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解析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情感描写与心理分析

《红楼梦》中的情感描写与心理分析简介《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和人物心理分析,深入剖析其中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矛盾。
主题一:爱情角色关系描写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复杂多变的角色关系。
例如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暧昧而复杂的爱情线索,贾宝玉对黛玉真挚深沉的感情以及他们之间又爱又恨、隐忍与猜疑交织的心理。
情感冲突与矛盾小说中,角色之间的感情常常面临冲突和矛盾。
比如,贾宝玉对黛玉既有无尽的怜惜和钟情,却也因她其他行为而产生误会和怀疑;林黛玉对宝玉虽有深深的爱意,但也因他与其他女子的来往而受伤。
心理变化描写作者通过对角色内心的细致刻画,展示了他们内心情感的变化。
贾宝玉从幼时纯真无邪到长大后爱慕不已,再到日渐犹豫和感到厌倦;林黛玉则从热情而敏感、多愁善感的少女转变成自卑、郁郁寡欢的女子。
主题二:友情好友关系描写除了爱情,小说中也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友情关系。
比如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深厚亲密,以及贾宝玉与周围朋友之间相互扶持、义结金兰的友谊。
忠诚与背叛在友情中也有忠诚与背叛的主题存在。
例如贾宝玉对林黛玉忠实不渝,而一些外表上看似朋友实际是虚伪利己之人,背叛了原本的誓言与信任。
悲欢离合友谊同样经历悲欢离合。
在小说中,一些好友因误会或其他原因产生矛盾,最终疏远或背离,这让读者更加感受到友情的脆弱和珍贵。
结论《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复杂多变的一面,通过对情感描写和心理分析的刻画,展示了爱情和友情在人们生活中所经历的变迁及其中的种种矛盾。
它引导读者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内心情感以及人性本质等重要议题,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文学史上永恒不朽的经典作品之一。
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与心理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与心理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经典的巨著,描绘了一幅丰富细腻的清代社会画卷。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与心理状况在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与心理进行分析。
1. 贾宝玉 - 天真烂漫的灵秀少年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角,他的性格多样而复杂。
从小贾宝玉聪明伶俐,天真烂漫,善于诗词,对诗文和艺术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他敏感细腻,常常对人和事保持着一颗真挚的感受之心。
然而,他也有着一些缺点,例如情绪多变,时而喜欢追求新鲜刺激,时而忧心忡忡。
贾宝玉的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复杂。
他痴迷于石头,将石头看作自己的知己和朋友。
这体现了他内在的纯真和对美的追求。
另一方面,他也经常陷入沉思和反思中,对社会的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感到困惑。
他在和林黛玉的感情纠葛中,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
2. 林黛玉 - 独立坚强的情感斗士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另一个重要的女主角,她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聪明和善良的少女。
林黛玉痛恨伪善和虚伪,对现实社会中的不公平和压迫感到不满。
她独立坚强,倔强地追求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
林黛玉的心理世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她深受贾宝玉的喜爱,却因贾宝玉的理由而远离贾府。
她常常面临着身份和地位的困扰,同时也因为对世俗社会的不满而感到痛苦。
她的情感斗争和对自己性格的反思使她成为小说中最复杂、最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
3. 薛宝钗 - 贤良淑德的理性女性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另一个亮眼的女性形象。
她聪明、美丽、贤良淑德。
薛宝钗和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沉稳理性,能够理智应对各种困境,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在贾府中的地位。
薛宝钗的性格中有一种平静和淡然,她对感情的态度更偏向于理性冷静。
她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以行动对待。
尽管她与贾宝玉有一种代代相传的婚姻关系,但她表现出对这种婚姻关系的冷漠和理性。
她的内心世界更多的是被现实制约和规训,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追求个人的欲望。
《红楼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红楼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被广泛认为是揭示人性的精彩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生动地刻画了众多丰富复杂的角色形象,并借此表达了对人性、情感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因此,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的角色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我们可以探讨其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 心理健康教育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目标是帮助个体实现心理平衡和内外协调,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通过分析《红楼梦》中角色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面对的种种困扰,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管理小说中塑造了丰富复杂的情感场景,如爱恨情仇、忧愁喜乐等。
