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斜跑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验算公式

脚手架验算公式脚手架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为了提供工人施工时的安全作业空间而搭建的临时性结构。
脚手架的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安全性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验算。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验算的公式和相关要点。
一、承载力计算公式脚手架的承载力计算是保证脚手架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脚手架的承载力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斜向荷载等。
以下为常用的脚手架承载力计算公式:1. 垂直荷载计算公式:垂直荷载即竖直方向上的荷载,通常由脚手架自身重量和操作人员施工过程中的荷载组成。
其计算公式如下:N = (G + Q) / A其中,N为垂直荷载,G为脚手架自重,Q为操作人员施工过程中的荷载,A为脚手架的横截面积。
2. 水平荷载计算公式:水平荷载是指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通常由风荷载、地震荷载等引起。
其计算公式如下:H = W × S × C其中,H为水平荷载,W为风荷载或地震荷载,S为脚手架的高度,C为荷载系数。
3. 斜向荷载计算公式:斜向荷载是指脚手架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斜向荷载,通常由斜向风荷载引起。
其计算公式如下:F = W × S × C × sinα其中,F为斜向荷载,W为风荷载,S为脚手架的高度,C为荷载系数,α为脚手架与水平方向夹角。
二、验算要点在进行脚手架验算时,除了要使用正确的计算公式,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材料强度的选择:脚手架所使用的材料强度要符合规范的要求。
常用的脚手架材料有钢管、铝合金等,其强度必须经过相应的试验和验证。
2. 有效支撑点的确定:脚手架的有效支撑点要合理确定,以确保整个脚手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需要进行脚手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如倾覆稳定性分析等,以确定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4. 荷载系数的选择:荷载系数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需要充分考虑工地环境、气候条件、建筑高度等因素。
总结:脚手架验算是确保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的关键步骤。
各种楼梯的计算公式

楼梯计算体积=踏步体积+梯板体积
踏步体积三角形面积=(1/2*踏步宽度*踏步高度)* 梯板净宽* 踏步个数
踏步个数= 踏宽数+1
踏宽数= 楼梯净长/踏步宽度(楼梯净长:等于踏步段水平投影净长,即扣减(墙)后的长度)
踏步高度= 楼梯高度/(踏步个数+1)
梯板净宽= 楼梯宽度扣减墙后的宽度。
梯板体积=楼梯斜长*梯板厚度*梯板净宽;
楼梯斜长= K*楼梯水平投影长度
楼梯水平投影长度=踏步净长
k=(根号(踏步宽^2+踏步高^2)/ 踏步宽)*踏步净宽
踏步净宽=踏步宽*踏步数
休息平台体积=长*宽*厚;
梯梁体积=长*宽*(高-休息平台厚)
栏板
栏板面积=栏板长度×栏板高度计算
栏板体积=栏板面积×栏板厚度计算
栏板长度是楼梯的实际长度,即斜长度
栏杆
栏杆按长度或者吨位进行计算
栏杆长度是按照楼梯的实际长度(即斜长度)进行计算的楼梯侧面
楼梯侧面装修=踏步侧面面积+梯板侧面积
踏步侧面面积=1/2*踏步宽度*踏步高度*踏步个数
梯板侧面积=楼梯斜长*梯板厚度
楼梯底面装修=楼梯底部面积
楼梯模板=楼梯侧模+楼梯底模;计算同装修面积。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1、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海湾浪琴工程设计图纸及地质资料等2、脚手架的计算参数搭设高度H=39.6米(取最大高度,22排),步距h=1.8米,立杆纵距la=1.5米,立杆横距lb=1.1米,连墙件为2步3跨设置,脚手板为毛竹片,按同时铺设7排计算,同时作业层数n1=1。
脚手架材质选用φ48×3.5钢管,截面面积A=489mm2,截面模量W=5.08×103 mm3,回转半径i=15.8mm,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基本风压值ω0=0.7 kN/m2,计算时忽略雪荷载等。
3、荷载标准值结构自重标准值:gk1=0.1248kN/m (双排脚手架)竹脚手片自重标准值:gk2=0.35kN/m2 (可按实际取值)施工均布活荷载:qk=3 kN/m2风荷载标准值:ωk=0.7μz?μs?ω0式中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并用插入法得39.6米为1.12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全封闭式为1.2ω0——基本风压值,为0.7 kN/m2则ωk=0.7×1.12×1.2×0.7=0.658 kN/m24、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计算横向水平杆计算脚手架搭设剖面图如下:按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每纵距脚手片自重NG2k=gk2×la×lb=0.35×1.5×1.1=0.5775kN每纵距施工荷载NQk=qk×la×lb =3×1.5×1.1=4.95 kNMGk= kN?mMQk= kN?mM=1.2MGk+1.4MQ k=1.2×0.07+1.4×0.605=0.931 kN?m<="" p="">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楼梯斜坡梁帮计算公式

