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合集下载

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一章

气象学多媒体讲义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海流第一节海流概述一、概念1、定义海流(Ocean Current)――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所作的定向流动。

流向――海水流去的方向,与风向的表示方法相差180 ,用8方位或以度为单位表示;流速――单位用kn(节,海里/小时)或n mile/d(海里/日)表示。

2、强度的表示方法主轴――海流流动方向上流速最大点的连线。

流幅――垂直于主轴的海流的水平宽度和上下厚度。

用来表示海流的规模。

海流的强弱――常用平均流速或平均流量表示,平均流速大或平均流量大,则海流强;反之则弱。

二、海流的分类1、按成因分类可分为风海流、地转流、补偿流、潮流等1)地转流(Geostrophic Current )当海水等压面发生倾斜,海水受到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平衡时出现的稳定流动,其流动形式类似于大气运动中的地转风。

a) 倾斜流(Slope Current)――由不均匀的外压场作用引起海水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地转流。

流速大小与等压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倾斜度越大,流速就越大;流向与等压面的倾斜方向有关,在北半球,观测者若背流而立,则右边等压面高,左边等压面低,南半球正好相反;并且,流向和流速不随深度改变。

b) 密度流(Density Current,又称梯度流)――单纯由于海水密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等压面倾斜而产生的地转流。

密度流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在北半球若观测者背流而立,则右边等压面高,海水密度小(水温高),左边等压面低,海水密度大(水温低);南半球正好相反。

2)补偿流(Compensation Current)――由于某处的海水流失,其它地方的海水流过来补偿形成的海流。

补偿流有水平方向的,也有垂直方向的。

垂直方向的补偿流又可分为上升流(即涌升流)和下降流。

出现上升流的海区,上升流使表层海温降低。

3)潮流(Tidal Current)――由天体引潮力引起的海水周期性的水平运动。

在大洋中,潮流的量值极小,主要考虑风海流和地转流,在近海,尤其是岛屿、海湾和海峡地区,潮流则比较显著。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完整版)多媒体技术应用知识点

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应用概述1、媒体在计算机领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带、磁盘、光盘等;二是承载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等。

多媒体技术中的媒体是指后者。

2、通常媒体分为五种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3、多媒体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4、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多种媒体信息,实现通过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文本的组合交互进行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一整套技术。

5、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可集成性、交互型、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通信线路的可传播性6、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专用芯片、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系统平台技术7、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技术:超文本域超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与通信技术、智能输入输出技术、多媒体软件技术8、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电子出版、视频会议、教育培训、影视动画、视频点播、家庭娱乐、广告宣传等等。

9、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高速化(缩短处理时间)、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标准化(以便于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10、多媒体计算机(MPC)是指具有多媒体信息处理功能的个人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组成。

①常见的多媒体硬件设备有:光盘驱动器、声卡、视频卡、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

②多媒体软件根据它的应用层面可分为三大部分: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数据采集和编辑软件、多媒体创作和集成软件。

11、多媒体相关软件(1)几种专用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神笔、COOL 3D等(2)几种典型的图像软件:Corel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3)几种典型的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4)几种典型的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等(5)几种典型的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6)几种典型的集成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Director等第二章图形、图像1、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将模拟图像转化为数字图像的过程就是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过程,主要包含采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聚。

第11章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第11章 WCDMA移动通信系统

在R5网络中,核心网叠加了IP多媒体 子系统(IMS),无线接入网引入了 HSDPA技术,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中采用 全IP传输。
在R6网络中,网络架构变化不大,考 虑更多的是增加了新的功能或对已有功能 的增强。R7、R8版本正在不断的完善中。
1.R99网络结构及接口
(1)R99网络结构
图11-4
(3)在业务方面,研究包括多媒体 广播与/多播业务(MBMS)、Push 业务、Presence、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业务、网上聊天 业务及数字权限管理等。
(4)无线接入方面采用的新技术有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OFDM)技术、 多天线技术(MIMO)、高阶调制技 术和新的信道编码方案等,OFDM和 MIMO也是后3G的重点技术。
(1)移动设备(ME) (2)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
Cu接口是USIM和ME之间的接口, Cu接口采用标准接口。
2.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 (UTRAN)
无线接入网(UTRAN)位于两个开 放接口Uu和Iu之间,完成所有与无线有关 的功能。
主要功能有宏分集处理、移动性管理、 系统的接入控制、功率控制、信道编码控 制、无线信道的加密与解密、无线资源配 置、无线信道的建立和释放等。
WCDMA移动终端中通用用户识别模 块(USIM)的功能也是从GSM的用户识 别模块(SIM)的功能延伸而来的。
WCDMA的主要技术性能如表11-1所 示,本节将对表征WCDMA特点的内容做 出简要解释。
(1)WCDMA支持两种基本的双工 工作方式:频分双工(FDD)和时分 双工(TDD)。 (2)WCDMA是一个宽带直扩码分 多址(DS-CDMA)系统,
4.外部网络(EN)
核心网的电路交换域(CS)通过 GMSC与外部网络相连,如公用电话交换 网(PSTN)、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 及其他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一章简单电路11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一章简单电路11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压现象,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电压定义
利用实验和类比法,让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掌握电压的测量方法。
(3)学习电压规律
通过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电压规律,并运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
(4)巩固与应用
5.作业完成后,及时复习巩固,对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
教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大家在电压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电路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树立科学研究的信心。
2.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学习电压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电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4.强调电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5.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第1、2、3题,巩固电压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设计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用电压表测量各部分的电压,并记录数据。运用欧姆定律和电压规律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 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版)习题参考 答案

