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中医护理常规12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盆腔炎护理常规精品PPT课件

盆腔炎护理常规精品PPT课件

3、给药护理:
• 中医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 服用温补脾肾,去湿止带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饮 酒。
• 使用外敷药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加热后敷于下腹部20分钟, 如感到疼痛或出现水泡时,应
立即停止操作,告知护士
• 中医保留灌肠每晚一次,14天为一个疗程,经期停用。
4、情志护理:
盆腔炎护理常规:
1、对症护理: 脾虚者勿过度劳累,遵医嘱针刺或艾灸足三里、三阴交、脾腧等穴位。
• 局部瘙痒者,遵医嘱每日坐浴熏洗。
200ml药液+1000ml 开水熏洗坐浴,每日一次 注意防止烫伤,经期不宜
清热解毒, 杀虫止痒。
• 取耳穴上子宫、内分泌、卵巢、盆腔、皮质下、神门、交 感等穴位治疗盆腔炎。
方法:常规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用 胶布贴牢,贴敷于相应耳穴上,并适 当按压,使耳廓有发热、胀痛感,嘱 患者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按压半 分钟。
• 腹痛腰酸时遵医嘱行神灯照射, 观察治疗效果及局部皮肤反应。
将灯头在离腹部15cm左右的 距离照射30min,每日一次
2、饮食护理:
• 合理饮食,以清淡宜消化,富有营养之品为宜 • 忌辛辣、油腻、煎烤之物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康教育
1. 正确认识疾病,急性盆腔炎应积极彻底治疗,慢 性盆腔炎病程较长,须配合治疗,保持心情舒畅, 减轻心理压力。
2. 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时间,根据身体情情况选择 合适的锻炼项目,增强体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防劳累,半卧位有利于使炎症局限。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盆腔炎中医护理方案PPT课件
+ (三)寒湿凝滞证:少腹冷痛,得温则减,或坠 胀疼痛,白带增多,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 舌淡略胖,苔白腻。
-
2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少腹疼痛、腰骶部酸痛 + (二)发热 + (三)外阴瘙痒、带下量多
-
3
(一)少腹疼痛、腰骶部酸痛
+ 1.观察腹痛部位、程度、性质、持续时间、 缓解方式、诱发因素等。
1.观察评估口 2.饮 食口 3.其他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技术
1.穴位贴敷口 应用次数:__ ___次,应用时间:___ __天 2.艾 灸口 应用次数:____ _次,应用时间:___ __天 3.中药外敷口 应用次数:___ __次,应用时间:__ ___天 4.中药灌肠口 应用次数:____ _次,应用时间:__ ___天 5.其他: 应用次数:____ _次,应用时间:___ __天
+ 2.注射给药: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
-
8
(二)特色技术(详见附录2)
+ 1.中药外敷 + 2.艾灸 + 3.穴位贴敷 + 4.中药灌肠
-
9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二)饮食指导 + (三)情志调理
-
10
(一)生活起居
+ 1.腹痛剧烈者绝对卧床休息。 + 2.取半卧位,以利炎症局限于盆腔最低位,
+ 解决思路: + 1.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促进其配合彻底治愈,防止转为慢性炎症。 +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3.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14

2024版(盆腔炎)ppt课件

2024版(盆腔炎)ppt课件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 及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 方式,如经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13
中医中药治疗及辅助措施
中医中药治疗
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止带等中 药治疗方法,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吸收。
VS
辅助措施
包括热敷、理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以及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有助于 促进康复。
属互助小组等。
实践经验分享
分享在家属参与盆腔炎患者康 复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如成功
案例、心得体会等。
家属参与效果评估
对家属参与的效果进行评估, 了解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
作用及对患者的影响。
27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024/1/24
28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总结
01
盆腔炎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2024/1/24
针对性治疗
在获得病原体检测结果后,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 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 的患者,可采用联合用药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2
手术治疗指征和术式选择
2024/1/24
手术治疗指征
药物治疗无效、脓肿持续存在或破裂、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输卵管卵巢脓肿或 盆腔腹膜炎等。
详细阐述了盆腔炎的概念,包括其分类、症状、体征等方面,为学员提
供了全面的认识。
02
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介绍了盆腔炎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以及治疗原则,如抗感染治疗、手术治疗等。
2024/1/24
03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强调了盆腔炎的预防措施,如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以及