楼梯斜坡梁帮计算公式
楼梯、斜坡和梁帮都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1. 楼梯计算公式:
楼梯的计算需要考虑到步长、踏步高度、楼层高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步长和踏步高度要满足以下条件:
步长+ 2 ×踏步高度= 0.63m ~ 0.65m
其中,步长指楼梯前进方向上的水平距离,踏步高度指楼梯每个踏步的高度。
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楼梯的合理步长和踏步高度,以确保楼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斜坡计算公式:
斜坡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坡度、长度、高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斜坡的坡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人们能够舒适地行走。
斜坡的坡度计算公式为:
坡度= 上升高度÷水平距离
其中,上升高度指斜坡的高度差,水平距离指斜坡的长度。
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斜坡的合理坡度,以确保斜坡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3. 梁帮计算公式:
梁帮是建筑结构中一种常用的承重构件,其计算需要考虑到跨度、载荷、材料强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梁帮的计算公式为:
弯矩= 载荷×跨度÷8
其中,弯矩是梁帮承受的力矩,载荷指梁帮承受的重量或压力,跨度指梁帮的长度。
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出梁帮的强度,以确保梁帮能够承受预期的载荷。
楼梯斜跑脚手架计算定律

斜道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基本参数二、荷载参数斜道施工作业跑数nj 2风荷载标准ωk(kN/m2)(单、双立杆)基本风压ω0(kN/m2)0.40.334、0.334风荷载体型系数μs1.128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单、双立杆)0.74、0.74搭设示意图:平面图立面图三、纵向水平杆验算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纵向水平杆在上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根数m2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1136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4730水平杆布置方式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q=(1.2×(0.035+G kjb×l b/(m+1))+1.4×G kq×l b/(m+1))×cosθ=(1.2×(0.035+0.3×1.2/(2+1))+1.4×3×1.2/(2+1))×0.894=1.668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0.035+G kjb×l b/(m+1))+G kq×l b/(m+1))×cosθ=((0.035+0.3×1.2/(2+1))+3×1.2/(2+1))×0.894=1.211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M max=0.1q(l a/cosθ)2=0.1×1.668×(1/0.894)2=0.209kN·mσ=M max/W=0.209×106/4730 = 44.186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0.677q'(l a/cosθ)4/(100EI)=0.677×1.211×(1000/0.894)4/(100×206000×113600)=0.548mm≤[ν] = min[l a/cosθ/150,10]= min[1000/0.894/150,10]=7.457mm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668×1/0.894=2.052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211×1/0.894=1.49kN四、横向水平杆验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2.052/0.894=2.295kNq=1.2×0.035=0.042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1.49/0.894=1.667kNq'=0.035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σ=M max/W=0.925×106/4730 = 195.56 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4.406mm≤[ν] = min[l b/150,10]= min[1200/150,10]=8mm 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2.32kN五、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max c纵向水平杆:R max=2.052/0.894/2=1.148kN≤R c=0.8×12=9.6kN满足要求!