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读后感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叫小明。
小明的父母很重视他的教育,从小就注重培养他的好习惯和品德。
小明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家长不仅在学习上要求他取得好成绩,还注重他的生活习惯和品德,比如要求他保持卫生、讲诚信、尊重老师和长辈等。
在小明小时候,父母就教育他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学会坚持和奋斗。
小明的父母也注重锻炼他的自理能力,让他学会自己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培养他的独立性。
小明在学习和生活中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习得了很多好的习惯和技能,比如大方周到、有条理、有责任感、讲义气等,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小明的成功得益于他家庭教育的力量,家长不仅注重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培养他的品质和态度。
这对小明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非常重要。
家庭教育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5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5篇)家庭教育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在我开始这篇心得体会时,我想先介绍一下我所参与的“家庭教育”项目。
该项目是一项由本市教育部门发起的公益活动,旨在提高家长们的教育水平,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参与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教育知识,还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感到收获颇丰,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在阅读家庭教育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书中的案例和故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我意识到,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社交等方面,并且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
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之处。
我意识到自己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时过于忙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更多地陪伴孩子,与他们分享快乐和悲伤。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学会了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
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还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
总的来说,这次家庭教育项目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孩子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家庭教育读后感心得体会篇2在我阅读《家庭教育》这本书后,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我将以markdown 格式呈现我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首先,我被书中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章节所吸引。
这一部分讲述了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父母如何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帮助孩子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我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应该承担起这一重任。
其次,我对“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父母的形象、做人原则、思想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这一句至理名言,孩儿时代就已经萦绕耳边了,可是,那时候还小,只知道听了就算,现在出来工作了,我终于理解到这句话的内涵了。
准确一点来说,我是从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对孩子的教育上,领悟到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的。
、在我的记忆中,姑姑和姑父都很忙,可是,他们却没有因为忙而丢下自己的母亲和孩儿不管,相反,还亲力亲为地做好了父母这一份工。
我的小表弟由于出身时缺氧,以至于现在读五年级了,最基本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不会算。
作为人民教师的我,多次辅导无效,我决定放弃,甚至脑海里出现过这么一个念头:姑姑,您再要一个小孩吧,这孩子长大可没有多大的出息的!可是,当我看见姑姑和姑父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不唾弃以后,我脸红了,也深深地震撼了……由于小表弟身体上的缺陷,所以他对“孝顺”一词没有一个明朗的概念。
从小到大,姑姑给他讲的人生道理可以编写成一本书了,可是,小表弟却不以为然,总是做一些要出人意料的事情或者烂摊子让姑姑来收拾,有时还会去抓弄自己的爷爷奶奶。
为此,姑姑不只一次偷偷拭泪,可转念一想,这孩子可是自己怀胎十月生的呀,不管他多难对付,也一定要好好的管养才行啊!于是,姑姑从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做起,不管工作上的事情有多忙,作为儿媳的她,一下班就为公婆洗衣做饭,一直把公婆当做自己的父母对待,嘘寒问暖,和睦相处。
久而久之,这一切影响到小表弟,慢慢地,小表弟也知道尊老爱幼,有时候还像小大人似地关心长辈——给爷爷奶奶端水洗脸。
言传身教,姑姑用自己的切身行为告诉孩子,尊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品德。
虽然小表弟在智力上不如其他同龄的小朋友,可是他的意志却不比任何一个小朋友差。
记得小表弟还很小的时候,可是我知道姑姑却坚持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洗脸、刷牙、洗脚每晚必须要做的,适当地干点扫地、倒垃圾的家务劳动。
所以尽管小表弟在学习上不如人,但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做饭。
家庭教育故事及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以下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家庭教育故事,以及我对家庭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故事背景:我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母亲,我的孩子小明(化名)今年10岁。
小明从小聪明好学,成绩优异,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显得有些内向。
为了帮助小明克服这一缺点,我开始了我的家庭教育之旅。
故事正文:一、发现孩子的不足在小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发现他在学校里总是独自一人,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
有一次,学校举办了一场亲子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
我看着小明和其他家长的孩子欢声笑语,而他却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显得很孤独。
这时,我才意识到小明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寻找解决方法为了帮助小明克服这一缺点,我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我了解到,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于是,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努力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让小明感受到家的温暖。
每当小明放学回家,我都会问他一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他感受到我的关爱。
2. 教育孩子学会倾听。
我告诉小明,与人交往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在家里,我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让他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
3. 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我鼓励小明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如篮球、乒乓球等,让他有机会结识新朋友,拓展人际关系。
4. 亲子互动。
我经常和小明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如徒步、爬山等,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三、成果与感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内向,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参加各种活动。
看到孩子的变化,我深感欣慰。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观后感(通用23篇)