通过研究角色在这些情感冲突中如何应对、如何管理情绪的表现,我们可以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各种情感,并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 自我认知和自尊小说中描绘了许多角色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尊的塑造过程。
通过分析他们对内在需求、人际关系、身份认同等问题的探索,我们可以探讨个体如何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保持健康的自尊心。
- 压力与逆境应对小说中展示了许多角色经历挫折、失落、困境等逆境,并描述了他们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的反应和应对方式。
通过研究角色在逆境中如何调整心态、振作起来,并寻求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为个体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时提供启示。
3. 角色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深入分析《红楼梦》中一些典型角色,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以下是几个主要角色以及相关内容:- 林黛玉林黛玉是小说中的一位敏感、多愁善感的女性角色。
她经历了爱情的痛苦和家庭的困扰,最终走向悲剧。
通过分析林黛玉在面对挫折时的心理状态、情感表达及其结果,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帮助个体应对情感困扰和压力,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 薛宝钗薛宝钗是小说中的聪明、坚毅、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女性角色。
通过分析薛宝钗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压力时的表现,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培养个体的社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适度主动等品质,并提供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从心理学视角看贾宝玉性格

从心理学视角看贾宝玉性格一.贾宝玉的厌学厌家心理贾宝玉贪玩厌学。
他喜好轻松自在,不愿意背负责任,和大多青少年一样,这缘自贾府衣食无忧的家庭背景,也缘自贾府上下对贾宝玉的溺爱,还缘自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囿于成人规则,缺乏强烈的成就动机.不听父母甚至宝钗、湘云等等对他的规劝,没有强烈的功业意识,写字念书倒抛诸脑后,整日与姑娘们厮混,吃些胭脂,喝些小酒,行些小令,这些似乎成了他生活的缩影,甚至是全部。
贾宝玉恣情厌家。
第二十五回,贾宝玉被马道婆作法中蛊,迷糊中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
”小说第五回,贾宝玉梦中欢喜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于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贾宝玉深爱着理想国中的理想——太虚幻境。
离家出走又是青春期的青少年最惯常的想法之一。
越是迷糊的意识越能反映他潜意识或者心灵深处压抑的真实想法——这是他恣情叛逆的一面,但也真是得表现了他对大观园外的现实世界、成人世界有着强烈不满和鄙弃。
二.贾宝玉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爱好贾宝玉身上有突出的女性化倾向,这也是由他的成长环境决定的.第七十七回说到:“贾宝玉夜间常醒,又极胆小,每醒必唤人”.第二回,贾宝玉经常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第三十六回,贾宝玉偏激地把文臣武将一概通称为“须眉浊物"。
进一步扩大了,第五十八回,贾宝玉“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混沌浊物,可有可无。
”他培养自己的女性情怀,倾慕女儿一样的品质.贾宝玉是所有贾府青少年中性别意识最困惑和违逆之人.在他眼中,贾府里男人一色退化,平庸,肮脏,女人多是英雄,智慧,洁仙,贾宝玉一味弃男纳女,他心里面也颠倒了男女位置,在与女人交往时,客观模糊了性别界限,往往存在心里预设,自觉不自觉地包容女性,擢升女性,张扬女性.三.贾宝玉的自杀心理与死亡意识贾宝玉是贾府中安富尊荣、无忧无虑第一人,但内心充满着无穷的烦恼、焦虑、痛苦、忧愤和无奈,在前八十回,贾宝玉言谈中说到“死”即有十几处之多。
《红楼梦》的心理分析与文化研究

《红楼梦》的心理分析与文化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宝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作为一部细腻入微的长篇小说,它既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
本文将通过心理分析和文化研究的视角,探讨《红楼梦》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一、爱情的心理分析在《红楼梦》中,众多的人物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爱情网络。
心理学家们对其中一些重要角色的情感表达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不同人物的爱情心理。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例,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有浪漫的激情,又夹杂着矛盾与痛苦。