2024版盆腔炎ppt课件pptx

2024版盆腔炎ppt课件pptx
避免盆浴和公共浴室
尽量避免盆浴,减少在公共浴室洗澡,以降低感染风险。
20
避免不洁性行为及多个性伴侣
安全性行为
鼓励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减少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限制性伴侣数量
降低因多个性伴侣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了解性伴侣健康状况
在发生性行为前,了解性伴侣的健康状况,避免与有性传播疾病的人 发生性行为。
2024/1/28
血常规检查
了解感染的程度和机体的反应情况。
分泌物检查
取阴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涂片 检查,了解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
2024/1/28
12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
2024/1/28
B超检查
可显示盆腔内的病变情况,如盆腔 积液、炎性包块等。
CT或MRI检查
对于复杂的盆腔炎病例,可提供更 详细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明确诊 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13
实验室检查及意义
1 2
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炎症指标,可反映盆腔炎的炎症活动程度。
阴道分泌物培养 明确病原菌种类,为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3
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 了解宫颈炎症情况,为治疗提供参考。
2024/1/28
14
04
盆腔炎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2024/1/28
15
急性盆腔炎治疗原则及方法
盆腔炎ppt课件pptx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盆腔炎概述 • 盆腔炎的病理生理 • 盆腔炎的检查与诊断 • 盆腔炎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 盆腔炎的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盆腔炎的并发症处理与康复指导
2
2024/1/28
01
盆腔炎概述

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 ppt课件

盆腔炎中医护理常规  ppt课件

病位
感受风寒之邪 或 气虚、血瘀等 所致
下腹部 或 腰骶
前阴 胞宫 带脉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护理评估
月经史或孕产史, 既往史 对疾病的认知 程度及生活自 理能力 心理社会状况
白带增多,外 阴瘙痒的时间 及程度,有无 伴随症状及诱 发因素
ppt课件
5
辨证分型
湿热瘀结证 证候: 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 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 气臭。经期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 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 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 或暗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 弦数。 ppt课件 6
使用外用药 时,应注意 观察局部有 无不良反应
ppt课件 13
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以清淡、易 消化、富有营养制品为宜
忌食辛辣、油腻、 煎烤之物
ppt课件
14
湿热瘀结证
禁食煎炸燥热、油腻、生湿生热性食品,可服用山药鲫 鱼汤、芡实薏米羹,常食莲藕、冬瓜以助除湿止带
气滞血瘀证
忌食生冷酸涩、辛辣性食物,以免阻碍气血畅行。 可食柑橘、佛手等调气水果行气,或服益母草煮鸡 蛋、山楂红糖水
ppt课件 10
护理要点
1
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外阴瘙痒者,嘱其勤剪指甲,勤洗手, 防止抓伤皮肤。
3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或使用卫生垫,勤洗 外阴,保持会阴清洁。
4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a.观察有无腹膜炎的症状,如出现高热、腹痛加剧、肿块压痛、腹肌 紧张等症状,及时报医师。 b.观察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情况。 c.带下量增多,出现脓样、夹血、有恶臭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 处理。 11 ppt课件

《盆腔炎》ppt课件

《盆腔炎》ppt课件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消炎治疗,促进炎症消退。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 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切除术等。
中药治疗
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促进炎症消退和积水吸收。
2024/1/26
21
卵巢炎或卵巢囊肿处理
2024/1/26
药物治疗
01
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炎症发展。
2024/1/26
急性期 迁延期 慢性期 转归
症状明显,需要及时治疗,否则 可能发展为慢性炎症。
炎症持续存在,症状时轻时重, 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
10
03
盆腔炎的检查与诊断
Chapter
2024/1/26
11
常规检查方法
妇科检查
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宫体及双侧 附件检查,观察是否有异常分泌物、 宫颈举痛、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等 症状。
发病原因
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外源性病原 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和内源性病原 体(如阴道内菌群失调所致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 感染)。
2024/1/26
4
临床表现及分型
2024/1/26
临床表现
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发热 等。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寒战、高 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
辅助生殖技术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采用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治疗,如人工授 精、试管婴儿等。
2306盆腔炎的源自复与随访Chapter2024/1/26
24
康复期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遵医嘱按时服药
确保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准确 ,避免漏服或过量。

