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教案设计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课文名为《天鹅的故事》。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勇敢地破冰求生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天鹅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字词。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概括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天鹅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分析、概括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天鹅的精神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文本。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关于天鹅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天鹅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天鹅的品质和伟大精神,归纳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强调天鹅的品质和伟大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天鹅的无私奉献和勇敢精神。
5.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天鹅的故事勇敢坚强无私奉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天鹅破冰求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2)请概括天鹅的品质和伟大精神。
(3)你从天鹅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 答案:(1)天鹅破冰求生时,遇到了冰面坚固、寒冷刺骨的困难。
《天鹅》优秀教案(精选16篇)

《天鹅》优秀教案(精选16篇)《天鹅》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交流和动作模仿,感受白天鹅优美的姿态并能用水粉大胆表现。
2、尝试通过天鹅颈部线条的变化表现出白天鹅的多种姿态和生活情趣。
3、在音乐的伴奏下大胆作画,正确使用水粉画材料工具。
【活动准备】1、材料工具:画纸、水粉笔、颜料、调色盘、抹布2、教具:幻灯片、纸版天鹅、背景音乐3、经验:幼儿对天鹅有初步的了解【活动过程】1、生活经验导入,感受天鹅的形态美水面上有谁?你觉得天鹅美吗?2、欣赏天鹅的各种姿态,丰富审美经验(1)欣赏天鹅在水面的各种动态整体欣赏:这些天鹅在干什么?细节观察:它的头/颈子/翅膀是什么样子的?动作感知: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2)欣赏多组一群天鹅的姿态,大胆想象它们发生的有趣活动这几只天鹅好像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3、幼儿绘画,教师指导(1)利用纸版天鹅讨论绘画方法,引发创作兴趣今天我们来画美丽的天鹅,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画几只天鹅,它们在干什么?画在什么地方?(2)幼儿绘画,教师指导启发幼儿构思,提示身体画大;颈部线条柔和有变化;最后用小笔表现喙、眼睛。
4、幼儿作品欣赏整体欣赏与个别交流:你画的天鹅在干什么?《天鹅》优秀教案篇2活动准备课件:天鹅湖图片,两只天鹅的小图片。
水粉笔,水粉颜料,作业纸,调色盘,抹布,桌布等。
活动目标尝试给作品配匕合适的底色。
继续与同伴友好合作,共同使用材料完成作品。
能根据故事情节表现天鹅的各种动态,运用遮挡、叠印等方法现丰富的画面。
活动过程1、出示天鹅湖的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和交流。
(1)教师:这是什么地力。
这里有什么?这些人鹅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2)教师:夕阳下,这些天鹅又是什么样子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与幼儿一起交流、讨论创作方法。
(l)教师:天鹅湖中有许多天鹅,我们怎么把它们表现出来?(2)教师出示小图,演示两只天鹅的重叠方法,帮助幼儿理解上下、左右、多少。
《天鹅的故事》公开课教案

《天鹅的故事》公开课教案精选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天鹅的故事》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天鹅的故事》是一篇关于自然和动物的寓言故事。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鹅的形象,让学生对天鹅有直观的认识。
3. 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天鹅的图片或视频,并分享他们对天鹅的印象。
2. 邀请学生猜测故事中可能会发生的事件。
3.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角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天鹅的故事》的主要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向学生概述《天鹅的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天鹅们的困境和他们的努力。
2. 强调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天鹅的故事》中的角色特点和动机。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对《天鹅的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的行为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对主要角色进行观察和分析,注意他们的行为和言语。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角色特点和动机的理解。
3.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角色的行为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第四章:故事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天鹅的故事》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对《天鹅的故事》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信息。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进行思考和分析。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故事背后信息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教案 天鹅的故事课文欣赏9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天鹅的故事课文欣赏9篇天鹅的故事课文欣赏 1【案例一】师:故事将怎样发展下去,天鹅们是离开,还是继续留下来?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用笔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可以写下心得体会。
生默读,师巡视。
大组交流。
师:最感动你的是哪儿?指名回答,明确是第5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生:我觉得这是一只勇敢的老天鹅。
师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天鹅勇敢师: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到老天鹅的勇敢?生: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石头似的沉重的一击师:联系上下文从哪里看出是沉重的一击?生:利用下落的冲力,重重扑打在冰面上。
师:读“腾空而起”,用手势比划一下。
生比划。
师:还有一个词:像石头似的,再来一个“重重的扑打”,注意是重重的。
生读词。
师:这些词表示重重一击,带进句子里读。
生: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重重扑打在冰面上。
师:注意停顿。
生: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多有力的扑打呀!请同学们当当音响师,老师读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学生拍打桌面。
教师范读,学生配合拍打桌面。
师:疼吗?你们是身体扑打吗?腾空而起了吗?是扑打在坚冰上吗?老天鹅是怎样扑打的呀?生读。
师: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沉重的一击?生: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冬季贝加尔湖面冰面有多厚?四、五十厘米,颤动,这难道不是沉重的一击?生齐读句子“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颤动起来。
”【点评】阅读教学常以朗读感悟为主线,朗读感悟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对强化朗读感悟至关重要。