六、荷载计算斜道跑数n 2 斜道每跑高度H(m) 3双立杆计算高度H1(m) 3 斜道钢管类型Ф48×3.2每米立杆承受结构自重标准值g k(kN/m) 0.35 斜道均布活荷载标准值G kq(KN/㎡)3斜道施工作业跑数n j 2立杆静荷载计算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N G1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5×n/2/(n×H)=(1/0.894+(1/0.894)×2/2)×0.035×2/2/(2×3)=0.013kN/m单内立杆:N G1k=(g k+ g k1')×(n×H-H1)=(0.35+0.013)×(2×3-3)=1.089kN 双内立杆:N GS1k =(g k+ g k1'+0.035)×H1=(0.35+0.013+0.035)×3=1.194kN 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5/H=(1/0.894+(1/0.894)×2/2)×0.035/3=0.026kN/m单中间立杆:N G1k=(2×g k-0.035+ g k1')×(n×H-H1)=(2×0.35-0.035+0.026)×(2×3-3)=2.073kN双中间立杆:N GS1k =(2×g k+ g k1')×H1=(2×0.35+0.026)×3=2.178kN 2、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N G2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n/2)/(n×H)=[0.3×(1/0.894)×1.2/2+0.16×(1/0.894)]×(2/2)/(2×3)=0.063kN/m单内立杆:N G2k=g k2'×(n×H-H1)=0.063×(2×3-3)=0.189kN双内立杆:N GS2k =g k2'×H1=0.063×3=0.189kN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H=[0.3×(1/0.894)×1.2/2+0.16×(1/0.894)]/3=0.127kN/m单中间立杆:N G2k=g k2'×(n×H-H1)=0.127×(2×3-3)=0.381kN双中间立杆:N GS2k =g k2'×H1=0.127×3=0.381kN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N Q1k=[G kq×(l a/cosθ)×l b/2]×n j=[3×(1/0.894)×1.2/2]×2=4.027kN 七、立杆稳定性验算1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1.2=1.8m长细比λ= l0/i =1800/15.9=113.208≤210满足要求!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1.5×1.2=2.079m长细比λ= l0/i =2079/15.9=130.755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φ=0.3962、立杆稳定性验算不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1.2×(N G1k+N G2k)+1.4×N Q1k=1.2×(1.089+0.189)+1.4×4.027=7.171kN单中间立杆:N2=1.2×(N G1k+N G2k)+1.4×N Q1k=1.2×(2.073+0.381)+1.4×4.027=8.583kNN=max{N1,N2}=8.583kNσ= N/(φA) =8583/(0.396×450)=48.165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1.2×(N GS1k+N GS2k)+N1=1.2×(1.194+0.189)+7.171=8.831kN双中间立杆:N S2=1.2×(N GS1k+N GS2k)+N2=1.2×(2.178+0.381)+8.583=11.654kNN=max{N s1,N s2}=11.654kNσ= (K S×N S)/(φA) =(0.6×11654)/(0.396×450)=39.239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向力: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1.2×(N G1k+N G2k)+0.9×1.4×N Q1k=1.2×(1.089+0.189)+0.9×1.4×4.027=6.608kN单中间立杆:N2=1.2×(N G1k+N G2k)+0.9×1.4×N Q1k=1.2×(2.073+0.381)+0.9×1.4×4.027=8.019kNN=max{N1,N2}=8.019kNM w=0.9×1.4M wk=0.9×1.4ωk l a h2/10=0.9×1.4×0.334×1×1.22/10=0.061kN·mσ=N/(φA)+M w/W=8019/(0.396×450)+0.061×106/4730=57.896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1.2×(N GS1k+N GS2k)+N1=1.2×(1.194+0.189)+6.608=8.268kN双中间立杆:N S2=1.2×(N GS1k+N GS2k)+N2=1.2×(2.178+0.381)+8.019=11.09kNN=max{N s1,N s2}=11.09kNM w=0.9×1.4M wk=0.9×1.4ωk l a h2/10=0.9×1.4×0.334×1×1.22/10=0.061kN·mσ=K S×N S/(φA)+M w/W=0.6×11090/(0.396×450)+0.061×106/4730=50.236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_ 八、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N G1k+N G2k)+N Q1k=(1.089+0.189)+4.027=5.305kN单中间立杆:N2=(N G1k+N G2k)+N Q1k=(2.073+0.381)+4.027=6.481kN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N GS1k+N GS2k)+N1=(1.194+0.189)+5.305=6.688kN双中间立杆:N S2=(N GS1k+N GS2k)+N2=(2.178+0.381)+6.481=9.04kNN=max{N1,N2,N s1,N s2}=9.04kN立杆底垫板平均压力P=N s/(k c A)=9.04/(0.4×0.25)=90.4kPa≤f g=160kPa 满足要求!。