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脚手架立方计算公式

脚手架立方计算公式

脚手架立方计算公式脚手架立方计算公式,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呀!咱先来说说啥是脚手架。

想象一下,你家盖房子,工人师傅们站在半空中干活儿,那支撑他们的架子就是脚手架啦。

这玩意儿得结实,还得搭得合理,不然可就危险喽。

要说脚手架的立方计算,其实就是算算它占了多大的空间。

咱们一般会把脚手架看成是由各种杆件组成的几何体。

假设咱有一个常见的双排脚手架。

先看立杆,一根一根的,它们的长度乘以横截面面积,这就是每根立杆的体积。

然后再数数有多少根立杆,把每根的体积加起来,这就是立杆的总体积。

横杆也一样,按照长度和横截面面积来算体积。

还有斜杆啥的,都这么算。

比如说,一根立杆长度是 6 米,横截面是直径 5 厘米的圆,那横截面面积就是π乘以半径的平方,也就是 3.14×(0.025 米)²,再乘以 6 米,这就是一根立杆的体积啦。

我记得有一次去工地,看到师傅们正在搭建脚手架。

那场面,可热闹了。

工人们有的扛着杆子,有的在拧螺丝,忙得不亦乐乎。

我就站在旁边观察,发现他们搭的时候可讲究了。

每根杆子的间距都差不多,角度也很合适。

我就好奇地问一个师傅:“师傅,你们搭这个脚手架是不是得算好体积呀?”师傅抹了一把汗,笑着说:“那可不,算不好体积,材料不够或者多了,都麻烦。

”我当时就觉得,这小小的脚手架,里面的学问还真不小。

在计算脚手架立方的时候,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

比如连接处的重叠部分,可不能重复计算。

还有不同类型的脚手架,结构不一样,计算方法也会有点差别。

总之,脚手架立方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细心,把每一部分都算清楚,也不是啥难事。

这就像我们做数学题,一步一步来,总能得出正确答案。

希望我讲的这些能让您对脚手架立方计算有个清楚的了解,要是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别着急,多琢磨琢磨,肯定能搞定!。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普通钢管脚手架计算 KF002
适用范围:
钢管双排落地式脚手架
一、计算参数
搭设高度H
40 m
立杆横距lb
1200 mm
外伸长度a
300 mm
立杆纵距la
1500 mm
步高h
1800 mm
步数n
22 步
脚手架的截钢面管模选量用(φ48×3.5)其计算参数为:
W
5080 mm3
回转半径i
15.8 mm
截面积A
1.55
长细比λ=lo/i=
204
查规范中的附表C可得φ=

[λ]= 210
0.174
2.1 组合风荷载的作用
立杆底端的轴力N为 N=(n×N1/2+N3)×1.2+0.85×(n'×N2/2)×1.4=
18173 N
风荷载作用下的立杆段弯距值 M=0.85×1.4×wk×la×h2/10= 立杆稳定性验算
38.4×la×4= 38.4×(lb+a)×1= 15×6= 56×la×lb= 140×la= 20×la×h=
小计:N1=
230.4 N 57.6 N
90 N 100.8 N
210 N
54 N
742.8 N
N2=P×la×lb= 3
3600 N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us
基本风压wo
R1中: Rc为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见规范表5.1.7
[f]=20 5N/mm2
≤ [w]
Rc=8000N
(三)立杆计算 1、荷载计算 恒荷载计算
大横杆自重 小横杆自重 扣件自重 竹筏片脚手板 栏杆及挡板自重 安全网自重

脚手架支撑 计算公式例子

脚手架支撑 计算公式例子

一、脚手架的布置现浇砼拱圈施工采用满堂脚手支架,支架采用48*3.5mm插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架间距600*900mm,在侧墙和二类横墙处加密为间距600*450mm,步距1200 mm。

