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案2篇
《画杨桃》教案(通用5篇)

•••••••••••••••••《画杨桃》教案(通用5篇)《画杨桃》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画杨桃》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画杨桃》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
(出示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
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
《画杨桃》教案(精选9篇)

•••••••••••••••••《画杨桃》教案《画杨桃》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画杨桃》教案(精选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画杨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投影出示思考题: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准备】杨桃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XX(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画杨桃》优秀教案7篇

《画杨桃》优秀教案7篇《画杨桃》优秀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1.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请听题: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①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②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③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④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放得比较轻。
⑤有些地方大家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⑥唱的速度很快很快。
2.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
(板书:读)(板书:画杨桃)3.用实物或图片介绍杨桃。
设计意图: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养成给自然段画序号的习惯。
请给课文每小节画上序号。
2.主伴读全文。
(几位朗读能力棒的学生为“主”,其他同学为“伴”。
)3.课文中有几个词特别难读难记,你们认为是哪几个呢?①辨析生字:叮嘱(右下易错)教诲(辨认“诲”和“悔”的音和形)②学习生词: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③多音字:教我画画、倒不如、角度、相似。
设计意图:开始接触课文,把朗读实践的好机会留给学生,不以教师的范读来替代。
同时结合学习生字词,这是一种具有实效性的安排。
三、速读比赛(贯口读)1.试讲:课文讲一件什么事?(画杨桃,我实事求是画,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我,老师教育了我们。
)2.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比赛快读(贯口读)。
3.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我”画画的态度。
(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设计意图“:贯口”,是表演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演员以很快的速度歌唱、背诵唱词或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般在不换气或不明显换气的情况下进行。
朗读要训练学生的口齿伶俐清晰,贯口读是一种好形式,而且极具竞技性。
《画杨桃》教案设计(优秀4篇)

《画杨桃》教案设计(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本文是勤劳的编辑为大伙儿分享的《画杨桃》教案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
《画杨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简介杨桃1、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
2、介绍杨桃:即羊桃,又名五敛子。
常绿灌木,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有关词语的解释:审视:仔细看。
半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
半晌一般指半天,这里是好一会儿的意思。
严肃:这里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训。
受用:享受、得益。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5、课文中写图画课上的事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的?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
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三)朗读初步指导1、自读全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文,学生互评。
(四)指导书写注意“叮”“嘱”左偏旁“口”的`占格位置。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画杨桃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第一课时程序教与学意图一、看杨桃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板书课题:11画杨桃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⑴会认6个生字;⑵会读课文;⑶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⑴谁读得最棒?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提问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
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⑴是否划出重点词句?⑵是否会提问?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齐探究1、读第一段,讨论:⑴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
“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内容,自主识字9个。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通过学习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祖国》的首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篇小诗,这首小诗既充满了款款深情,有蕴藏着浓浓的情趣。
它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学生的口味。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同时,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生字,使自己更加了解祖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树立起努力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理念:★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探究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成为学习的主人;★遵循课标的要求,坚持多读少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的;★注重生生互动,你问我答,互相学习,促进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喜欢我们周围的田野山村,高山河流吗?祖国大地风景如画,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图片)下面我们就和一位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车,去看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读课文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
2.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二)自主识字1.一起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课件,这排字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记住他们的?(呜腰纱扔浮颊似脏)学生观察后会发现,这排字都是形声字,有的可以读半边,如“呜腰”,有的可以做换偏旁小魔术,如“纱扔”,有的可以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来认识,如“浮颊似”。
小结:这些都是形声字,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加减偏旁、换偏旁,或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来认识它。
将汉字归类,使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字的特点,并说出识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6篇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画杨桃》的教案篇一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
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同学们同时同地看了一幅图,看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确的呢?(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6.再一次出示该图片,请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的看图,能不能像魏格纳一样有惊人的发现呢?结合第一次的观察所得,说说: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对这两次的观察有什么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重点板书: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多角度看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
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杨桃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Carambola painting画杨桃教案2篇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画杨桃教案2、篇章2:画杨桃教案篇章1:画杨桃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预习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wsbad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1.默读思考讨论:“我”(wsbad)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
)(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
)(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
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
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wsbad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
“肃”(sù):平舌音。
笔顺:(共8笔)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
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
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弄懂为什么wsbad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后没受到老师的批评,反而受到了肯定;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有哪些相似之处。
他们的话为什么能使wsbad终生受益呢?(也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自己把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讲读课文1.从课文第三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wsbad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
)(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wsbad“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wsbad终生不忘的。
是谁的教导使wsbad终生不忘呢?(是“老师”和父亲的话。
)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
他们讲的内容一样。
)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特别、十分)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
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一层是说应该怎样做,即要认认真真地去观察所要画的一件东西,画时要按观察到的样子老老实实地去画;第二层意思是说不要怎样做。
即不要不顾看到的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对事物的印象下判断,把画画得与实际观察到的样子不同,因为这样是学不会画画的。
)小结: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
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wsbad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wsbad学画的启蒙老师。
他的话不仅使wsbad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wsbad一生的为人处事,即: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说明wsbad及他的同学都是杨桃故乡的人;他们都非常清楚杨桃的外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用“但是”一词转到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也就是观察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回想起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每一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
”既然鸡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形状都不一样,更何况具有肩部肥大,底部略尖削,并有五条棱这一明显特征的杨桃呢。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
)“有时候”指什么时候?(指恰巧面对杨桃底部这一观察点来观察的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小结:“老师”的前三句话,紧紧围绕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明确地指出换一个角度看,杨桃根本不像杨桃了,还真像个五角星,肯定了“我”观察仔细认真。
书中的第一幅插图,就是同一个杨桃,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两种样子。
其中一种样子还真像五角星。
(板书: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wsbad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板书:我画成了五角星)②wsbad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这能说明什么?(说明wsbad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
)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看投影读一读。
)③wsbad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是wsbad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wsbad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
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老实实地画”就是wsbad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wsbad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wsbad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
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
)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
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wsbad 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wsbad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wsbad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wsbad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他先是怎样做的?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
(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为什么要坐在wsbad的座位上“审视”?(“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板书:老师审视)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wsbad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
)为什么要变呢?(发现wsbad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半晌。
)(“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
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他是怎样考虑呢?(先摸清认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好笑的是哪些同学。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