盆腔炎教学ppt课件

盆腔炎教学ppt课件

03
炎症定义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 的防御反应,表现为红肿 热痛和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机制
炎症反应涉及多种细胞和 介质的复杂相互作用,包 括白细胞迁移、血管通透 性增加、组织损伤等。
炎症分期
炎症过程可分为急性期、 慢性期和纤维化期,每个 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生理 特征。
盆腔炎症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输卵管损伤
抗炎药物
对于有小的包块、积液、积脓,不能完全排除癌症的情况下 ,不主张进行手术治疗。可采用中医中药活血化瘀、清热解 毒、扶正固本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
当有明显的肿块,比如输卵管积水或 积脓,或者有卵巢囊肿的时候,一般 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也是根据 年龄、有没有生育要求、包块的大小 ,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04
盆腔炎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卫生
经常清洗外阴,避免使 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保持阴道的酸碱度平衡

避免不洁性行为
性生活前后要注意卫生 ,避免经期性行为。
及时治疗
出现妇科炎症时,要积 极治疗,防止炎症扩散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 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盆腔
炎。
护理方法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对于年龄比较大、双侧附件受累或附 件脓肿屡次发作者,可行全子宫及双 附件切除术。同时,尽可能保留卵巢 功能。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等物理疗法,中医上也有中药包埋治疗的方法 。
心理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包括卧床休息,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给予高热量、 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补充液体,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