钢管上下均采用可调节支撑,并增设剪力撑以增加支架整体稳定性,拱圈底模采用1220*2440*15 mm的竹胶板,竹胶板下用50*70mm方木,间距200mm,钢管脚手架顶托上用48*3.5 mm弧形钢管拱架支撑,间距600mm。

二、支架验算1. 模板支架验算(按1m纵向长计算)1.1 钢筋砼自重N1=8251.3/186.7*26/30=38.3KN/m21.2 模板及方木荷载N2=0.3KN/ m21.3 弧形钢管拱架荷载N3=53*(4.14+1)/2*3.84/3000=0.17KN/ m2 1.4 钢管支架自重N4=(102*12.22/2.4*8.19+30*2*2.7/0.6+53*1*3.86/0.9+107*3.84)/3000=1.72KN/ m21.5 施工活荷载N5=2.5 KN/ m21.6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N6=2.0 KN/ m2在侧墙和二类横墙处不加密的情况下,由于支架间距为600*900mm,立杆钢管位于十字交叉处,则每区格面积为0.6*0.9=0.54 m2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1.2*(38.3+0.3+0.17+1.72+2.5+2.0)*0.54=29.15KN<30 KN立杆承载力满足要求模板支架立杆的轴向设计值:N=1.2*(38.3+0.3+0.17+1.72)*0.54+1.4*(2.5+2.0)*0.54=29.640KN根据现场测量结果48*3.5 mm的钢管壁厚不足,计算时采用48*3.0 mm,则A=424 mm2钢管回转半径为:I= 482+422/4=15.9 mm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1200+2*500=2200 mm长细比!=L/I=2200/15.9=138.4查表得轴心受压的稳定系数∮=0.353N/∮A=29.64*103/(0.353*424)=198N/ mm2<f=205 N/ 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虽然立杆承载力和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但余量不大,而且我们在计算时是按均布荷载,实际上在侧墙和横墙处的荷载大,所以我们还得计算这两处立杆的受力情况。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óбσδφσφ4.1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计算(1)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Б=M/W≤M=1.2M GK+1.4∑M QK=1.2×[1.2×(0.3+0.11)×12/8]+1.4×[(2×1.2×12)/8]=0.4938.K·M=97.2≤f=205N/mm2查表W=5.08cm3 Б=M/W=493800/5.08×103=92.7≤f=205N/mm2 (2)横向水平杆的挠度V≤[V]V=5q l4/384E2=5×2.892×1012/384×2.06×105=1.5mmV=1.5mm<L/150=6.7mm(3)纵向水平杆抗弯强度Б=M/W≤fM=1.2M GK+1.4∑M QK=0.395K·M查表W=5.08cm3 Б=M/W=395000/5.08×103=77.76≤f=205N/mm2 (4)横向水平杆的挠度V≤[V]V=FL3/48EZ=1.16×103×1.728×109/48×2.06×105×1.22×105=1.66mm<L/150=8mm(5)扣件抗滑承载力R=(2+0.3+0.11)×1.44/2=1.735KN<[R]=8KN4.2立杆计算N/ΦA+M W/W≤LN=1.2(NG1可+ NG2款)+0.85×1.4∑N QR=1.2[0.1291×30+(1.2×0.11+1.44×0.3)]+0.85×1.4×2×1.44 ×0.5=5.32+1.71=7.03KNλ=L0/i=1.92 查表得Φ=0.195查表i=1.58cm L0=kμh=1.155×1.75×1.5=303.2 cm查表得A=4.89 cm2M W=0.85×1.4 M WK=0.88×1.4 M K L a h2/10=0.135KN·MM K=0.7μZμS W V=0.7×1.11×1.2×0.45=0.42N/ΦA+M W/W=100.3N<f=205N4.3连墙件计算N L= N LW+N0N LW=1.4×0.42×(1.2×1.5×9)=9.53KNN0按规范取值 N0=5KNN L= N LW+ N0=9.53+5=14.53 KN连墙件截面 A= N L/ f=70.9应采用φ10(A=78.5)以上钢筋为连墙件4.4立杆地基承载力P≤f g P=N/A一. 脚手架设计计算的原则:1.架高≥20.00m,且相应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没有给出不必计算的构架尺寸规定。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脚手架计算书1、脚手架相关力学计算条件根据檐高和施工的需要,搭设脚手架的高度为H=74.20m(考虑到屋顶局部高处因此均按80m计算)、立杆横距Lb=1.05m、立杆纵距L=1.20m,大横杆步距h=1.2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侧外伸长度,300mm,铺5cm厚木脚手板4层,同时施工2层,施工荷载按结构施工时取Qk=4KN/M2,(装修时荷载考虑两层同时作业,每两米按一人操作计算,人边放一个300mm高直径500mm的灰斗,架体脚手板上排放两箱外墙面砖),连墙杆布置为两步三跨(2h×3L),钢管为φ48×3.2,基本风压W0,0.35KN/m2,采用密目立网全封闭,计算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其它计算参数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知:立杆截面面积A=489mm2(由于使用旧钢管,考虑到磨损,钢管壁厚按3.2mm计算,则截面面积A=458mm2),钢管回转半径i=1.58cm,截面模量W=5.08cm3,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脚手架钢管重量为0.0384KN/m,扣件自重为0.014KN/个,木脚手板的自重0.35KN/m2,密目网(密度为2300目/100cm2)的自重0.005KN/m2,挡脚板、栏杆的自重0.14KN/m。

