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地址分类及子网划分
IP地址的分类有哪些的方式

IP地址的分类有哪些的方式IP地址是Internet协议中用于标识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的一组数字,它在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IP地址,人们将其进行了分类,以便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进行分配和使用。
本文将介绍IP地址的分类方式,并探讨每种分类的特点和用途。
一、IP地址的分类方式1. IPv4地址分类IPv4地址是最常用的IP地址版本,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表示,如192.168.0.1。
IPv4地址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地址的前几位是否相同进行分类,共分为以下五类:- A类地址:以0开头的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0.0.0,用于大规模网络,可分配的网络数量较多。
- B类地址:以10开头的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0.0.0,用于中等规模网络,可分配的网络数量适中。
- C类地址:以110开头的地址,范围从192.0.0.0到223.0.0.0,用于小规模网络,可分配的网络数量较少。
- D类地址:以1110开头的地址,范围从224.0.0.0到239.0.0.0,用于多播(Multicast)通信,不用于标识特定的网络或主机。
- E类地址:以1111开头的地址,范围从240.0.0.0到255.0.0.0,保留作将来使用。
2. 子网划分为了更加灵活和有效地利用IP地址,人们引入了子网划分的概念。
子网划分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具有相同的网络前缀和不同的主机标识,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
子网划分的方式可以使用子网掩码来表示,它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与IP地址进行按位与运算,以确定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3. 专用IP地址为了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和网络安全的需求,人们引入了专用IP地址的概念。
专用IP地址不用于公共互联网,而是用于内部网络、局域网等特定范围的私有网络中。
IPv4的专用IP地址范围如下:- A类专用地址:10.0.0.0 ~ 10.255.255.255- B类专用地址:172.16.0.0 ~ 172.31.255.255- C类专用地址:192.168.0.0 ~ 192.168.255.255二、IP地址分类的特点和用途1. IPv4地址分类的特点和用途IPv4地址分类基于地址的前缀,可以实现IP地址的分级管理和分配。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IP地址与子网划分IP地址和子网划分是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IP地址是用于标识网络中设备的唯一地址,而子网划分则是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以提高网络管理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划分的原理和应用。
一、IP地址的分类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例如192.168.0.1)表示。
根据IP地址的规模和功能要求,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A类地址:从1.0.0.0到126.0.0.0,其中第一位为0,适用于大规模网络;2. B类地址:从128.0.0.0到191.255.0.0,其中前两位为10,适用于中等规模网络;3. C类地址:从192.0.0.0到223.255.255.0,其中前三位为110,适用于小规模网络;4. D类地址:从224.0.0.0到239.255.255.255,用于多点广播;5. E类地址:从240.0.0.0到255.255.255.255,保留为将来使用。
不同类别的IP地址可以容纳的主机数量不同,A类地址最多可容纳约16,777,214个主机,B类地址最多可容纳约65,534个主机,C类地址最多可容纳约254个主机。
二、子网划分的原理子网划分是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组织网络。
在进行子网划分时,需要使用子网掩码来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边界。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用于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与主机部分进行划分。
子网掩码中所有网络部分的位都为1,所有主机部分的位都为0。
例如,对于一个C类地址的IP地址192.168.0.1,默认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表示前24位是网络部分,后8位是主机部分。
通过对子网掩码进行调整,可以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
