx4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所示。

混凝土结构:3-1单向板肋形结构板的设计

混凝土结构:3-1单向板肋形结构板的设计

(a)
(b)
(c)
图4-14 板上部钢筋的锚固长度
(a) 简支板; (b) 与梁整浇但按简支设计;(c) 嵌固板
分布钢筋

嵌入墙内的板边附加钢筋


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板内孔洞周边的附加钢筋
① 分布钢筋
(a)垂直受力钢筋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承受单向板沿 长跨方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 应小于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5%(集中荷载时为25%); 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当集中荷载较大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一)计算简图的确定
1.计算跨度与跨数
整体式单向板肋形结构是由板、次梁和主梁整体浇筑在 一起的梁板结构。设计时要将其分解为板、次梁和主梁分别 进行计算。
在内力计算之前,先画出计算简图,表示出板、梁的跨 数,支座的性质,荷载的形式、大小及其作用位置和各跨的 计算跨度等。
返回
连续板的弯矩计算跨度l0为相邻两支座反 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按弹性方法计算
直径不小于8mm; 面积不应小于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3, 伸入板中的长度从肋边算起每边不小于板l/4。
图 4-16 板中与梁肋垂直的构造钢筋
1—主梁; 2—次梁; 3—板的受力钢筋; 4—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6mm的构造筋
④ 板内孔洞周边的附加钢筋
板中孔洞削弱板的整体作用。在孔洞周围应予以加强。 (a)当b或d(b为垂直于板的受力钢筋方向的孔洞宽度,d 为圆孔直径)小于300mm,并小于板宽的1/3时,可不设附加钢 筋,只将受力钢筋间距作适当调整,或将受力钢筋绕过孔洞边, 不予切断。 (b)当b或d=300~1000mm时,应在洞边每侧配置附加钢 筋,每侧的 附加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洞口宽度内被切断钢筋截面面积的 1/2,且不小于2Ø10的钢筋; 当板厚大于200mm时,宜在板的顶、底部均配置附加钢筋。

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参考例题

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参考例题

某三层仓库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一、设计资料1、楼面活荷载标准值6kN/m 2。

2、楼面水泥砂浆面层厚25mm (3/20m KN =γ); 梁、板均为20mm 厚纸筋石灰砂浆(3/17m KN =γ)。

3、材料选用:(1)混凝土:采用C25(2/9.11mm N f c =,2/27.1mm N f c =,3/25m KN =γ); (2)钢 筋:板采用HPB235级钢筋(2'/210mm N f f y y ==,b ξ=0.614)梁的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2'/300mm N f f y y ==,b ξ=0.550) 箍筋、架立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2'/300mm N f f y y ==,b ξ=0.550)4、楼面梁格布置图1-1 梁格布置图5、板、次梁及主梁相关尺寸的确定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按刚度条件板厚为mm l h o 5.5740230040≈=≥,按构造要求,工业房屋楼面的最小厚度为70mm ,则可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mm l h o )500~333()181~121(==,则取h=450mm ,截面宽度应满足mm h b )225~150()31~21(==,则取b=200mm 。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mm l h )690~460()141~81(0==,则取h=650mm ,截面宽度应满足mm h b )325~217()31~21(==,则取b=250mm 。

二、板的设计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如下2-1 板的几何尺寸2-2 板的计算简图1. 荷载 ①恒荷载板自重 0.08 ×25=2.0KN/m 2 楼面面层 0.025×20=0.5KN/m 2 天棚抹灰 0.02 ×17=0.34KN/m 2 g k =2.84KN/m 2 ②活荷载 q k =6.0KN/m 2 ③荷载组合设计值对于标准值大于4KN//m 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Q γ=1.3,所以有:g+q=1.2g k +1.3q k =1.2×2.84+1.3×6.0=11.208KN/m 22. 内力计算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中间跨: 0l =n l =2.3-0.20 =2.10m边 跨: 0l = n l +2h=2.30-0.12-0.10+0.04=2.12m 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2.12 2.102.10- =0.009<10%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某工厂仓库的楼盖建筑平面图,如图一所示,环境类别为一类。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5.5kN / m2,楼盖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竖向承重结构体系采用外砖墙和钢筋混凝土内柱承重方案:1.设计资料(1)楼面恒载:楼面面层用20 mm厚石灰砂浆粉刷。