2、纵向水平杆计算:脚手架属于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荷载由纵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只对纵向水平杆进行计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σ, ?fM,0.175F?LF—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F=0.5qlb(1+ )2 q―作用于横向水平杆的线荷载设计值;q= (1.2Qp+1.4QK)?S1Qp―脚手板自重,0.35 KN/m2;QK―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装修施工时为2KN/M2)取QK=3KN/M2;f―Q235钢抗弯强度设计值,按规范表5.1.6采用,f,205N/mm2;S1―施工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取S1=1200mm;1.4―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a1―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取a1,300mm,柱距,取 =1050mm,排距,取 =1200mmW,截面模量,按规范附录B表B取值,W=5.08cm3;σ,,, ,f= ,满足要求挠度验算= (与10mm)式中 -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4.16mm, =1200/150= 8mm,满足要求。

脚手架计算规则

脚手架计算规则

.外墙脚手架=外边线×砌筑高度(不扣除门窗空圈洞口面积)2.里脚手架=内墙净长×墙高(不扣除门窗空圈洞口面积)3.围墙脚手架=围墙中心线×墙高(室外自然地坪至围墙顶面标高)4.满堂脚手架=室内净空水平投影面积(不扣除附墙垛、柱等所占面积)5.水平防护脚手架按实际铺板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6.垂直防护脚手架=自然地坪至最上层横杆之间的塔设高×实际塔设长度综合脚手架的工程量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计算在计价清单中规定:1、外脚手架分不同墙高,按外墙外边线的凹凸(包括凸出阳台)总长度以设计室外地坪至外墙的顶板面或檐口的高度计算,有女儿墙的高度算至女儿墙顶面。

