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
汶川大地震后的成都:灾难与机遇

汶川大地震后的成都:灾难与机遇汶川大地震关于成都区域经济的进展有怎么样的妨碍?上午,成都抗震减灾局在金牛宾馆举办一具论坛,我应邀做《汶川大地震对成都区域经济进展妨碍》的演说。
“5.12”地震短期效应是引起的消费需求下落以及以后别确定性因素增多会妨碍行为人对以后的收益预期和信心,这直接会妨碍投资需求。
招商引资形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妨碍。
凡事都有二重性。
距离震中70公里,成都怎么说经受住了8级地震的考验,这在世界地震史上,也属罕见。
其实,成都在别经意间,差不多赢得可能在以后会逐渐显现出来的巨大的投资机会。
(1)对成都地质环境稳定性的重新认识研究表明:成都平原地质结构稳定,独特的地质构造决定身边地震可不能对其造成大的破坏。
成都处于扬子板块以西最边缘,紧挨青藏板块与龙门山断裂带,在后者的冲撞中向下凹陷,填集了大量沙泥、石灰岩等密度相对松软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也同样有延缓应力的作用。
(2)对成都居住环境安全性的重新认识地震未来,人们特别关怀成都居住环境安全性,也特别关注成都楼市的进展前景。
除了经济宏观因素的妨碍外,我认为,由于成都西北附近在此次地震中受损严峻,成都主城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凸现出来,这关于促进成都楼市良性进展有积极作用。
(3)对成都投资环境优越性的重新认识成都平整的地貌和宜人的气候,加之闲适的文化和发达的创意产业,是最佳投资环境。
经过地震考验的成都平原,在自然条件的稳定性方面又赢得加分。
应该加大关于成都投资环境别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优越的宣传。
(4)抗震救灾带来新的进展机遇和条件由于抗震救灾,使得成都成为全国和全世界目光的交汇点,其实也带来巨大的人气、信息、资金、项目和政策关注。
成都实际上是全国灾后重建的重要物质、资金和信息的集散地,这关于成都的中心枢纽作用有新的提升;抗震救灾的特殊任务,也会加速一些重大项目的发展并放大其效应,比如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预计1010年5月建成,成都至都江堰只需30分钟行程,这将形成成都和都江堰新的物流机会和产业进展会。
关于汶川地震情况报告

关于汶川地震情况报告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地震,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地震发生后,许多建筑物倒塌,包括学校、住宅楼和工厂等。
据统计,该地震造成了超过8万人丧生,数十万人受伤。
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也遭受了严重破坏,道路中断、桥梁倒塌、水电设施损毁,严重影响了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此外,地震还引发了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应急措施,调集了大量的救援人员和物资,投入到灾区救援和救治伤员的工作中。
许多医疗队、消防队、工程队等从全国各地赶赴灾区参与救援工作。
全民动员,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受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支持。
灾后重建工作也随即展开,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案,积极推进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重建学校、住房等公共建筑,并提供支持给灾后重建的家庭和企业。
这次地震不仅给受灾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切肤之痛,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并派遣了救援队伍前往灾区提供支持。
汶川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团
结和力量。
在重建中,中国人民展现了坚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受灾地区的人民将重建家园,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

【 关键词 】 地震 ; 地勘 单位 ; 损失 : 机遇
一
、
地 震给四川省地 勘单位带来 损失的具体 表现及应 对策略
2无形损失。 .