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脚手架是在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辅助工具,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在使用脚手架时需要计算各个部位的尺寸和材料需求量。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1. 脚手架的组成部分脚手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立杆2.横杆3.斜杆4.基础5.附属零件在计算脚手架的尺寸和材料需求量时需要考虑以上部分。
2. 脚手架的计算公式2.1 立杆的长度在计算脚手架的立杆长度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脚手架的最大高度•立杆的安全系数•立杆间的距离立杆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立杆长度 = 脚手架的最大高度 / 立杆间距 * 安全系数2.2 横杆的长度和数量在计算脚手架的横杆长度和数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横杆的跨度•横杆间的距离•横杆的安全系数横杆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横杆长度 = 横杆的跨度 / (横杆间距 - 1) * 安全系数横杆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横杆数量 = 立杆数量 * (横杆间距 - 1)2.3 斜杆的长度和数量在计算脚手架的斜杆长度和数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斜杆的支撑位置•斜杆间的距离•斜杆的安全系数斜杆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斜杆长度 = 根号下(脚手架的最大高度^2 + 斜杆间距^2) / 安全系数斜杆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斜杆数量 = 立杆数量 * 22.4 基础的尺寸和数量在计算脚手架的基础尺寸和数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地面的承载力•基础的尺寸和形状•基础的间距基础尺寸的计算公式如下:基础长 = sqrt(立杆间间距^2 - 横杆长度^2) + 1基础数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基础数量 = 立杆数量 / 基础间距3. 总结脚手架的计算公式涉及到各个部分的尺寸和数量,必须严格按照公式计算,以确保脚手架的安全、稳定性。
在使用脚手架时应该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工具,用于提供临时支撑和工作平台。
在建筑工程中,对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需要进行计算,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脚手架计算的基本公式和相关要点。
一、脚手架的基本概念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的一种临时结构,用于提供工人工作平台和材料堆放平台。
脚手架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立杆、横杆、斜杆、脚座等。
通过连接这些部件,可以搭建出适合施工需要的临时支撑和工作平台。
二、脚手架计算的基本公式
1. 承载力计算公式
脚手架承载力是指脚手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计算脚手架的承载力时,需要考虑脚手架的材料强度、连接方式和结构形式等因素。
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承载力 = 材料强度×承载面积
材料强度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使用的材料来确定,承载面积是
指脚手架能够承受荷载的面积。
2. 稳定性计算公式
脚手架的稳定性是指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能力。
在计算脚手架的稳定性时,主要考虑脚手架的高度、支撑方式和倾
斜度等因素。
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稳定性 = 倾斜度×高度×支撑面积
倾斜度是指脚手架倾斜的程度,高度是指脚手架的高度,支撑
面积是指脚手架与地面接触的面积。
三、脚手架计算的注意事项
1. 参考相关规范
在进行脚手架计算时,应参考国家或地方规范,了解相关要求
和标准。
这些规范通常包括了脚手架的设计和搭设要求,以确保脚
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材料选择。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在建筑施工领域,脚手架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临时性结构,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平台和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而要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准确的计算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脚手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立杆、横杆、斜杆、脚手板等。