贾宝玉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情感的人,而林黛玉则是一个性格复杂、敏感多疑的女子。
他们的爱情被社会和家族的束缚所限制,最终无法圆满。
在这一过程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感经历了许多痛苦的心理冲突和挣扎,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爱情的禁锢和限制。
二、社会背景的文化研究《红楼梦》所描绘的故事背景是康熙时代的封建社会。
通过对文化背景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比如,贾府作为一个具有显赫家世的大家族,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
贾府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充满了家族内部的争斗和权力斗争,这也是那个时代社会阶级与家族势力的写照。
此外,小说中对礼教和传统习俗的描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
通过对人物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例如,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他内心的纠结和矛盾感使他在情感上无法自由表达,时常陷入自我挣扎和自责之中。
而林黛玉则是个充满病态情感的女子,她的心理阴影使她难以从痛苦中解脱。
通过这些角色的心理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小说中人物的丰富性格,还可以触摸到人性的边界。
四、文学作品的文化研究《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作品,通过对文化研究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和丰富内涵。
《红楼梦》中的情感描写与心理解读

红楼梦中的情感描写与心理解读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小说之神"。
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人物的情感世界,并深入探讨了他们内心的心理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情感描写和心理解读的分析,展示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艺术魅力。
2. 情感描写2.1 爱情与思念《红楼梦》中展现了多种爱情关系,包括家族之间、友谊之间、男女之间等各种形式。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表达了人物对于爱情的渴望、追求和执着。
例如黛玉对宝玉的深情厚意,林黛玉对贾母、贾代儒等人的思念之情。
2.2 喜怒哀乐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交群体,《红楼梦》当然不能缺少人物的喜怒哀乐。
作者通过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他们不同情绪状态下的表现和变化。
比如宝玉悲伤失落时的无助和痛苦,贾母开心时的欢笑。
3. 心理解读3.1 自我认知与成长《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不仅有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还经历了自我的认知与成长过程。
通过这些角色的心理变化,作者传达了对于生命、人性、命运等深刻哲学问题的思考。
例如宝玉从天真烂漫到逐渐领悟人生真谛,贾宝玉从儿童到成年男子,他们在内心成长并触发了许多思考和转变。
3.2 社会压力与价值观冲突《红楼梦》中展示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下的强权压制以及个体在其中面临的各种困境。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痛苦与挣扎时所引发的价值观冲突,反映出封建道德与个体内心追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比如贾宝玉作为荣府子嗣所受到父母压力与自我追求的冲突。
4.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情感描写与心理解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雪芹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了人物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并深入探讨了他们内心的心理变化。
这不仅使得作品具备了强大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取深层次的思考与启发。
无论是对于爱情、人性还是社会现实,都能从《红楼梦》中找到有意义而精彩的描绘和解读。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及心理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解读及心理分析1. 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曹雪芹以精湛的笔墨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一些重要人物进行解读和心理分析,深入探讨他们的个性、动机和情感。
2.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他聪明、敏感,却也有着内向的性格。
在家族之中,他是备受宠爱的公子哥儿,这使得他内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孤独感。
通过观察贾宝玉与其他角色交往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我们可以看到他虚荣、软弱等方面的心理特点。
3.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自由而独立思考的女子,对世俗规范持怀疑态度,并且对现实社会抱有无法适应的情感。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既渴望真爱和自由,又被家族传统束缚。
通过分析林黛玉在小说中的言行和心理描写,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她的淡泊、自傲以及对悲欢离合的敏感。
4. 薛宝钗薛宝钗是一个典型的好女孩形象,在虚情假意的贵族圈子中拥有着高尚品德和聪明头脑。