例如,将默认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调整为255.255.255.128,表示前25位是网络部分,后7位是主机部分。
这样就将原网络划分为了两个子网,分别可以容纳128个主机。
IP地址规划

IP地址规划IP地址规划是网络设计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个合理的IP地址规划方案可以有效地管理网络设备和资源,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IP地址规划的标准格式,包括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地址分配和路由规划等内容。
一、IP地址分类IP地址根据其前缀的不同,可以分为A类、B类、C类、D类和E类五类。
A类地址范围为1.0.0.0到126.0.0.0,适合于大型网络,可以容纳最多16777214个主机。
B类地址范围为128.0.0.0到191.255.0.0,适合于中型网络,可以容纳最多65534个主机。
C类地址范围为192.0.0.0到223.255.255.0,适合于小型网络,可以容纳最多254个主机。
D类地址范围为224.0.0.0到239.255.255.255,用于多播地址。
E类地址范围为240.0.0.0到255.255.255.255,保留未分配的地址。
二、子网划分在网络中,为了有效地利用IP地址,需要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
子网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规模和需求进行灵便调整。
子网划分的标准格式为“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例如192.168.0.0/24表示网络地址为192.168.0.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即该网络可以容纳256个主机。
在进行子网划分时,需要考虑网络的规模、主机数量、网络拓扑结构等因素,以确保每一个子网具有足够的IP地址和良好的性能。
三、地址分配在进行IP地址规划时,需要合理分配IP地址给不同的网络设备和主机。
普通情况下,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需要分配静态IP地址,而主机(如计算机、服务器)可以使用动态IP地址。
静态IP地址分配可以通过手动配置或者DHCP服务器进行,确保每一个设备都有惟一的IP地址。
动态IP地址分配可以通过DHCP服务器进行,根据设备的需求动态分配IP地址,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
四、路由规划路由规划是IP地址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
IP地址分类及子网掩码详解

IP地址分类及子网掩码详解一、IP地址分类1、分类IP地址就是给每一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32bit 地址(标识符)。
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Internet上很方便地进行寻址,这就是:先按IP地址中的网络号码 net-id 把网络找到,再按主机号码 host-id 把主机找到。
所以IP地址并不只是一个计算机的号码,而是指出了连接到某个网络上的某个计算机。
IP地址由美国国防数据网DDN 的网络信息中心NIC进行分配。
按照国际规定,IP地址可分为A、B、C、D、E五类,具体划分如下:其中A、B、C类地址由net-id (网络号)与 host-id(主机号)字段组成,是国际互联网上公共分配的地址,每一种类别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占用的位数见下图所示:一个IP 地址可以很容易地从其第一个十进制数字上识别出来,是属于那一个类别,各类别分别有一定的数值范围,如下表所示:D、E类IP地址组成不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D类地址是一种组播地址,主要是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使用。
E类地址保留在今后使用。
下面详细介绍各类地址:A类地址:由1个字节的网络号和3个字节的主机号组成,默认子网掩码255.0.0.0,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0”,第一个八位位组值的范围从0-127。
其中0.0.0.0 保留且表示任意IP地址,127.0.0.0保留用户测试回环用,实际可用的网络号126个(2的7次方-2),从1.0.0.0 到126.0.0.0,每个网络可容纳16777216个主机(2的24次方)。
B类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号和2个字节的主机号组成,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为“10”,第一个八位位组值的范围从128-191。
其中保留128.0.0.0全“0”网络号和191.255.0.0全“1”网络号,实际可用的网络号16382个(2的14次方-2),从128.1.0.0 到191.254.0.0,每个网络可容纳65536个主机(2的16次方)。
IP地址介绍及子网划分

IP地址介绍及⼦⽹划分IP(⽹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P是Internet Protocol(⽹际互连协议)的缩写,是体系中的⽹络层协议。