内部资料大学计算机基础第(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目录第1章引论 (1)第2章计算机系统 (3)第3章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6)第4章操作系统基础 (10)第5章Office2007办公软件 (16)第6章网络技术基础 (21)第6章电子商务(补充习题) (25)第7章信息检索与应用基础 (28)第8章信息安全基础 (32)第9章信息世界中的道德 (36)第10章数值分析 (38)第11章算法与数据结构基础 (39)第12章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41)第13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基础 (44)第1章引论【思考题与习题】一、思考题1.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计算机文化?答:计算机(Computer)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可以体现为:(1)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的丰富文化内涵;(2)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设备丰富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设备品种;(3)计算机应用介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和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价值标准等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观念。

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简述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答:从古到今,大概没有哪一项技术的发展速度可以与计算机相比肩了。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后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电子器件相继使用了真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引起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

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使计算机的体积和耗电量大大减小,功能大大增强,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

特别是体积小、价格低、功能强的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进入了办公室和家庭,在办公室自动化和多媒体应用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单元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
4.教师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观察和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训,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条件。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为180度,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2.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如SSS(三边相等)、SAS(两边和夹角相等)、ASA(两角和一边相等)等。
3.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和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三角形的相关情境,如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塔吊的三角形结构等。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动画和图片,如三角形的变化、三角形的构造过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达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条件。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第二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1.单选题(1)由美国Commodore公司研发的世界第一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 B )。

A. Action Media 750B. AmigaC. CD-ID. Macintosh(2)由美国Apple公司研发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是( D )。

A. Action Media 750B. AmigaC. CD-ID. Macintosh(3)媒体有两种含义,即表示信息的载体和(B )。

A. 表达信息的实体B. 存储信息的实体C. 传输信息的实体D. 显示信息的实体(4)(A )是指用户接触信息的感觉形式,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

A. 感觉媒体B. 表示媒体C. 显示媒体D. 传输媒体(5)( B )是用于处理文本、音频、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计算机编码的媒体A 感觉媒体B表示媒体 C 显示媒体D存储媒体(6)多媒体技术是将( C )融合在一起的新技术。

A. 计算机技术,音频技术,视频技术B. 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C. 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通信技术D. 音频技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7)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 D )A 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B 多样性、交互性、实时性、连续性C 多样性、集成性、实时性、连续性D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8)计算机主机与显示器之间的接口是( C )。

A. 网卡B.音频卡C. 显示卡D. 视频压缩卡(9)( D )属于多媒体外部设备。

A. 显示适配器B. 音频卡C. 视频压缩卡D. 数字摄像头(10)多媒体软件可分为( C )。

A. 多媒体系统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B. 多媒体系统软件,多媒体操作软件,多媒体编程语言C. 多媒体系统软件,多媒体支持软件,多媒体应用软件D 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支持软件,多媒体著作工具(11)多媒体素材制作工具是(D )A. FrontPageB. AuthorwareC. PowerPointD. Flash(12)Adobe Premiere应属于(D )。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课后答案