尽管她思维开放、机智过人,但在一些时刻,我们也能看到她故作清高和掩饰真实情感的一面。
通过观察薛宝钗与其他角色交往时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可以揭示她内心复杂性格背后隐藏的心理。
5. 贾母贾母是贾府中最具权势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作为贾府四大老人之一,贾母不仅是一个明智而睿智的长者,更是一个关怀家族成员,并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守护者。
透过贾母所表现出的行动和言词,我们可以观察到她对家庭、传统和自身形象的重视。
6. 总结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和心理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曹雪芹塑造角色时所融入的复杂性格特点和内在冲突。
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心理世界,正是这些复杂而真实的情感与欲望交织,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中永恒的经典之作。
(字数:284)。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与心理分析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探究与心理分析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探究和心理分析。
人物形象及特点贾宝玉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有着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聪明、敏感,对美有着超凡的感知力。
然而,他也容易情绪化,并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成长。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受到广泛喜爱的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感性、敏感且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她对自己有着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但同时也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孤独。
薛宝钗与林黛玉截然不同,薛宝钗是一个沉稳、理智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角色。
她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内涵,是红楼梦中的典型才女形象。
人物心理分析自卑与自尊《红楼梦》中的许多人物都表现出自卑感和自尊心。
贾宝玉因为被视为废材而产生自卑感,但他又借由成为贾府继承人而获得了自尊心。
林黛玉则因为自身身份问题以及对贾宝玉深切的感情而经历了自卑与自尊之间的较量。
爱与恨爱与恨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们内心复杂情感的体现。
华儿、晴雯等角色对于父母和家族的爱与恨交织在一起,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命运。
自由意志与命运在《红楼梦》中,人物们时常面临着个人意愿与社会规范、道德准则之间的矛盾冲突。
他们必须根据命运作出选择,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
这种内外因素的交织成为了人物形象的一大特点。
结论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探究与心理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巨著,并从中领悟到丰富而复杂的人性和情感。
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格和心理活动都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使这部作品成为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心理学解析
艾伟强2010级新华都商学院120101702115 虽说红楼梦的主线,但就我个人而言觉得其中最复杂的人物和最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物应该是贾雨村这个人物,我们在这个充满浮躁想升官、想发财的时代诱惑太多,所以我希望在我的本课堂的最后作业中以我们的心理学角度解析贾雨村这个人物,所以通过这次课堂我也对高中时期喜欢的红楼梦又加深了了解,在这里谢谢老师。
红楼中在第一回中就引出了贾雨村这个人物,曹雪芹叙述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贾雨村是线索性人物,是小说中所录的四大家族兴亡的见证者及某些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因此通过研究贾雨村此人的言行及经历,有助于加深对整部《红楼梦》的理解。
我们可以看到贾雨村随着身份的变化,他在各时期表现出的性格特质是不同的。
穷书生时期:在这个时期,抱着安邦治国的志向,怀着光宗耀祖的目标,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
但是这一时期的贾雨村主要表现为怀才不遇。
对于自己的才学能力相当自信,但也常为出仕无门而郁闷。
在这一时期他所处的环境是极恶劣的,因为那时的他仅靠卖字作书为生,虽然有甄士隐这样的人接济,但毕竟不多。
因此穷困是他这一时期面临的最大困难。
然而,他并未回穷困而孤傲,这主要表现在善于且乐于结交朋友,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与甄士隐的结识。
所以读书人的清高在他这时期是得到了充分体现了的。
任县令时期:具体表现为:才干优长、贪、酷、恃才侮上。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比较明显的,那也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通病。
恃才傲物也常常是他们不自觉的表象。
至于贪、酷,主要是由于从知识分子到执政者的转型没有做好,以至于处理事务时难免会义气用事。
做得地方官是十年寒窗苦换来的,心中难免因寻求平衡而做出贪污受贿的事来。
贬为布衣后:这一时期,贾雨村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包括:有才华,有气节,仍渴望功名。
贬官之后寓情于山水,游历名山大川,借以排遣心中的怨闷。