四川省地矿局下属有二十几个专业从事地质勘查 的事业单位 , 这
首先是长期在工地工作 的工人的心 理问题 , 多一直跟随地 很 勘单位长期转 战于各个工程的技术工人 , 对工程建设流程熟 他们 悉, 掌握 着不 同的岩层处理 方法 , 而且 一直在现 场工作 , 多识 见
且 监理单位已认可但 甲方 尚未签字认可 , 而工 程已不可辨认 的部分 ;
已施工但地震引起的泥石流等使 已施 工工程量掩埋 ,无 法确认工程 量等多种情 况。
都建立了 良好的合作关系 , 并与 当地税 务局 、 材料供应 商都保持
着相当融洽的合作关系 。此次地 震, 由于震 中位置 处于 映秀镇 , 即岷江流域的上游 ,使岷江流域 的水 电站的修建处 于瘫 痪的状
Hale Waihona Puke 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此次地震他们身处地震重 灾区, 所受到的惊 吓是旁人不可想象的 , 用他们 的话说 , 能活着走 出来就 是他们最
大的幸福。因此 , 他们很多都不能在 短期内克服这种心理 恐慌 。
不再愿意从事这种地下工程工作 , 由于他们都是 民工 , 且 劳动关
系相对不稳 定 , 即使不再从事地下工程 活动后 , 也可 以从 事其他 的一些体 力劳动 , 因此 , 要重 新召 回这 一部分人 相 当困难 , 这也
流多发地段 . 如理县 、 茂县 、 汶川等重灾区 , 当地人 民都还在进行搬 现
迁避让等工作 , 至今道路还 未修通 , 不能进行施工作业 ; 有的地方虽然 在紧急抢修 后 , 道路 已经通 了, 但供水 、 供电 、 通讯等都还没 有抢通 , 生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成果及启示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导致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
面对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充满挑战。
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特别是2008年9月19日国务院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了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建目标等内容,并将完成重建目标的时间确定为“3年左右”,使灾后恢复重建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规定,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
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精心规划、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重建目标是:实现“六有”目标,即“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再次奏响民族精神的时代强音。
这强音,源自灾区人民自立自强的不屈奋斗。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兄弟省区市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国际社会和港澳特区的友好援助下,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斗争。
汶川5.12地震给排水设施震损情况与启示 精品

汶川“5.12”地震给排水设施震损情况与启示熊易华 罗万申 陈 洵(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81)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使灾区的给排水设施损坏严重,给水水源水质恶化,给水及污水处理厂的建筑物损坏尤其严重,损坏形式与灾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损坏相似,而给水输配水管网材质不同,其受损坏程度差别很大。
介绍了都江堰市、绵竹市的城市配水管网损坏调查情况,在分析给排水设施损坏情况、特点的基础上,为应对地震灾害,减少损失,从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建立应急预案、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地震 给排水设施 震损 应对 措施0 概述2008年汶川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地震发生以后,我院先后派出百余名给排水工程技术人员到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为十几个极重、重灾区的城镇恢复给水排水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对灾区给水排水工程的震损情况进行了调查。
地震使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五市主城区的给水设施遭到破坏,管网多处震裂,造成部分城区停水。
都江堰、绵竹、青川、汶川等21个重灾市县的给水设施严重破坏,水厂构筑物受损严重,管网大范围损坏,造成大面积城区停水,其中北川县水厂被毁。
地震造成448个乡镇的给水设施、地下管网遭到严重破坏,重灾区的233个乡镇给水设施破坏更为严重,其中的131个乡镇给水设施全部损毁。
强烈的地震造成四川供水受灾人口达1059万人,损坏给水管道8070余公里,毁坏给水厂各类构筑物839个,破坏取水工程1281处,受损水厂156座,直接经济损失约26.78亿元。
强烈的地震也造成都江堰、温江、江油、德阳、绵阳等受灾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管渠大量损坏。
1 城镇给水设施震损情况1.1 水源1.1.1 地表水源强烈地震引发山体大面积滑坡、倒塌,造成原水浊度上升,使得部分给水厂不得不关闭。
青川县水厂水源为地表水,由于浊度升高而关闭,原水浊度几天后才恢复正常。
浅谈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为例

浅谈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省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情况为例赵永旭;陈国辉【摘要】地震作用在地震灾区对地质灾害的发育起到了引发、促进作用,其引发的地灾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尤以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等增加比例较大。
