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工艺学复习

第一篇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力学性能(机械性能):强度与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

●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

●固溶体:铁碳合金都是间隙固溶体

铁素体:α铁基,低温,含碳量低,特征是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奥氏体:γ铁基,较高温,含碳较高,强度及硬度不高,塑性优良,锻造常用●化合物:渗碳体Fe3C : 硬而脆

●机械混合物:珠光体P:F+Fe3C,0.77C,力学性能好,塑性韧性一般;

莱氏体L:含碳4.3%,渗碳体含量多,硬脆高温莱氏体奥氏体+渗碳体Ld(A+Fe3C),

727C以上低温莱氏体珠光体+渗碳体Ld’(P +Fe3C),727C以下。

●热处理: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表面热处理: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等)

●1)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高于AC3或AC1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随后以足够缓慢的

速度冷却,使钢得到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2消除内应力,防止加工中变形。3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完全退火:加热到AC3以上,得到均一奥氏体组织后再缓冷转变为珠光体组织的过程。

不完全退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缓冷进行组织转变的过程。

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目的: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工艺。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钢

2)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得到细珠光体类型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对于低、中碳钢(≤0.6C%),目的与退火的相同调整硬度利于切削、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1要改善切削性能,调整硬度利于切削、消除内应力、细化晶粒。低碳钢用正火,中碳钢用退火或正火,高碳钢用球化退火。2对于过共析钢,用于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3)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的速度冷却,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淬火目的是为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钢的性能。

完全淬火:加热到Ac1以上,进行淬火的过程。

不完全淬火:加热到Ac1以上,得到奥氏体加未溶碳化物或铁素体,再淬火的过程。

4)回火:指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相变点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冷却的工艺。

回火的目的:1减少或消除淬火内应力, 防止变形或开裂。2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淬火钢一般硬度高,脆性大,回火可调整硬度、韧性。3稳定尺寸。

●表面淬火:将钢件表面层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温度并急速冷却。

表面淬火目的:1使表面具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2心部在保持一定的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具有

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即表硬里韧,适用于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的零件。

●化学热处理:将钢件置于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中活性原子渗入工作表层,以

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组织,具有某些特殊的机械和物化性能。

与表面淬火相比优点:1化学热处理不仅改变钢的表层组织,还改变其化学成分。2化学热处理也是获得表硬里韧性能的方法之一。3根据渗入的元素不同,化学热处理可分为渗碳、氮化、多元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改善力学性能。

第二篇铸造

●充型: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

1)合金的流动性

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充型压力

3)铸型填充条件:铸型材料、铸型温度、铸型中气体、铸件结构

●流动性好的合金有利于将杂质气体上浮并排除,还有利于补缩。

●铸件的凝固方式:铸件凝固过程中,断面上一般存在三个区域,即固相区、凝固区和液

相区,其中对铸件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液相和固相并存的凝固区的宽窄。

1)逐层凝固: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凝固过程中不存在液、固并存现象,液固界限清楚

分开,称为逐层凝固

2)糊状凝固:若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温度分布较平坦(内外温度较小),整个断面

内均为液固并存,先呈糊状而后固化,称为糊状凝固。

3)中间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

●收缩的三个阶段:

1)液态收缩:浇注温度->凝固开始温度间的收缩;

2)凝固收缩:凝固开始温度->凝固终止温度间的收缩;分为状态改变和温度下降两部分,

是缩松、缩孔的基本原因。

3)固态收缩:固相线温度->室温时的收缩,是铸造应力和变形、裂纹基本原因

●缩孔: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缩孔多呈倒圆锥形。

凝固收缩越大,浇注温度越高,铸件越厚;则缩孔的容积越大。

●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

分为宏观缩松及显微缩松两种;

逐层凝固合金缩孔倾向大;糊状凝固缩松倾向大。

●缩孔、缩松的防止

1)顺序凝固,实现顺序凝固,就可实现“补缩”

2)设置“冒口”

3)铸件某些厚大部位设置“冷铁”

4)冒口与冷铁增加成本,促进变形及裂纹倾向,仅用于必须补缩,如铝青铜、铸钢等;

5)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整个截面上有树枝状晶架,难以避免显微缩松。

6)选用近共晶成分或结晶温度范围较窄的合金生产铸件较为科学。

●内应力:热应力和机械应力(时效)

●热应力的产生原因:

1)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

一致而引起;

2)厚壁或心部受拉,薄壁或表层受压;

3)铸件的壁厚差别愈大,线收缩率愈大,弹性模量愈大,热应力愈大

预防热应力的途径:减小各个部分间的温差,均匀地冷却。但同时凝固不太适合糊状凝固特性合金,因为易产生心部缩松缩孔。

●灰口铸铁:碳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少量碳溶于铁素体,断口呈灰色。

1)灰铸铁石墨呈片状

2)可锻铸铁石墨呈团絮状

3)球墨铸铁石墨呈球状

4)蠕墨铸铁石墨呈蠕虫状

砂型铸造及结构设计

●浇注位置原则:

1)重要的面应朝下;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为防止铸件薄壁部分产生浇不足或冷隔缺陷。应将面积较大的薄壁部分置于下部或使

其处于垂直或倾斜位置;

4)对容易产生缩孔的铸件,应使厚的部分放在铸型的上部或侧面以便在铸件厚壁处直接

安置冒口,实现定向(顺序)凝固。

●确定分型面:应能方便、顺利地取出模样或铸件,一般选在铸件的最大截面处。

1)分型面的确定应尽量与浇注位置一致,并应尽量满足浇注位置的要求;

2)分型面应避免曲折,数量应少,最好是一个,且为平面;

3)应使型腔全部或大部分置于同一个砂型内,位于下型中;

4)应使型芯数量少,并便于安放和稳定。

●避免铸造缺陷的合理结构

1)铸件壁厚的合理设计:铸件壁厚力求均匀,避免局部过厚形成热节的结构;

2)铸件的各壁之间应均匀过渡,两个非加工表面所形成的内角应设计成圆角;

3)避免铸件产生翘曲变形和大的水平平面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