对于立杆的稳定性计算,通常会用到以下公式:\N/(\varphi A) + Mw/W \leq f\其中,N 表示立杆的轴力设计值,包括恒载和活载产生的轴向力总和;φ 表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它与立杆的长细比有关;A 表示立杆的截面面积;Mw 表示风荷载产生的弯矩;W 表示立杆的截面模量;f 表示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在计算立杆的轴力时,恒载通常包括脚手架结构自重、脚手板自重、栏杆和挡脚板自重等;活载则包括施工荷载和构配件自重等。
这些荷载的取值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确定。
横杆的强度计算主要考虑其承受的弯矩和剪力。
横杆所受的弯矩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ql^2/8\其中,q 表示横杆上的均布荷载,l 表示横杆的跨度。
横杆的剪力计算则可以使用公式:\V = ql/2\然后,根据横杆的截面特性和材料强度,判断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斜杆,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脚手架的稳定性,防止脚手架发生变形和倒塌。
斜杆的内力计算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考虑脚手架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几何形状。
一般来说,可以将斜杆视为两端铰接的受压或受拉杆件,根据其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在计算脚手架的风荷载时,我们使用以下公式:\wk =07μzμsω0\其中,wk 表示风荷载标准值;μz 表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s 表示风荷载体型系数;ω0 表示基本风压。
除了上述主要构件的计算,脚手板的强度和挠度计算也是不可忽视的。
脚手板通常按简支板进行计算,其强度计算公式为:\σ = M/W \leq f\挠度计算公式为:\v = 5ql^4/(384EI) \leq v\其中,σ 表示脚手板的弯曲应力;M 表示脚手板所受的弯矩;W 表示脚手板的截面抵抗矩;f 表示脚手板材料的抗弯强度设计值;v 表示脚手板的挠度;q 表示脚手板上的均布荷载;l 表示脚手板的跨度;E表示脚手板材料的弹性模量;I 表示脚手板截面的惯性矩;v 表示脚手板的允许挠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道计算书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一、基本参数平面图立面图三、纵向水平杆验算纵、横向水平杆布置方式纵向水平杆在上横向水平杆上纵向水平杆根数m2横杆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205 横杆截面惯性矩I(mm4) 113600 横杆弹性模量E(N/mm2) 206000 横杆截面抵抗矩W(mm3) 4730水平杆布置方式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q=(1.2×(0.035+G kjb×l b/(m+1))+1.4×G kq×l b/(m+1))×cosθ=(1.2×(0.035+0.3×1.2/(2+1))+ 1.4×3×1.2/(2+1))×0.894=1.668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q'=((0.035+G kjb×l b/(m+1))+G kq×l b/(m+1))×cosθ=((0.035+0.3×1.2/(2+1))+3×1.2/(2+1))×0.894=1.211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M max=0.1q(l a/cosθ)2=0.1×1.668×(1/0.894)2=0.209kN·mσ=M max/W=0.209×106/4730 = 44.186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0.677q'(l a/cosθ)4/(100EI)=0.677×1.211×(1000/0.894)4/(100×206000×113600)=0.548m m≤[ν] = min[l a/cosθ/150,10]= min[1000/0.894/150,10]=7.457mm 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668×1/0.894=2.052kN正常使用极限状态R max'=1.1×q'l a/cosθ=1.1×1.211×1/0.894=1.49kN四、横向水平杆验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2.052/0.894=2.295kNq=1.2×0.035=0.042kN/m正常使用极限状态F1'=R max'/cosθ=1.49/0.894=1.667kNq'=0.035kN/m计算简图如下:1、抗弯验算σ=M max/W=0.925×106/4730 = 195.56 N/mm2≤[f]=205N/mm2满足要求!2、挠度验算νmax =4.406mm≤[ν] = min[l b/150,10]= min[1200/150,10]=8mm 满足要求!3、支座反力计算承载力使用极限状态R max=2.32kN五、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双扣件扣件抗滑移折减系数0.8max c纵向水平杆:R max=2.052/0.894/2=1.148kN≤R c=0.8×12=9.6kN满足要求!