设计IP的⽬的是提⾼⽹络的可扩展性:⼀是解决问题,实现⼤规模、的互联互通;⼆是分割顶层⽹络应⽤和底层⽹络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利于两者的独⽴发展。
根据的设计原则,IP只为主机提供⼀种⽆连接、不可靠的、尽⼒⽽为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1]中⽂名:⽹际互连协议类 别:⽹络术语外⽂名:Internet Protocol类型:通信协议外⽂缩写:IP版本:IPv4、IPv6IPV4⽹际协议版本4(英语: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IPv4),⼜称互联⽹通信协议第四版,是开发过程中的第四个修订版本,也是此协议第⼀个被⼴泛部署的版本。
IPv4是互联⽹的核⼼,也是使⽤最⼴泛的⽹际协议版本,其后继版本为,直到2011年, IPv4位址完全⽤尽时,IPv6仍处在部署的初期。
IPv4在于1981年9⽉发布的 RFC 791 中被描述,此RFC替换了于1980年1⽉发布的 RFC 760。
IPv4是⼀种的协议,操作在使⽤的链路层(如)上。
此协议会尽最⼤努⼒交付数据包,意即它不保证任何数据包均能送达⽬的地,也不保证所有数据包均按照正确的顺序⽆重复地到达。
这些⽅⾯是由上层的传输协议(如)处理的。
⼀、IPv4编址⽅案IP地址由32位⼆进制数组成,这些位被划分为4个字节,中间⽤“.”号隔开,每组8位,以⼗进制数形式表⽰。
分为⽹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个部分。
每个字节8位,从最⾼位到最低位依次是:128 64 32 16 8 4 2 11、IP地址分类A类⽹络地址范围 第⼀个字节的第⼀位必须为0,第⼀个字节的取值为 0-127 即:000000000 取值范围是:00000000-01111111 (0——127) A类地址:⽹络位是第⼀个字节,后三个字节为主机位举例:10.1.1.1 ⽹络号:10.0.0.0 ⼦⽹掩码:255.0.0.0 ⼴播号:10.255.255.255 可⽤地址:10.0.0.1--10.255.255.254 总的地址数:2^32个B类⽹络地址范围 第⼀个字节的第⼀位必须是1,且第⼆位必须是0,第⼀个字节的取值为 128-191 B类地址:⽹络位是前两个字节,后两个字节为主机位 即:10000000 取值范围是:10000000-10111111 (128——191)举例:181.1.1.1 ⽹络号:181.1.0.0 ⼦⽹掩码:255.255.0.0 ⼴播号:181.1.255.255 可⽤地址:181.1.0.1--181.1.255.254 总的地址数:2^16-2个C类⽹络地址范围 第⼀个字节的前两位必须是1,且第三位必须是0,第⼀个字节的取值为192-223即:11000000 取值范围是:11000000-11011111 (192——223)举例:198.168.1.1 ⽹络号:198.168.1.0 ⼦⽹掩码:255.255.255.0 ⼴播号:192.168.255.255 可⽤地址:192.168.1.1--192.168.255.254 总的地址数:2^8-2个D类⽹络的地址范围:第⼀个字节为224--239,⽤作组播地址。
IP地址种类与子网划分

IP地址、子网掩码详解第一章、IP地址的介绍一、IP地址的分类把整个Internet网堪称单一的网络,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在Internet网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标示符,Internet管理委员会定义了A、B、C、D、E五类地址,在每类地址中,还规定了网络编号和主机编号。
在TCP/IP协议中,IP地址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出现的,共32bit,1bit就是二进制中的1位,但这种形式非常不适用于人阅读和记忆。
因此Internet管理委员会决定采用一种"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IP地址:面向用户的文档中,由四段构成的32 比特的IP地址被直观地表示为四个以圆点隔开的十进制整数,其中,每一个整数对应一个字节(8个比特为一个字节称为一段)。
A、B、C类最常用,下面加以介绍。
本文介绍的都是版本4的IP地址,称为IPv4.1、A类地址:网络标识范围1~126,有27 -2=126个网段(减2是因为0不用,127留作它用)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有224-2=16777216台主机(减2是因为全0地址为网络地址,全1为广播地址)。
缺省子网掩码:255·0·0·0换算成二进制为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B类地址:网络标识范围128~191,有214 =16384个网段主机标识占2组8位二进制数,有216-2=65533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缺省子网掩码:255·255·0·0 换算成二进制为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3、C类地址:网络标识范围192~223,有221 =2097152个网段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有28-2= 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
IP地址分类与子网划分

一 IP 地址概念 IPV4: 32IPV6: 128 每个B 类网络最多可以拥有216-2台主机 B 类网络数量:64*28个每个C 类网络最多可以拥有28-2台主机 (254) C 类网络数量:32*216个为什么减2?——减掉一个主机号全为0的IP (网络号:主机号部分全为0)——减掉一个主机号全为1的IP (广播号:主机号部分全为1)网络号和广播号都不能作为主机IP 地址。