《家庭教育》观后感《家庭教育》观后感(通用23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观后感(通用2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庭教育》观后感1作为一名母亲,我的愿望就是期望女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女儿从小到大,在老师面前总想做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但却适得其反,表现为顾虑太多,自信心不足。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他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干,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
”所以说,自信,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国内外有专家对才干突出的人也曾经做过调查,发明他们都具有几种共同的优秀品质,其中一种就是自信,不自卑。
针对女儿的实际表现,我想,自信心的培养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尤为重要。
就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一、父母的关爱是孩子自信的基石父母应该把对孩子的爱说出来,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爱,这样,孩子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更加自信。
我的女儿经常扮出各种各样的怪相,并问我:假如她长成这样,我爱不爱她。
或者说她要是少一只眼睛,或者没有腿胳膊,我还爱不爱她。
有一次当她又问我这个问题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给她讲了一个故事:“天使来到人间,对一个妈妈说,我有一份礼物,我想请你帮忙,把它送给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孩子。
过了一段时间,天使又来了,问这位妈妈是否已经把礼物送给最可爱的孩子了?这位妈妈说,我找来找去,觉得还是我的孩子最可爱,所以我就把礼物送给我的孩子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女儿明白,无论她长得美丽与否,在父母的眼睛里,她都是最可爱最美丽的。
女儿上学后,又开始担心要是学习成绩不好怎么办?经常会问我,妈妈我要是学习不好,考全班倒数第一名,你还爱不爱我?我总是毫不迟疑的告诉她,考第几名不是要害,要害要看你是不是努力了,只要你认真了竭力了,不论考第几名,妈妈都一样爱你,一样会为你喝彩!二、自信需要个性的张扬,日常生活中,多为孩子创新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女儿从小就喜爱唱歌,记性也非常好,动画片还没看完,主题曲片尾曲等就已经开始边唱边跳了。
家庭教育读后感

家庭教育读后感家庭教育读后感(通用22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家庭教育读后感(通用2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读后感篇1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
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不但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孩子的学习,不但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
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
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
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当下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
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家庭教育读后感篇2通读此文,孩子犯“倔”的原因大概为表达不清,家长误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致使孩子未能如愿的得到快乐。
孩子自然表现出一种“倔”的状态。
孩子年龄尚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家长应当耐心寻味孩子的真实需求,尽可能的多层面去意会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小小愿望,使其得到快乐。
家长不应当仅以满足孩子真实需求为限,更应当主动地引导孩子,玩什么,做什么,认识什么,将一个世界观逐渐地介入到孩子的思想中。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以乐观,饱满的状态展示给孩子,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成长环境。
我相信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在这样的引领下,孩子必然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篇3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
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不仅要在平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习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孩子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
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2篇)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范文学了的柳城幼儿园复兴分园的教育指南后,我们做父母的深有感悟,首先我来给大家谈谈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及分享一些我们家庭背后的教育故事.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
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左手,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臂一齐张开,才能托起孩子的教育;如果说孩子是雏鹰的身躯,学校教育培育了孩子的一只翅膀,家庭教育就培育了另一只翅膀,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飞翔起来。
借此我想谈谈谈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总结如下几点同大家分享一下。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的孩子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
为此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就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能实现愿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
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他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
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他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
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
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他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他讲解,对出错的让他强化改正。
家长的家教故事和教育孩子心得

家长的家教故事和教育孩子心得家长的家教故事和教育孩子心得(篇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
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
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
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
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和他讲道理。
我对孩子一直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应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
“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和榜样。
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
“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
事实确实如此。
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
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和气。
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
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
再次,要创造和谐环境。
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谐的家庭和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和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和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读后感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
很庆幸我最近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
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
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习,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
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
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
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
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
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
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
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
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理也对我而言也同样适用。
再次,在书的结尾提到了学习动力的问题。
是啊!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都得有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
少了这个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
这就需要我们摸清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要怎样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很难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孩子学习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其实,学习如果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话,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连我们大人都难以坚持,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们也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怎样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大人有张大脸,孩子也有张小脸。
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比我们大人还强,因此,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评了,批评也只限于当时,而不应该在过后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