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玉米适当晚收技术

玉米适当晚收技术
随着气温的降低,玉米的生长速度也逐渐减缓。
这时候,晚收玉米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技术。
适当晚收可以让玉米籽粒更加饱满,增加产量。
但是,晚收也有一定的限度。
过晚收会导致玉米籽粒变得过于干燥,影响品质。
因此,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晚收是关键。
一般来说,晚收时间要在秋季气温下降后3-4周左右进行。
此时,玉米籽粒已经充分发育,但还未变得过于干燥。
同时,晚收时也要注意天气,避免在雨天进行收割。
在晚收之前,还需要对玉米田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田间清洁,清除杂草和病虫害。
其次,要进行病虫害防治,以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最后,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灌溉,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适当晚收是一种有效的增加玉米产量的技术。
但在使用该技术时,需注意晚收的时间和田间管理。
- 1 -。
浅谈玉米适期晚收技术

玉 米 适 当晚 收 的好 处 :一 是延 长籽 粒 灌 浆 时 间 ,提 高 玉 米 才 能实 现 高产 优 质 。判 断 玉米 是 否 正常 成 熟不 能 仅看 外表 ,而 是 产 量 。灌 浆 期越 长 ,灌 浆强 度越 大 ,玉 米产 量 就越 高 。玉米 只 有 要着 重 考 察籽 粒 灌 浆是 否 停止 , 以生理 成 熟作 为 收获 标准 。玉 米 在 完 全成 熟 的 情况 下 ,粒重 最 大 ,产 量 最 高 。据 试验 ,乳 线消 失 籽 粒生 理 成 熟 的主 要标 志 有 两个 ,一是 籽 粒基 部 黑色 层 形成 ,二 时 比乳 线 在籽 粒 的1 / 2 处 收 获 ,每 晚收 1 O 天 ,增 产9 . 6 9 % , 高产 田 是籽粒 乳 线消 失 。 平均每天每亩增产 7 . 2 3 公 斤籽 粒 。 乳 线 消 失 , 适 宜 收 获 的时 间 4 . 1适期晚收玉米,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发挥增产潜力 是9 月3 O 日~ 1 O 月1 0 日: 二是 增 加 蛋 白质 、氨 基 酸数 量 ,提 高 商 农 民收获 玉米 普 遍 存在 偏 早 “ 砍 青 ”的 问题 ,即 当玉米 还 没 品质 量 。 玉 米 适 当 晚 收 不 仅 能 增 加 籽 粒 中 淀 粉 产 量 , 其 他 营 养 有 完全 成 熟 、灌 浆 还在 进 行 时就 已经 开始 收 获 。玉米 成 熟 期的 标 物 质 也 随之 增 加 。玉 米籽 粒 营养 品质 主 要取 决 于 蛋 白质 及氨 基 酸 志 为籽粒 乳 线基 本消 失 、基 部黑层 出现 时。9 月下 旬至 1 O 月 上旬 光 的含 量 。籽 粒 营养 物 质 的积 累 是 一个 连 续过 程 ,随着 籽 粒 的充 实 照 充足 、昼 夜温 差 大 ,最 有利 于 玉米 灌 浆 。 从苞 叶 刚开 始变 黄 的 增 重 , 蛋 白质 及氨 基 酸 等营 养物 质 也 逐 渐积 累 , 至完 熟 期达 最 大 蜡 熟初 期 ,在 适 宜 的范 围 内,每 晚采 收 i 天 ,玉 米 的千 粒重 就能 够 值。 增 加4 ~5 克 ,从 而 ,每 亩 就可 以增 ) m8 -1 0 公斤 的产 量 。在 适 宜
玉米晚收10天就可增产10