三 划分子网(求网络号、IP 分配范围、广播地址)子网掩码:二进制形式的IP 的网络号部分全为1,主机号部分全为0通过子网掩码,屏蔽掉了具体的网络号和主机号,但是可以通过子网掩码看出网络号位数和主机号位数,从而得出该网络的规模。
1根据子网掩码求网络规模每个子网最多拥有的主机数量=2n -2 (n 为主机号的位数)例1: 已知150.58.1.29 /26,求该子网拥有的主机数量解: /26表示前26位是网络号,则主机号的位数是32-26=6位拥有的主机数量=26-2=62台主机例2:已知某网络子网掩码为255.255.248.0,请问该网络能容纳多少台主机?255.255.248.0=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主机号有11位,该网络规模=211-2=2048-2=2046台主机2 如何根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判断2个IP地址是否在同一子网中?方法:将2个IP地址分别与子网掩码做“与”运算(逻辑乘),得出这2个IP 地址的网络号,若网络号相同则在同一子网,否则不同子网。
例3:IP1:192.168.1.44 子网掩码:255.255.255.192IP2: 192.168.1.131子网掩码:255.255.255.192请判断这两个主机之间通信是否需要路由器解:192.168.1.44^255.255.255.192=11000000. 10101000.00000001.00101100^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 11000000=11000000.10101000.00000001. 00000000=192.168.1.0(是192.168.1.44的网络号)192.168.1.131^255.255.255.192=11000000. 10101000.00000001.10000011^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 11000000=11000000. 10101000.00000001.10000000=192.168.1.128(是192.168.1.131的网络号)这2个IP分别处于不同网络号,所以必须要使用路由器才可以互相通信例4:10.10.10.29和以下哪个IP在同一子网中?(子网掩码均为255.255.255.224)A 10.10.10.30(00011101)√B 10.10.10.31(00011111)虽然网络号相同,但主机号全为1,这是一个广播地址,不作为主机IPC 10.10.10.32(00100000)×网络号不同D 10.10.10.33(00100001)×网络号不同29=000111003 划分子网后,求每个子网可分配的起始IP和终止IP,以及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广播号子网划分:将网络号199.28.3.0进行子网划分,借用主机号的最高位作为子网号1)划分1-2个子网:借用主机号最高1位作为网络号,则总的网络号=25位,主机号只有7位,每个子网的规模是27-2台主机这两个子网号为:199.28.3.00000000和199.28.3.10000000子网掩码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0000000即255.255.255.1282)划分3-4个子网:22=4,需要借用2位主机号作为子网号,则总网络号数为26位,主机号只有6位,每个子网最多可以有26-2个IP可以分配。
IP地址网段和子网掩码的划分和主机位的计算

IP地址网段和子网掩码的划分和主机位的计算IP地址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方法:X.Y.Y.Y,在这里,X=1--126时称为A类地址;X=128--191时成为B类地址;X=192--223时称为C类地址;如10.202.52.130,因为X=10在1--126范围内所以称为A类地址,默认子网掩码:A类为255.0.0.0;B类为255.255.0.0;C类为255.255.255.0当我们要划分子网用到子网掩码M时,类子网掩码的格式应为:A类为255.M.0.0;B类为255.255.M.0;C类为255.255.255.M. M是相应的子网掩码,如255.255.255.240十进制计算基数:256.等一下我们所有的十进制计算都要用256来进行几个公式变量的说明:Subnet_block:可分配子网块的大小,指在某一子网掩码下的子网的块数.Subnet_num:实际可分配子网数,指可分配子网块中要剔除首,尾两块,这是某一子网掩码下可分配的实际子网数量,它等于Subnet_block-2IP_block:每个子网可分配的IP地址块大小IP_num:每个子网实际可分配的IP地址数,因为每个子网的首,尾IP 地址必须保留(一个为网络地址,一个为广播地址),所以它等于IP_block-2.IP_num也用于计算主机段M:子网掩码(net mask)他们之间的公式如下:M=256-IP_blockIP_block=256/Subnet_block,反之Subnet_block=256/IP_blockIP_num=IP_block-2Subnet_num=Subnet_block-22的冥数:要熟练掌握2^8(256)以内的2的冥数的十进制数,如128=2^7,64=2^6....,这可使我们立即推算出Subnet_block和IP_block数.现在我们举一些例子:一,已知所需子网数12,求实际子网数解:这里实际子网数指Subnet_num,由于12最接近2的冥数为16(2^4),既Subnet_block=16,那么Subnet_num=16-2=14,故实际子网数为14.二,已知一个B类子网每个子网主机数要达到60X255(约相当于X.Y.0.1--X.Y.59.254的数量)个,求子网掩码解:1. 