(2)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梁内受力纵筋为HRB335,其他为HPB235钢筋。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墙厚240 mm,板伸入墙体120 mm,次梁伸入墙体240 mm,纵墙在主梁端部处有外伸扶壁120 mm×370 mm,主梁搁置长度370 mm。

柱截面350 mm×350 mm。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3 m、次梁的跨度为7.5 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1 m,L02/l 01 =7.5/2.1=3.57≥3,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200/40=55 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 mm,取板厚h=80 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12=7500/18~7500/12=416.7~625 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取h=500mm。

截面宽度取为b=200 mm。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5~L/10=6300/15~6300/10=420~630 mm,取h=600 mm,b=300 mm。

楼盖结构平面图布置图见图二。

3.板的设计⑴荷载板的恒荷载标准值水泥砂浆面层: 0.65 kN / m280 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2 kN / m220 mm 石灰砂浆0.02×17=0.34 kN / m2小计 2.99 kN / m2板的活荷载标准值: 5.5kN / m2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0 kN / m2,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PPT)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PPT)

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作用下:
M k1gl 2 k2ql 2 V k3gl k4ql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M k5Gl k6Ql V k7G k8Q
2.3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3 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措施计算构造内力
内力包络图
由内力叠合图形旳外包线构成,它反应出各截面可能产生旳最大 内力值,是设计时选择截面和布置钢筋旳根据。
次 梁 :(4~6)m 主 梁 :(5~8)m
构造平面布置方案
(a) 主梁横向布置
(b) 主梁纵向布置 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
(c) 只布置次梁
2.3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2 现浇整体式楼盖构造内力分析措施
弹性理论 有较大旳安全贮备。 塑性理论 内力分析与截面计算相协调,成果比较经济,但一般
情况下构造旳裂缝较宽,变形较大。
民用建h筑/ l 楼板 l ≥70mm
工业建筑楼板 ≥80hmm
• 高跨h比/ l h 中旳
取短h向跨度
h
• 板厚一般宜为h
80mm≤ ≤16h0mm
• 高跨比 中旳 为肋高
1 单向板肋梁楼盖构造布置
构造布置涉及柱网、承重墙、梁和板旳布置
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造价及施工条件等,合理拟定构造旳平面布置。 根据工程实践,常用跨度为:单向板 :(1.7~2.5)m
混凝土构造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单向板与双向板
单向板:荷载作用下,只在一种方向或主要在一种方向弯曲旳板。 双向板:荷载作用下,在两个方向弯曲,且不能忽视任一方向弯曲旳板。
《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 50010-2023)要求:
(1) 对两边支承旳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对于四边支承旳板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250
6600
边跨按以下二项较小值确定: ①
250 6350 6600

250 6350 6600

a
240
l01 ln1 2 6355 2 6475mm
l01 1.025ln1 1.025 6355 6514mm
图1-36(a)次梁的实际结构图
g q 24.74kN / m
-9.69×2.122/11 =-3.96
2 中间跨跨中
C 中间支座
1/16
-1/14
l02=2.10
9.69×2.102/16 =2.67
l02=2.10
-9.69×2.102/14 =-3.05
10 1.3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 梁板结构
3. 板(B1~B6)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 梁板结构
1.1 概 述 1.2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1.3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1.4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 1.5 现浇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1.6 装配式混凝土楼盖 1.7 无梁楼盖 1.8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 1.9 楼梯和雨蓬
1
1 梁板结构
1.3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实例
荷载总设计值: g q 3.19 6.5 9.69kN / m2
g 3.19
则1m板宽为计算单元时,板上荷载q+g=9.69kN/m。
9
1.3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 梁板结构
3. 板(B1~B6)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3)板的内力——弯矩设计值计算 因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2120 2100 0.95% 10% 2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案例
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其平面尺寸为
22.5m×18.0m,平面布置如图1 所示。