盆腔炎中医ppt课件

盆腔炎中医ppt课件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 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 素,常用的有头孢菌素、 青霉素、氨基糖苷类等。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 状,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等。
激素治疗
对于急性炎症期,可以使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来减轻 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有明显的盆腔脓肿、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 治疗。
盆腔炎中医PPT课件
目录
• 盆腔炎概述 • 中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 西医对盆腔炎的治疗 • 预防与调护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盆腔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分类
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多由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引起,如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 体等,以及内源性病原体,如需 氧菌、厌氧菌等。
房事不节
房事过度或不洁性行为可能损伤肾气 ,导致肾虚而引起盆腔炎。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情志失调 因素可能导致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 调,从而引发盆腔炎。
体质虚弱
身体虚弱或久病不愈可能导致正气不 足,容易感染外邪,引发盆腔炎。
辨证分型
湿热瘀结型
表现为下腹疼痛、腰骶酸痛、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伴低热 起伏、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
病理
炎症可累及子宫内膜、输卵管、 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引起局 部组织粘连、充血、水肿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 全身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 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忌劳累,施护】
湿热瘀结证
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经期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 ,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 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 ,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盆腔炎的护理
定义
盆腔炎,现称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内生殖 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属中医产后发热、少腹痛等病症之范围。
临床症状
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 交、经期加重,可伴白带增多,低热,疲乏, 或不孕。
体征
(1)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 肌炎时,子宫可有 压痛。
(3)宜食羊肉、山药莲肉粥、莲子鸡蛋茶、茯 苓北芪瘦肉汤等祛寒化瘀、健脾除湿之品,少食 或忌食甘肥炙焯、寒凉、生冷之品。
肾虚血瘀证
主症: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腰骶酸痛,带 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头晕 耳鸣,经量多或少,经血黯淡或夹块,夜尿频多 。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 ,脉沉涩。
【一般护理】
5. 用药及治疗的护理: (1)内服药护理: ①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或突然停止服药,告诉患者 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用法和副作用。 ② 中药煎剂:根据病情寒热虚实,轻重缓急,选择 适当的服药方法,同时根据药物的属性选择饭前 、饭后或空腹服等。 ③ 观察内服中药汤剂后身 体是否出现不适等。 (2)中药灌肠护理:取配制好的中药100ml,温 度39℃~41℃,用小 号肛管插入肛门约15cm, 将药液用缓慢注入,嘱患者卧床休息1小时以上 ,最好每晚睡前灌肠后休息,以利药物吸收,5 ~ 7天为1疗程。
【一般护理】
4. 观察伴随症状,及时报告医师,以做好相应 的处理。
(1)有无炎症包块以及急性发作而致的严重盆
腔疼
痛及全身伴随症 状。
(2)急性发作期有否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等消 化系统的症状。
(3)注意观察有无反复急性发作或亚急性发作 ,如有发生考虑期间 可能是重复感染,也可能 是因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致使潜伏的细菌重新活 跃而致,多次发作后所致症状愈来越来明显。
肾虚血瘀证
(1)取关元俞、气海俞、中极、关元、气海等 穴盒灸。
(2)肾阳虚所致者可用温补之品,如当归羊肉 汤、鹿茸炖公鸡、核桃煲猪腰、鸡子糯米酒、北 芪牛肉汤等。忌食寒冷生冷如冷饮、香蕉、雪梨 等;肾阴亏虚所致者可服用虫草炖水鸭、燕窝鸡 丝羹等,忌服温补燥热之品。
气虚血瘀证
主症: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痛连腰骶 ,经行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2)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 索状增粗输卵管, 并有压痛。
(3)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 腔一侧或两侧触及 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 压痛。
(4)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 片状增厚、压痛, 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 触痛。
【护理评估】
月经史、带下史或孕产史,既往史。 腹部状况及伴随症状。 血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结果。 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 心理社会状况。
次症: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经色紫暗 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 痛加重,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 ,脉弦。
气滞血瘀证
(1)保持心情舒畅,气血畅行疼痛可减轻。 (2)可食柑橘、佛手等调气水果行气,或服益 母草煮鸡蛋、山楂红糖水。忌食生冷酸涩、辛辣 性食物,以免阻碍气血畅行。
次症: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血淡黯或夹块 ,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 或沉涩无力。
【健康教育】
1. 适当加强身体锻炼,逐步增强抗病能力。
2. 加强营养调理,忌食辛辣燥热、肥甘厚味之 品。
3. 节制房事,做好避孕措施,减少流产的创伤 等。
4. 衣裤不宜过紧,不穿纤维化的内裤。保持外 阴清洁,切不可用手洗阴道,经期、孕期、 产褥期、人流术后禁游泳、盆浴、性生活, 勤换卫生巾。
寒湿瘀滞证
主症: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 多,色白质稀。
次症:形寒肢冷,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 ,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紫黯或夹血块,大 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 沉涩。
寒湿瘀滞证
(1)注意保暖,切勿受寒,特别注意下腹部保 暖,局部可热敷。
(2)可灸中极、关元、气海等穴。每次灸约 15~30min。
湿热瘀结证
(1)中药直肠给药。选择清热除湿、理气止痛 的中药,注意药液的 量、质和温度。
(2)饮食护理:予马齿苋公英粥、败酱地丁紫 菜煎水分2~3次服用,5d为l疗程。可服用山药 鲫鱼汤、芡实薏米羹,常食莲藕、冬瓜以助除湿 止带。禁食煎炸燥热、油腻、生湿生热性食品。
气滞血瘀证
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带 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一般护理】
(3)施灸护理:注意避免灼伤患者皮肤,艾卷 距皮肤的距离以患者 觉得舒适为宜。
【一般护理】
6. 情志护理:嘱患者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对有心理创伤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治 疗,避免不良情绪引发本病,导致病情反复 发作,而对于病情缠绵,腹痛虽不甚却时时 存在者,应鼓励其放松思想坚持治疗,以免 病情迁延日久变生它疾。
【一般护理】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慎起居、避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注意
休息,腹痛甚时可取 半卧位,腹部给予保暖。 3. 应避免性生活不节或不洁,注意经期、孕期、
产褥期的卫生,并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 每天用温水或中药煎剂清洗外阴部,保持外 阴清洁,注意经期卫生,禁盆浴防逆行感染, 内裤宜柔软透气,每日换洗并于阳光下暴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