在其游历期间,到过许多地方,也曾做过私塾的老师,文中提到的有金陵甄家,以及林如海家。
也正是由于有在林家教书这段机遇,才有后来结识贾政、平步青云的机会。
尽管他是因罪被贬,但内心愈加渴望功名:表现在第三回首“张如圭便将此信告诉雨村,雨村自是欢喜,忙忙的叙了两句”,“作别回至馆中,忙寻邸报看真确了”,其中的“忙忙的”、“忙”正说明其急于复职为官。
葫芦笙乱判葫芦案:在贾政的帮助下,雨村不但重新取得功名,而且还做上了金陵府的府尹。
此番雨村复职,他的心理已经有了一些变化。
经过在外游历那几年的经历,雨村已然变得老练圆滑,学会了明哲保身,以权谋私,甚至徇私枉法。
这一切不能不说是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的结果,当然这一结果也有其社会因素在影响着。
贾雨村从此由正经的读书人沦落成了一个口是心非,面善心恶乃至过河拆桥的伪君子。
所以此时的他被称为“奸雄”并不过分。
在此之后,书中也有几回提到雨村与贾府往来,从许多侧面刻画出其人物形象。
如第17回中,贾政与众清客准备为大观园各处题联和第48回从平儿嘴里道出一件与贾雨村有关的一件事:“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
”所以从当时的大环境来看在那样的社会里,越是表现得大奸大恶,越是步步高升,在第53回中提到,“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可见官越做越大,品德也将越来越差。
贾雨村的结局推测
由于《红楼梦》原稿遗失,致使后人无法得知这部小说的尾声及多数人的结局。
但是在前五回的全书总纲中,原作者已经给足了暗示,在第一回中甄士隐的悟道词中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当然,这句话未必只指雨村一人,但据此推测,雨村的结局必跑不出这句话。
《红楼梦》一书中处处是禅机,虽然细写着世态炎凉,却无时不宣扬着业因果报。
因此,在雨村官做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遇人谗陷,以至于旧账新账一并清算,难逃牢狱之灾。
总结
贾雨村由一介穷书生,因依附贾府而得官且不断高升。
他所表现出来的才能、见识乃至抱负全都超凡脱
俗,然而他最终屈从于世俗的黑暗,也因此越来越堕入罪恶的深渊,变成了大奸大恶的人,从而落得个身杠锁枷的后果,也算罪有应得。
所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都是我们在现实中大多数被爆出贪赃枉法的政府工作人员轨迹,希望能以此为警醒给那些希望从政的同学做一个参考吧,谢谢。
微博作业:
1、@梦想安雅,今天完成最后的作业啦,希望老师给个好成绩,,心理学角度解析贾雨村,献给有意愿从事公务员的同学
阅读(3)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
20秒前来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2、@梦想安雅贾宝玉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知道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也还是能够保持着那份纯真,功名利禄不是万能,但也是万万不能少的,我是做不到啦
阅读(65)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1)
12月15日09:32 来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3、@梦想安雅红楼梦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确实是我们现在人的福气能欣赏到。
阅读(37)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
12月15日09:28 来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4、@梦想安雅石头记,还是喜欢这个名字,在木石前缘的上世恩情回报中,黛玉用一生眼泪回报宝玉,这也是人世间难有的真情
阅读(23)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2)
12月13日20:54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5、@梦想安雅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我觉得还是很贴切的啊!哈哈
阅读(54)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1)
11月28日17:32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6、总结贾母的优缺点,优点:慈爱,年轻时精明,有领导才能,缺点:有时有头脑发昏的错误举动。
@梦想安雅
阅读21)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
11月21日18:48 来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7、@梦想安雅我觉得要是我是宝玉我就不会喜欢袭人这样的人,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被人监视着,没有了自己的人生自由
阅读(67)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1)
11月20日10:11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8、@梦想安雅晴雯确实是一个奇女子,有个性,作为一个有征服欲的男人都会喜欢这样敢说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知识女性。
阅读(54)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
11月20日10:15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9、@梦想安雅我觉得薛宝钗这个艺术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意义,并不亚于宝、黛二形像。
阅读(17)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
11月15日16:28 来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10、@梦想安雅到现在最忘不了的一句诗词是“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总是有许多悲伤。
阅读(17) 推广| | 转发| 收藏| 评论
11月15日16:28 来自360浏览器超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