楼板上层采用20mm厚的水泥砂浆抹面,外墙采用240mm厚砖墙,不设边柱,板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为120mm,次梁和主梁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为240mm。

板上可变荷载标准值qk=6 kN/m 2 。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梁中受力钢筋为HRB335 级,其余钢筋为PRB235 级。

初步拟定尺寸:板跨为 2.5m,板厚为100mm;次梁的跨度为 6.0m,其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主梁跨度为7.5m,其截面尺寸300mm×800mm。

按刚度要求,板厚h≥l/40 =2500/40=63mm,次梁高度h≥l/25=240mm,主梁高度h≥l/15=500mm,拟定尺寸均满足刚度要求。

该厂房为3级水工建筑物,基本组合时的安全系数K=1.25。

试为此楼盖配置钢筋并绘出结构施工图。

(一)板的设计
1.计算简图
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2(a)所示。

计算跨度:边跨ln1=2500–120–200/2=2280mm
l01=ln1+b/2+h/2=2280+200/2+100/2=2430mm
l01=ln1+a/2+b/2=2280+120/2+200/2=2440mm
l01=1.1ln1=1.1×2280=2508mm
应取L01= 2430mm,但为了计算方便和安全,取L01=2500mm
中间跨L02=lc=2500mm
两跨相差(L02–L01)/L02=(2500–2430)/2500=2.8 %<10 %,应按等跨来考虑,
9 跨按5 跨计算。

其计算简图如图2(b)所示。

图 2 连续板的构造及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在垂直于次梁的方向取1m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永久荷载:1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自重25×1.0×0.1=2.5kN/m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重20×1.0×0.02=0.4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gk=2.5+0.4=2.9kN/m
可变荷载:可变荷载的标准值qk=6.0kN/m
折算荷载:gk′=gk+qk/2=2.9+6.0/2=5.9kN/m
qk′=qk/2=6.0/2=3.0kN/m
3.内力计算
连续板的剪力一般由混凝土承担,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亦不需设
置腹筋。

弯矩计算结果见表1。

支座边缘的弯矩值:
V0 = [ 2 / ) 15 . 1 ( n k k l q g ] =(5.9+1.15×3.0) ×2.3/2 =10.75kN
MB′=–(MB–0.5bV0)=–(6.44–0.5×0.2×10.75)=–5.37kN·m
MC′=–(MC–0.5bV0)=–(5.31–0.5×0.2×10.75)=–4.24kN·m
4.配筋计算
b=1000mm,h=100mm,h0=75mm,fc=9.6N/mm 2 ,fy=210N/mm 2 ,承载力安全系数K=1.25,计算结果列于表2。

注:中间板带的中间跨及中间支座考虑拱的作用,其弯矩可以减小20%配置钢筋。

连续板中配筋要求:①直径不宜超过两种,直径差值不小于2mm;②采用弯
起式配筋时,各跨间钢筋间距宜相等或成倍数,以使钢筋上弯后,在支座上面钢
筋间距较为均匀。

板的配筋示意图如图9–26 所示。

连续板的构造钢筋:①分布钢筋选用Ф6@250;②沿垂直板跨方向的板边为Ф6@200,平行于板跨方向的板边为Ф6@200;③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
用Ф8@200。