六、荷载计算斜道跑数n 2 斜道每跑高度H(m) 31、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N G1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5×n/2/(n×H)=(1/0.894+(1/0.894)×2/2)×0.035×2/2/(2×3)=0.013kN/m单内立杆:N G1k=(g k+ g k1')×(n×H-H1)=(0.35+0.013)×(2×3-3)=1.089kN双内立杆:N GS1k =(g k+ g k1'+0.035)×H1=(0.35+0.013+0.035)×3=1.194kN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新增加杆件的自重标准值g k1'g k1'=(l a/cosθ+(l a/cosθ)×m/2)×0.035/H=(1/0.894+(1/0.894)×2/2)×0.035/3=0.026kN/m 单中间立杆:N G1k=(2×g k-0.035+ g k1')×(n×H-H1)=(2×0.35-0.035+0.026)×(2×3-3)=2.073kN双中间立杆:N GS1k =(2×g k+ g k1')×H1=(2×0.35+0.026)×3=2.178kN2、立杆承受的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N G2k每米内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n/2)/(n×H)=[0.3×(1/0.894)×1.2/2+0.16×(1/0.894 )]×(2/2)/(2×3)=0.063kN/m单内立杆:N G2k=g k2'×(n×H-H1)=0.063×(2×3-3)=0.189kN双内立杆:N GS2k =g k2'×H1=0.063×3=0.189kN每米中间立杆承受斜道脚手板及挡脚板荷载标准值g k2'g k2'=[G kjb×(l a/cosθ)×l b/2+G kdb×(l a/cosθ)]/H=[0.3×(1/0.894)×1.2/2+0.16×(1/0.894)]/3=0.127 kN/m单中间立杆:N G2k=g k2'×(n×H-H1)=0.127×(2×3-3)=0.381kN双中间立杆:N GS2k =g k2'×H1=0.127×3=0.381kN立杆施工活荷载计算N Q1k=[G kq×(l a/cosθ)×l b/2]×n j=[3×(1/0.894)×1.2/2]×2=4.027kN七、立杆稳定性验算1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1.2=1.8m长细比λ= l0/i =1800/15.9=113.208≤210满足要求!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计算:立杆计算长度l0=kμh=1.155×1.5×1.2=2.079m长细比λ= l0/i =2079/15.9=130.755查《规范》JGJ130-2011表A.0.6得,φ=0.3962、立杆稳定性验算不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1.2×(N G1k+N G2k)+1.4×N Q1k=1.2×(1.089+0.189)+1.4×4.027=7.171kN单中间立杆:N2=1.2×(N G1k+N G2k)+1.4×N Q1k=1.2×(2.073+0.381)+1.4×4.027=8.583kN N=max{N1,N2}=8.583kNσ= N/(φA) =8583/(0.396×450)=48.165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1.2×(N GS1k+N GS2k)+N1=1.2×(1.194+0.189)+7.171=8.831kN双中间立杆:N S2=1.2×(N GS1k+N GS2k)+N2=1.2×(2.178+0.381)+8.583=11.654kN N=max{N s1,N s2}=11.654kNσ= (K S×N S)/(φA) =(0.6×11654)/(0.396×450)=39.239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组合风荷载作用下的单立杆轴向力:单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单内立杆:N1=1.2×(N G1k+N G2k)+0.9×1.4×N Q1k=1.2×(1.089+0.189)+0.9×1.4×4.027=6.608kN 单中间立杆:N2=1.2×(N G1k+N G2k)+0.9×1.4×N Q1k=1.2×(2.073+0.381)+0.9×1.4×4.027=8.019kN N=max{N1,N2}=8.019kNM w=0.9×1.4M wk=0.9×1.4ωk l a h2/10=0.9×1.4×0.334×1×1.22/10=0.061kN·mσ=N/(φA)+M w/W=8019/(0.396×450)+0.061×106/4730=57.896N/mm2≤[f]=205 N/mm2满足要求!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1.2×(N GS1k+N GS2k)+N1=1.2×(1.194+0.189)+6.608=8.268kN双中间立杆:N S2=1.2×(N GS1k+N GS2k)+N2=1.2×(2.178+0.381)+8.019=11.09kNN=max{N s1,N s2}=11.09kNM w=0.9×1.4M wk=0.9×1.4ωk l a h2/10=0.9×1.4×0.334×1×1.22/10=0.061kN·mσ=K S×N S/(φA)+M w/W=0.6×11090/(0.396×450)+0.061×106/4730=50.236N/mm2≤[f]= 205 N/mm2满足要求!八、立杆地基承载力验算单内立杆:N1=(N G1k+N G2k)+N Q1k=(1.089+0.189)+4.027=5.305kN单中间立杆:N2=(N G1k+N G2k)+N Q1k=(2.073+0.381)+4.027=6.481kN双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双内立杆:N S1=(N GS1k+N GS2k)+N1=(1.194+0.189)+5.305=6.688kN双中间立杆:N S2=(N GS1k+N GS2k)+N2=(2.178+0.381)+6.481=9.04kNN=max{N1,N2,N s1,N s2}=9.04kN立杆底垫板平均压力P=N s/(k c A)=9.04/(0.4×0.25)=90.4kPa≤f g=160kPa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