60接近2的冥数为64(2^6),即IP_block=642. 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64=1923. 子网掩码格式B类是:255.255.M.0,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192.0三.如果所需子网数为7,求子网掩码解:1. 7最接近2的冥为8,但8个Subnet_block因为要保留首,尾2个子网块,即8-2=6<7,并不能达到所需子网数,所以应该取2的冥为16,即Subnet_block=162. 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16=163. 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16=240四.已知网络地址为211.134.12.0,要有4个子网,求子网掩码及主机段解:1. 211.Y.Y.Y是一个C类网,子网掩码格式为255.255.255.M2. 4个子网,4接近2的冥是8(2^3),所以Subnet_block=8,Subnet_num=8-2=63. IP_block=256/Subnet_block=256/8=324. 子网掩码M=256-IP_block=256-32=2245. 所以子网掩码表示为255.255.255.2246. 因为子网块中的可分配主机又有首,尾两个不能使用,所以可分配6个子网块(Subnet_num),每块32个可分配主机块(IP_block)即:32-63,64-95,96-127,128-159,160-191,192-223首块(0-31)和尾块(224-255)不能使用7. 每个子网块中的可分配主机块又有首,尾两个不能使用(一个是子网网络地址,一个是子网广播地址),所以主机段分别为:33-62,65-94,97-126,129-158,161-190,193-2228. 所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主机段共6段为:211.134.12.33--211.134.12.62;211.134.12.65--311.134.12.94;211.134.12.97--211.134.12.126;211.134.12.129--211.134.12.158;211.134.12.161--211.134.12.190;211.134.12.193--211.134.12.222 可以任选其中的4段作为4个子网.介绍子网掩码的两种简便算法IP地址是32位的二进制数值,用于在TCP/IP通讯协议中标记每台计算机的地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规定:把所有的IP地址划分为A,B,C,D,E
A类地址:范围从0-127,0是保留的并且表示所有IP地址,而127也是保留的地址,并且是用于测试环回用的。
因此
A类地址的范围其实是从1-126之间。
如:10.0.0.1,第一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三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 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地址范围从0.0.0.1 到126.0.0.0。
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2的24次方的主机数目)。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0.0.0.
B类地址:范围从128-191,如172.168.1.1,第一和第二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2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255.0.0
C类地址:范围从192-223,如192.168.1.1,第一,第二,第三段号码为网络号码,剩下的最后一段号码为本地计算机的号码。
转换为2进制来说,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
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
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以子网掩码来进行区别:255.255.255.0
D类地址:范围从224-239,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
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
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E类地址:范围从240-254,以“1111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日常网络环境中,基本是都在使用B,C两大类地址,而ADE这3类地址都不打可能被使用到。
从上述描述中,就可以看到有很多朋友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192开头的IP地址设置成B类地址,虽然说在局域网中的网络通讯并不会受到影响,但事实上是不规范的一种划分行为。
子网掩码的简单叙述: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以上述IP地址为例来说明一下,比如一个C类IP 地址192.168.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转换2进制,255在2进制表示8个1,也就是全部占满).这杨的写法表示,这个C类IP地址的网络号码为192.168.0 而起主机地址为1.