多媒体技术基础第3版课后答案

(7)
cb
(8)
bab
(9)
baba
(10)
aa
(11)
aaa
(12)
aaa


输出码字
(1) (2) (4) (3) (5) (8) (1) (10) (11) …
2.7 LZ78 算法和LZ77 算法的差别在哪里? (1) LZ77 编码算法的核心是查找从前向缓冲存储器开始的最长的匹配串(2.4.2 LZ77 算
3.3 什么叫做采样?什么叫做量化?什么叫做线性量化?什么叫做非线性量化? (1) 采样: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对模拟信号进行测量的过程。 (2) 量化:幅值连续的模拟信号转化成为幅值离散的数字信号的过程。 (3) 线性量化:在量化时,信号幅度的划分是等间隔的量化。 (4) 非线性量化:在量化时,信号幅度的划分是非等间隔的量化。
2.8 LZSS算法和LZ77 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 (1) LZSS通过输出真实字符解决了在窗口中出现没有匹配串的问题,但这个解决方案包
含有冗余信息。(2.4.3 LZSS算法) (2) LZ77 编码算法的核心是查找从前向缓冲存储器开始的最长匹配串(2.4.2 LZ77 算法)
3.1 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大约多少?话音信号频率范围大约多少? (1) Audio: 20~20000 Hz (2) Speech: 300~3400 Hz
3.2 什么叫做模拟信号?什么叫做数字信号? (1) 模拟信号是幅度或频率发生连续变化的一种信号。 (2) 数字信号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有无或高低的一种信号。
1.2 超链接是什么? 超链接(hyper link)是两个对象或元素之间的定向逻辑链接,是一个对象指向另一个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编码算法
• 编码的作用一是采用一定的格式来记录数字数据,二是采用一定的算 法来压缩数字数据。压缩编码的基本指标之一就是压缩比。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音频数字化处理
基本的包括以下几种: • 不同采样率、频率、通道数之间的变换和转换。
其中变换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另一种格式,而转 换通过重采样来进行,其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采用 插值算法以补偿失真。 • 针对音频数据本身进行的各种变换,如淡入、淡 出、音量调节等。 • 通过数字滤波算法进行的变换,如高通、低通滤 波器。
10、模版格式文件格式(.MOD/.S3M/.XM/.MTM/.FAR/.KAR/.IT )
• 模版格式文件。它同时具有MIDI与数字音频的共同特性:既包括如何演奏 乐曲的指令,又保存了数字声音信号的采样数据。因此,在不同的机器上 可以获得基本相似的声音回放质量。
11、MP4文件格式(.MP4)
• MP4采用的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所研发的以“知觉编码”为关键 技术的a2b音乐压缩技术,由美国网络技术公司(GMO)及RIAA联合公布的 一种新的音乐格式。MP4在文件中采用了保护版权的编码技术,只有特定 的用户才可以播放,有效地保证了音乐版权的合法性。另外MP4的压缩比 达到了15:1,体积比MP3更小,但音质却没有下降。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4、MP3格式(.MP3)
• MPEG是动态图像专家组的英文缩写。这个专家组始建于1988年,专门 负责为CD建立视频和音频压缩标准。MPEG音频文件指的是MPEG标准 中的声音部分,即MPEG音频层。MPEG音频文件根据压缩质量和编码复 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层。MPEG音频编码具有很高的压缩率,一分钟 CD音质的音乐未经压缩需要10MB存储空间,而经过MP3压缩编码后只 有1MB左右。
•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 多媒体硬件平台技术 • 多媒体软件技术 • 多媒体信息管理技术 • 多媒体界面设计与人机交互技术 • 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应用技术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11.3 音频处理技术
• 11.3.1 数字音频的基本原理 • 声音媒体分三类:波形声音、语音、音乐 • 所谓数字化手段就是把模拟信号数字化。把模拟
5、VQF格式(.VQF)
• VQF即TWINVQ,是NTT与YAMAHA共同开发的一种音频压缩技术。 VQF的音频压缩率比标准的MPEG音频压缩率高出近一倍,可以达到18:1 左右,甚至更高。当VQF以44KHZ,96KBBPS 的频率压缩时,它的音质 几乎等于44KHz、256KBPS 的MP3。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11.3.2 音频编码标准
• 语音的编码技术有三类:
• 波形编码 • 参数编码 • 混合编码
• 音乐的编码技术有三类:
• 自适应变换编码(频域编码) • 心理声学模型 • 熵编码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11.3.3 常见音频文件格式
1、WAV格式(.WAV) • WAV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用于保存WINDOWS平台
味、触觉)的媒体,如语言、音乐、图像、图形、动画、文本等。 • 表示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 表示媒体是指为了传送感觉媒体而人为研究出来的媒体,借助这一媒体可以更加
有效地存储感觉媒体,或者是将感觉媒体从一个地方传送到远处另外一个 地方的媒体,如语言编码、电报码、条形码、语言编码,静止和活动图像 编码以及文本编码等。 • 表现媒体(Presentation Medium) 表现媒体是表现感觉媒体的设备。表现媒体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输入表现媒体, 如话筒,摄像机、光笔以及键盘等,另一类为输出表现媒体,如扬声器、 显示器以及打印机等,指用于通信中,使电信号和感觉媒体间产生转换的 媒体。 • 存储媒体(Storage Medium) 存储媒体用于存储表示媒体,即存放感觉媒体数字化后的代码的媒体。例如磁盘、 光盘、磁带、纸张等。简而言之,是指用于存放某种媒体的载体。 • 传输媒体(Transmission Medium) 传输媒体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载体,例如同轴电缆、 光纤、双绞线以及电磁波等 都是传输媒体。
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 。 • 多媒体系统(Multimedia System)是指以计算机
技术为基础,能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 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的系统。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多媒体分类