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危害大的特点,并主要沿主中央断裂带分布。
地震导致斜坡的稳定性降低,产生大量松散物质,为新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使地震灾区较长时间内处于地质灾害高发期,产生较大危害。
因此,在地震灾区选择安置建房场址时要认真考虑地震后可能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尽量避开潜在危险地带。
% Geohazards caused by earthquake are rockfall, landslide, mud-rock flow, unstable slope, collapse, and land crack and so on which are in the central fracture zone. Earthquake results in decrease in stability of slope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of geohazards.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in the earthquake-stricken area must keep clear of potential geohazards.【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3页(P458-460)【关键词】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潜在危险地带;“5.12”汶川大地震【作者】赵永旭;陈国辉【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成都 610072;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非常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四川省共有139个县(市、区)受到地震影响。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汶川地震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汶川地震是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一次大地震。
该地震的震级达到了8.0级,震中深度为19公里。
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还摧毁了大量建筑和基础设施,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灾情概况1. 人员伤亡: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初步统计共造成69176人死亡,374643人受伤。
其中学生伤亡惨重,遇难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
2. 建筑破坏:地震导致了大量建筑物的倒塌,包括学校、医院、工厂、住宅等。
根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11727所学校受损,3000多所学校完全倒塌。
3. 经济影响:这次地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
大量工厂、企业以及农田和农作物遭到破坏,给产业链的完整运转带来了困难。
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加剧了经济负担。
三、救援行动1. 前期救援: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各级防震减灾委员会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救援行动包括紧急救援、医疗救治、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2. 国际援助:中国也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援助。
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向中国提供了物资和人力支持。
这些援助得到了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普遍感谢。
四、事故原因1. 构造背景: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汶川地区正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
2. 地震机制:这次地震是由岷江断裂引起的,是一次正断层的地震。
岷江断裂在地震前已经累积了大量能量,因此地震发生时能量的释放非常剧烈。
3. 思想观念:地震前,当地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并未重视地震防灾意识的培养,对地震安全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些学校在建筑设计和质量上存在缺陷,影响了校舍的抗震性能。
五、教训与对策1. 深入开展地震防灾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从幼儿园开始,普及地震防灾知识,并进行地震演练。
2. 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破坏。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摘要】“5·12” ___发生后,四川省地勘单位在灾区的工程项目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同时,由于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灾后开展的恢复重建工作,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地震;地勘单位;损失;机遇一、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损失的具体表现及应对策略四川省地矿局下属有 ___几个专业从事地质勘查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工程项目很多都分布在5·12 ___灾区,大部分项目都遭受了破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一)地震损失的具体表现1.有形损失。