④墙角附加钢筋Ф6@200,双向配置于四个墙角的板面。

配筋图见
图3。

(二)次梁设计
1.计算简图
次梁设计时,取其中相邻板中心线之间部分作为计算单元。

本例为三跨连续
梁。

次梁构造及计算简图如图4(a)、(b)所示。

计算跨度:边跨ln1=6000–240/2–300/2=5730mm l01=ln1+a/2+b/2=6000mm
l01=1.05ln1=1.05×5730=6017mm
取l01=6000mm
中间跨ln2=lc–a=6000–300=5700mm
l02 =lc =6000mm
l02 =1.05ln2=1.05×5700=5985mm
两者相差很小,为计算方便,取l02 =6000mm。

2.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板传来荷载 2.9×2.5=7.25kN/m
次梁梁肋自重0.2×(0.5–0.1)×25=2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gk =7.25+2 =9.25kN/m
可变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qk =6×2.5=15kN/m 折算荷载:gk′=gk+qk/4=9.25+15/4=13.00kN/m qk′= 3qk/4=3×15/4=11.25kN/m
3.内力计算
(1)弯矩计算值的计算及结果列于表3。

支座边缘的弯矩设计值MB′
V0 =(gk′+qk′)ln/2=(13.00+11.25)×5.7/2=69.11kN
MB′=–(MB-0.5bV0)=–(101.29-0.5×0.3×69.11)=90.92kN·m
(2)支座剪力计算值的计算及结果列于表4。

4.配筋计算
(1)计算翼缘宽度bf′。

根据整浇楼盖的受力特点,板所在梁上截面参与次梁
受力,因此,在配筋设计时,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设计,翼缘计算宽度
bf′=l0 /3=6000/3=2000mm
bf′=b+sn=2500mm
取bf′=2000,荷载计算单元如图4(c)所示。

次梁支座截面因承受负弯矩(上面受拉,下面受压)而按矩形截面计算。

(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b=200mm,h=500mm,h0=460mm,fc=9.6N/mm 2 ,ft=1.1N/mm 2 ,fy=300N/mm 2 ,承载力安全系数K=1.25,计算结果见表5。

(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6。

次梁的配筋图见图5所示。

板和次梁的钢筋表见表7。

说明:
(1)图中尺寸单位均为mm;
(2)板、次梁及主梁均采用C20混凝土;
(3)梁内纵向受力钢筋、腰筋采用HRB335 级,其它钢筋均为HPB235 级;
(4)板的混凝土净保护层c=20mm,梁的混凝土净保护层c=30mm,钢筋端
部的保护层为20mm;
(5)钢筋半圆弯钩的长度为6.25d;
(6)钢筋总用量没有考虑钢筋的搭接和损耗(损耗一般按5%计)。

(三)主梁设计
1.计算简图
主梁的构造及计算简图如图6所示。

图 6 主梁的构造及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边跨ln1 =7500–120–400/2=7180mm
l01 =lc=7500mm
l01 =1.05ln1=1.05×7180=7539mm
取小值,l01=7500mm
中间跨ln2 =7500–400=7100mm
l02 =lc=7500mm
l02 =1.05ln2 =1.05×7100=7455mm
应取l02 = 7455mm,但是跨度相差不超过10%,采用等跨计算,取l02 =7500mm。

内力可按三跨连续梁内力系数表来计算。

2.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由次梁传来荷载9.25×6=55.50kN
主梁梁肋自重0.3×(0.8–0.1)×7.5/3×25=13.13kN
永久荷载标准值Gk=55.50+13.13=68.63kN
可变荷载:可变荷载标准值Qk=15×6=90kN
3.内力计算
根据弹性方法,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内力按下式计算
M=α1Gkl0+1.15α2Qkl0 V=β1Gk+1.15β2Qk
Gkl0 =68.63×7.5=514.73kN·m
Qkl0 =90×7.5=675kN·m
式中α1、α2、β1、β2 可查附录四表格。

计算结果见表8、表9。

注:M1a =M1-MB /3;M2b =M2-(MB-MC) /3,其中MB 、MC 均以正值代入。

可变荷载的最不利组合位置见图7。

图7 可变荷载的最不利组合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见图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