在这么多网络IP中,国际规定有一部分IP地址是用于我们的局域网使用,也就是属于私网IP,不在公网中使用的,他们的范围是: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
接下来,我们再讨论一下,子网划分的问题。
假如给你一个C类的IP地址段:192.168.0.1-192.168.0.254,其中192.168.0 这个属于网络号码,而1-254表示这个网段中最大能容纳254台电脑主机。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254台主机再次划分一下,将它们区分开来。
来源:考试大-软件
192.168.0.1-192.168.0.254默认使用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其中的0在2进制中表示,
8个0.因此有8个位置没有被网络号码给占用,2的8次方就是表示有256个地址,去掉一个头(网络地址)和一个尾(主机地址),表示有254个电脑主机地址,因此我们想要对这254来划分的话,就是占用最后8个0中的某几位。
假如占用第一个0.那么2进制表示的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转换为10进制就为255.255.255.128,那么这时电脑主机应该为多少?其实很简单,就是2的7次方了(不再是原来的2的8次方了),2的7次方=128,因此假如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的话,这个C类地址可以被区分为2个网络,每个网络中最多有128台主机。
192.168.0.1-192.168.0.127为一个,192.168.0.128-192.168.0.255为第二个。
再举个例子,假如还是C类地址,其IP范围为192.168.0.1-192.168.0.254,假如子网掩码255.255.255.192(也就是最后8为主机位,被占用了2位,2进制表示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那么这个网段的电脑主机数目就是2的6次方=64台,总共有2的2次方=4 个网段。
第一个网段为192.168.0.1-192.168.0.63,第二个网段为192.168.0.64-192.168.0.127,第三个网段为192.168.0.127-192.168.0.191,第四个网段为192.168.0.192-192.168.0.254。
从这2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就是主机被占用了N位数,那么就有2的N次方个网络,也就有2 的8-N次方的主机数目了。
最后来简单叙述一下B类地址的子网划分方法
假如有一个B类地址网段,172.16.0.0-172.168.255.255 子网掩码为255.255.0.0,现在需要将这个网段进行子网划分。
不划分子网,那么就只有一个网络,这个网络里面包含2的16次方,也就有6万多个主机
因此,假如需要子网划分,网络地址就需要向主机地址借位。
例子一第一步先把172.16.0.0 255.255.0.0 转换为二进制来看,
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0 00000000 128+32+8+4=172 16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255.255.0.0
假如网络地址问主机地址借了2位的话,那么子网掩码就是
11111111 11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255.255.192.0
因为借了2位,所以就有2的2次方,就划分了4个网络,每个网络就有2的14次方的主机地址
172.16.0.1 -172.16.63.254
172.16.64.1-172.16.127.254
172.16.128.1-172.16.191.254
172.16.192.1-172.16.254.254
例子二
假如B类地址172.16.0.0-172.16.255.255 255.255.0.0 需要划分更小的子网的,网络地址向主机地址总共借用10位数的话,从二进制来看
十进制172.16.0.0 255.255.0.0
二进制10101100 00010000 00000000 00000000 128+32+8+4=172 16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借用10位数后
用二进制表示的子网掩码就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
用十进制表示的话就为255.255.255.192
那么总共有2的10次方个网络数目,每个网络中有2的6次方个地址,
用十进制来表示这么多地址的话,应该如下(因为有2的10次方,太多了,没法一个一个的写出来)
前面6个,172.16.0.1-172.16.0.63
172.16.0.64-172.16.0.127
172.16.0.128-172.16.0.191
172.16.0.192-172.16.0.254
172.16.1.1---172.16.1.63
172.16.1.64-172.16.1.127
最后6个,
172.16.254.128-172.16.254.191
172.16.254.192-172.16.254.255
172.16.255.1---172.16.255.63
172.16.255.64-172.16.255.127
172.16.255.128-172.16.255.191
172.16.255.192-172.16.255.255
从这2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划分B类子网地址,其实和划分C类子网地址是一样的,只不过划分C类的时候,是将第四段地址划分,而划分B类的时候,可以划分第三段,也可以划分第四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