玉米晚收10天就可增产10% 2010年01月19日 08:29 科技日报本报记者乔地一项尘封20多年的科研成果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增产效果胜过任何一个新品种1月18日,82岁的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政府原参事任和平紧急约见本报记者,说他有一项科研成果,只要玉米晚收8—10天,亩产就可增收10%左右。
任和平说,他是在看到国务院新近公布的“2009—2020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规划”后,夜不能寐,通过校方约见本报记者的。
任和平指着报纸上刊登的规划说:“你看,国家专门把‘在条件适宜地区推广耐旱品种及玉米晚收、小麦晚播种植模式’写进了规划。
”这个“玉米晚收”就是任和平在20多年前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其后黄淮海地区一些科研单位也进行了相应研究和推广。
任和平介绍,玉米晚收,是相对农村玉米收获过早而言的。
截至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仍然习惯在玉米果穗苞叶发黄时就收获。
其实,这时收获过早,大约10%的产量潜力没有挖掘出来。
任和平是在1975年参加河南省科委组织的“玉米高产、稳产、低成本研究和推广协作组”工作时,注意到玉米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的。
他在对部分县市玉米验产时,发现籽粒下部收缩,由近长方形变成三角形,不饱满,就在思想上萌生了玉米果穗苞叶发黄时收获是否过早、什么是玉米成熟的确切指标的想法。
为了研究玉米最适收获期,任和平等人1985年在雌穗吐丝前进行套袋。
当花丝露出3厘米时,拔去雌穗袋,进行授粉,挂牌记载每个果穗的授粉日期。
在授粉后测定出灌浆速率,并在授粉后42、46、50天,分3次选取授粉时间相同的果穗,称鲜粒重、干粒重。
结果发现,授粉50天收获的,比果穗授粉 42天苞叶发黄时收获的一般增产10%以上,折合每亩增产100多斤。
此后两年,他们又进行了不同播种时间的收获期试验,均证实玉米晚收增产显著。
综合1985—1987三年7个杂交种的试验结果,授粉后50天,籽粒乳线(灌浆线)消失时收获的平均亩产为1194.8斤,比授粉后42天,果穗苞叶发黄,籽粒乳线(灌浆线)在籽粒中间收获的亩产1059斤,平均每亩增产135.8斤,增产幅度达12.8%。
玉米最佳收获期

玉米最佳收获期及计算方法在玉米即将收获的时候,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增加粒重,减少损失,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产环节,玉米适当晚收,既能够延长籽粒灌浆时间,也能够提高玉米产量。
因为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
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
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通常减产10%左右。
玉米适时晚收,可亩增产100斤以上,玉米最佳收获期确定方法如下:看玉米生长特征,确定玉米最佳收获期。
玉米的成熟期需经历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三个阶段。
因玉米与其他作物不同,籽粒着生在果穗上,成熟后不易脱落,可以在植株上完成后熟作用。
因此,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
若乳熟期就过早收获,这时植株中的大量营养物质正向籽粒中输送积累,籽粒中尚有45%-70%的水份,此时收获的玉米晾晒会费工费时,晒干后千粒重大大降低。
据试验,乳熟期收获一般可减产20%-30%,而且品质明显下降。
完熟期后若不收获,这时玉米茎秆的支撑力降低,植株易倒折,倒伏后果穗接触地面引起霉变,而且也易遭受鸟虫危害,使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玉米是否进入完熟期,在其植株正常成熟情况下,可以从外观特征上看: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黄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
乳线是玉米粒胚(即通常所说的玉米脐,可用于榨油——玉米胚芽油)与胚乳(即食用玉米的主要部分,富含淀粉)的分界线,黑层(或为黑色层)是玉米粒与穗轴的分界线。
当玉米粒黑层开始出现并逐渐加深时,说明玉米趋于成熟。
玉米晚收还能够增长蛋白质、氨基酸数量,提高商品格量。
玉米恰当晚收不仅能增长籽粒中淀粉含量,其余营养物质也随之增长。
另外,适期收获的玉米子粒丰满充实,子粒比较均匀,小粒、秕粒显然减少,子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
当前生产上运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景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子粒尚未停滞灌浆。
(51)关于做好玉米适时晚收工作的通知

二○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做好玉米适时晚收工作的通பைடு நூலகம்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农、林、牧、渔场,县直有关部门:
玉米适时晚收可使茎秆中残留的养分继续向籽粒输送,充分发挥玉米的后熟作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改善品质。为做好玉米适时晚收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科学安排秋收时间
结合我县实际,我县玉米最佳收获期应在10月5日以后。
二、加强护秋保收工作
各乡(镇)、场要成立护秋保收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分场)要成立护秋保收联防队,加强秋收期间的巡逻管护,防止发生粮食被抢、被盗案件发生。同时要加强对收获后秸秆堆放的管理,严格禁止秸秆进村屯,避免火灾发生,确保我县秋收期间秩序稳定。
玉米适时晚收技术