• 感觉媒体(Perception Medium) 感觉媒体是指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使人产生直接感觉(视、听、嗅、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11.1.2 多媒体技术
• 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 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通过计算机进行数 字化的采集、获取、加工处理、存储和传 播而综合为一体化的技术。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研究内容
• 1.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 2.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 • 3.多媒体系统软件平台 • 4.多媒体数据库与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 5.超文本与Web技术 • 6.多媒体系统数据模型 • 7.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式多媒体系统
9、REALAUDIO文件格式(.RA/.RM/.RAM)
• REALAUDIO文件是REAL NETWORKS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音频流文件格 式,主要用于在低速率的广域网上实时传输音频信息。网络连接速率不同, 客户端所获得的声音质量也不相同:对于14.4KBPS的网络连接,可获得调 幅(AM)质量的音质;对于28.8KBPS的连接,可以达到广播级的声音质 量;如果使用ISDN或ADSL等更快的线路连接,则可获得CD音质的声音。
将RGB信号转换成YUV信号、Y/C信号直至复合视频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 。 视频影像是由一系列被称为帧的单个静止画面组成。一般帧率在24-30帧/秒
时,视频运动非常平滑 。 PAL制与NTSC制一般都是模拟信号,视频捕捉卡可完成对它的模数转换。
视频捕捉卡先对输入视频信号以4:2:2格式进行采样,然后进行量化,一 般对YUV(也即对RGB)各8位量化,因而产生24位真彩。 经过上述过程,模拟视频即变成数字视频,而这一过程的逆过程即可实现数 字视频的解压缩与回放。 数字视频经解压缩后,可送入显示卡并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2020/11/25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能力考查要求】 初步掌握本章讲解的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 理解图形、图像、静态压缩、动态压缩概念 【操作考查点】 基本掌握GoldWave采集和处理声音 基本掌握Windows Movie Maker分割视频文件
第11章多媒.1 多媒体技术概述 11.2 多媒体特性与关键技术 11.3 音频处理技术 11.4 视频处理技术 11.5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11.6 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11.1 多媒体技术概述
• 11.1.1 媒体与多媒体
• 媒体的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实体 另一种是指信息的载体 • 多媒体: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11.1.3 多媒体计算机
• 一台PC变为MPC的关键技术是:视频、音频信号 获取技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视 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特技;视频、音频数 据的输出技术。
•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硬件系统+多媒体软件 系统
• 硬件:视频/音频输入设备、视频/音频输出设备、 人机交互设备、数据存储设备。
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数转换,它主 要包括以下三步:
1、采样(在时间轴上对信号数字化) 2、量化(在幅度轴上对信号数字化) 3、编码(按一定格式记录采样和量化后的数字数据)。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数字音频的重要技术指标
• 采样频率
• 采样频率是指一秒钟内采样的次数。根据该采样理论,CD激光唱盘 采样频率为44KHz,可记录的最高音频为22KHz。采样的三个标准频 率分别为:44.1KHz,22.05KHz和11.025KHz。
6、AIF/AIFF格式(.AIF/.AIFF)
• .AIFF是音频交换文件格式的英文缩写。它是APPLE公司开发的一种音频 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台及其应用程序所支持,NETSCAPE浏览 器中LIVE AUDIO也支持AIFF格式,SGI及其他专业音频软件包也同样支 持AIFF格式。AIFF支持ACE2、ACE8、MAC3和MAC6压缩。
7、AU文件格式(.AU)
• AUDIO文件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数字音频格式。AU文件原先是UNIX 操作系统下的数字声音文件。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8、VOICE文件格式(.VOC)
• VOICE文件是新加坡著名的多媒体公司CREATIVE LABS开发的声音文件 格式,支持CCITTA LAW和CCITT u LAW等压缩算法。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11.3.4 音频处理工具GoldWave
• GoldWave是一个集声音编辑、播放、录制和转换 的音频工具,体积小巧,功能却不弱。可打开的 音频文件相当多,包括WAV、 OGG、 VOC、 IFF、 AIF、 AFC、 AU、SND、 MP3、 MAT、 DWD、 SMP、VOX、 SDS、 AVI、 MOV等音频 文件格式,同时也可以从 CD 、VCD 、DVD 或 者其他视频文件中提取声音。内容丰富的音频处 理特效,从一般特效如多普勒、回声、混响、降 噪到高级的公式计算(利用公式在理论上可以产生 任何你想要的声音),效果相当多。
• 软件:多媒体操作系统、媒体素材制作软件及多 媒体函数库、多媒体创作工具与开发环境、多媒 体外部设备驱动软件和驱动器接口程序等
第11章多媒体及技术
11.2多媒体特性与关键技术
• 集成性 • 多维性 • 交互性 • 数字化 • 智能型 • 易扩展性
• 11.2.1 多媒体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