2、计算外脚手架时,门窗洞口及穿过建筑物的通道的空洞面积不扣除,有山墙者,以山尖1/2高度计算。

3、毛石挡土墙砌筑高度超过1.2M,按一面外脚手架计算。

4、挑脚手架,按搭设长度和层数,以延长米计算。

5、垂直防护架,按自然地坪至最上一层横杆之间的搭设高乘以实际搭设长度以平方米计算。

1.综合脚手架综合包括内容:(a)内、外墙砌筑脚手架(b)外墙脚手架(c)檐高20m以内的斜道和上料平台未包括内容(a)高度在3.6m以上的天棚抹灰或安装脚手架(b)基础深度超过2m(自设计室外地坪起)的混凝土运输脚手架(c)电梯安装井道脚手架(d)人行过道防护脚手架(e) 房屋加层脚手架,构筑物及附属工程脚手架以上以上综合脚手架未包括项目发生时,按单项脚手架规定另列项目计算2.a.综合脚手架按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计量单位:平方米,具体计算规则参考房屋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b.3.满堂脚手架适用于天棚安装,高度在超过3.6m以上至5.2m以内的天棚抹灰或安装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计算,高度在5.2m以上,另按增加层定额计算,如仅勾缝,刷浆或油漆时,按满堂脚手架定额乘系数0.2,满堂脚手架在同一操作地点进行多种操作时(不另行搭设),只能计算一次脚手架费用。

脚手架计算公式大全

脚手架计算公式大全

1.04
基本风压wo
0.4 KN/m2
wk=0.7×uz×us×wo= 0.30 KN/m2
立杆自重N3=38.4×H= 2、立杆内力的计算 有关参数的计算
计算长度lo=k×u×h= 其中: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
552.96 N 3.22 m
1.155
单杆计算
长度系数
u查规范
表5.3.3 单杆计算06000 N/mm2
本计算书中的规范指的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
二、脚手架计算 (一)、大横杆的计算 把大横杆简化为连续三跨梁来计算简图如下
q
R1
R
R
R1
la
la
la
1、荷载计算
恒荷载计算
竹排片的规格为1.2m×1.5m,自重标准值为56N/m2
38.4×la×4=
276.48 N
38.4×(lb+a)×1= 57.6 N
15×6=
90 N
56×la×lb=
120.96 N
140×la=
252 N
20×la×h=
64.8 N
小计:N1= 861.84 N
N2=P×la×lb= 2
4320 N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
1.025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us
其中: Aw为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面的迎风面积
Aw=bw×hw=
19.44 m2
bw=n2×la=
5400 mm
hw=n1×h=
3600 mm
No为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双排架的No
5
KN
连墙件的强度验算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1、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3)海湾浪琴工程设计图纸及地质资料等2、脚手架的计算参数搭设高度H=39.6米(取最大高度,22排),步距h=1.8米,立杆纵距la=1.5米,立杆横距lb=1.1米,连墙件为2步3跨设置,脚手板为毛竹片,按同时铺设7排计算,同时作业层数n1=1。

脚手架材质选用φ48×3.5钢管,截面面积A=489mm2,截面模量W=5.08×103 mm3,回转半径i=15.8mm,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基本风压值ω0=0.7 kN/m2,计算时忽略雪荷载等。

3、荷载标准值结构自重标准值:gk1=0.1248kN/m (双排脚手架)竹脚手片自重标准值:gk2=0.35kN/m2 (可按实际取值)施工均布活荷载:qk=3 kN/m2风荷载标准值:ωk=0.7μz•μs•ω0式中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并用插入法得39.6米为1.12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全封闭式为1.2ω0——基本风压值,为0.7 kN/m2则ωk=0.7×1.12×1.2×0.7=0.658 kN/m24、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计算横向水平杆计算脚手架搭设剖面图如下:按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每纵距脚手片自重NG2k=gk2×la×lb=0.35×1.5×1.1=0.5775 kN每纵距施工荷载NQk=qk×la×lb =3×1.5×1.1=4.95 kNMGk= kN•mMQk= kN•mM=1.2MGk+1.4MQ k=1.2×0.07+1.4×0.605=0.931 kN•m<f=205 kN/mm2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大脚手架计算书(已通过专家论证)脚手架计算书1、脚手架相关力学计算条件根据檐高和施工的需要,搭设脚手架的高度为H=74.20m(考虑到屋顶局部高处因此均按80m 计算)、立杆横距Lb=1.05m、立杆纵距L=1.20m,大横杆步距h=1.2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侧外伸长度=300mm,铺5cm厚木脚手板4层,同时施工2层,施工荷载按结构施工时取Qk=4KN/M2,(装修时荷载考虑两层同时作业,每两米按一人操作计算,人边放一个300mm 高直径500mm的灰斗,架体脚手板上排放两箱外墙面砖),连墙杆布置为两步三跨(2h×3L),钢管为φ48×3.2,基本风压W0=0.35KN/m2,采用密目立网全封闭,计算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其它计算参数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知:立杆截面面积A=489mm2(由于使用旧钢管,考虑到磨损,钢管壁厚按3.2mm计算,则截面面积A=458mm2),钢管回转半径i=1.58cm,截面模量W=5.08cm3,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脚手架钢管重量为0.0384KN/m,扣件自重为0.014KN/个,木脚手板的自重0.35KN/m2,密目网(密度为2300目/100cm2)的自重0.005KN/m2,挡脚板、栏杆的自重0.14KN/m。