教者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石头似的”进行品词析句、反复朗读,从词语、补充材料、切身感受等多方面感受,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沉重的一击”的内涵,同时也让这一击击打在了学生的心里,为下文的学习积淀情感。
【案例二】师:老天鹅扑打了多少次?生:很多次师:哪里看出来?生:省略号(“……”)师:仅仅省略次数吗?生:老天鹅的痛苦。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天鹅的故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天鹅的故事》教案教案是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已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天鹅的故事》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天鹅的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6、7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
3、凭借文本,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其中,第1、2两个目标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布置作业、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读通课文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播放天鹅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天鹅迷人的身姿,然后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引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来感知课文内容。
对文中多音字“好”、易读错字“畔”、“沼”等正音。
第5自然段中的长句子“突然,一只……冰面上。
”,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
第6自然段中描写众天鹅破冰的句子较难读,也要引导学生读正确。
在朗读的同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提问学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天鹅破冰的经过,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新词。
2、摘抄最感人的句子。
第二课时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预设。
我将通过“复习导入、精读课文、复述课文、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
二、精读课文。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8篇

《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8篇《天鹅的故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本文要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一方面体会老天鹅带头破冰及全体天鹅热火朝天的破冰场面,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学习蕴涵其中的表达方法,并迁移练习仿写某一场面。
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复述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一、烘托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复习词语。
2、先让我们认识下这节课将要了解的故事的主角天鹅。
3、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天鹅”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感动引发,重点分析课文内容。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学生读引出天天鹅部分。
2、自读写老天鹅和天鹅群破冰的部分,批注,小组交流。
3、重点交流片段:(1)闭上眼睛,听范读,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天鹅的“壮举”(第五节),用手演示老天鹅扑打在冰面上,在自由品析中指导:①加提示语朗读,要演示出天鹅的“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表现出力度。
②同学们都已经看清楚了老天鹅的举动,那么,你们明白老天鹅这一系列行动的意思吗?语言训练:出示填空:老天鹅真——,你看它———。
③推敲两个比喻:——为什么说老天鹅“像石头似的”?天鹅那般美丽漂亮,这种比喻恰当吗?三、把握主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天鹅的“鸣叫”在课文中出现了——次,请找出来。
正如我们学过的《鸟语》那样,你想下可以将天鹅的鸣叫翻译成什么话?首先我们看下课文中已经翻译出来的第二次。
(重点第二次)。
出示文段:①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次鸣叫?②这群天鹅为什么会加入到这个劳动之中?③自由读第5、6两节:有什么问题要问。
(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小结)④讨论、小结:感受老天鹅的勇敢精神与智慧以及群天鹅的团结奋斗等品质特点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
再读5~6两节回味。
3.自学天鹅的第一次的鸣叫与第三次鸣叫,可以将她们翻译成什么话,并让学生扮演。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鹅的故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天鹅的形象和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通过细节描写,感受天鹅的形象和品质。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天鹅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细节描写: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学生尝试运用细节描写来描绘其他动物,进行小组分享。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生讨论如何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动物的短文。
2. 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尝试用细节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
开展爱护动物主题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讲座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拓展作业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3. 情感态度: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物保护的关注程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投入。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运用细节描写表达动物形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天鹅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

《天鹅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天鹅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天鹅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篇1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 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
本节课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学习目标:1、品读文中天鹅破冰的句子,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感悟天鹅破冰的场面,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3、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初步感知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品读文中天鹅破冰的句子,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感受。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初步感知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准备:幻灯片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好奇湖畔胸脯颤动腾空而起沼泽塌陷边缘结束破冰勇士3、播放天鹅图片,欣赏看了图片,你脑海中浮现了哪些词语?汇成一个字,那就是美4、斯杰潘老人是怎么夸赞天鹅的呢?(出示:“多么可爱的鸟儿啊)师板书:可爱【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概括的训练,使学生整体感知美丽的天鹅。