“有形损失”是指财产在遭受火灾、 ___、雷击、暴风、 ___、暴雨、洪水、破坏性地震、地面突然塌陷、崖崩、突发性滑坡、雪灾、冰凌、泥石流以及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有形资产损毁的经济损失。
首先,是已施工还未进行结算的工程量。
这一部分工程量是现在令地勘单位非常头痛的一部分,地勘单位在地震灾区所施工的大多为水电站的引水 ___、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一般都地处山区的河谷地带、不稳定山区等。
地震的发生,引起强烈的泥石流,使有的工程受到的泥石流冲击十分严重,分别有如下几种情况:已施工且监理与甲方已认可的但业主方在这次地震中不幸遇难,无 ___常结算的;已施工且监理单位已认可但甲方尚未签字认可,而工程已不可辨认的部分;已施工但地震引起的泥石流等使已施工工程量掩埋,无法确认工程量等多种情况。
例如某地勘单位的水电站,在地震发生后, ___的一部分被直接掩埋,幸好当时 ___已经贯通,当时在洞内施工的工人从另一侧逃出,捡回十几条性命,此电站的工程量验收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所进行的工程量已无法进行辨认。
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在修建水电站等工程时,很多施工企业在前期工程中总是会预垫一部分资金、人工、设备等,这一部分将会在进行工程量验收时予以补回,但此次地震的发生使这些工程量无法得到认可,这样的损失应该如何进行估计呢?其次,是再开工难度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
关于《“5·12”汶川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的损失与机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5·12”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勘单位在灾区的工程项目遭受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同时,由于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以及地震灾后开展的恢复重建工作,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地震;地勘单位;损失;机遇
一、地震给四川省地勘单位带来损失的具体表现及应对策略
四川省地矿局下属有二十几个专业从事地质勘查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工程项目很多都分布在5·12大地震灾区,大部分项目都遭受了破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一)地震损失的具体表现
1.有形损失。
“有形损失”是指财产在遭受火灾、爆炸、雷击、暴风、龙卷风、暴雨、洪水、破坏性地震、地面突然塌陷、崖崩、突发性滑坡、雪灾、冰凌、泥石流以及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有形资产损毁的经济损失。
首先,是已施工还未进行结算的工程量。
这一部分工程量是现在令地勘单位非常头痛的一部分,地勘单位在地震灾区所施工的大多为水电站的引水隧道、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等,一般都地处山区的河谷地带、不稳定山区等。
地震的发生,引起强烈的泥石流,使有的工程受到的泥石流冲击十分严重,分别有如下几种情况:已施工且监理与甲方已认可的但业主方在这次地震中不幸遇难,无法正常结算的;已施工且监理单位已认可但甲方尚未签字认可,而工程已不可辨认的部分;已施工但地震引起的泥石流等使已施工工程量掩埋,无法确认工程量等多种情况。
例如某地勘单位的水电站,在地震发生后,隧道的一部分被直接掩埋,幸好当时隧道已经贯通,当时在洞内施工的工人从另一侧逃出,捡回十几条性命,此电站的工程量验收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所进行的工程量已无法进行辨认。
由于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在修建水电站等工程时,很多施工企业在前期工程中总是会预垫一部分资金、人工、设备等,这一部分将会在进行工程量验收时予以补回,但此次地震的发生使这些工程量无法得到认可,这样
的损失应该如何进行估计呢?
其次,是再开工难度很大。
由于地震的原因,许多基础设施都已被破坏,工程现已停工。
停工的因素很多,有的工程是因为地处泥石流多发地段,如理县、茂县、汶川等重灾区,现当地人民都还在进行搬迁避让等工作,至今道路还未修通,不能进行施工作业;有的地方虽然在紧急抢修后,道路已经通了,但供水、供电、通讯等都还没有抢通,生活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无法进行,无法使工程进行正常运转;有的是因为机器设备的损毁,特别是一些为某一个工程量身订造的工程机械,如钢模台车,且不说其价值不菲,更重要的原因是要重新购买一台也是很困难的事情;还有一些电站实体部分的损毁严重,修复起来难度很大,可能的投资比原预计投资要大得多,导致投资方对电站的投资预算可能严重超支,因此投资方会对电站前景重新进行评估,而在地震后短期内,这种评估结果是不会出来的。
更多的还有业主方本身不再看好电站前景,出现了对已完未验收的工程量不愿再验收,有些未完工程也不打算再进行续建的情况。
2.无形损失。
首先是长期在工地工作的工人的心理问题,很多一直跟随地勘单位长期转战于各个工程的技术工人,他们对工程建设流程熟悉,掌握着不同的岩层处理方法,而且一直在现场工作,见多识广,对技术问题、施工难点都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发挥着不可小视的力量,他们是地勘单位基层很
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此次地震他们身处地震重灾区,所受到的惊吓是旁人不可想象的,用他们的话说,能活着走出来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因此,他们很多都不能在短期内克服这种心理恐慌,不再愿意从事这种地下工程工作,且由于他们都是民工,劳动关系相对不稳定,即使不再从事地下工程活动后,也可以从事其他的一些体力劳动,因此,要重新召回这一部分人相当困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勘单位的施工力量,使工程的重新上马显得特别吃力。