玉米适时晚收技术
1、玉米适时晚收的好处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
玉米绝大部分的籽粒产量是在灌浆期形成的,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虽短,但对产量形成却十分重要。
此期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输送到籽粒中去形成产量。
灌浆期不但干物质生产的数量大,而且主要用于籽粒建成,直接关系到经济系数的高低。
玉米80%-90%的籽粒产量来自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
因此灌浆期越长强度越大,玉米产量就越高。
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越大产量越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
玉米适时晚收不仅能增加籽粒中淀粉产量,其他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加。
玉米籽粒也饱满充实小粒秕粒明显减少,籽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商品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2、收获适期的确定判断玉米是否正常成熟不能仅看外表,而是要着重考察籽粒灌浆是否停止,以生理成熟作为收获标准,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
当籽粒水分降低到32%时都能形成黑色层,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时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
一般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的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产量最高。
可以作为玉米适时收获的主要标志。
玉米晚收必须以延长活秆绿叶时间为前提,青枝绿叶活秆成熟才能实现玉米高产。
玉米生长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延长叶片的光合时期,防止早衰。
玉米适当晚收技术

玉米适当晚收技术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改进。
其中,适当晚收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适当晚收技术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适宜的品种。
适宜的品种应当具有在较晚的时间内成熟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在晚收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
2.控制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
在玉米成熟期,病虫害的数量会明显增加,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以保证玉米的生长。
3.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
玉米成熟期一般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这个时间段内的天气较为稳定,可以选择晴天进行收获。
4.合理运用玉米秸秆。
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可以作为肥料运用于农田中,减少污染和浪费。
适当晚收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但也需要注意以上几点,以保证最终的收成效果。
- 1 -。
【农业】玉米收得晚,确实能增产收获时间咋判断记住这“3看”

玉米收得晚,确实能增产!收获时间咋判断?记住这“3看”!玉米适当晚收,能够延长籽粒的灌浆时间,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因为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
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
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玉米棒子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通常减产10%左右。
玉米适时晚收,每亩能增产100斤以上,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可是,如何判断玉米最佳的收获时间呢?这确实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
一般来说,玉米最佳收获期,从"三看"中得知:籽粒乳线开始消失,果穗苞叶枯黄并松动,植株绿叶不超过5片时,这时收获玉米最适宜,是玉米最佳的收获期,产量高,品质好,效益大。
品种间可能会略有差异,请结合实际合理判断。
具体指标请看下方详解!一看乳线位置玉米籽粒灌浆充实的顺序是:果穗中部快于下部,下部又快于上部。
从一个籽粒看:从籽粒顶部开始向基部充实。
在灌浆充实的过程中,从籽粒胚的背面可以看到籽粒顶部向基部的颜色由深变线,其中有一条明显的界线,称为乳线。
据观察和测定:当乳线处于距顶部三分之一的位置时,千粒重为299克,为成熟时粒重的90.9%;当乳线处于籽粒二分之一的位置,千粒重为323克,相当于成熟时的98.9%;当乳线处于基部并消失时,千粒重为329克,达最大值。
二看绿叶片数据考察得知:当果穗苞叶枯黄,植株中上部仍有7-8片绿叶时收获,千粒重为318克,相当于成熟时粒重的92.9%;当果穗苞叶枯黄,植株还有5片左右绿叶时收获,千粒重为333克,为成熟时粒重的98.8%;当果穗苞叶枯黄并松动,植株只有1-2片绿叶的时收获,千粒重最高,为345克。
三看灌浆时间从玉米分期收获结果得知:授粉后50天,千粒重最大值时为344克;授粉后45天,千粒重为3369克,相当于成熟时的98.8%;授粉后40天,千粒重为313克,相当于成熟时的90.9%;授粉50天以后,因呼吸作用消耗,粒重开始下降,在授粉55天以后,千粒重为336克,下降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一是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
而生育期不足减产的首要因素是缩短了玉米的灌浆时间,降低粒重。
晚播或早收对玉米开花期以前的生长时间影响很小,主要是减少了子粒灌浆期的时间,而玉米绝大部分的子粒产量又是在灌浆期间形成的。
开花以前所占的时间虽然很长,但生产的干物质通常不到最后总干重的一半。
开花前叶片的光合产物只是为了后期的子粒生产奠定基础,很少能够直接用于子粒生产。
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虽短,但对产量形成却十分重要。
此期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输送到子粒中去形成产量,灌浆期间不但干物质生产的数量大,而且主要用于子粒建成,直接关系到经济系数的高低。
玉米80%~90%的子粒产量来自于灌浆期间的光合产物,只有10%~20%是开花前贮藏在茎、叶鞘等器官内,到灌浆期再转运到子粒中来的。
因此,灌浆期越长,灌浆强度越大,玉米产量就越高。
二是在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
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
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应予以纠正。
三是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子粒尚未停止灌浆。
这些品种往往被提前收获。
一般在授粉后40~45天,即乳线下移到1/2至3/4时已经收获,比完全生理成熟要早8~10天,一般减产8%左右,中晚熟品种的减产幅度则达到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