2、纵向水平杆计算:脚手架属于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荷载由纵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只对纵向水平杆进行计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σ=≤fM=0.175F•LF—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F=0.5qlb(1+ )2q―作用于横向水平杆的线荷载设计值;q= (1.2Qp+1.4QK)•S1Qp―脚手板自重=0.35 KN/m2;QK―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装修施工时为2KN/M2)取QK=3KN/M2;f―Q235钢抗弯强度设计值,按规范表5.1.6采用,f=205N/mm2;S1―施工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取S1=1200mm;1.4―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a1―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取a1=300mm-柱距,取 =1050mm-排距,取 =1200mmW-截面模量,按规范附录B表B取值,W=5.08cm3;σ===<f= ,满足要求挠度验算= (与10mm)式中-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4.16mm< =1200/150= 8mm,满足要求。

3、扣件的抗滑移承载力计算R≤Rc式中R-纵向、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按规范表5.1.7取Rc=8.0KN根据公式R= 1.2NG2k +1.4NQk式中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7-5得NG2k=1.372KNNQk—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内外立杆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的1/2取值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7-6得NQk=5.04KN/2=2.52KN则R= 1.2NG2k +1.4NQk=1.2×1.372+1.4×2.52=5.174KN<Rc=8KN,满足要求。

4、脚手架搭设高度计算已知:立杆纵距La=1.20米,立杆横距Lb=1.05米,纵向水平杆步距h=1.8米,连墙杆按两步三跨布置,计算外伸长度a1=0.3米,钢管外径与壁厚:φ48×3.2mm(取壁厚3.2mm,截面面积A=458mm2),本地区的基本风压为0.35KN/㎡组合风荷载时Hs=式中HS-按稳定计算的搭设高度;gK-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按规范附录A表A-1采用,gK=0.1291 KN/m-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规范附录C表C取值, = ,-立杆计算长度,;A-立杆截面面积,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壁厚按3.2mm计算),取A=4.58c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N/mm2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MWK-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WK=其中 -风荷载标准值,-立杆纵距W-截面模量,按规范附录B表B取W=5.08cm34.1、验算长细比长度附加系数取1.00-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表5.3.3取 =1.55-立杆步距,取 =1800mm-截面回转半径,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取=1.58cm[]-容许长细比,查规范表5.1.9得[]=210则 = = <[]=210,满足要求4.2、确定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1)知λ=176.58查规范表附录C表C知 =0.234.3、求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2k及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Qk总和: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7-5、表7-6得NG2k=2.713KN, ∑NQk=7.924.4、求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WK=4.4.1、先求风荷载标准值wk式中: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 =0.54脚手架风荷载体形系数 ,查规范表4.2.4中的规定,取=1.3φ,查规范附录A表A-3,得φ=0.105,则=1.3φ=1.3×0.105=0.137基本风压 ,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 =0.35KN/m24.4.2、=0.7×0.54×0.137×0.35=0.018 KN/m24.4.3、 MWK= =4.5、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s根据公式Hs=代入数值:Hs==56.8m4.6、求单管脚手架的搭设高度限值:,但根据规范5.3.7条规定脚手架搭设高度等于或大于26m时,可按上式调整且不得超过50m,因此须采取措施:32#楼脚手架上部36m采用单管立杆,折合步数n1=36÷1.8=20步,实际高度20×1.8=36m,下部双管立杆的高度为45m,折合步数n2=45÷1.8=25步。