】二、品读词句,感悟精神1、这么可爱的鸟儿,给老人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呢?(出示最后一段)听了老人的话,你有什么疑问吗?【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更好地沟通。
】2、今天,我们就带着自己的问题,一起回到那30年前寒潮降临的早春。
看看这是一只_的老天鹅。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鹅的故事》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四年级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等。
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十六课:《天鹅的故事》
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天鹅的故事》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不惧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在一旁狩猎的斯捷潘老人看到这一情景,心灵受到震撼,从此封枪,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让学生学习动物知识,树立爱护动物的思想。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特别适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进而开展探究性阅读。
同时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应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
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读懂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教学难点是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授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朗读感悟法: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3、想象体验法:发挥想象,体会情感的变化过程。
创设情境:本课的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4、自读自悟:“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学准备:
1、从百度中搜索关于天鹅的图片,做成课件。
(百度搜索/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 x&pv=&z=0&word=%CC%EC%B6%EC&s=0)
2、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天鹅的生活习性。
3、搜集有关天鹅的资料。
(百度搜索/question/25951519.html)
教学过程:
一、听《天鹅湖》舞曲,揭示课题。
1.激趣。
听舞曲,出示天鹅图片,伴随着优美的《天鹅湖》舞曲,一起进入天鹅的故事。
/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 =index&pv=&z=0&word=%CC%EC%B6%EC&s=0)
2.揭示课题。
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
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了。
怎么办?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
(板书:天鹅的故事。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引导孩子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点拨:老师读得好,是因为老师被天鹅的故事深深打动,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2.自读课文。
要求: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纠正。
4.再读课文: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反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对这样情满全篇的文章,初读必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究、质疑、交流,便于对文本有一个好的铺垫。
]
三、直奔重点,以情施教。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自读思考: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5、6、7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3.学生自读自悟,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中的哪些词语、哪些句子打动了你,请你画一画,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4.小组同学对话:
⑴赏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⑵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同学共同答疑。
5.师生交流:
A.小组同学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读书收获,其他同学可补充,可提出自己的异议,展
开讨论。
教师相机点拨。
第5自然段:
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发表见解,相机作如下点拨:“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
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作为代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勇敢奉献)
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师: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第6自然段:
⑴面对这样一个舍身为群,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点拨:破冰勇士
⑵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
⑶讨论:读了这部分课文,我们仿佛看见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
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⑷出示插图。
这就是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场面,请你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⑸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⑹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⑺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团结)
[环节反思:直奔重点段,以“情”为切入点,披文入情,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吟咏,
咀嚼文中语言的匠心之处,使学生动情地进入角色,达到深切感受文章的“情”,领悟其中的“理”,形成“三情”共振。
]
第7自然段
⑴导读第七自然段。
⑵讨论: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前两处在哪儿?各表示什么意思?这里“胜利的欢呼”又是在说什么呢?
B.师生共同解疑。
四、回环整合,深化感知。
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天鹅的故事,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所深深地感动,同学们想一想:当时,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会有什么样的触动?请自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
1.自学。
2.对话:小组同学、师生。
3.扣住“深情”一词,读好第8自然段。
五、配乐赏读,总结全文。
六、百度搜索“天鹅的资料”欣赏:/question/25951519.html
七、作业超市:天鹅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种感动表达出来,比如:写一份倡议书,来呼吁全人类都爱护动物;或者写一首小诗来赞美勇敢、团结、奉献的天鹅;或者把天鹅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并说出自己的感动。
板书设计:
起因冰封湖面觅食生存
经过腾空而起扑打冰面
齐心协力合力破冰
结果感动老人感动我们
教后反思:
或许是因为优美动听的《天鹅湖》舞曲打动了孩子们,或许是美丽的天鹅组图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更或许是那感天动地的天鹅故事感染了孩子们……总之,这篇课文围绕一个“情”字,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当中,收获颇多。
从中可以得知,有感情地反复“读”,是解读文本的金钥匙。
加强读的指导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