实际高度25×1.8=45m,架体实际搭设高度(25步+20步)×1.8=81m;34#楼脚手架上部32.4m采用单管立杆,折合步数n1=32.4÷1.8=18步,实际高度18×1.8=32.4m,下部双管立杆的高度为45m,折合步数n2=45÷1.8=25步。

实际高度25×1.8=45m,架体实际搭设高度(25步+18步)×1.8=77.4m。

5、脚手架稳定性验算:立杆稳定性公式(组合风荷载时)式中N-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由规范附录C表C取值, = ,-计算长度,;-截面回转半径,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取=1.58cmA-立杆截面面积,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壁厚按3.2mm计算),取A=4.58c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N/mm2Mw-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5.1、求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查规范附录A表A-1知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k=0.1291KN/m5.1.1、因底部立杆轴力最大,故先验算双管部分 (已知脚手架高度80.4m,45m以下为双立杆,共25步,脚手架钢管重量为0.0384KN/m,扣件自重为0.014KN/个,)。

确定主、副立杆荷载分配5.1.1.1:副立杆每步与纵向水平杆扣接,扣接节点靠近主节点,与脚手架形成整体框架,副立杆应承担部分脚手架结构自重和部分上部传下的荷载。

5.1.1.2:根据试验结果表明:主立杆可承担上部传下荷载的65%,副立杆分担35%左右。

则N,G1K=(NG1K+45×0.0384+24×0.014)×0.65=(80.4×0.1291×2+1.88+0.34)×0.65=14.94KN5.1.1.3: NG2K=(Lb+a1)LaΣQp1+ La ∑Qp2+ La[H] Qp3式中: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木质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满铺四层): ∑Qp1=4×0.35KN/㎡=1.4 KN/㎡立网自重标准值: Qp3=0.005kN/㎡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 ∑Qp2=0.14KN/m×2=0.28KN/mNG2K =(1.20+0.3)×1.2×4×0.35+1.2×0.14×2+1.2×80.4×0.005=3.34KN5.1.1.4:∑NQk=(Lb+a1) L a∑QK式中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总和取值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按两层操作层):∑QK=2×2.0KN/㎡=4.0 KN/㎡代入数值:∑NQK=(1.20+0.3)×1.2×4=7.2KN则主立杆轴向力设计值为:(组合风荷载时)N=1.2( N,G1K+ NG2K) +0.85×1.4=1.2×(14.94+3.34)+0.85×1.4×7.2=30.504KN5.2、计算值:根据长细比由规范附录C表C取值,= = ,式中长度附加系数取1.00-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表5.3.3取 =1.55-立杆步距查规范表附录C表C知 =0.235.3、计算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根据规范Mw=0.85×1.4Mwk=式中Mw—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风荷载标准值;—立杆纵距;其值计算根据公式:=0.7μz×μs×WO式中μz-风压高变化系数,地面粗糙为C类,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2.1,取μz=0.54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规范表4.2.4的规定,取μs = ,查规范附录A表A-3,得φ=0.105,则=1.3φ=1.3×0.105=0.137WO-基本风压, 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取WO =0.45KN/m2=0.7×0.54×0.137×0.35=0.018 KN/m2则Mw=0.85×1.4×0.018×1.2×1.82/10=0.0083KN/m5.4、验算立杆稳定性代入公式:证明主立杆不稳定,需要进行卸荷处理。

6、45米以上脚手架立杆(单立杆)稳定性验算:双管立杆变截面处主立杆上部单根立杆的稳定性,最不利荷载在45m处,最不利为内立杆,要多负担小横杆向里挑出0.3m宽的脚手板及其上部活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